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第332章 兵分两路
尉迟环充分发挥了糖衣我吃了,炮弹扔回去的风格,坚决拒绝了苏明天皇和苏我虾夷提出的要安排使臣和自己船队一起回大唐的提议。
这可是张华在临行前专门叮嘱过的,南洋贸易的海船坚决不允许任何倭国人上去观看,造船技术虽然复杂,但是就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再复杂的技术也就那样,只要捅破了那张纸,很容易就被模仿了。
为了避免新式海船的技术被倭国给偷师了,张华可是专门叮嘱过不允许任何外族人登上南洋贸易的新式海船。
至于倭国的遣唐使,在张华看来,能够往后拖就往后拖,这些倭国的遣唐使都是带着偷师的任务来的,除了给李世民一些虚无缥缈的“万国来朝”的感觉,大唐几乎得不到任何的实际好处。
张华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特别是在这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就倭国人后面的德行,绝对是属于大唐需要重点打压和防范的国家,最后让他们永远处于落后状态。
“尉迟,我觉得我们需要兵分两路,现在五艘船中已经装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继续前往百济和新罗的话,难免还会有一些风险,要是这些辛辛苦苦得来的金银没有办法顺利运回华亭县的话,对我们今后的航海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应该由你带着互助香茶号和名品阁号先回华庭,我带着剩下的三艏船继续去百济看看。”
房遗爱巡视了一圈各艏船舱的货物,再想着船队已经出海两个多月了,按照正常往返长崎的时间来计算的话,都已经回到大唐了。
为了避免张华他们担心,也是为了确保巨量的金银尽快运回华亭县,房遗爱抛出了兵分两路的提案。
“三郎,二郎这个建议我看还是很中肯的,我们已经在长崎、和歌山以及奈良各自留下了五十人,需要尽快的回去然后安排新的船队出来接应他们,要不然很难说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贾雨生怕尉迟环不同意房遗爱的建议,也赶紧站出来补充了一下理由。这些天,大家在一艘船上同吃同睡,上下级、贵贱之分没有那么强烈,再加上贾雨已经在几次的交涉之中展露出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不管是房遗爱还是尉迟环,都还比较听得进去他的意见。
“遗爱,兵分两路我没有意见,但是可不可你先回去,我来带船队接着去新罗和百济”
尉迟环也算是喜欢上了航海,在倭国的这段时间,他觉得是自己这辈子过得最爽的时候,还真有点舍不得立马回去。
“你拉倒吧!你自己拿铜镜照一照,你至少比出发的时候廋了十斤,你的精血都要快被倭女给吸干了,继续航行下去,谁知道你小子还能不能活着回去”
房遗爱对于尉迟环在奈良过得日子可是一清二楚,尉迟环那家伙甚至还邀请房遗爱一起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不过房遗爱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不过,来过倭国之后,房遗爱觉得自己回去之后应该偷偷的找个郎中看一看,以前还觉得那种事情也没什么意思的,就那样,但是从尉迟环最近的表现来看,明显不是这样啊。
搞得房遗爱也有点心痒痒了!
“嘿嘿,遗爱,我觉得你这是嫉妒。你自己非得要做柳下惠,能够怪我嘛!算了,我回去就我回去,这次带着这么多金银回去,非得让张大哥做造几艏海船才行,这海外贸易还真是利益巨大呢。”
&
第333章 等着看笑话
长安城的勋贵都开始在华亭县投资产业,这直接带动了华亭县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让华亭县多了许多的长安人士。
虽然说没有哪个勋贵会直接承认自己家是商人,但是家中都有一些子弟或者奴仆负责相关的事情,这个倒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考虑到华亭县现在是张华在主事,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张华沟通,不少勋贵都派出了家中的年轻子弟去华亭县推进作坊的建设的事情。
长孙冲虽然也是在这几天来到了华亭县,不过他倒不是因为长孙家的炼铁作坊需要他去做什么,而是想来看看自己的对手经营下的华亭县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形,凭什么能够长时间占据长安城上流圈子的头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长孙无忌对于这个道理也是很清楚的,所以长孙冲说想要去华亭县游学,他倒是没有反对,只是叮嘱长孙冲注意安全。
游学是中国古代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分为教师周游讲学和学生出外游学两种。纵观历史,尽管历代对游学的政策不同,但游学现象在先秦到清朝的历代史料中仍有所记载。
孔、孟、荀等大教育家都曾在周游列国中教育学生,战国时期的权臣养士,士人游学以结党盛行一时。西汉经学家郑玄也是“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地”。
