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奇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肉都督
如果说蒲松龄奖颁给庄言,是一个普通tnt炸弹,那庄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啻于是一颗重型的核弹,如果真的炸下来,世界都该毁灭了。
庄言自己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也是笑了笑,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情。
如果他还能持续做梦,作出一些更好的作品来,或许十几年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胆子也够大,那他还有可能得一次奖。
现在的话,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网友们的心情,庄言也可以理解,诺贝尔奖作为现在最重要的奖项,已经颁发了十六届,中国连一次文学奖都没有获得过。
其他的奖项,中国倒是获得过不少次,物理的、化学的都有。
&n
第二百零七章 cy
从首都机场出来,王立健的助理王远山就拿着一个牌子等在门口。
这个牌子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上面写着“麦田”两个醒目的大字,既做到了让庄言他们一眼就看到,也做到了让别人认不出来。
而庄言,从上飞机开始,就做了伪装,鸭舌帽,遮了半边脸的大墨镜,都是他如今的标配。
以前他坐的都是经济舱,现在为了防止被人认出来,都是坐的商务舱,这就是成名的烦恼。
他的名气早已不仅仅局限在文学圈,他现在在普通人中间的名气已经不亚于一个普通的一线娱乐明星,做个比方,他以前可能是余华麦家那样,现在已经跟郭小四还有韩寒一样,声明在外了。
王远山举的牌子,庄言一眼就看到了,笑着走到王远山跟前,庄言摘下墨镜笑道,“小王。”
看到庄言,王远山很高兴,激动道,“庄老师你来啦!”
接头完成,庄言又把墨镜戴上,指着身后的姚谦介绍道,“小王,这位是我的经纪人姚谦。姚谦,这位就是王总编的助理王远山。”
姚谦和王远山姚谦在电话中接触过,所以对彼此都不陌生,只不过这次还是第一次见面。姚谦连忙伸手,“王助理你好。”
王远山乐呵呵地笑道,“姚总你好,以前一直是只知其名,未见其人,这次一见,果真闻名不如见面。”
姚谦刚要谦虚一番,却被庄言出口打断,“行了,别整这些虚的了。后面有的是时间让你们两个好好认识,现在还是要麻烦小王带我们去酒店。”
“哦,好,我现在带你们去取车。”
这次来,庄言本来想自己安排住宿的,却没想到王立健告诉他说,这次他到燕京领奖,全程的路费以及食宿费用,作协那边大包大揽,全都给报销。在庄言他们来之前,作协那边就已经把他们住的地方安排好了。
酒店就在离文化馆不远的地方,也是方便庄言活动。
一路上,小王再次表现了燕京人话唠的特性,基本上是从头说到了尾。
不过这次有姚谦跟他搭话,而姚谦也是半个话唠,两人就这样聊了上来。
而庄言这次就是在后座闭目养神,听着两人嘚吧嘚,从燕京聊到金陵,从文学圈聊到了娱乐圈。
“唉,最近有个女歌手挺出名的,你听过么”说到娱乐圈,小王忽然问了一句。
“女歌手,你说的是不是唱贝加尔湖畔的那个女歌手,她好像叫……”
“陈佳清,她叫陈佳清。”
姚谦恍然大悟,“哦,对,她就叫陈佳清,不得不说,她的贝加尔湖畔确实好听啊。她好像是从什么选秀节目里面出来的”
“嗯,她是从《音乐大闯关》里面出来的,不过我跟你说,我听人说,她在这个节目之前就已经在金陵的一个酒吧颇有名气了。话说回来,她是金陵的,你们之前没有听过”王远山明显有很多的消息。
姚谦摇了摇头,“我平时很少去酒吧,也没听说过这个陈佳清,我也是最近知道她的。”
王远山摇了摇头,“唉,可惜了,她现在可是不得了,简直是一夜窜红,要是你们之前在酒吧碰到她,跟她说说话,合个影,可都赚了。”
姚谦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我要是知道有这么个人会出名,我之前就是逛遍金陵的酒吧,也要找到她。”
王远山嘿嘿笑道,“现在说这些可就晚了,她现在已经出名了,咱们可高攀不上。”
姚谦也笑:“是啊,不过她的《贝加尔湖畔》确实好听,不得不服,而且听说这歌还是她自己写的的,这
第二百零八章 小小的改变
到酒店刚安顿好,王立健就带着于海一起去了庄言他们住的酒店。
王立健告诉庄言,他们住的这个酒店跟作协是有合作关系的,所以现在这个酒店里面,住了不少都是作协的人。
蒲松龄奖是全国大奖,也是三年一度的文学盛世,特别是这一届有别于往届蒲松龄奖,所以来的人特别多。
作协来的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蒲松龄奖组委会邀请过来的,还有部分是作协自行组织过来的。
