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范进种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起来盘他

    这样一来,在马匹承受的范围内,马车的运力就大大提升了。范进可以用原有的马车数量,拉出来更多马车的运力。随后又按照记忆当中的样子,画了两种手推车的图样,其一为独轮手推车。车轮较小,车斗较大,这个放到农田里交给农民,无论是运粮还是运粪,效率定会比人拉肩挑要高不少,而且格外省力。

    另一种则是轮子较大,并且有两个轮,也是人力的,斗子改成了一个平斗,这个主要用来搬运军资,提高辎重的机动性。这两种车的整体大部都采用木质,主要部位采用批量打制的熟铁,虽然没有橡胶做轮子,但采用硬木效果也算不错,再在轴上加上全铁轴承,使得车子都十分轻便、省力、灵活。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范进尽快解决,从几次战斗当中,都能发现这滑轮弩的弓弦费的太快,而且部队扩招了,现在根本无法做到人手一把滑轮弩,必须研究打制钢丝绳的压延机了。范进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画好图样。现在有了水力锻造和水力车床,毛坯打制好后,就可以车制小型零件了。

    范进的压延机也比较简单——就是若干组钢制的滚子,每两组滚子之间呈上下分布,再在滚子上车好沟槽,每个上面一个槽。按照沟槽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这些滚子。再计算好钢铁压延的速度,设计好传动比。这样铁料毛坯经过第一对滚子时,就会在滚子转动的同时,通过它俩之间的沟槽挤压前进。通过后,就被压延了一次,外径正好是车好的沟槽大小,如此再经过第二、第三、第四,直到达到范进要求的尺寸。

    这样压延出来的钢丝,不仅有非常好的力学性能,使用寿命也非常的高,前世记忆当中,很多钢丝绳小厂就是用这个办法压制钢丝的。不过那时的毛坯,比范进这种杂质还比较多的铁料要好上太多了。

    只是这样出来的钢丝只是单股,是无法直接使用的,需要将他们编织成绳。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强度。现在范进没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很难做出线芯缠绕器,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采用手工编织法。他在纸上写的是:“二四起头法”,明确规定了每缠绕一次的顺序与方向,并且画了一个缠绕钢丝绳的工装,同时用六股压延到两毫的钢丝,编织成为一根十二毫的钢丝绳。

    虽然按照使用两年的强度和寿命计算,范进只需要用五股钢丝,每股一点五毫合计七点五毫的钢丝绳即可。但是范进不知道他这样压延出来的钢丝,是否能达到记忆当中的力学性能而且材质的杂质稍多,只能用增大保险系数来弥补了。

    范进弄完这一切,发现竟然天色再一次暗了下来,不由得一声苦笑。

    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在搞,劳心又劳力,实在是太累了。他担心就算累死自己,长乐军还是发展不起来。

    思考人生,这一向不是范进的特长。这个问题之前还未发现,只是今天又是一个“飞快过去的一天”才让范进惊醒,如果自己每天都如此过,那谁又来指引大家奔向光明,谁又来建设军队,谁又能够洞彻人心将人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呢

    如何才能让普通的工匠,也更加具有创新的意识,还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呢

    范进一时间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当中,这种痛苦和“鸟铳打不远如何能更正”时思考的痛苦完全不同,这是范进改变思维,高屋建瓴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高度的桎梏。

    良久,一丝亮光从他脑中闪过,这种灵感稍纵即逝,范进赶紧苦苦探索,总结起来,好像是前世的一句听烂了的话,又好像是一句绕口令——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才会双丰收。

    目前来讲,自己的“创业”完全围绕着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来建设,根本就从未考虑过还要建神马“精神文明




第三十一章 修我甲兵(上)
    范进一来到青岛,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布局。

    最开始派来的哨探此时已经归队,范进将莒州、胶州附近新收的部分流民一同迁来。按照同样的布局,但规模更大。以前世记忆里某个疯狂建设年代的架势开始了青岛的垦荒。

    和范进估计的一样,此时的青岛大港一片荒芜,南边靠近海边也就是前世记忆当中的栈桥还不复存在,只有“青岛村”坐落在浮山下。

    浮山边上是浮山所,由莱州府浮山所千户镇守,为了防备当年肆虐的倭寇。只是到了崇祯年间,这里早已没了当年的那种规模,很多海防设施已经荒废,军户流失。莱州诸多的千总官当中,没人愿意来这鸟不拉屎的浮山所。再加上明末吃空饷的情况尤为严重,到了千总吴大海这一任,“千户所”只是一个称号了,现在最多能有军户五六百,还尽是老弱,如果说倭寇此时打过来,浮山所连三百兵丁都凑不齐。军备更加废弛,所有浮山所的军户除了家中的农具尚未生锈外,很难找出可用的兵器。

