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伐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彭柱泽就在这大殿当中,站在最上首的位置,但是没有坐下。自古以来的统兵大将,打进别国的都城,若是妄动簪越的服饰和乱做龙椅,都是会被朝廷猜忌的。
他虽然不坐,但事站在那里,也没有让黎维祺上来坐的意思。
郑祚有些不高兴了,沉声道:“感谢大明的将士为我们驱赶了敌寇,我们安南人永远忘不掉大明的恩德。”
旁边的翻译口齿清晰,说的话十分洪亮,彭柱泽听后竟然腆然一笑,然后说道:“不用客气,你们也是陛下的子民,当然要受到陛下的庇佑。现在我传一下陛下的口谕,尔等安南凡是在黎朝五品以上的官吏,全部搬迁到琼州居住。安南更名为靖南行省,升龙城更名为定南府,朝廷所派官员
第四百九十一章 各有妙用
在融合别的民族这件事上,汉人有着独特的技巧,或者说是天赋。
因为科举制度的改革,而无所事事只能参加扫盲班教学工作的夫子书生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去交趾宣扬礼教,弘扬华夏文化,简直就是崇高的事业,再加上还有官做,岂不美哉
他们捧着邸报,上面有关于去安南做教化官的文章,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各地的报名口人满为患,交趾并不算很偏远的地方,尤其是现在朝廷开辟了各处的商路,凡是大明商人能够到达的地方,什么东西都能买的到。
一个年近中年的文弱男子,抱着拳向前面排队的问道:“刘兄!你也要去这交趾地做一个教化官么”
“连你这区区秀才都要去,本举人岂能落后”
被一顿抢白的老书生也不以为杵,人逢喜事精神爽,没有功名怎么了在他前面的刘举人,也是够倒霉的,当年崇祯帝最后一班的举人,还没等到安排官职呢,李自成打来了。好不容易江山稳固,这位又出来去找衙门,人家衙门说了现在不认当年的举人了,让他重新考。刘举人不以为意,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中举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就凭自己的一身八股文的才华,结果一去傻了眼...
五花八门的考题,差点做的他吐血,雄赳赳进了考场如同一只斗鸡,出来时就跟个蔫家雀一样...
读书为的是什么
问十个人有十个回答,但是谁都知道直接目的就是做官,官做不成又没有别的手艺,岂不是混吃等死。
好在朝廷后来给了大家一个差事,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成为扫盲班的先生,这才有了他们一口饭吃。但是这些人读书,可不是为了吃饭。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的,只有那些真正的才思敏捷的读书人,才可以迅速地转过弯来,往经世致用的学问上发展。
其实自从科举改制之后,能够中举的大部分也是以前的读书人,毕竟半路出家的连字都认不全的话,他拿什么进行考试。
侯玄演不是为了消灭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去其糟粕,文章写的好的人照样可以有不错的出路,出几本真才实学的书就是受人追捧的才子,活得好的大有人在。
剩下的就都是这些读死书的了,这些人别的不行,经史子集还是懂得。
从各地召集了这么一批人,光金陵就有千人,统一发放文书关碟,官印调令,从此之后就是朝廷中在册的教化官了。
这些人颓废了这么几年,精神和身体受到了双重折磨,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是说的他们。
新任的吏部尚书顾守正望着这群歪瓜裂枣,心不甘情不愿地指挥众人发放完毕,回头对前来观礼的顾炎武说道:“世侄,此事是礼部管辖,我本不该多嘴,但是你也得仔细勘查。陛下大包大揽,将这些人一股脑收为官员,我总觉得有失妥当。”
顾炎武的年纪和顾守正相差不大,但是顾守正实打实是他叔父辈的,而且这个人极其认死理,一口一个世侄绝不含糊。顾炎武没有办法,笑着说道:“依我看,不如去宫中请陛下来看看,等陛下见了这些人的样子,或许就会心生悔意,岂不胜过你我劝谏。”
顾守正点了点头,两人结伴前往皇宫,到了紫禁城在太监的带路下来到御花圆,只见侯玄演在几个宫女太监的侍候下,正在和景王还有公主玩耍,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大胖小子在皇后的怀中,咧着嘴哈哈笑。他们三人围着一个木制的三个轮子的车,不用马车推,也能慢慢前行。
顾炎武不着痕迹地瞄了一眼景
第四百九十二章 蹭喜酒
侯玄演说完之后,顾守正一脸的不相信,顾炎武却暗暗点头。
几个西洋传教士就可以在当地政府不支持的情况下,强行拉拢一批信徒出来,这些教化官有着当地军队、衙门的支持,有着庞大的人数,有着充足的说教经验,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以温和的手法,易俗改制,陛下比之当年的多尔衮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我不强制你穿汉服,但是却把穿汉服提高到一个光荣的高度,不穿就被鄙视,就是夷狄蛮子,你穿不穿