对古时各大学派的教育家来说,周游讲学是他们传播其教育思想的方式之一。从史料来看,游学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就开始盛行,此后各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学的现象。
古代学子云游四方非常辛苦,不像现在可以借助网络,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但知识这东西并不是你知道就行,现代人一般不是去探求知识的本源,只是了解知识,未做到融汇贯通,不像古代学子那样一叶知秋,说明现代人做学问只是堆砌知识,而没有得到最深的智慧。真正的知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人与外界的和谐,是真正了解事情本源的东西。
当然,长孙冲说是去游学,到底有几分是真正的游学,这个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反正长安城去华亭县的水路已经很成熟了,长孙冲又带着不少家中护卫,长孙无忌倒不是太过于担心。
正好这段时间朝中开始暗暗的商量准备征突厥的事情,让长孙冲离远一点,也就不容易被人惦记着送到战场上去。
“长孙公子,我打听清楚了,这个张华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南洋贸易的船队,据说船队在二月初就已经出海了,按照计划应该是已经回来了,但是现在两个半月都过去了,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十有是喂了海里的王八了。”
长孙冲到华亭县游学,之前跟在他屁股后面的那些二代自然也有样学样的说出来游学,再加上这些人家中也大部分都在华亭县开设产业,所以有六七个跟班跟着来到了华亭县,其中黏的最紧的就是杜如晦的儿子杜荷。
按理说杜如晦现在也是堂堂宰相,属于今年朝堂上最热门的人物之一,作为他的儿子应该也大算是一个人物,不过这个杜荷也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一直都心甘情愿的跟在长孙冲后面。
“南洋贸易张华要这个破县城就是为了海贸,莫非这个南洋贸易就是张华用来做海贸的”
&nbs
第334章 船队回来了
华亭县的街道人流越来越密集了,一派繁华的景象。
县衙门前的街道两边布满了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的,有驻足观赏黄浦江景色的。
以不是那么高大伟岸的县衙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长孙冲一行人鲜衣怒马的样子,一看就是普通人家,县衙门口的小吏都没干去阻拦他,好在负责县衙守卫的人中有些是南洋贸易护卫队的人员,他们心中可是只有张华和薛礼、程处默他们几个人,剩下的统统都不放在眼中。
“站住,此门是通往县衙后院,闲杂人等非请勿进。”
长孙冲一行人被挡在了门外,不过很显然,他们谁也没有把一个小小的县衙守卫放在眼中,在长安城的时候,他们随随便便接触的都是四五品以上的官员,像是华亭县这种以前的下下县,就是县令也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又怎么会被这些长安城的二代们放在眼中呢,更何况眼前的还不是县令。
“放肆!你知不知道你拦下的是谁到时候怪罪下来你当的起吗我们是来找张华的,他在哪里”
杜如晦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已经晋升为尚书右仆射,杜荷现在站在华亭县县衙里面,心中底气十足。
“不管你们是谁,没有伯爷和马县令的邀请,都不允许进入这扇门!”
虽然杜荷的气势很足,但是来自义乌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有经过半年高强度训练的护卫并没有把杜荷他们放在眼里,他一直以来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服从命令”,而自己得到的命令就是没有伯爷和马县令的同意,外面的陌生人谁也不能进入县衙后院。
就在杜荷很没面子的和护卫争执的时候,刚好程处默两兄弟从外面回来了。
“哟!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既然把长孙公子和杜公子都给吹到华亭县县衙来啦你们不在长安城好好的享福,跑到我们这个小县城干什么”
程处默和长孙冲他们一直就不是一条路上的人,虽然没有多大的直接矛盾,但是一直不怎么对付。
事实上,作为武将的儿子,和文臣的儿子不对付,这几乎是必然的,当然,房遗爱这个家伙是个例外。
如果武将和文臣打成一片,那么李世民可就要操心了。
“都说程将军威武凶猛,是陛下手下少有的大将,但是连房遗爱那种文臣家庭出生的人都敢出海,怎么两位小程将军却是躲在县衙里面啊,嘿嘿,不会是担心出海的风险太大,不敢去吧也对,那没脑子的房遗爱和尉迟环都已经出海这么久没有回来了,你们这选择在家里当缩头乌龟,可算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些年,杜荷跟在长孙冲后面,别的本事没有学到,但是损人的功夫倒是有见涨!
“放屁,你这个小白脸知道什么互助香茶号和名品阁号都是大唐最好的海船,一定能够平平安安的回来的。至于我是不是怕死,这个你说了不算,有本事我们练练!”