这次蒲松龄奖看热闹的很多,王立健告诉庄言,虽然还不确定,还是根据现有的情况来说,今年的蒲松龄奖肯定是史上最热闹的蒲松龄奖,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庄言这个超年轻的大奖获得者。
用新闻语言来说,今年的蒲松龄奖可比前几届的噱头多得多。
王立健他们来了,庄言本来还想先歇一歇调整一下状态,但是王立健他们却拉着他说晚上的局已经组好了。
庄言苦着脸说道:“让我猜一猜,今晚这局是不是元善大哥撺掇的。”
于海他们嘿嘿直笑,“这还用说,除了老马,谁还有这闲心。”
马寅初的酒局,庄言现在想想都会额头冒汗,特别是想到梁启超他们喝醉后极大的反差,庄言就感觉一阵头疼,不得不说,马寅初这些人,包括王立健,他们的酒品都不怎么样。
像梁启超他们喝酒,基本上都是自己先喝爽了,随便喝醉后怎么样,反正自己爽了就行了。
“今晚还喝酒么”庄言甚至有些颤颤巍巍地问道。
于海奇怪地看了庄言一眼,理所当然地说道:“酒当然要喝,不然撺这个局干什么。”
庄言一阵无语,这又是一个无可反驳的硬逻辑。
自从认识了马寅初他们之后,他见识到的硬逻辑就越来越多。
连稍作歇息的时间,王立健他们都没有给庄言留,就拉着他朝北门涮肉去了。
北门涮肉这个地儿,庄言已经是第二次来了,所以也算是轻车熟路。
到了地方,马寅初已经在包厢里面坐着了,等庄言他们一到,马寅初就站起来笑呵呵地说道:“咱们的新晋蒲松龄奖的获得者终于来了,可是让我们好等。”
庄言连连摆手:“元善大哥,你可别埋汰我了。”
梁启超也在旁边抱拳恭喜道,“子言,蒲松龄奖可不是什么小奖,你能得这个奖,就不必再谦虚了。”
于海跟在后面也笑道:“卓如他们说得对,过分谦虚就是骄傲。再说了,咱们这一桌上,可就你一个得了蒲松龄奖。”
还别说,在座的虽然都是文艺界大佬,可确实没有一个获得过蒲松龄奖。除开于海和王立健两人不说,他们毕竟算是公务人员,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创作者。
但是马寅初和梁启超不同,这两个人在哲学以及文学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只不过可能没有发表过份量较重的小说,所以像蒲松龄奖这种奖项是不会光顾他们的。
“术业有专攻,而且我也只是运气较好而已。”庄言谦虚道。
于海比较直接,从后面一把搂住庄言,笑呵呵地说,“刚说了过分谦虚就是骄傲,你就不要再谦虚了,今晚这局既是为了咱们几个老朋友一起聚聚,也是为了给你接风洗尘。”
“好了,咱们坐下再谈,这样站着像木桩一样,不太像话。”马寅初笑道。
几人又一齐坐下,这时他们点的菜还没有上,
第二百零九章 梅里美式
其实《活着》的开头并没有马尔克斯的影子,庄言之所以提到《活着》,其实就是为了忽悠而已。
果然,马寅初不明所以地问道:“什么是一个第一人称套着另外一个第一人称”
庄言解释道,“类似于一种双层叙事结构,引用两个叙事者来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
梁启超他们都皱起了眉头,双层叙事他们是知道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叙事方法,但是一本书主要使用这种双层叙述结构是不是有点奇怪
而马寅初沉吟了一会又摇了摇头说道,“说到双层叙事结构,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国的梅里美,他确实擅长这种创作手法。你提出的这个两个第一人称结合,在手段上是可行,不过确实也考验你的叙述功底。”
马寅初提到梅里美,于海他们都是恍然大悟,原来庄言要说的写作手法就是梅里美式叙述结构。
梁启超推了推眼镜笑道:“我大概知道子言为什么要提到这种双层叙述结构了。”
马寅初也笑道:“我大概也猜到了,不过我倒是要说一句,子言你一直说你文学技巧粗通,可是现在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文学技巧很差的人,怎么会写出《边城》的那种开头,又怎么会这么熟悉梅里美式双层叙述结构”
而庄言现在完全是半懵的状态,什么叫梅里美式双层叙述结构他只知道双层叙述结构,那是后世作家们经常用到的写作手法,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这个梅里美是谁,庄言在脑海中搜索了好一会,才想起来《卡门》的作者好像就叫梅里美。
许多人说到《卡门》,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电影《卡门》还有歌剧《卡门》,特别是后者,只要是稍稍关注过歌剧的人,基本上就没有不知道比才的这部伟大的歌剧。
而庄言之所以能想到梅里美的原作,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博闻强识,而是他从前有个同桌特别喜欢《卡门》,有段时间天天在他耳边说这些,渐渐地,耳濡目染就有了印象。