当然这一切能够成功的原因,根本上就在于华夏文化确实比他们高上几百个档次。满人想要用这种方法同化汉人,只能是痴人说梦。一条河流淌入大海,只能说是它入了海,而不可能是海成了此河的一部分。
侯玄演背靠着千年领先的文明之底蕴,行此手段是无往而不利,为什么古汉人可以融合同化他所遇到的任何民族,无他唯先进尔。
抬头一看天色尚早,侯玄演转头看了看两个尚书,笑道:“今日难得出宫一趟,不如去找吴易吃酒,他从海外带回的西洋葡萄酒,虽然不如我们的酒好喝,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
顾守正刚刚调回金陵,和朝中的官员不太走动,更多的是和苏州系的官员来往密切。顾炎武却是久在朝堂,闻言马上笑道:“陛下想要去宁国公府上,今日恐怕不太方便,卫国公聘宁国公孙女为孙媳,正是今日上门采纳。”
侯玄演不以为意,勒住缰绳回头说道:“那不是正好,借点喜气,去蹭一顿。吴易不是小气的人,不会赶我们出来的。”
然后不由分说地一夹马腹,往宁国公吴易府上赶去。
吴易的府门前车水马龙,朱大典家底十分丰厚,吴易和他又是水字营正副将这么多年,采纳的聘礼自然不会寒酸。门外捧着、抬着各色礼物的排出去足有一里地去,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府。
朱大典找的媒人是当朝齐国公李好贤,吴易这边也不好差距太大,只得去苏州请了夏允彝。夏允彝有国公的爵位,而且和吴易是姑苏太湖的老相识,当年一块抗清有着深厚的交情。
夏允彝自从主持过侯玄演的大婚,对这些礼法深有研究,一直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现在听到煮雨有了用武之地,乐呵呵地就同意了。而且自告奋勇,不但要当女方媒人,还要做主婚人。朱大典当然不会反对,所以今天吴易府上,集全了开国六个国公中的四个,好不热闹。
侯玄演常到吴易府上,守门的老仆当然认得皇帝的尊荣,一看他骑马前来,顿时吓了一跳。赶紧率众迎驾,派人前去禀告。
小厮慌里慌张地来到大堂,双方正在喝茶聊天,礼仪虽然繁琐,但是他们都是老熟人,久不碰面自然要寒暄一阵。
“老爷...来了..来了..”
吴易面色不虞,今日是大喜的日子,这个小厮平时挺机灵的,怎么守着这么多外人丢脸。脸色一黑,沉声问道:“谁来了好好说话,装什么结巴。”
“陛下来啦。”
大堂上的几个人一齐站起身来,话都不说就往外赶,他们都知道这是很有可能的...
果然,侯玄演已经迈步自己进了大门,正在捏着腰带外前走,派头十足。
“臣拜见陛下,吾皇...”
“行了,又不是上朝,哪来这么多规矩。”
吴易看了一
第四百九十三章 萌芽
身为皇帝,九五至尊,难免成为孤家寡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是这只虎如果是侯玄演这种样的,恐怕臣子们的畏惧将会大大降低。
喝的有些红脸的侯玄演从吴府出来的时候,金陵城外来了一群朝鲜使者,李德久父子在胡八万大军庇护下,扫平朝鲜。
此时朝鲜已经没有了能够和他抗衡的力量,也可以说没有可以和胡八万抗衡的力量了,李德久父子派人携带着礼物,前来金陵恭贺新年,顺便讨封。如今已经是岁末,李德久临行前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在金陵过完新年。对他们来说,朝鲜已经没有敌人,册封是早晚的事,倒不急于一时。只有讨得当今天子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
胡八万在釜山将苏克萨哈和他手下的一万骁骑斩杀殆尽,国内没有了这个不稳定因素,而隔岸的日本也和自己一样,是大明册封的藩属国,朝鲜终于得到了安定。环顾四周,再也没有了敌人,李德久父子雄心勃勃,准备带多灾多难的朝鲜人走出困境。
朝鲜使团的人数当真不少,领队的是李德久的儿子李卓霖,所带的礼物更是满满的三十八辆马车,到了金陵之后住进了礼部鸿胪寺,等待皇帝召见。
侯玄演回宫之后,小李子殷勤问道:“陛下,去哪里安歇”
侯玄演迷迷糊糊地随手一指,自己也不知道指的是哪,宦官宫女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小李子将拂尘往胳膊上一放,扬声叫道:“陛下驾临如绘宫,快去通报。”
如绘宫初云苑内,宫人们忙里忙外,扫榻熏香,只有顾菱儿捏着衣角在那不知所措。
自从上次在春和殿受了宠幸,这个小妮子就有点不能直视自己的夫君了,好在她虽然不顶事,但是两个丫鬟却经验十足。
脱靴除袜醒酒汤,侯玄演就像是个巨婴一样,被安排的好好的在香喷喷的被窝中呼呼大睡。
直到轻微的鼾声响起,顾菱儿才敢走到床边,看着熟睡中的侯玄演。不一会,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粉脸却刷地一下红了起来,恍若桃花浸染,绚丽芬芳。纤小的柔荑探出袍袖,轻轻握住侯玄演的大手,就这样陪在他的身边。
潇潇和霁儿露出一丝欣慰的表情,带着殿内的宫女轻轻退出,殿外的北风发出类似低吼的声音,殿内的无烟兽炭烘烤的温暖如春。