    二分守城,八分屯种。种出来的粮食还要缴纳税赋,到了崇祯七年,浮山所几乎看不到所谓的军事单位,更像是一群发配来荒山屯田的佃户。

    所以范进丝毫没有顾忌他们的感受,这大港本来就是青岛偏西的海岸,前世作为青岛邮轮以及诸多军舰的母港,地理位置比之浮山更加重要。

    而此番自己在周边招募流民也是非常顺利。这些来自湖广、河南、江西,甚至辽东的流民,迅速的扩张了范进的队伍,选择合适的人进了军营后,范进光在青岛一地,就已经将近一千人了,他根本就没把浮山那几百人放在眼里。

    港口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当时范进还在开封时,考虑到的就是要走海洋文明路线,只有通过广袤的大海,让自己与此时的大航海时代接触上,才有站在别人前面的可能。

    所以匠作坊除了在还在胶州打制毛坯、铠甲武器的机床外,其余的都搬到了青岛来。而莒州方面的造船工匠、附近渔民,也都以即将有大批倭寇袭扰的借口,被范进“友好”的请到了大港。

    范进目前集中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在青岛有了势力的雏形。而莒州、胶州、青岛这三点互为犄角,互为倚仗。之前的那两艘渔船和两艘运输船,每日正好可以在海上沿着三地走一个圈,日夜不停的练习水手和运送物资,到了崇祯七年五月,范进已经具备了造船的条件。

    由于崂山山脉横亘几十公里,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此时完全没有开发,山上多有多年杉木、松木和柚木,范进造船的木料根本不用犯愁。至于工匠,范进听从了贾飞的建议,不仅仅局限于山东一地,他派出了池重和哨骑,还是用一人双马的方式,沿着海岸向南,在赣榆、海宁等地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偷“请”来了好几批造船工匠。

    范进此时也不考虑是否会有人怀疑了,只要能达成目的,就算当地官府有人查探又能如何查到莒州还是胶州只要范进的船不欢迎他,任是登莱巡抚亲至,他也过不来大纲。

    范进前前后后安置下来五十七名造船匠户,又从流民当中筛选出三百余人帮工。当时范学去莒州时,范进就书信告知,让其观察莒州工匠造船之法。到得如今拆船工作完成,范学也仔细梳理好了各个流程。

    范进将这些流程写在了一张大纸上,仔仔细细的琢磨了很久。最终他将一些工序调整,如海水浸泡、蒸晒木材这一步提到了最前,由帮工进行。随后的锯木成段、刨木成板的工作,则调整到了第二步,由工匠带领帮工进行。

    现在范进由于采用锻打的毛坯铁料加工机床和各种工具,已经大大丰富了工具的加工手段和降低了加工时间。之前造出来的铁锹,连枷、草叉、耙子、长柄叉、粪叉,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发现的确好用。使得原来很多要用手来完成的工序全部实行了工具化。这大大出乎范进的预料,本以为自己魔改的这些家伙事儿,对于工匠和农民们是否能有效提高效率。但在众人赞不绝口,纷纷称赞启明星降世奇才时,他也就飘了,遂开始研发模具,批量打制这些工具起来。

    而且这个时代千万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与智慧。范进在吃了几次亏之后,终于想起来成立“工匠协会”,并且让“建章院”草拟章程,筹集部分资金。凡是对长乐军建设和便于工匠劳作的想法,都可以付诸实践,如果搞出了什么名堂,将会有重奖!

