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复兴步卒的将士们到了以后,开始分割粮食和牛羊,然后他们押解着粮食,驱赶着牛羊,按照杨七之前划分好的区域去赈灾了。
当然了,除了赈灾以外,他们还带着其他的命令。
第一,他们得负责安抚各地的百姓,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第二,挑选会手艺的工匠,送到丰州城。
第三,征兵,扩大复兴步卒的规模。
第四,凡是趁机作乱的,作奸犯科的人,全部逮捕,发配陈家口筑墙。
……
杨七给他们下达了十八道安民的命令。
八千复兴步卒撒出去并不多,但是面前可以顾忌到丰州各地。
就这样。
折御勋押送来的大批粮草和牛羊被瓜分一空。
等杨七陪着折御勋到了丰州城城门口的时候。
王行已经带着人在丰州城城门口开始赈济灾民了。
王行从城里召集了一大批的妇人们,她们分成三批。
一批推着石碾子,正在把赈灾用的小麦磨成粉。
一批在十几个精壮的兵卒帮忙下,正在杀牛宰羊。
剩下了一批,架起了二十口大锅,分成了两边。
一边煮肉,一边做面疙瘩。
百姓们捧着碗,纷纷上前盛饭。
丰州百姓在党项人的强力统治下,过的很艰苦,所以他们不敢胡乱哄抢。
都乖乖的排着队。
小半碗的面疙瘩,三两块拳头大的肉块,外加一勺肉汤,一小捏盐巴。
一碗热腾腾的饭就到了百姓们手里。
许多百姓端着碗,一边吃饭,一边嚎啕大哭。
王行似乎对赈灾很有经验,给百姓们盛饭,每人只有一碗,多了绝对不给。
折御勋瞧着赈灾的场面,似乎很有兴致。
他乐呵呵笑道:“瞧着这面疙瘩,百姓们吃着挺香的。老夫好久没吃过面疙瘩了,咱们也别去城主府吃了。就在这儿陪着百姓们吃如何”
杨七愣了愣,莞尔一笑,“就听您的。”
王行隔着老远就瞧见杨七了,见杨七冲着这边走过来了。
王行扯着嗓子喊道:“你们这群脏鬼,躲远一点,我家将军来了。也不知道你们这群脏鬼有什么好的。我家将军费尽心力的把你们从党项人手里救下来了。
如今不仅给你们饭吃,还有肉。这是你们八辈子才能积的德。”
王行粗暴的把他面前的难民赶走,让他们去其他几个锅边找吃的。
他搓着手,笑呵呵的走到杨七面前。
“将军,您怎么来了。”
杨七笑道:“折将军静极思动,想尝一尝面疙瘩。”
王行夸张的惊叫道:“这都是给那些个脏鬼吃的。您二位的身份,怎么能吃得惯这个。”
杨七瞪了他一眼,说道:“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哪里来那么多话。”
王行咧嘴笑道:“属下得让这些个脏鬼记住将军的恩德。不然他们以后要是忘恩负义,吃谁的饭砸谁的锅,那就说不过去了。”
杨七哭笑不得的指了指王行。
王行把杨七和折御勋一行人迎进了一个临时搭好的帐篷里。
然后麻利的给杨七和折御勋一人准备了一碗面疙瘩。
折御勋端起了面疙瘩,尝了一口,觉得还行,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甚至还吩咐王行给他麾下的兵马一人准备一碗。
杨七却没那个好胃口,他尝了一口,就吃不下去了。
煮熟的面疙瘩,黏糊糊的,有点硬。
像是年糕一样,但是又没有年糕那么黏牙。
碗里的羊肉汤,膻味很浓。
所以杨七吃不下去。
倒不是杨七矫情,而是那种没有加过大料的羊肉汤的味道真的很膻。
杨七只能把腕推到了一边,看着折御勋吃。
折御勋一连吃了三大碗,还一脸意犹未尽的神色。
杨七嘴角抽抽了一下。
“吃饱喝足了,该谈正事了。”
折御勋打了一个饱嗝,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明晃晃的绢布,递给了杨七。
金黄色的绢布,看着很耀眼。
只是看了一眼,杨七就明白了这东西的来历。
折御勋脸上一点儿表情也没有,这让杨七心里有些忐忑。
杨七展开了黄色绢布一瞧,笑了。
&nbs
第0499章 爱财如命的赵普(为大萌趙廸加更!)
