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文艺界奇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肉都督

    说得简单通俗一点,两个农夫种田,一个人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好锄头,但是另外一个则是希望能弄点别人家的好种子。锄头再好,种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本质没有区别,但是换了种子可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点马寅初没有说,严复虽然是翻译大家,但是名气仅限国内而已,外国人没几个人认识他的,平心而论,谁也不会去认识一个把自己母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外国人。

    但是辜鸿铭就不同了,因为他有很多英文作品,所以很多外国人都认识他,可以说辜鸿铭现如今就是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都是从辜鸿铭那里来的。

    听辜鸿铭这话,庄言还以为事情不好成,没想到辜鸿铭随后又说道,“不过庄小子的《边城》我倒是很感兴趣,很有中国特色,要是翻译成英文,比之前的那本《活着》意义更加重大。”

    “说到《活着》的译文版,倒是有件趣事。”铁砚这时也回过神来,笑着说道:“前段时间《活着》英文版在欧洲畅销,许多外国人读了之后竟然都以为中国真的有这么一段历史。”

    辜鸿铭不屑道,“这些外国人,脑子太过简单,从前他们看中国的武侠小说,都以为中国人都会武功,不少人还到中国来学武,现在看了《活着》有这种情况,实属正常。”

    言语间,辜鸿铭对外国人是非常看不上的。不过辜鸿铭看不上外国人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他一直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最牛逼的




第二百二十章 又有新书?
    辜鸿铭上下看了看连立文,忽然笑了起来,“好,我们今天先不说民政部的事情,就单谈谈茶峒改名的事情。你们认为茶峒改名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他这话是朝庄言他们问的,但是庄言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先开口。

    辜鸿铭知道他们为什么没开口,又说道,“你们各抒己见,有什么就说什么。”

    庄言他们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没人开口。马寅初在桌子下面一直在戳梁启超的大腿,意思是说,你平时最是刚直,这时候怎么怂了

    梁启超面不改色地看着眼前的餐具,任马寅初怎么戳他都是岿然不动,他虽然刚直不错,但是却没有到犯傻的地步,现在这情况谁都知道少说话为好。

    辜鸿铭在他们几个面前挨个看了一圈,最后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看看你们几个,一副畏葸的样子,偏是我看不上的。”

    任一莲看着一桌子在外界响当当的人物低眉顺目的样子,感觉到一阵好笑,想了一下,她主动开口道:“辜伯伯,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至少对茶峒不是坏事情。我听说之前的茶峒经济条件不太好,城里面也是荒凉得很,但是自从有了《边城》之后,他们那个小镇就活了过来。我上次去了一趟,现在别提是多热闹了。我想,至少在茶峒人看来,改了名字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吧。”

    辜鸿铭先没有点评任一莲的意见,倒是又扫了庄言他们一眼,“看看,莲丫头一个女娃都比你们强。”

    说完他又转头对任一莲说:“你的想法没错,但是看的角度有问题,你只想过茶峒如何,却没想过整个中国如何。现如今茶峒改变开了先例,以后肯定有其他地方效仿之,国家地名被改乱七八糟,这又成何体统。再者说了,地名跟人名不一样,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镇的事情。如若因为地名改动,导致有些出外闯荡的浪子找不到家又如何是好”

    “辜伯伯说得对,我一个小女子想得太简单,眼光也太短浅。”任一莲笑道。

    “我倒是觉得汤生你说的这个问题不存在,现如今网络发达,消息传递极快,今天茶峒改名了,明天身在千里之外的人就能知道。而且改了名字并不是把从前都消除掉了,人们只需要在网上一查,便可知一个地方现在叫什么,从前叫什么。”连立文说道。

    辜鸿铭还没说话,连立文又说道:“再说你前面说的效仿问题,民政部能批准改名肯定不是头脑一热就批了,肯定是经过多方权衡之后,认为茶峒有改名的条件,才批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城市效仿的话,条件不足的话,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且地名并不是死的,改一下也是正常的事情。就拿我们燕京来说,从前就叫燕京么,从前根本就没有这么个地方。整个燕京,有的地方叫过蓟城,也叫过涿郡,还叫过幽州。现在怎么叫燕京了呢不还是改的”

    “你说的很有道理,却不能说服我。”辜鸿铭皱着眉头说道,“你说民政部不是头脑一热就批的,可是我也没看出来他们到底是怎么权衡了,《边城》这本书才出来多久,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有一个地方因为它改名了,你还告诉我民政部经过多方权衡”

    连立文说,“一个多月的时间完全够了,我多少知道一些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实地走访,民情走访,这些具体的事情他们都有在做,综合各种因素之后自然就能得出答案来。汤生,要多多理解政府工作者,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他们,可是也要保证自己足够客观。”

    &nb



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云入泥
    庄言没有忽悠他们,他确实有意在下个月发布新书,而他的新书也确实是之前就写好的。

