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是夜。

    皇宫中门大开,十四队的殿前侍卫们,骑着快马冲出了皇宫。

    安静的汴京城,被一声声的马蹄声给吵醒了。

    各家各府上的人,分别派出了府内的人去探听消息。

    皇宫内。

    赵光义冷眼盯着跪在他面前的皇城司的首领,冷声道:“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何今日才探查清楚,今日才报给朕你知不知道朕今日在朝堂上让人耍了一个痛快,朕却不自知,还洋洋得意的。”

    皇城司首领把头埋在了双膝之间,惭愧的说道:“臣罪该万死。”

    赵光义冷哼了一声,道:“你确实罪该万死。朕把监管天下的职责交给你,是朕眼瞎了。”

    “呵呵呵”

    赵光义突然讥讽的一笑,说道:“朕玩了一辈子的阴谋诡计,未逢敌手。想不到,今日却被一帮乱臣贼子给玩了。呵呵……”

    赵光义在笑,可是皇城司首领的心,却冷到了极点。

    他惶恐的叩头道:“恳请陛下再给臣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赵光义摇头一笑,道:“不用了,既然你们皇城司这么没用,那还留着干嘛”

    “陛下!”

    皇城司首领惊叫。

    赵光义却摆了摆手。

    一位宦官随着赵光义摆手,出现在了皇城司首领身边,他年龄不大,看起来只有十八岁左右。

    他出现以后,一手搭在了皇城司首领的肩膀上。

    皇城司首领想要反抗,宦官的手却像是一个紧箍一样扣在了他的琵琶骨上。

    在皇城司首领惊恐的眼神中,宦官拖着他离开了寝殿。

    在寝殿门口。

    撞上了刚传完了命令的王继恩,王继恩见到宦官一手抓着皇城司首领,明显有些意外。

    “陈……陈琳”

    陈琳咧嘴一笑,向王继恩躬身施礼,“小的见过王大监。”

    王继恩还想多问,可是看到陈琳像是抓鸡崽子一样抓着武功高强的皇城司首领,他就下意识的闭上了嘴巴,点了点头。

    望着陈琳抓着皇城司首领离去的身影,王继恩皱眉嘀咕道:“平日里看这个小子蔫蔫的,没想到居然是陛下培养的心腹,隐藏的这么深……”

    王继恩暗自把陈琳记在了心间以后,踮着脚进入到了寝殿内。

    皇城外。

    随着殿前侍卫们骑着马从一条有一条的街道上奔驰而过。

    几乎所有汴京城的人都知道出事了。

    当他们在暗中观察到这个殿前侍卫们去了高府、石府、十二卫大将军府以后,他们就知道,有战事儿要发生。

    上一次陛下在深夜传召这些人,还是在六年前,辽人率领三十万大军来犯的时候。

    赵光义所要传召的人,在接到了殿前侍卫们传达的口谕以后,就匆匆坐着轿子往皇宫赶去。

    在去皇宫的路上,他们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皇帝深夜召见他们究竟有何用意。

    一个时辰以后。

    赵光义召见的十四个人齐聚在了他的寝殿外。

    老赵普扫了一眼其他人以后,就用告诫晚辈的口吻,对身旁唯他马首是瞻的李沆道:“陛下召见你我,还有十二卫大将军,甚至还请出了早已不问政事的石守信,还有高怀德,只怕有大战发生。”

    李沆躬身道:“您老以为,是那边出了问题。”

    赵普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道:“不好说,一会儿进殿以后,见机行事。”

    李沆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王继恩出现在了寝殿门口,抖了一下拂尘,说道:“陛下让你们进去。”

    赵普等人,按照在朝堂上的地位高低,排成了两列,进入到了寝殿。

    寝殿内的死尸早已被宦官们清理干净了,甚至连一点儿血迹都看不见。

    赵普等人到了赵光义面前,一起躬身施礼。

    “臣等参见陛下。”

    躺在软榻上的赵光义连眼睛都没抬,冷声道:“起来吧。”

