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美僮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龙吟森森
因为无论是火绳枪还是隧发铳,都有引药池,扣动扳机时,盖着引药池的盖子打开,燃着的火绳或燧石撞击产生的火星点燃引药池里的火药,引药又点燃枪管里的火药完成射击。
不过李安国还是力排众议,将隧发铳捣鼓出来了。
这时的火铳兵身上好像开了一个杂货铺,装铅弹的,装火药的,装引药的,装布条的,装火绳的,擦拭、降温用的水壶,加上备用的通条,琳琅满目一大堆,看似壮观,实则极不方便,定装纸壳弹的产生减少了一项,隧发铳的产生又减少了一项,最后李安国又取消了备用的通条,预想中最后的火铳兵身上就只有火铳、定装纸壳弹、引药、擦拭、降温用的布条四项,水壶与士兵饮用的合并。
研制出来的隧发铳长度与火绳枪差不多,都是三尺、八斤左右,装三钱的铅子、三钱火药,有效射程五十米左右。
如果是这样的隧发铳,打火率也不如火绳枪,李安国可不想大规模装备。
原本他还想建立一支野战用的炮兵部队,不过最终他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此时的前膛红夷炮动辄上千斤,南方雨多,水网纵横,加上道路条件、车轮条件,想拉着这样重的东西进行野战实在不太合适。
如果打造轻一些的红夷炮,由于射程问题,还不如佛朗机炮——虽然佛朗机炮的漏气问题很严重,不过至少佛朗机炮在内河的船上用比红夷炮强许多——至少是后装的不是
红夷炮是前装的,发射一次后你还要拉进来装填,装填好后再推出去,如果是海上那样八百料以上的大船还可以,船面有足够的宽度和作业空间,内河上的船只就不行了。
&nb
第七十一章 驰援袁州
二月底的时候,湖南境内的两册、田契厘定事项基本完成了。
说是“基本”,自然是只对村落集中的地方进行了厘定,大山上的部分村落尚未最后厘清,只能在后面的时间慢慢厘定了。
与李安国估计的差不多,在大西军在湖南全境(湘西的辰州、靖州、保靖州宣慰司、施州卫、永顺宣慰司等山区以土司为主的辖地尚未收入囊中)扫荡过一遍后,当地的士绅势力大为减弱,厘定田亩时遇到的障碍主要是地方宗族势力、家里男丁多的以及乡村的无赖刁民。
在安**军队的协助下,各府还是在一个月以内将田亩全部理清了,其中的腥风血雨自然少不了,不过大多数人对于安**还是欢迎的,有稳定的田地收入,还办了田契,两成的田赋反而使他们安下心来,以往大西军在时他们跟着打土豪分银子虽然快活,毕竟不踏实。
三月初某日,就在李安国正带着骑兵训练时,燕厥中带着一人找到了他。
“大都督,情况就是这样”
来人是一名书生,才二十出头,神情坚毅,腰畔还挂着一柄长剑。他叫吴候,江西龙泉人,大西军攻下吉安后开科取士,他是其中的进士之一,被任命为龙泉县知县。
不过在张其在退出江西后,左良玉部、吕大器部明军立即南下,大西军下辖各县的士绅也纷纷“反攻倒算”,与历史上吴候很快被俘身死不同,由于左良玉部被削弱得厉害,左近的湖南还有一支大军在侧,“反攻倒算”的行为很少。
驻扎建昌的金声恒部由于都是新兵,楚国佐也在前不久被俘,至今没有释放,金声恒进攻袁州碰了一个大钉子,围城三个月仍未拿下来,不过赣州的明军倒是北上占领了吉安府。
吴候在城池被攻破的前一刻逃了出来,最后去了袁州,协助袁州守将邱仰寰守城。
邱仰寰以前是万载县棚民的领袖,手下也有上万人,对付金声恒的新兵尚能支应,不过在攻下吉安的赣州明军北上后就有些支撑不住了,这时他们才想起来左近的湖南还有一支义军——前大西军的后营。
李安国与张献忠的矛盾,邱仰寰自然也打听到了,在李安国前不久跳出大西军另立安**时,邱仰寰还嗤之以鼻,并以“叛贼”称之,不过形势比人强,眼见得官军就要打下袁州了,最后还是不得不低下头来向李安国求援。
“城里还有多少人”
“尚有三千之众,原本有袁州、吉安两地的棚民、奴人不下万人,可惜在近期的战事中损伤大半,更为紧迫的是如今袁州府周边的县城已经全部落入官军手里,城里的粮草再过几天就要告罄”