听马寅初他们的意思,这种双层叙述结构,还是由这位梅里美发明或者兴起的。
“嗨,不用解释,不用谦虚,我们能够理解。”看到庄言懵着,马寅初笑道,而后他又对梁启超说,“卓如,既然子言自己不开口,那就劳你给我们说说,为什么他会想到这个梅里美式双层结构”
梁启超没有推诿,“那我就充当一次解说员来说一下,说到双层叙述结构,肯定是绕不开梅里美的。而要说到梅里美为什么会创造这种双层叙述结构,完全是跟他的出身有关系。”
“在说他的出身之前,我们应该要知道一点,那就是作者与作品的关联是难以隔断的,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隔断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都清楚,这基本是做不到的。”
“而梅里美在漫长的旅游过程中,就渐渐地悟出了这种双层叙述结构,在这种双层叙事结构中,不论是第一叙述者,还是第二叙述者,他们都无法做到全知全能视角。要想让故事推进,就必须以第二叙述者的感官变化来发展……”
梁启超说了大概有十几分钟,不过倒也句句扣题,并不显得冗长繁琐。只不过庄言知道,这是因为现在的人对于文学技巧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不然梁启超至少能够省下来一半的时间。
因为有些梁启超要解释一两分钟的东西,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只
第二百一十章 作协交流会(一)
说到抄袭的事情,马寅初说道:“我看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人会模仿你这个开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庄言笑道:“要做什么心理准备,不就是一个开头,模仿就模仿呗。说到底,只是一种叙述手段,我不必有什么不开心的。”
“你有这心态我就放心了,文学作品,对于优秀的东西,有些借鉴是很正常的。而且话说回来,不管以后有多少人用这个开头,人们都会记住你是第一个用出来的。”马寅初笑道。
……
几个月以后,马寅初在看到涌现出一大批“边城”的时候将会想起,他们在北门涮肉论道的这个晚上……
马寅初绝对不会想到,他一语成谶,竟然真的冒出来一大批模仿作品。不过他显然是低估了文人们的脸皮,不仅仅是模仿庄言开头的多,而且模仿内容的也多。
庄言没有接一些地方的广告宣传,因为他不在乎那些钱,可是他不在乎有人在乎啊。
那些地方政府见庄言不接,也就转变目标,寻找起其他的作家。
一时间各种城市的“宣传手册”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市面上出来,而且它们的内容跟《边城》至少有五分相似。
不过这都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暂且不表。
跟马寅初他们吃过饭,庄言就回去了酒店。今天晚上马寅初他们倒也还不错,并没有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这几位都是作协的会员,作协的铁主席明天召集燕京本地还有这次来参加蒲松龄奖的外地会员们做个交流大会。
也是因为明天有正事,所以今晚他们集体没有多喝,就此马寅初他们还表示遗憾。
其实作协跟他们这些会员是没有上下级关系的,不是说作协叫他们过去他们就得过去,只是庄言明天会去,他们都是看在庄言的面子才过去的。
明天的交流大会,燕京的作协会员们肯定不会都来。如果全来的话,再加上这次从外地赶过来的会员们,估计得有三百多人。
不过就算不是全部都来,人也绝对不会少,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找个房间,大家坐下来聊天就行了。
……
第二天早上,何小雅她们住的公寓里面,任一莲坐在梳妆台前梳着头发,后面何小雅躺在床上打着哈欠说道:“莲姐,你这大清早的起来干什么,要出门么”
任一莲继续摆弄着自己的头发,点头说道:“嗯,今天作协有个活动,我正好有空,去参加一下。”
“什么”何小雅差点从床上蹦起来,“你说你起这么大早就是为了参加作协的活动,你不是向来对作协的活动不感兴趣么再说了,叔叔现在人在日本,肯定也不会去作协,你一个人过去”
任一莲点了点头,“嗯,我一个人过去,怎么,要不你跟我一起”
“你可饶了我吧。”何小雅连忙把头埋在枕头下面,“一群老学究在一起论道,我在这种环境下待上五分钟就要急死。不过,你们燕京作协有什么大事,要搞什么活动”
“不是燕京作协,是全国作协的活动。”任一莲说道。
“全国作协”何小雅奇怪道,“莲姐你也不是全国作协的会员,跑过去干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