    说完了这句以后,赵光义就没有再多说一句,似乎躺在软榻上小酣。

    了解皇帝的赵普心头却一凸。

    皇帝没有依照常理给他赐坐,而且语气很冰冷。

    怕是今夜皇帝召见他们要谈的事情,和他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赵光义似乎没有说话的意思,君臣们就这么清清冷冷的在寝殿里待着。

    半晌,苍老的石守信厚着脸皮笑呵呵道:“陛下,老臣年迈,不便于久站。您有何要事,还请示下……”

    石家如今一心求才,丝毫没有贪权的意思。

     




第0502章 宋辽两国的决定
    而现如今,镇守在汴京城外的禁军,就只剩下不到二十万了。

    想要讨伐折杨两家,那么汴京城的防卫就出现了空虚。

    很容易被人乘虚而入。

    如今国朝虽然安定,但是暗地里图谋不轨的人却多不胜数。

    而且稍微有一个空子出现,就会被很多人钻进来。

    石守信简单的分析了一下汴京城的兵力,寝殿内的君臣们再次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半晌,赵光义义愤填膺的喊道:“难道朕还处置不了这群乱臣贼子了难道就任由他们逍遥下去那朕还坐什么江山有此先例,以后大家有样学样的,岂不是要瓜分整个大宋。”

    大宋将门林立,如今大家都看到了折杨两家这个榜样在前,未必不会有样学样。

    毕竟,在赵光义膝下当臣子,远不如自己割据一方来的舒服。

    然而,这种事儿大家都藏在心里,没有人愿意说出来。

    赵光义扫了一眼石守信、高怀德、十二卫大将军。

    这些人在赵光义心里可都是以后祸乱天下的种子。

    赵光义阴沉着脸,看向了赵普和李沆。

    赵普和李沆很恭顺的站在那儿。

    文武臣子的首脑人物都站在赵光义身前,赵光义对比了一下,心里就越发重视重文抑武的想法了。

    赵光义冷声问道:“朕若是非要剿灭西北的乱臣贼子呢”

    高怀德踏前一步,拱手,朗声道:“老臣愿为陛下分忧。老臣也不需要统领禁军,只需要陛下将西北的八厢兵马派遣给老臣足以。老臣一定会扫清西北,为陛下出这口恶气。”

    赵光义振奋的拍着软榻,喊道:“好!”

    石守信翻了个白眼,说道:“高公未免太高看自己了吧领八厢兵马去剿灭折杨两家人数听起来虽然多,可是论战斗力,只怕连折家军的一成都比不上。折家军,可是比禁军还强横三分的藩镇军。”

    高怀德瞥了石守信一眼,眯着眼冷笑道:“姓石的,事到如今,你何故频频长他人志气,灭我朝威风难道你和折杨两家的叛臣有勾连”

    石守信淡然道:“老夫只是就事论事,你也别污蔑老夫。杨家之所以今日会跟折家搅和在一起做叛臣。那也全是你高公逼的。

    若不是你当初联合诸多将门算计杨家,杨家何故会离了汴京城,跑去代州蛰居”

    高怀德瞪眼道:“石守信,你不要信口雌黄。”

    “够了!”

    眼看两个人还要继续吵下去,赵光义开口制止了。

    赵光义瞪了他们二人一眼,然后把目光落在了赵普身上,只是在看到了赵普以后,又想到了今日朝堂上赵普为北晋国卖力的吹嘘,他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所以赵光义的眼神只在赵普身上停留了一下,就落在了站在赵普身后的李沆身上。

    “李爱卿,入殿以后你就一直沉默不语,可是在思量什么对策”

    李沆出列,躬身施礼道:“启奏陛下,臣确实在思量对策。臣以为,出兵讨伐折杨两家并不妥当。”

    赵光义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道不悦。

    “哦你倒是说说为何不妥当”

    李沆躬身道:“首先,折杨两家虽然拿下了麟州、丰州、胜州,但他们并没有明告天下,而是以党项圣女的名义在控制这三州。而这三州之地,又非我国属地。加之折杨两家并没有举起反字大旗。

    因此,讨伐折杨两家,从名义上说不过去。

    其次,折御勋和杨业,皆是战场宿将,他们膝下有兵多将广。因此,讨伐他们,非派遣大军不可。然我朝在近几年,先后对交趾、大理用兵,又出兵剿灭王小波等人的叛乱。连番大战下来,已经耗费了国库的不少钱粮。

