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我爹说张大哥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之前我还有一点怀疑,现在是彻底服气
了。这次回去之后我要说服我爹让家族加大在华亭县的投资力度,有了张大哥的华
亭县,绝对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县城,我们很可能将会见证一座新城的崛起,错过了
这个机会,很可能就错过了成为大唐顶级富豪的机会。”
尉迟环算是比房遗爱要稳重的人,但是听到贾雨和房遗爱的对话,内心一样充
满了震惊。
“说的没错,我爹两袖清风,以前家里主要还是靠着我娘的嫁妆才算是置办了
一些家业,虽然这两年托张大哥的服,香皂和香水挣了一些钱,但是和海外贸易比
起来,还真是小巫见大巫呢。”
房遗爱虽然从小衣食无忧,长安城的各种豪华场所也算都见识过了,但是要说
他挥金如土,那还真是算不上,甚至可以说他的手头一直都是比较拮据的,现在猛
人之间发现一片新天地,心中的喜悦那绝不是几句话就能表达的。
“区区一个长崎就一次性给南洋贸易贡献了二十万斤白银,我们多去几个城
市,指不定一次性就能运回去一百万斤白银呢,从海图上看,百济、新罗、高句丽
都离倭国不远,要是可能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走一遭。”
即使没有贾雨的建议,尉迟环也不想到了长崎就直接回去,好不容易来到了倭
国,总得把情况了解清楚了再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局势发展比自己想象的要顺利很多,倭国人虽然眼中充满
了,但是对大唐人还是比较友好的样子。
“我觉得也行,没理由这么大张旗鼓的出海一趟就冲冲忙忙的赶回去,也不着
&nbs
第325章 倭国
贞观时期的倭国,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大概与中国的三国时期相同。国家的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并且虽然有中央王朝,但是由于诸侯割据,中央财政十分贫乏。
飞鸟冈本宫里,刚刚继位的舒明天皇正在商讨一件大事,那就向唐朝派遣“遣唐使”。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倭国来说一点都不简单。
为了组织一次到唐朝的“遣唐使”活动,舒明天皇准备用两年的时间来筹备财力,因为打造4艘当时是“超级”的遣唐船,和筹划一支船员队伍,很需要花费一大笔国库资金。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打造一艘长33米,宽9.2米的木帆船,实在是太过于简单的事。但是,此时倭国的科技很落后,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因此要用木板和木栓把一条船全部拼合起来,而且要做到不漏水,还要经得起东海巨浪的袭击,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根据后面的史料记载,四艘船组成的遣唐使船队,由于经不起风浪,往往有三艘船沉没或者到不了大唐,因此,成为遣唐使船队的船员,是一件拼命的事情。
为了征集船工,倭国政府采取了一个当时属于很优惠的政策,那就是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税。这一政策使得至少1万名日本男人在28次的遣唐活动中成了“拼命三郎”。
“陛下,大唐是当今天下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我们只有全面学习大唐的各种技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苏我虾夷看到舒明天皇对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派遣“遣唐使”去大唐有点犹豫,立马展开劝说。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倭国政权是掌握在苏我家族手中的,舒明天皇要是真的不听劝说,苏我虾夷仍然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下去,只不过那样会多了一些掣肘而已。
“大唐技术先进,要是能够将造纸、炼铁等技术学到手,自然是很好的,但是路途遥远,我们能否从近一点的百济来招募工匠呢”
这个时期的百济是朝鲜半岛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之前甚至还有一块地方是倭国的“任那县”,有不少中原的文化和技术都是通过百济间接的传递到倭国的,特别是这一任的百济国王比较亲倭,历史上明年初百济就会派出使臣访问倭国,所以舒明天皇有这个想法也是正常的。
不过,他的眼光比较比不上苏我虾夷,折旧有点像是汉献帝和曹操,虽然名义上前者是老大,但是不管是眼光还是权利,都是后者居上。
