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陈景成对南洋贸易的这次海外之行还是充满期待的,如果这次出海成功了,自己也可以考虑去买几条海船跟着出海,再不济,去投资造船作坊也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海运的运输量远远高于陆运,速度也更快。如果他们的海船证明是可以在大海里面安全航行的话,我觉得以后我们只要在大唐沿海各地进行贸易就足够富甲一方了,海贸的风险还是太大一些,除非南洋贸易愿意让我们搭顺风车,要不然还是不要轻易进入为妙。”

    陈利群相对来说作风还是比较保守、稳健,虽然看到了海运的好处,但是要孤注一掷的进入海贸行业,还是有点担心的。

    和陈利群、陈景成有类似想法的商人不少,不过大家都在期待着船队的返航。

    “咯!”

    随着一声呼唤,领航的两艏新式海船便开始张帆出海,“互助香茶号”、“名品阁号”是这两首主力船只的编号,剩下三艏小一点的在房遗爱和尉迟环的强烈要求下,被定为“勇猛无敌房遗爱号”、“走遍天下尉迟环号”、“华亭县号”。

    虽然新船的稳定性、舒适性都比小的三艏要好,但是房遗爱和尉迟环却是各自待在了“勇猛无敌房遗爱号”和“走遍天下尉迟环号”上面,反倒是陆斌待在了“互助香茶号”上面。

    海上的航行是比较枯燥的,房遗爱和尉迟环在各自的船上带了五六天之后就受不了了,纷纷聚在了“互助香茶号”上面,那里不管是居住条件也好,人员数量也好,都不是小船能够比得上的。

    &nb




第321章 长崎
    长崎,一直以来都是倭国的南大门,也是重要的一个贸易城市。

    傍晚的海象一位深邃的老者,静静的睡在暮色里。当夜幕降临,海边似乎变得更静谧了一点。这个年代的长崎海岸,没有喧嚣的人群走过,也没有篝火晚会的举行,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夜晚下的海边有那么几名晚归的渔民。

    “遗爱,前面这个港口应该就是张大哥口中说的倭国长崎县了吧我们是一鼓作气直接进港还是在这里抛锚休息一晚上”

    经历了将近二十天的海上瓢泼,南洋贸易的船队在“互助香茶号”的带领下总算是来到了倭国的南大门。

    尉迟环已经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登陆这一片陌生的大陆了,看看倭国是不是真的像张华说的盛产金银。

    “陆斌,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办呢”

    房遗爱难得的想到了张华对自己的嘱咐,没有脑子一热就作出决定。

    “二郎、三郎,依我看,我们还是在这外海稍微修整一晚上,等天亮之后再进港。虽然我不认为长崎会有什么能够威胁到我们船队的力量存在,但是我们毕竟是人生地不熟的,等天亮再上岸会好一些。最重要的是,到时候可以让倭国人好好的看看我们大唐的海船是多么的威武雄壮,让他们心生畏惧,熄了打我们主意的想法。”

    陆斌作为本次船队的实际负责人,还是比较谨慎的。自己带领的是南洋贸易的首支船队,要是出了纰漏,对后续的影响是很大的。

    “说的也对,那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晚上吧,通知厨房,今晚给大家加餐,船上留下来的那些吃的放开了造,明天就可以去长崎重新补充了。”

    ……

    喜太郎是长崎小有名气的一名商人,每天一大早他都要亲自来长崎码头亲自盯着货物的收购,对于长崎码头的各种事情可谓是门清了。

    今天,他像往常一样迈着八字步出现在码头,看了看港口停泊的船只。作为一家业务比较杂的商户,喜太郎也是有几艏自家的渔船的,对于港口里那只船是哪家的自然也是很清楚。

    太阳从海平面上慢慢的升起,照耀在渔船上,显得各色古香,闻着海风带来的那一阵阵淡淡的腥味,喜太郎觉得新的一天自己又是活力满满的。

    自从自家的渔船开始往百济运输一些货物之后,喜太郎的日子就开始变好了。虽然倭国没有太多东西是百济稀罕的,但是百济出产的一些老山参之类的物品,在倭国还是有一些市场的。

    靠着这些贸易,喜太郎家族有望成为长崎县的上层家族,自己有机会变为贵族,有自己的姓氏。

    没错,现在的喜太郎家族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字。事实上,在倭国古代,平民家没有姓氏,但是贵族阶层就有了,尚武的武士阶层也会有。

    倭国平民能够在名字前冠以姓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当时新政府推进“文明开化”和社会改良运动,除旧布新,同时标榜“四民平等”,取消了没有姓名的士、农、工、商的下等身份。