    如今要讨伐折杨两家,又要派出大军。国库未必能支付这么多的饷银。

    还有,胜州、丰州、麟州,都在大宋、辽国、党项夹角。

    臣担心,把折杨两家逼急了,他们会带着这三州,外加代州、府州,五州之地投了辽国或者党项。

    到那个时候,中原门户大开,辽人得了折杨两家的助力,可就能长驱直入了。”

    说道最后,李沆发现现场的气氛越来越诡异了,声音下意识的都小了许多。

    “他们敢投辽国!”

    赵光义银牙咬的咯嘣作响。

    气势倒是十足,可是明显的显得底气不足。

    李沆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这种事儿。

    毕竟杨七那个小子,完全不能以常理判断。

    折杨两家若是真投了辽国,那乐子可就大了。

    有代州、府州做桥头堡,又有折杨两家能征善战的将门做先锋。

    到时候,大宋的江山只怕都要危险了。

    这个时候高怀德也不敢叫嚣着去剿灭折杨两家了,真要把折杨两家逼的投了辽人,那他们高家可就成了大宋的罪人了。

    赵光义看着群臣再次低下头,差点气晕了过去,他愤怒的道:“难道就让朕看着这两家叛逆,在大宋边陲逍遥快活吗”

    赵普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时机,他轻咳了一声,出声道:“陛下,强行剿灭肯定不妥。以老臣的愚见,不如招安。先暂时的笼络折杨两家,稳住他们的阵脚,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对付辽国。

    朝廷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积攒兵力,等到时机成熟以后,我们就可以一举剿灭了他们。”

    石守信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高怀德咬牙切齿的道:“真是便宜了这群叛逆了……”

    赵光义扫了一眼群臣,嘲讽的笑道:“哈哈哈……如今,朕居然要被逼着向一群乱臣贼子低头,朕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有意思。”

    主辱臣死。

    赵光义此话一出,在场的众臣全都惭愧的低下头。

    赵光义也算是想明白了,他这一口恶气暂时只能憋着了。

    想要出这一口恶气,还得徐徐图之。

    和大宋江山比起来,他心里憋一两口恶气不算什么。

    赵光义无力的瘫坐在软榻上,自嘲的笑道:“那么,诸位爱卿以为,派谁去招安合适”

    石守信当仁不让的请命道:“老臣愿意前往。”

    高怀德傲气道:“老臣也愿意去试试。”

    赵普摇头道:“石太尉久不理朝政,和杨家的交情又浅薄,你去不太合适。高公和杨家有点小仇怨,你去了也不合适。”

    李沆提议道:“不如派侯仁宝去试试他之前在邕州的时候,和杨延嗣一起共事过,应该有几分交情。”

    赵光义一锤定音,“那就派候仁宝去。”

    ……

    辽国。

    西京城。

    辽国皇宫内。

    年仅四旬的萧倬萧太后头戴一顶镶嵌着宝石的帽子,身穿着一身黑色绣着凤纹的长裙,端坐在龙椅上。

    萧太后虽然已经四旬了,可是日常保养的很好,又久居在深宫里,所以整个人看起来皮肤很白嫩,完全不像是四十多岁的一个中年女人,更像是一个二十五六的美艳妇人。

    在萧太后身旁,七八岁的辽国小皇帝,手里握着一柄小匕首,在不断的刺着面前的一本书籍。

    萧太后最宠爱的铁镜公主,陪坐在一侧,正在和萧太后说话。

    “母后,宋国使节



第0503章 缘起于无心之举
    铁镜公主出了皇宫,走到了自己马车前,冲着坐在马车车辕上那个带斗笠的驾车的汉子喊了一句。

    “同样是杨家军,人家文武双全,是世间难得的奇才。你怎么就像是一个木头一样。”

    见驾车的汉子不搭理自己,铁镜公主气哼哼的抽了他一鞭子,然后钻进了马车里。

    坐在马车车辕上的汉子,目光有些呆滞,铁镜公主的鞭子抽在他身上,他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1...212213214215216...5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