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奇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肉都督
“过去看看。”任一莲说道。
何小雅一拍额头,“哎呀,凭你老爸的威望,去参加个全国作协的活动,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嘛。不过你也确实奇怪,从前可没见过你们这么上心。咦,不对!”
小姑
第二百一十一章 作协交流会(二)
这次的作协交流会场地是定在了元一酒店,这家酒店也算是燕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酒店,安排一个两百人的会场还是非常容易的。
早上大概十点的时候,王立健开车到他住的酒店来接他。
上了车,庄言还笑呵呵地说:“交流会不是十一点半才开始么,这十点钟还没到,咱们这是不是去早了一点。”
王立健没好气道,“还早,你住的那一层都是作协的会员,你走的时候,那层楼还有动静么他们早就出发去会场了,说是十一点半开始,大多都是**点就到场了。”
庄言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不懂中间的道道,好奇问道,“既然是十一点半开始,他们**点钟到地方干什么”
“干什么首先,早点到,也是表示重视,其次,到场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能多多交流自然是好的。”说着王立健摇了摇头,“你要我说你什么好,有时候看你比谁都聪明,也比谁都机灵,但是有时候看你却又是一副不通世事的样子。”
庄言尴尬地笑了笑,“从小孤儿院长大,没什么社交经验。”
他本来是想给自己解释一下,听在王立健耳朵里却有些不是滋味,王立健歉然道,“对不起,子言,我不是故意的。”
庄言也是愣了一下才摆手笑道:“这有什么的,你当我有多脆弱”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庄言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过了好一会王立健才又开口道,“今天这次作协交流会来的人会有很多,份量也很大,你到时候注意一下。”
庄言来了兴趣:“会有大人物过来有哪些”
在庄言的印象中,现在在中国文坛上能称得上是大人物的并不多,几个比较突出的就是辜鸿名和蔡元琣他们几个了。
还有一些比较不经常露面的,比如说刘鹗他们。
王立健却摇了摇头,“具体是谁,你到了就知道了,我在这里给你先卖个关子。元善和卓如他们已经到地方了,刚发了信息过来。”
庄言笑道:“他们这等人物,竟然也这么积极。”
“元善本来就是个凑热闹的人,自然是积极了。而卓如他不会开车,只能跟着元善走。”王立健笑着解释道。
“啧啧,梁大哥倒是个富贵命,那他也没配个司机”
“配司机他又不是公职人员,配什么司机。如果要他自己掏钱养个司机,恐怕是够呛的。”王立健说。
“不会吧,梁大哥好歹也是个名人,这点钱他掏不出来”庄言奇怪道。
王立健笑道:“他的那点名气,有一半是由他的清高得来的,他又没有个正常的工作,只能靠着报社给的那点稿费过生活。我听元善说,前段时间还有个网站邀请他帮忙写一篇宣传用的稿子,酬金也是不菲的,不过他当时就给拒绝了。”
“那按说给报社投稿子应该也挣得不少吧”
王立健摇头叹道:“他投的报社,要么是《人民公报》,要么就是《解放者报》,你想这种报社能给他多少钱一篇稿子挣个三五百的顶了天了,一个月投成十篇也才三五千的。他写稿子也不是为了挣钱,只为了在这些喉舌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从前他跟康公意见一样的时候,给报社投稿倒还容易,现在倒好,频频被报社退
第二百一十二章 作协交流会(三)
“世间从来不可无水,世间从来可以无舟。”庄言沉吟了一会,叹道,“咱们主也真是辩论好手啊,拿一个千古名君的传世名言来说服一个保皇派,真是以矛陷盾的典范。那么后来呢咱们的汤生公被说服了么”
“当然没有!”王立健笑道,“如果汤生公这么容易被说服那就不是汤生公了。即便是保皇派也分不同的保皇派,其中最有代表的一批,以升允为首的那些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民智未开’,中国不是‘政府恶劣’,而是‘国民恶劣’。在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
庄言知道这一派的言论,在上一世,康有为后期就是保皇派,这也是他们所提出来的观点。康有为认为,政府是没错的,错的只是慈禧她们那些人,中国民智未开,绝对不能共和,民主就更加谈不上了,因为人民是愚蠢的,他们自己管理不好自己。
所以,最好是开明**,意思就是还是封建制度,不过制度要开明,法律要健全。
“那其他的保皇派呢”庄言问道。