    因为当时废除了封建制度,当兵打仗已经不是武士的特权,为了建立新的军队,需要向民间征兵,没有姓则难于征兵,即使征了兵,如果没有姓,也难于管理。

    试想一下一个队伍里几十个叫“小明”而没姓的,是不是让人头疼啊!因此1870年初开始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从允许平民带姓到强制平民带姓。

    &nbs



第322章 顺利的过头
    和加藤一郎的交涉很简单,面对几百名杀气凌厉的护卫,加藤一郎没有任何想要和南洋贸易船队过不去的想法。

    作为一名贵族,加藤一郎的汉语虽然说得有的别扭,但是也不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倭国,绝大部分的贵族都是自小就学习汉语,以说汉语为荣的,反倒是普通的下层老百姓,会说汉语的很少。

    可以不客气的说,在古代的倭国,只要是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绝对不是普通人。

    就连长崎小有名气的喜一郎也是费了很大的努力才有机会学习、掌握汉语。

    据推测,最早在倭国使用汉字的,应该是汉人。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中国人远渡倭国定居。这些人在到达倭国的同时,一定会将汉字带到倭国。

    最直接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倭国出土了西汉铜镜,上面刻着八个大字——“久不相见,长毋相忘”。倭国文明自发展伊始,就永远沾上了中国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发展,倭国岛上的渡来人渐渐增多,史学家将这些从中国渡来的人称为“渡来人”,又叫弥生人。弥生人渐渐占据了优势,甚至发展出了弥生文化,形成了今天大和族的主要成分。

    可以说没有古代中国的移民,就没有如今倭国的国民。这些国民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了倭国,引发了倭国对中国的疯狂模仿,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时期,汉字大量传入倭国。据统计,现代中国人常用的汉字一共有3500个,现代倭国汉字库有2136个。考虑到倭国此前曾剔除了大量汉字,以简化其文字表达。

    可见在古代,倭国的汉字数量远远多于2136。

    《论语》、《孙子兵法》、《千字文》等汉文典籍,在倭国风靡一时。许多达官贵人都以“识汉字、读汉字、用汉字”为荣,甚至还仿作唐诗,倭国人称其为“汉诗”。

    倭人掌握的汉字越多,代表其文化水平越高。如果你该用汉字的地方却改用假字代替,会被别人笑话“没文化”。

    “遗爱,那个加藤既然允许我们在码头附件找一个地方先住下,那我们就不用和他们客气,先建一个营地再慢慢的和当地商人接触,看看怎么把船上的东西卖出去。”

    尉迟环原本还以为今后会有一场战斗呢,没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

    倭国现在虽有中央王朝,但是长崎算是肥前国的属地,并不直接听命于中央朝廷,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不敢轻易得罪大唐。

    房遗爱看加藤一郎这么识相,也就不客气的占据了码头的一角,直接安排人员安营结寨,先住下来再说。反正靠近港口,船只就在旁边,有什么事情也是进退都在把握之中。

    如果说加藤一郎这些当地贵族对于“互助香茶号”的到来还没有太大的反映,像是喜太郎之类的商人就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从中原地区流传过来的额东西,不管是瓷器还是字画,亦或是书籍,都是非常受到推崇的,随随便便一转手就可以取得几倍的利润。

    当然,像是今天这种船队直接将货物运输到码头的情况下,以前大家都没有碰到过,这更让船队成为长崎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队长,外面来了好几个商人模样的人,说是想要拜访我们船队的负责人。”

    房遗爱几个人正忙着指挥大家搭建营地,就有人来拜访了。

     



第323章 二十万斤
    学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志们都知道,最早的货币不是后世的纸币,也不是古代的金银,而是一种在该交易地区普遍存在,其价值比较被公认,也是绝大多数人需要的货物,这叫做“一般等价物“。

    所以古代在农耕民族生活的区域,大多以米麦或者布帛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换;而在游牧民生活的区域,则多用马牛羊。

    后来发现了金银的高价值、耐磨损等特性,才用它们来作为货币,而让原来的一般等价物回到使用领域;但是由于金银的价值高,所以涉及到小规模的交易,大多仍旧使用一般等价物。

    大唐现在的主要货币是铜钱,当然也会有粟米等其他的实物作为辅助。但是这个时候的倭国可就没有那么先进了,大米几乎是唯一的交易货币了。

    一直到唐朝中期,倭国才开始采用大唐的铜钱作为官方货币,当然,也“山寨”了大唐的铜钱作为补充,一直到明朝,倭国都是没有太过成熟的货币体系的,甚至明朝的时候还因为大量从中国走私铜钱,导致明朝政府限制铜钱流向倭国。