一支穿着党项人服饰的使团进京,立马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只党项人服饰的使团进京以后,就住进了新设立的麟州国的驿站。
一下子,汴京城的人沸腾了起来。
要说这近些日子,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这一支使团。
倒不是这一支使团有什么特殊的,毕竟每年到汴京城里朝圣的使团多不胜数,普通的使团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
百姓们之所以津津乐道的谈论这一支使团,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小国的国主,据说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女。
任何的事情,只要扯上一位大美女,就很容易让人引起许多遐想。
许多的花边传闻,也就因此应运而生,明明是骗人的,大家却都喜欢凑在一起交谈。
当麟州国的使团进入到了汴京城里以后,有一则花边故事传的最凶。
传闻,上一次麟州国的使团进京的时候,曾经给当今圣上送上过一幅麟州国主的画像。
而食色成性的赵光义,似乎贪恋上了麟州国主的美色。
并且下令给麟州国主,让她到汴京城来觐见。
这一次麟州国使者出现,很多人都猜测,是麟州国主应邀,前来觐见赵光义了。
甚至有人绘声绘色的说,他们在麟州国的使团内,见到过那个倾国倾城的麟州国主。
在百姓们口中,麟州国主的容貌,已经可以和仙女媲美了。
总之,麟州国使团进京,一下子点燃了汴京城百姓们的热情。
就是这么一个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麟州国使团,他们的使者,不知道何时,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赵府上。
折御勋派出去的使者,是一个存粹的党项人。
折御勋对此人全家有救命之恩,因此他也选择了投效折御勋。
麟州国使者的名帖递进了赵府以后,赵普很快就接见了他。
赵普这个大忙人,之所以会这么快的借鉴麟州国的使者,其主要原因就是麟州国的使者出手阔绰。
上一次麟州国使者入京,出手就是五万两白银,一个个银光闪闪的银元宝,看得赵普眼睛都变成了方孔状了。
赵普对钱财的痴迷,是永无止境的。
而且他似乎仗着身份以及皇帝的宠爱,什么钱都敢拿。
麟州国使者进入到了赵府的正堂以后,就见到赵普老态龙钟的坐在高坐上品茶。
“下国使节拜见赵相国。”
麟州国使者在面见赵普的时候,态度显得很谦卑。
事实上,在目前这个时代,除了高傲的辽国使节外,剩下的国家使者见了赵普以后,都不敢托大。
赵普斜眼瞧了一眼麟州国使者,见他并没有带什么礼品,下意识的看向了府里的管家。
管家隐晦的对着赵普摇了摇头。
赵普顿时脸色就有些难看,态度也变的冷淡了很多,“麟州国是从党项分裂出来的一介小邦,三番五次的觐见老夫,有什么要事谈的有话就快点说。老夫掌管着比你们麟州国大几百倍的大宋,忙的很……”
麟州国使者愣了愣,谄媚的凑到赵普面前,躬身道:“在谈正事之前,下国使节,特备了一份薄礼,还请相国笑纳。”
麟州国使者,从袖口拿出了一张独特的引信手书一样的东西,递向赵普。
赵普愣了愣,摆了摆手让管家接下。
管家接下了以后,翻开看了看,瞳孔一缩,快速的送到了赵普面前。
赵普抬眼一瞧,居然是南国钱行开据出的五万两的银票。
而且还是两张。
银票这个东西是汴京城里才兴起的东西,是由南国钱行发行的。
凭借着银票,可以到南国钱行内,兑换成色十足的银钱。
而南国钱行,也因为有南国在背后做后盾,有国家信誉在,所以备受汴京城百姓的信赖。
加上此物极其方便携带,所以也被广大的商户所推崇。
要知道,在银票出现之前。
大宗的交易或者大数额的钱款交割,都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
比如有人在汴京城里卖了个宅子,一共要一万贯。
那么很有可能在交割钱财的时候,会用好几辆大车拉着铜钱来交割。
这其中不仅存在这不方便的麻烦,而且还会被有心人盯上。
再比如,经常往赵府上送礼的人,经常抬着箱子进进出出,很容易被御史看见。
刚直不阿的御史,也会弹劾赵普。
赵普虽然不怕,但是烦得很。
但是自从银票出现了以后,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
而且,出远门行商的时候,也没必要携带大量的钱财。
目前在大宋境内,有四家南国钱行的分号。
一家在汴京城,一家在金陵城,一家在代州,最后一家在邕州。
四家分号,几乎占据了大宋境内的四个重要的点。
也是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因此,南国钱行的银票出现以后,已经快速的被大宋的百姓接受了。
目前最火的两家分号是汴京城的南国钱行和金陵城的南国钱行。
这是沟通南北的两家钱行,因此商人最多。
当然了,见到了南国钱行巨大的盈利模式了以后,许多商人都相继模仿了起来。
但是相比于南国钱行的成熟,他们还处在草创阶段,而且信誉也比不上南国钱行。
因此,赵普在看到两张南国钱行发行的银票以后,脸上的表情立马变了。
他的态度开始变的和颜悦色了起来。
南国钱行的实力赵普调查过,因此他绝对不会去质疑南国钱行会兑不出银子。
十万两。
出手更加阔绰了。
“哎,老夫早就跟你说过,到了老夫这里,就别什么自称什么下国使节了。麟州国虽然初建,但是却紧挨着咱大宋。咱们也算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就不要那么客套了。”
赵普请麟州国使节坐下,然后喝骂管家,道:“你个狗才,客人都到了,怎么还不奉茶”
管家也了解赵普的性子,他很配合的唯唯诺诺的下去吩咐丫鬟们奉茶了。
麟州国使节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加上之前又被折御勋紧急培训过,因此他很了解汴京城里所有官员的禀性。
对于赵普前后不一的言行,他并没有什么不满的。
事实上也没有那个资格。
坐定了以后,麟州国使节拱手道:“赵相国,鄙人此番前来,实在是有事相求。”
赵普气定神闲的问道:“何事”
这种事情,赵普已经碰到过很多次了。
那一个上赵府来的人,不是来求他的
麟州国使节沉声道:“实不相瞒,自从我主得到了贵国国主册封以后,党项族内不满李继迁统治的族人纷纷来投。然而,李继迁得知了我主背叛了党项以后,就率兵来攻。
我麟州国内的族人们奋起反抗,勉强才站稳了脚跟。我主在和李继迁大战中,侥幸获得了两州之地。
此番小使进京,就是为了向贵国国主禀明此事,并且希望得到贵国国主的册封。”
赵普闻言,明显的愣了愣。
这才过了多久,一个小小的麟州国,就从一州之地,扩充到了三州之地了
赵普也是知道内情的,知道这个麟州国的国主是什么人,也知道麟州国背后除了有党项人,还有西域苯教的大喇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