    除了他现在已经发表的四本书之外,他还做了别的梦,分别是《老人与海》和《废都》以及《小王子》。

    《废都》这本书因为一些特别的问题,所以庄言暂时没有想过要把书放出去,只有等到以后没书可发之后才会考虑到它。

    而在《老人与海》和《小王子》之间,庄言选择了先发《老人与海》,其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原因,只是庄言觉得现在正是时候发这本书了。

    当然了,对于《小王子》,庄言的打算是放到小号童话庄园上发。所以即便是准备发了,也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马寅初他们还在惊讶之中,辜鸿名先反应过来,问道:“你的新作准备什么时候发布”

    他没先问新书写的什么,是长篇还是短篇,倒是先问了发布时间,让庄言有些惊讶,笑道:“还没有定,我自己是想着下个月就发,不过具体事情还要跟出版社谈过才行。”

    “连出版社都还没定”辜鸿名疑惑道。

    确实,现在连出版社都没定下来,什么都没谈,想要在下个月就发书听起来有些太过急促。

    旁边的于海连忙说道:“不是没有定,我们文艺界的出版社跟庄言一直都有合作关系,庄言想什么时候发书就可以什么时候发书,我们随时整装待发的。”

    出版的事情,是不是在文艺界出版社还要具体谈过之后才能定,不过当着大家的面,庄言也不会说这些,而是笑道:“还要多谢于大哥帮衬。”

    “哪儿的话呀。”于海说。

    “庄言,听你的意思是,在写《边城》之前你的新书已经出来了”连立文问道。

    庄言点了点头,“准确地说,是在《麦田守望者》没发布之前,新书的初稿已经成型了。”

    “篇幅如何”连立文似乎挺关心书的长度的。

    “是个中篇。”

    连立文叹了口气:“中篇也很不错了,汤生说得对,确实不能以常理来看你,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灵感说来就来”

    辜鸿名笑眯眯地说:“你可不要羡慕,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估计还在战壕里面给人托子弹呢。”

    连立文以前从军的时候就是从基层干上来的,给人托弹夹的事情他可没少干,所以辜鸿铭才有此一说。

    但是对于辜鸿铭的调侃连立文反倒引以为荣,“我当过几年兵,也见过生死事,后来世界太平,不要我端枪的时候,我又提起了笔,也算是终有所用。倒不像你,提得起笔,却不一定提得动刀。”

    辜鸿铭这下没有唱反调,而是说道:“这一点我确实佩服于你,你当年戎马倥偬倒也稀疏平常,后来弃武从文,才真是让人敬佩。”

    “嘿,有你辜鸿铭这两句话,我回家睡觉都要笑醒。”连立文抚掌一笑,又问庄言,“你的新书题材可以透露一下么”

    庄言摇了摇头,“不是我不想说,只不过要说起来实在是话长,要是各位真有兴趣的话,到时候等书发布了之后你们可以去文艺界网站上看看。”

    铁砚也说道:“是啊,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交流会还有几个流程,我们要抓紧时间开始。”

    本来庄言上去说了一大堆就把第一项流程强行延长了半个多小时,现在如果再不急着赶一下流程,估计到晚上交流会都结束不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豪迈是暂时的
    “唉,不是吧老王,你这可不厚道了,这么重要的消息你之前一点都没透露”一听王立健说他知道消息,两人的表情立马变了。

    王立健依旧昂着头说:“嗨,庄言自己说的,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我也没有办法。”

    “那你给我们说说呗……”

    庄言在前面听到他们对话,撇着嘴角笑了笑,他可知道王立健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现在是在忽悠马寅初他们两个呢。

    越是跟马寅初这些人混久了,觉得这些“古人”,特别是这些名人们,其实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尤其是马寅初,年纪不算老,三十多岁,如果不认识,只能看到他一脸严肃,只有混熟了,才知道这家伙爱凑热闹,爱开玩笑,笑起来像一个贴了福的冬瓜。

    当然庄言肯定不是在贬低他,因为一个会笑的冬瓜在庄言看来可是一个褒义词。

    王立健可能要老成一点,但是玩笑也能开得起来,不论是知识分子的玩笑,还是市井无赖的玩笑,他都能接的过去。

    任一莲走在他们后面,看着马寅初和于海一左一右地把王立健夹住,忍不住抿嘴笑了笑。

    马寅初、王立健包括于海,她都不是第一次见了,但是从前见他们时,他们头上都是有光环的,经济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文艺界总编……