程处默当然不会容忍杜荷在那里胡言乱语,要不是知道眼前这家伙手无缚鸡之力,还真想冲上去揍他一顿。
“怎么,张华派了几艏破船出海,到现在都没有回来,还不能让我们关心关心房相现在是陛下的左肩右臂,如果因为房遗爱出事耽误了房相的职事,你们的罪过可就大咯。”
长孙冲也心情愉快
第335章 高兴的太早
长孙冲来到县衙本来就是冲着说风凉话去的,这才刚刚开始爽,就猛然被打断了。这就像是一对男女正在做着不可描述的事情,然后警察来查房了……
那种不爽劲就不用提了。
张华没有再去理会长孙冲他们,径自骑上“兽兽”,双腿一夹,纵马往黄埔码头而去。长孙冲等人面面相觑的互相看了几眼,很有默契的上了马,跟着张华往码头而去。
虽然南洋贸易的船队回来了让长孙冲很不爽,要是回不来该有多好啊,那张华就将成为长安城勋贵们的笑话。不过现在再说这个已经没有意义,当务之急是去看看船队带回来了什么,要是空手而归的话,那么回来了也就回来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等到长孙冲一行靠近黄埔码头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前方聚集了不少的人流,这华亭县并不算大,南洋贸易独特的船只出现在海上,刚开始的时候只有眼睛尖的人看到了,但是很快这个消息就迅速的传播开来。
跟着船队出海的除了从义乌招募过来的护卫,还有大量原本华亭县的渔民,这些人的家中都还有不少亲人,之前船队一直没有按计划回来,华亭县上空的气氛都莫名的有种压抑,现在总算是听到了船队回来的消息,各家各户都纷纷往码头而去。
“掌柜的,不好意思,我今天需要请假一下。”
“管事,家中有急事,作坊的事情我委托王三帮忙照看了,我先走了。”
“李大哥,李大哥,快去黄浦码头,船队回来啦,赶紧去啊。”
“伯爷的船队出海回来了,快去看看吧!”
……
船队出海回来了的消息飞快的在华庭县各处传播,许多和船队相关的、不相关的人都蜂蛹着往码头而去。
“看到没,你看,那就是南洋贸易的海船,那风帆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利群今天刚好和陈景成一起吃饭,听到消息之后也跟着来到了码头。作为商业嗅觉很敏锐的成功商人,他隐隐约约觉得南洋贸易很可能是自己事业走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
“这差不多出去三个月了吧,大家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都在担忧船队是不是出事了。听一些本地的老渔民说,出海是最危险的事情,海上的风浪说来就来,碰上了几乎都是要在鬼门关走一遭。”
陈景成也有点心有嘘嘘的踮起脚尖看向海面,一边和陈利群说着话。
陈利群:“是啊,船只就那么点大小,要住上百号人,单单吃喝拉撒就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上海水没法喝,在船上连喝水都得悠着点,难怪就连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渔民都不敢轻易出海啊。”
陈景成:“好想知道南洋贸易的船队在海上都经历了什么,外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发现,很可能这就是新的商机呢。”
陈利群:“着实如此,不知道船队都带回来了什么,要是有稀罕物件的话,说不准出海还真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呢。”
陈景成:“听说船队这次出海去的是倭国,倭国的话,似乎想不出那里能够有什么好东西呢,那些人都是徐福的后人,这徐福从大秦的时候过去倭国,就以倭国人的水平,我估摸着进步不到哪里去。”
陈景成和陈利群在一边聊着天,一边等着船只靠岸。别看那些船只肉眼都能看到,要等到它们真的走到眼前,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这就像是赶路,看上去只要翻过前面的山头就行,很近的样子,走起来的话很可能一天都走不到。
“船在哪里真的是张华派出去的南洋贸易的船只吗会不会是其他地方过来的渔民”
&
第336章 出事了吗
张华的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泼在了大家的头上。
对啊,出去的明明是五艘船,为什么只回来了两艘还有三艘哪里去了
刚才大家都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以为是船离得远,自己没有看清楚,现在张华这么一说,大家就发现真的不对了。
海面上的船只距离码头已经很近了,只要不是那种视力有障碍的人,都能看到只有两艏船只回来,而出海的时候明明是五艘的,还有三艘哪里去了
原本上个月就应该回来的船队,现在才回来,是不是中间碰到了什么意外情况,所以损失了三艘船只呢
虽然只要再等一会,“互助香茶号”和“名品阁号”靠岸之后一切就都能够搞明白,但是一种莫名的恐慌还是在码头上迅速的传播开来。
“老林,我记得你家老四是在‘互助香茶号’上面当船员吧这船队出海,谁在哪艘船上应该是固定的吧”
“一般情况是固定的吧,但是也不知道船队路上有没有碰到什么意外呢。哎,海上风暴说来就来,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希望一会能够看到老四平安无恙吧。”
“你家隔壁老方的儿子好像是在那什么‘威武雄壮房遗爱号’吧老方他今天来了没,千万别搞出一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一会看看船队靠岸后是什么情况吧。”
码头上的人们在不断的讨论着船队只回来了两艘的事情,对于自家亲属在两艘大船上的人们,自然是暗暗庆幸船只平安回来了,这一个月的担心没有白担心;但是亲属在其他三艏船上的人,脸色就很难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