转眼就到了黄昏,侯玄演稍觉气闷,爬起身来,却见身边顾菱儿蹲坐在塌边,小脑袋枕着自己的大手,睡得正甜。
房内轻纱罩灯,光线,照射的顾菱儿明艳不可方物。侯玄演笑着将手慢慢抽出,顾菱儿受惊睁开朦松的睡眼,正好看到熟悉的笑脸,习惯性地钻到了侯玄演的怀里。
莫名的踏实感充斥着顾菱儿小小的心灵,将脑袋贴在侯玄演的怀里,长长的睫毛一眨不眨的瞪着。侯玄演的鼻息浓厚,带着酒气,顾菱儿也不怕熏。
侯玄演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说道:“小睡了一觉,都这个时辰了,人言逝者如斯,诚不欺我。”
顾菱儿耳朵贴在侯玄演的怀里,清楚地听到他肚子咕咕叫的声音,掩口笑道:“陛下饿了,就在这里用膳吧。”
侯玄演哈哈一笑,起身拍了拍手,潇潇晃着丰满的身子走进来,笑道:“陛下,您醒了”
侯玄演瞪了她一眼,说道:“让御膳房弄点吃的,就在这吃吧,说完将顾菱儿拦腰抱起,举在半空跟小时候一样。”
顾菱儿咯咯娇笑,恍惚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自己还叫他夫君,天天就是这样吃了睡、睡了吃。
第二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这有何难
c_t;侯玄演在南洋布武,意外地没有得到荷兰的强烈反应,葡萄牙势单力孤根本不敢跳出来逞能。
此时的荷兰,正在欧洲和英国人剑拔弩张,一时间顾不上远东的殖民地。
英国刚刚结束了内战,大力发展海军,野心勃勃。尤其是今年议会刚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
本来人家规定的是自己国家的事,按道理讲辈的国家没法插手,但是国与国之间只看强弱,谁关心道理...
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人怒不可遏地要求英国佬废除《航海条例》,英国人骨头也很硬,就是不松口。
大战一触即发...
这么多年来,作为海上的老大,荷兰人一向很是霸道。
他们的崛起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超过了西班牙,成为了欧洲霸主。
这群鸡贼的商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偷来了远航东方的航海图,旋即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
1602年,荷兰商人和贵族联合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建立起一批武装商站。
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
在雅加达,他们建立了在亚洲的第一个殖民地,在非洲他们占领了好望角,建立了大片的殖民地。
最让英国人不能忍的,是荷兰人在英国附近的海域打捞鱼虾,从捕鱼船上,都能看到不列颠岛的土地,然后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
就在景祐五年,英荷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这一切侯玄演当然不知道,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水师最近战绩骄人,让这些白皮人不敢继续放肆。
很多时候见好就收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侯玄演这里不是,你都怕了我还含蓄什么,满剌加水师继续攻占南洋诸岛,不管上面是什么势力在当家做主。
一时间南洋炮火连天,以龙首为标志的大明水师战舰,肆虐整个南太平洋。没攻下一个岛屿,上面原本主人像是滚雪球一样攒下的钱财,立刻易主。然后水师用这些钱,雇佣建筑商人建设工事,修葺破损战船,补贴伤亡战士。
大明的建筑商们,就像是一群跟屁虫,跟在水师的屁股后面乐颠颠地修墙铺路赚大钱。
满朝文武这才发现,皇帝陛下没有胡吹大气,他经略南洋的手段,的确是赚钱的,而且还是赚大钱。不光朝廷赚的盆满钵满,就连民间也跟着受益喝汤,帝国的领土还在不断地扩大。
姚启圣带兵从满剌加出发,直接打到了缅甸国境,沿途的几个苏丹国全部被扫平。暹罗国王被活捉,再加上六个苏丹国,林林总总千人左右的王室成员,被押送往金陵。这里面随便提溜一个出来,不是国王就是公主,现在全是俘虏。
这些人没有一个不肥的,国库内搜刮的民脂民膏也都为他人做了衣裳,各种奇珍异宝堆满了六十多宝船,和俘虏一起运往金陵。
暹罗人的王宫内,水师的姚启圣和彭柱泽第一次会面,砥定南洋的两支兵马终于碰面了,一个从北往南,一个从南往北,彻底平定了南洋一锤。
彭柱泽的官位高于姚启圣,而且爵位也高,年轻的姚启圣面带笑意,带着几个亲兵拜倒。
彭柱泽赶紧上前扶起他来,捶了这个年轻人肩膀一下,笑道:“行啊你,打的比我还快,这么早就把暹罗人的老巢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