“陛下,老臣心意已决,还请您下旨安排相关工作的展开,最迟明年内务必让首批遣唐使出发。”
虽然苏我虾夷在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他是当时倭国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人,事实上,苏我家族对倭国的向前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的。
在几十年前,倭国的政权还不是苏我家族大权独揽,那个时候物部氏与苏我氏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的。
当时的物部氏在朝廷中掌握军权,地位十分高。这一家族主张维护原有的统治方式,属于守旧势力。而在佛教流传到倭国之后,他们与主张接受佛教的苏我氏发生了对立,并展开了战斗,在战败之后,势力逐渐衰弱。
苏我氏曾经在朝廷中的势力仅次于物部氏,
第326章 房谋杜断
南洋贸易的船队在倭国掀起了不少风浪,在大唐内部,这段时间也是发生了不
少事情。
贞观三年三月,李世民以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以尚书
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从此以后,被后
世广为称赞的名相诞生了,慢慢的就有了“房杜”之称。
“云开日出乾坤朗,强劲春风鸢飞扬。高悬扶摇青云上,升入九天伴吉祥。”
房府大堂,房玄龄刚刚回到家里就收到了张华寄过来的信,除了介绍华亭县最
近的情况之外,张华也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房玄龄,恭祝他高升。
长安城到华亭县,一路都有水路可以走,经过了大半年的摸索,已经有很成熟
的航道在两地之间不断来往。由于张家几乎每天都有货物需要从互助村运输到华亭
县,或者将华亭县的特产运输到长安,所以长安和华亭县之间的信件来往变得很方便。
当然,这种方便是对于张华来说的,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的话,还是没有那么
容易传递消息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每一次的友人远行都搞得生离死别一样,让后
世的人很难理解。
“爹,张兄弟的诗词还是作的那么好啊。”房遗直也在大堂之中,看了张华的信。
“那小子,满腹才华却是不规规矩矩的做事,老是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出
来。偏偏每次都还能出人意料的给人惊喜,为父也看不懂他了。”
房玄龄一直都把张华当做自己子侄看待,所以一直以来都希望他能够按部就班
的进入朝中为官,偏偏张华对这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整体都在折腾自己的一些东西。
甚至就连自己的小儿子也跟着离家出走,就为了追随张华,为了这事,房玄龄
不知道被自家夫人说过多少回了。
“张兄弟在华亭县确实给了大家不少的惊喜,现在家中用的蜡烛全部都是鲸油
蜡烛,就连那个鲸肉、咸鱼也几乎成为家中的日常菜了,海带、紫菜更是风靡长
安,不论富贵还是贫贱,都能够消费的起。这样发展下去,华亭县迟早会成为大唐
远近闻名的上上县,他的履历也能够多一笔非常光辉的地方,孩儿就搞不懂偏偏他
这个时候又搞什么出海去了。”
张华安排南洋贸易船队出海的消息虽然也传到了长安城,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
的反响,除了房家、尉迟家等少数家中有子弟跟着出海的例外。
“倭国一向贫穷,张华要是去真腊或者占城等地,听说那里盛产香料,我还能
理解,但是倭国有什么那里一穷二白,费尽心思、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我实在无
法理解。”
房遗直算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也算是一个模范的二代,吃喝嫖赌基本都不
碰,跟个老夫子一样,所以很难接受张华同意自己二弟出海的消息,最近一个月没
有少在府中抱怨这事。
“遗爱这小子,为父是管不了了,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一点都不爱学习。现
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就让他去试一试吧,反正家中也没有指
望他能够做出什么大事出来。至于出海的危险性,我相信张华做事还是有分寸的,
如果没有几分把握,他是不会同意遗爱他们出海的。”
房玄龄虽然也对房遗爱出海去倭国耿耿于怀,但是相对来说还是看的比较开
的,特别是张华最近半年在华亭县做出了不少有利于大唐的事情出来,这让房玄龄
多少对南洋贸易的船队有一点点幻想。
“算了,担心也没有用了,二弟一向喜欢胡闹,现在好不容易脱离了牢笼,还
不知道要闹腾多久呢。不过,上次他写信回来让家里安排人员去华亭县的事情,父
&