    南洋贸易来到倭国,自然不是为了换取大米的,就现在海船的运载量,从倭国运输大米回去,还真当倭国大米是后世的一百多块一斤的天价米啊

    所以陆斌一上来就要确认喜太郎到底有没有实力,能够以什么东西来换取船队带来的物品,要是喜太郎是个弱鸡的话,那就压根没有必要谈下去了。

    “陆郎君,您放心,来这里之前我已经和城内的几家商户都商量好了,我们可以直接提供银锭。”

    喜太郎也知道不可能用大米去换货物,倭国现在的大米产量也不高,他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的大米来,反倒是银子这东西,在倭国还是有不少的,虽然石见银山这种巨型银矿还没有发掘,但是九州和四国地区还是有一些传统银矿的。

    不过由于银子的币值太高,普通的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根本就用不上,只是在贵族之间进行流通。

    虽然现在的开采技术还比较落后,但是好歹也是积累了几百年的财富,南洋贸易要想一次就搞空它们还是有点难度的。

    “银锭如果是银锭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之后的事情就是贾雨开始和喜太郎他们扯皮了。

    “一分钱一分货,我先让大家见识见识这次我们都带来了什么东西吧。”

    贾雨不着急和他们商讨价格,反倒是从一边陆陆续续的抱出几个箱子来。海上风浪比较大,为了避免玻璃制品和瓷器这些东西受到损坏,出海前都用箱子一个个分装好,里面还放有稻草等填充物用来减震。

    “嘶!”贾雨刚刚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玻璃制作的骏马,喜太郎就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这是水晶透明度这么好,这么纯净,这么大的水晶”

    玻璃这个东西,在倭国一直要到战国后期才会有小规模的制作,现在倭国人压根想都想不到这玩意还能人工制作呢。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亮晶晶的东西总是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总是有不少女人们愿意花费大量的东西购买他们制成装饰品,倭国自然也不例外。

    一直以来,倭国的大名们都喜欢在自己的刀剑上镶嵌一些宝石之类的玩意,但是宝石拿东西的产量……比水晶还要稀罕的多,如果能够有大量的水晶流入到倭国市场……

    喜太郎用衣袖擦了擦自己嘴上的口水,一边颤抖着伸出双手轻轻的抚摸眼前的玻璃骏马,不,应该是水晶制成的骏马。



第324章 继续前进
    商品交换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从公元前6000年农作物培栽和动物饲养开

    始,人们有了多余的物品就有了商品交换,有商品交换,就涉及到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是交换双方的认可价值,当然认可价值是由诸多要素支撑的,不是完

    全凭空想象决定的,而价格由认可价值决定。

    一件玻璃制作的骏马,在张华眼中也许就是一个成本几贯钱的装饰物而已,但

    是在喜太郎等人的眼中,那是一个完全可以卖上几千两白银的东西。

    有些东西,很难以它本身的成本来计算的,就像是后世的oem代工一样。一个

    帆布包,价值500元,贴上lv的标牌,立马摇身一变价值5000元,二者内在成本完

    全一样,在市场交换中变现的价值明显不同。

    不过这些都不是房遗爱操心的,他现在还在为贾雨一个下午就卖出去了二十万

    斤白银的货物而震惊着。

    按理说,房遗爱也算是自小衣食无忧,什么山珍海味、荣华富贵也都是见识过

    的人了,但是二十万斤白银这种这么夸张的数字,除了在听说朝廷国库收入的时候

    觉得很正常,其他地方出现这个数字都是让人很震惊的。

    “贾雨,看来张大哥安排你来负责货物的买卖,还真是安排对了。你放心,回

    去之后我一定给你请功,出海一趟只要两个月就可以带回去二十万斤白银,这天下

    居然有这么好挣的钱啊。”

    “二郎,这二十万斤白银只是船上三成货物的出售价格,还有七成我建议船队

    继续前往奈良地区,不要全部都放到长崎售卖。”

    “啊只是三成货物就换了二十万斤白银我们还有七成货物没有卖”房遗爱

    好不容易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这一下再也压不住了。

    “是的,还有七成没有卖。小的觉得越靠近倭国的京城,这价格应该可以卖的

    越高,所以我建议船队不着急返航,可以继续往北前进,正好伯爷不是让我们以后

    有机会的话去探索一下倭国的银矿嘛。”

    贾雨觉得自己只有在倭国才能充分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回到华亭县,比自

    己更厉害的人不说多的是,但是绝对不算少见。

    在倭国,那些倭人看大唐人的眼神中充满着崇拜和向往,绝对不用担心在倭国

    受到歧视,要歧视也只有自己歧视别人的份。

1...9091929394...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