“还有一派保皇派就是以汤生公为首了,如果说前一派保的是掩人耳目的封建制度的话,那么汤生公这一派就仅仅是保皇了,他认为如果没有皇帝,那么世上的人就会一直争着当皇帝,世道就会不太平。所以,即便是主席那样劝说,依旧改变不了他的想法。”王立健说。
“一日无主,世道不平。这样说来,汤生公保皇倒是从人民出发的了”
王立健摇了摇头,“在汤生公眼里,可没有什么众生平等,他主张尊卑有序,不然也不会有茶壶与杯的怪论了。说起来,我之前在汤生公跟前夸下海口,说你如何度过他的著作,若是日后你们见面,你这样对他一无所知,恐怕他要怪我了。”
庄言一愣,“你跟他还说过这话”
“嗯,上次为了《活着》翻译的事情,我撒了个小谎。其实也不算是撒谎,我之前以为,汤生公享誉国内外,你应该是读过他的书才对。”王立健说道。
“唉,你这是处处给我出难题啊。我看我要是去见他的话,应该第一时间就跟他摊牌,说:汤生公,我并没有看过你任何书,之前王立健那家伙都是胡编乱造的。反正话都是你说的,要怪都要怪在你身上,我可不帮你背黑锅。”庄言说道。
王立健一愣,“背黑锅什么意思”
庄言也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哦,我说的是背(四声)黑过。”
王立健恍然,笑道:“没想到你连燕京话都会说了,不错嘛。”
“咳咳,这不是也说错了嘛。我这也是让你给气的,我说当时怎么那么容易就让汤生公帮我翻译了,原来是帮我拍了不少马屁,也说了不少谎话。”
“嘿嘿,反正事情是办成了,现在不管怎么说,马屁我是帮你拍好了,现在轮到你去擦屁股了。我劝你啊,趁着这两天时间,最好买几本汤生公的书突击一下,到时候也不至于一问三不知。”王立健笑着说道。
庄言翻了个白眼,“这么好突击的么,你不知道他的书加在一起有多厚四书他就翻译了三本,光是这三本我不用细看,单单是粗览一遍估计都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
“谁叫你真的去把原著看了,你不会买那种带解释的。最好能买那些赏析来看看,人家看过书的,对这些书的看法都写在里面,你把这些赏析看了不就行了。”王立健说道。
庄言被他这方法逗笑了,“王大哥,没想到你倒也有这机智的一面,不错,不用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作协交流会(四)
马寅初、于海还有梁启超三个人坐在一排,旁边还留了两个位置,看样子是专门给庄言他们占的。
等到庄言他们落座之后,会议厅又重新热闹起来,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有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朝庄言他们这边看。
庄言低着头问马寅初,“元善大哥,现在是什么情况,大家自由交谈”
马寅初笑呵呵地说,“刚才铁砚过来了一趟,说是交流会在十一点准时开始,这段时间大家没事情做,只能自己找人说说话咯。”
庄言知道他口中的铁砚就是全国作协的主席,也同时是文联的主席。
铁砚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1857年生人,跟康有为辜鸿名他们是同一时代的文人,只不过相对于康有为他们,铁砚的名声没有那么大。
不过在中国,铁砚可以说是女作家中执牛耳的人物了。没错,铁砚是女的,有意思的是,铁砚也是首届蒲松龄奖散文杂文奖的获得者,而且第二届蒲松龄奖她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也获得了中篇小说奖。
庄言环视了一圈会议厅,发现全是一些老头子,他笑道:“咱们作协的人员结构倒是挺简单的,都是一些老前辈。”
“这是当然,全国作协总共就这么多人,能加入进来,可是一份不可多得荣誉。说实话,除了你,我还没见过二十多岁就能进全国作协,就是省级作协都是少的。”马寅初笑着说道。
庄言不以为然道,“你这话夸张了吧,你看那边不就是有个小姑娘,她不是二十多岁”
“哦”
听到庄言的话,马寅初朝庄言说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子,这女孩子也在看着这边。
其实也是因为那个女孩子一直在看这边,所以庄言才能在人群中注意到她的。
马寅初疑惑地摇了摇头,“这是作协的我怎么没见过”
这时王立健开口了:“庄言你不认识她”
“我应该认识她么”庄言奇怪道。
这下轮到王立健疑惑了,“我还以为你认识她呢,我当时知道你的书就是因为她。他在咱们网站的论坛上推荐过你的书,正好给我看到了,虽然我不敢确定是她,不过名字倒是没错的。”
“叫什么”
“任一莲。”
庄言摇了摇头,“没有印象,名字和脸都没什么印象。”
“老王,这姑娘是谁,咱们作协的我怎么没见过”马寅初问道。
王立健笑着说道:“你虽然是作协的,但是平时又不跟作协这边走动,不知道也正常。这姑娘不是全国作协的,她是燕京作协的。”
“本地作协的会员也邀请了不对吧,要是邀请了不会这么点人啊。”马寅初疑惑道。
王立健说道,“她不是全国作协的,但是她的父亲是啊,你不认识她,但是你肯定认识她父亲。”
“他父亲是谁”
“任为民,她父亲是任为民。”