    她父亲是古典专家,在文艺界也是一个人物,所以她从小就认识不少文艺界大佬。但是在她眼中,这些名人们,包括他的父亲,平时都是一脸严肃的样子。

    最多他们有时候对她笑笑,也只能说得上是和蔼,却不能称为可亲。

    而此时,她却看到眼前这三个像是小学生一样插科打诨,完全没个名人的样子。

    不过他们也就是趁走在后面没人吵闹一下,一走到会议厅里面又恢复了原样。

    回到会议厅,交流会重新开始,时间又变得无聊起来,不过此时的任一莲倒是觉得还行,因为她已经从后面的位置挪到了庄言他们那一排。

    也不是她特意为此,而是因为他们来的时候其他的位置已经坐得差不多了,独独留下一排没人坐,任一莲只能跟庄言他们一起坐了。

    一个下午的时间,过程很无聊,庄言中间甚至忍不住想要提前先走,后来还是克制住了。

    一直等到傍晚时分,交流会才终于结束,这时庄言已经感觉到有些疲惫,但是马寅初却依旧精神十足,还提议:“今天正好聚在一起,作协晚上没有安排,不如我们一起去吃个饭如何”

    “敢情好啊,今天这酒店的饭菜不行,吃得我胃不舒服,今晚去洗洗胃。”于海说道。

    庄言本来想说有些累要回去睡觉的,但是看到他们几个都很有兴趣,他也只有点头说道:“那好,就一起去吃个饭,不过说好了,今晚可不要喝酒,就算是喝酒,也不要喝多啊。”

    “好好好,都依你,昨晚不就没喝嘛。”

    听到他们要去吃饭,一直跟在后面的任一莲笑着告辞道:“各位老师,时间不早,我先回去了。”

    马寅初却是喊住了她,“你别走,今晚跟我们一起去,说起来你爸爸任为民老师跟我还共过事,你也算是我的小辈……”

    “唉,说什么呢!”梁启超这个老好人都看不下去了,“人家管辜先生他们叫伯父,她是你小辈,难不成你跟辜先生一个辈分”

    马寅初讪讪笑道:“不敢不敢,咱们各论各的。”

    “各论各的也不行,你才多大,比人家大几岁,就敢叫人家小辈”

    “我看她也就十八的样子。”

    ……

    这下连庄言的额头都黑了,这个马寅初,还



第二百二十三章 旗袍
    当庄言把最后一个王立健也送走的时候,终于长舒了口气,“看吧,他们的豪迈真的是暂时的。”

    刚才那一顿饭,可以说是非常尴尬了,一开始马寅初他们几个还招呼着庄言和任一莲吃菜喝酒,到后来他们进入状态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眼中除了酒什么都没有了。

    眼看着从梁启超开始,他们几个一个一个倒下,庄言已经习以为常,任一莲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他们都醉倒之后,任一莲又跟着庄言一起帮他们几个叫车,然后把他们再送上车。

    送上车庄言还不放心,又给他们几个的家属都打了个电话,告诉家属们一会他们就要到家,让给接一下。

    等到人送完了之后,任一莲听到庄言这话,在旁边笑着说:“我是觉得马老师他们几个性情豪爽,挺可亲的。”

    “可亲是可亲,但是累也是真累。”庄言说道。

    任一莲穿得有些单薄,里面一件毛线衣,外面套了一件风衣,白天有太阳可能还顶得住,到了晚上太阳下去,风也起来了,就感觉有些扛不住了。

    可能感觉有些冷,她裹了裹身上的衣服说:“你今晚没喝酒,是因为要送他们么”

    庄言笑着摇头道:“我酒量不行,只能扛下着苦差事。”

    其实这差事就是上一世他也经常做,不过不是因为他不喝酒,而是因为喝到最后,他基本上都是清醒的。

    “我爸爸说,不喝酒的男人可不是好男人。”任一莲说。

    庄言愣了一下,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好在随后任一莲笑道:“跟你开玩笑的,我爸确实说过这话,却是喝完酒后说的。他们这些文人雅客,喝个酒也要标榜自己是李太白。却不知道李太白因为喝酒喝得太多,身体不好,所以死得也早。”

    “你这话应该刚才他们几个在的时候说给他们听的,能吓吓他们,不过估计说了也吓不倒他们,他们肯定会说,李太白活的也不短,在古代算是长寿的了。”庄言笑道。

    任一莲咯咯笑道:“大概能想到他们会这么说。”

    一阵风又吹过,路边的杨树叶刷刷掉下来几片,其中一片刚好从任一莲肩膀划过,又最终落在她的脚下。任一莲打了个哆嗦,紧了紧身上的衣服。

    庄言看到她冷成这样,说道:“你也赶快回去吧,穿这么薄,外面又这么冷,别冻坏了。”

    任一莲拿手朝旁边一指,说:“我就住在那边,离这里不远,走着也就回去了,你先回去吧。”

    庄言顺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透过路边的杨树隐约能看到不远处有一处居民区,大概任一莲说的地方就是那边。他想了一会点头说道:“那好,那我就回去了。”
1...5354555657...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