    短短时间内,范进设想中的脚踏锯床已经做好并得到了应用,更有水力刨床、水力磨床等设备,在工匠们爆发的研发热情当中应运而生了。

    这些各地来的工匠们本身出身低微,他们其实并没有过分看重在哪里劳作。匠户们缺少绝对的自由,只是在原来的地方惯了,有些感情,在刚来时大家并不是非常配合。但见到这里的匠户和军户并没有大明上下那般蝇营狗苟,甚至曾经眼里的丘八以及匠人在这仿佛有着特别尊崇的地位。

    一来到这大港,就感觉比回了家还要亲近。登记造册之后,立即有人给分了一套木制房子,随后又是沐浴更衣,连原来的破烂袍子也都烧掉,给换了崭新的粗布衣服。虽然不是名贵料子,但咱工匠还在乎这个吗胜在干净、舒适。

    而且匠人都能够按时分得粮食,这在原来是不敢想象的。很多人来了之后,望着手中分下来的糙米,一个个眼泪盈眶,这



第三十二章 修我甲兵(下)
    影卫的组织形式不同于长乐军,而且完全听命于范进,任何人都不能参与相关任务制定和人事任命。范进目前除了李二狗、池重之外,只将五个人编到了影卫之中。

    平日里他们的操训也与其他队伍不同,不仅有长乐军保持体能的寻常项目,还有很多范进记忆当中不适合见光的其他内容。李二狗见到了范进给他的操训手册,以及人员选拔说明时,最开始只是干瞪眼。因为李二狗兄弟还不识字。

    范进不得不让其加入夜间学习的大军,从一、二、三开始学起。只因为这两个本本里面记录的内容过于隐秘和阴暗,实在不适合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李二狗听范进讲明了两个小册子的内容时,立即激动的长跪在地——

    “二狗自认有负于将军,现将军以德报怨,足见将军之赤诚,二狗唯效死力尔。”

    范进随后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去胶州和莒州,暗中布下人手。目的就是在“监督院”之外,另有一双眼睛时刻盯着众多手下,没有问题还则罢了,若有情况,直接第一时间汇报。无论出现何种问题,出问题的是哪些人,义子、军人,或是工匠,全部单独汇报给李二狗,随后定期的整理报给范进。

    除了青岛、胶州、莒州之外,在胶州城内、莱州州城、兖州、登州、青州等即将开始攻略的地方,均派出人手。虽然目前满打满算七个人,但是在不断的选拔和扩充后,除了武艺高强之人,还有更多的寻常但衷心可靠的普通人加入进来,壮大他们的实力。这件事不要着急,按照一年见影子,两年见规模,三年见成效的方式,一点点向周边渗透。人员甄选也要宁缺毋滥,因为事关重大,范进会随时跟进。

    这是范进的一招暗棋,在明面上,他依然采用探马的形式进行情报收集。因为在它看来,永远都是守正出奇方可见效。不能一味的循着大路一条道跑到黑,也不能便寻小路渐渐迷失自我,多方面结合起来,肯定会得到最为贴切的情报。

    用探马很快便探知了那盘踞崂山的巨寇“威震天”的老巢。其实也不难找,附近的山民都知道,在崂山最高的主峰“巨峰”附近,啸聚着一伙大约五百人的盗匪。这些人倒是小心谨慎,自打来到崂山后,并不经常外出“收成”,而是走稳扎稳打的路子,每个月出去两次,劫掠浮山所西面,还有城阳南边的一些富户乡绅。让范进感觉到这威震天甚至有些劫富济贫的“义贼”感觉。

    范进现在已经对亲自带队去剿匪失去兴趣了,一是那些啸聚山林的好汉非常不经打,二是凡事自己亲自上阵,手下将领很难锻炼出独当一面的能力。与示范进大手一挥,让平日里最为渴望战功的万里英第三排去剿那“威震天”。

    临行前,范进又交给了万里英一个任务,那就是进了崂山后,要先把人手慢慢的散开,不要各自失去联络,收拢包围圈的同时顺道打探一下消息。那就是——崂山上现在有没有道士

    那种吃斋念经的就不要了,专找些懂得方术,会炼制丹药的,有多少给我弄回来多少。逮着一个,奖赏比“威震天”的人头还高。

    万里英有些诧异于这样的安排,但他和其他人一样,对范进都是绝对服从的。万里英立即拜别范进,带好干粮和向导,领第三排共一百三十六名兄弟进了崂山。

    不是范进托大,通过“南天寨”的剿匪行动,山贼们已经暴露出了较差的战力。而且范进发现,现在占山为王的这些头领打仗不行,武器不行,但是一个个囤积钱财的本领倒是很行。于是加大了在胶州、莒州、青岛周边搜寻较大规模盗匪的探哨力量。