“嗨,我当是谁,原来是任为民,这家伙最近不是在研究甲骨文么,听说前段时间一直在找刘鹗,今天他来了么”马寅初显然是认识任为民的,一听到这名字就恍然大悟。
王立健摇了摇头,“应该没来吧,我也没看到他,估计他女儿代他过来的。”
马寅初笑着戳了戳庄言,“你看这丫头一直盯着你看,是不是对你有意思”
庄言还没说话,王立健却先笑道,“现在整个会议厅盯着庄言看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是不是说那些老毛头子,也对庄言有意思”
&n
第二百一十四章 作协交流会(五)
这时会场掌声停了下来,不过人声还是有些杂,庄言逮到机会问王立健,“王哥,你真不知道辜鸿名要来”
王立健表情无辜地说:“我要知道肯定跟你说啊,再说了,我实在是没想到他竟然会来,要是之前有人跟我说他会来,打死我都不相信。”
庄言对王立健这话有些奇怪,“你这话什么意思,辜先生是文学泰斗,到作协来做个嘉宾,有什么不正常的难道是作协还入不了辜先生法眼”
王立健摆手道,“不是这个意思,要是其他的会议,即便没有作协级别高,他都有可能去,偏偏就是作协的会议,打死我也不相信他会来。”
“到底是为什么”
马寅初在一侧听到他俩的对话,笑着接过话茬,“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作协会长铁砚跟汤生公不怎么对付,以前闹过意见。”
梁启超一直没说话,这会也开口了,“元善你说得轻描淡写,铁砚跟辜先生的事情可不仅仅是闹意见这么简单了。俗话说道不同不与为谋,按说既然是作协的会议,铁砚万万不会请辜先生来才对。”
庄言在中间听他们两边说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辜鸿名跟铁砚有嫌隙,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
马寅初说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偏偏这人尽皆知的事情,他庄言不知道。
好在王立健这时解说道,“咱们这位汤生公,一直有个茶壶与茶杯的理论,可是世人皆知的,不说铁砚,就是天下的女人,至少有一半是讨厌他的。”
说到茶壶与茶杯,庄言抿嘴笑了一下,不得不说,这可以说是辜鸿名身上最大的黑点。虽然庄言可以理解,一夫多妻,男尊女卑是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辜鸿名一个人的错。但是如此亮堂堂**裸的用茶壶与茶杯来形容男人和女人之间关系的,辜鸿名确实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不过庄言还是有些疑惑,“就因为这个,他们两个就有仇了”
“还不止。”马寅初说道,“当年铁砚写的那篇《永远有多远》获奖之后,辜先生直接发表文章指责蒲松龄奖水平低下,并评论说《永远有多远》内容浮躁空洞,其中有一半的篇幅是在无病呻吟。”
王立健笑道:“可不是嘛,我们这位辜先生嘴上可是从来都不饶人,不过话说回来,以辜先生的脾气,这种说辞算是轻的吧。”
“自然算轻的。”梁启超呵呵笑道,“想我老师前年被辜先生骂作‘国贼硕鼠’的时候,我可是吓了一大跳。”
马寅初笑道,“可没看出来你吓一大跳,只看到你弹冠而庆,幸灾乐祸。”
“嘘,别说话了,上面要开始了。”
王立健伸手压了压示意他们停下交谈,上面铁砚已经开始说正式的开场词了。
开场词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接下来会议的主题以及会议流程,这些东西之前发邀请函的时候,那张纸上面都有。
这次的会议主题就是探讨中国文学未来进程,也总结一下今年文坛上的一些大事情,以及这些事情给大家带来的启发以及反思有哪些。
铁砚在台上说道:“今年是不可思议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是我们文坛大丰收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市场上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总数到现在为止已经是去年全年的两倍。不仅仅是出版数量明显增长,而且销售额更是不可思议地达到了去年的两点六倍。”
“由此可见,咱们国家今年来推行的文艺复兴政策是非常成功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文艺昌盛的盛世……”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作协交流会(六)
“这人恨我,从何说起”庄言有些意外地说。
“这人叫做铁心,在文学圈有些名气,本来今年蒲松龄奖中篇小说奖项如果不是你的话,他应该会得奖,现在你得奖了,他就没奖了,你说他不恨你谁恨你。”王立健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