第327章 算计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很明显,长孙冲算是饱读四书五经的好孩子,对于《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学的还是很流利的,不过长孙无忌对此一点都不满意。
“冲儿,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麽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即使是要谋利,我们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兴建炼铁作坊,为何要在华亭县呢”
“炼铁是长孙家最核心的产业,整个关中地区,除了最近兴起的张家炼铁作坊,没有任何一家是我们的对手。但是在江南一带,我们长孙家的势力涉足的还比较少,这次借着大家都进军华亭县的机会悄悄的把产业发展到江南,对我们长孙家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再说了,以张家炼铁作坊的实力,他们已经在华亭县开始建设作坊了,我们要是再不过去,那么说不准以后江南地区就没我们长孙家什么事情了。”
作为长孙家的家主,长孙无忌要考虑的事情是比较多的,远不是长孙冲可以理解的,不过正好今天长孙冲提到了,长孙无忌觉得就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教导教导。
“江南道东西横跨上千里地,华庭县只是其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个下下县,即使父亲你觉得有必要布局江南,也不用把炼铁作坊建在华庭县啊。”
“不,你错了。江南道虽然地域很广,但是现阶段适合我们长孙家进军的就只有华亭县。你也知道华亭县以前是一个谁都不在乎,谁都没有兴趣的下下县,整个县里几乎没有几家富裕人家,勋贵们在这里的影响力都非常的低,江南的一些世家也都没有把触角伸到这里。我们铁坊建在这里,几乎不会有任何的阻力。甚至来说,因为华庭县百废待兴,各家都在刚开始在这里发展,对于钢铁的需求将远高于其他州县,单单华亭县的需求就能够支撑我们铁坊的日常营运。”
张家的很多作坊都喜欢使用钢铁作为生产设备,这导致了钢铁需求的快速上升,长孙无忌相信张华去了华亭县之后,仍然会把这个习惯带过去。
“爹,你说的我都能理解,但是看到华亭县在张华去了之后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是不痛快。这两年来,不说张华在几次诗会上都给我难看,单单煤矿和石灰矿就让长孙家在长安城勋贵面前多次丢脸。我们能不能找个机会给他使个绊子”
对于张华,长孙冲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从小到大一直都被人夸奖,被人赞扬的自己,但凡是碰到张华,就会变得灰头土脸。
就连一向是和自己关系密切的李丽质,每次自己见到她的时候,话题里面几乎都离不开张华这个“大哥哥”,实在是让长孙冲觉得非常郁闷
第328章 阳谋
“你等一下,我们各自写一个字条,看看是不是想到一起去了。”
长孙无忌听到长孙冲的话,眼前突然一亮,隐隐觉得自己和儿子似乎是想到一起了。
大堂之中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很快两张纸条就一起被推到了桌面上,“爹,我们一起打开”
“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打开。”长孙无忌笑着开始数数。
“征突厥!”
“从军出征!”
父子两互相对视了一眼,很有默契的笑了起来,虽然两个人写的字不一样,但是很明显都想到了一块去了。
自从去年突利小可汗派人来长安请求归附大唐,李世民心中征突厥的念头就开始冉冉升起。受到去年关中大旱以及蝗灾的影响,虽然大唐没有立马答应突利,但是相关的行动却是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不管是十二卫的训练也好,去年给予薛延陀夷男封号也好,其实都是在为对付东突厥做准备,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臣子,长孙无忌自然是很清楚这一点。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李世民正式下令北伐突厥也就是今年的事情了,长孙冲这种高级二代自然也有很多自己的消息渠道。
大唐的勋贵基本上都是有军功的,但是永定伯张华是个例外。借着这次征突厥的机会,把他安排到军营里面,可谓是一项光明正大的事情,这完全符合大唐对勋贵的要求,即使是李世民和房玄龄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张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至少在长孙无忌父子眼中是这样的,去参加这种战事,不说上了战场能不能活下来,单单出征路上的各种风险就够他喝一壶的,可以说只要张华跟着出征突厥,这个小命就去了半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