    范进现在的主要精力依然在扩充实力上面。

    自从有了水力锻床,王三铁已经打制了相当数量的百炼钢毛坯,这些百炼钢除了继续用来升级机床外,有很多都用在了制造轴承上面。

    范进又来到了搬到大港附近李村河沿岸处的长乐军匠作坊。这李村河虽然没有胶州大沽河流速高、流量稳定,但胜在地点隐秘,很多处于研发阶段的物件都可以在这里试生产,等到测试完成、可以达到批量生产时,再推广到胶州的制造基地。

    到了这里后,负责工匠事物的范精立即过来行礼。范进满意的看着这个面目清秀、举止稳重的少年,点了点头。范精是在从开封过来时,第一批招进来的义子,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营养不良,整个人皮包骨头,唯有一个脑袋显得格外的大。范进招他是因为这个少年的一双眼睛,清澈、明亮,仿佛随时都充满着自信和淡定,只是性格稍显腼腆。

    后来随着伙食改善,这范精便越发的活泼起来,平日里跟随范进学习,也是从来一点就透,仅次于那范学、范孝。更加难得的是,范精对于算学还有机械格外感兴趣。范进便依照他的特点,最开始让他管理下后勤。但是慢慢的发现这样有些屈才,便特地提他出来成立工匠协会,专管工匠群体。李老三那边的协调调度,由范孝着力协助,物资管理和后勤保障,则由踏实肯干的范猛出面,成立物资协会,由范猛处理。

    这样几个最开始加进来的少年都有了合适的位置,范进相信随着长乐军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子们也会得到逐步的锻炼。再往后,这些少年成长起来终会成为长乐军的中流砥柱。

    范精有个胞弟,起初没有名姓,范进便取名叫范心。范心和范精类似,小小年纪都透着一丝沉稳,并且头脑聪颖。如不是这样,这小哥俩早就葬身在这些流饥饿肚腹之中了。

    范进见那范心虽然不喜读书识字,但格外的偏爱舞蹈弄棒。每日的操训当中,也总能见到他领着其他几个半大小子一同咬着牙坚持。范进便对这个范心大感兴趣,信念一动之下,便成立了“少年军官团”,分别由这几个富有军人情怀的少年领队。范心则分在了“少年军官团”第三队,领着二十名后来进入的义子。

    这些年念头只是在范进脑中一晃而过,见到范精,便想起那个调皮捣蛋的范心。范进微微一笑,对着范精和蔼道:

    “范精孩儿,那压延机可有出产啊”

    范精恭敬回道:

    “父亲,换上批量打制的百炼钢后,轴承转动的更加灵活,而且三铁师傅把纯钢制的滚筒,改造成为了木芯钢皮,这样转动起来效率更高了。您要的钢绳之物,已经压延出不少,并且按照您的吩咐,业已形成了流水线批次产出。

    但三铁师傅却说,压延机并不出奇,只是这轴承真乃精妙之物,我等凡人定是想不出、学不来的。孩儿也是一样,真不知父亲竟有这般神通,且孩儿何时方能学会”

    “哈哈,你们就不要拍我的马屁了。孩儿,我所掌握的这些,不是神力,不是迷信,而是科学!只要是门学问,那就是可以传承可以学会的。待得将来,我完成心愿后,定会投入更多的经历,让更多人明白这科学之理!”

    “科学……”

    范进没有理会陷入崇拜迷惘和向往的范精,他来到这边的几个工匠处,查看那水力压延机。虽然李村河流量有限,但在这样的小河当中,压延机依然运行稳定,铁料也在分级的模具之间,越压越细,直至达到每股粗细。

    另外空地上的缠绕工装,经过了王三铁等工匠改良后,人员操作便利很多,一刻钟功夫纠缠了不下于长乐军单位的十几米的钢丝绳。然后另有工人量出整体长度,再将编织好的钢丝绳缠在一个空心的长轴上,用铁剪沿着一条线把缠在铁芯上的这些绳子一次性就剪裁为若干长度相等的小段,就像前世记忆当中剪裁缠好的毛线那样,非常方便。

    这种方法让范进眼前一亮,如此省时省力,看来在定好规矩、赏罚分明之后,工匠们是可以迸发出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他立即吩咐,让那发明钢丝绳裁剪工装的人申请“发明专有权利”,这个提效的主意起码值银子三两!

    裁切好的钢丝绳会有分股、起刺等情况,工匠们又拿来小铜块,延展成箍套在了钢丝绳两端,又在钢丝绳上浸了麻油,装在一个个木箱当中。

1...1314151617...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