李安国看着眼前这人,在历史上,吴候可算是死心塌地跟着大西军干的读书人,最后不屈而死,是大西军暂时占领江西吉安、袁州两府后留下来的唯一亮点。
对于邱仰寰,李安国却不是很关心,此人名为棚民领袖,实则一方豪强,不过为了吴候,他还是决定走一趟。
“官军有多少人”
“建昌明军五六千人,赣州明军五六千人”
“有骑兵吗”
“只有少量家丁,加起来最多两三百骑”
……
长沙营除了那三千长枪兵,其余的都是新兵,其它营头也离得太远,李安国决定带上全部骑兵,以及三千长枪兵去江西救援。
长沙营成立后,李安国将李振国、何万强、凌风等人调入长沙,分别担任火铳兵、长枪兵、刀盾兵的总管,靳统武掌管骑兵。
长沙离袁州(后世宜春市)只有两百多里路,中间有宽敞的官道连接,是湖南进入江西最主要的道路。
李安国带着靳统武的骑兵先行,让何万强带着三千长枪兵以急行军的速度跟在后面。
一日后便抵近萍乡县。
接近萍乡时,李安国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萍乡煤铁丰富,从宋代就有采掘了,眼下还是江西最大的冶铁基地,瑞昌只能屈居第二,如果能将袁州拿下来,萍乡实际上稳如泰山,其四面环山,又利于防守,也就是像邱仰寰这种粗人水平太差,如果是张其在还在,萍乡就绝对不会轻易被攻占。
如果自己击退围攻袁州之地,萍乡就只有投降一路。
想到这里,便命令骑兵加快前进,绕过萍乡城池后,于当日黄昏时分抵近袁州城。
袁州城有四座城门,由于城北紧邻袁水,城南是大山,围城的明军只在东西两侧进攻,考虑援军可能从西边过来,城西布置的是战斗力较强的赣州明军,城东则是金声恒的宋奎光部。
李安国一千五百骑抵达西城附近时,赣州明军刚刚发动了一次进攻,正要收兵回营,安**一千五百骑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李安国正想检阅一下新练骑兵的战斗力,干脆没出动三百老兵,他让靳统武带着三百骑在一旁监视,自己带着一千二百骑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倒拖着马刀向正欲进入营寨的明军冲去。
结局是明显的,一方时刚刚攻城未果疲惫不堪的步军,另一方虽是新兵,却蓄势待发!
一千两百骑兵向一大块滚动的方块一样碾过稀稀拉拉的步军,不断收割着生命,而赣州明军惊恐之下拼命向营寨的大门里挤,最后越挤越多,都拼命往里挤,整个营门连带营寨都开始摇晃起来。
“
第七十二章 匪情
李安国在袁州住了几日,最后他与邱仰寰达成了安**守萍乡,与袁州遥相呼应的协议,邱仰寰巴不得左近有一支强大的友军,便很爽快地答应了。
李安国又承诺给他借支粮食五千石,矛头五千个,腰刀一千把,邱仰寰喜出望外,非要他在袁州多住几日。
“邱将军,你现在有袁州,如今赣州明军被歼后,得知我安**在左近,万载县、分宜县应该很容易攻下来,你现在整顿兵马,我出骑兵助你之势,赶紧攻打两县,最少要把分宜县攻下来”
“有万载县在北面屏障,分宜县扼守东面,你有一州两县之地,可招满八千人马,两县各有一千五百步军驻守足矣,一旦发生警讯,袁州可向北、向东出兵支援,亦可告知西面的我军,如此一来,袁州稳如泰山”
“建昌、赣州明军的营寨里尚有不少兵械、粮草,足够你支应几个月了,加上我资助你的,应该能熬到秋收了”
李安国决定扶持邱仰寰守住袁州,让他吸引敌人的火力,自己藏在萍乡炼铁,他决定在萍乡用灌钢法练出精铁后送到长沙、衡州两地。
至于吴候,经过李安国一番劝说后也同意投靠安**。
等他返回萍乡后,果不出他之所料,萍乡县的明军投降了,何万强的三千长枪兵已经占领了萍乡。
像萍乡这样的地方,不派一支得力的部队驻守是不行的,李安国派人通知邱仰寰来接收俘虏以及粮草,让靳统武派出快马去长沙。
这日,他站在萍乡县城的城头,远眺南北两侧的大山以及近处的萍水,不禁浮想联翩。
只要占住萍乡、原州、分宜一线,湖南到江西便是一片通途,届时只要攻占更东边的新喻县(今新余市),江西的核心地带——赣江流域便出现在面前。
不过现在攻占新喻县还是不明智的,一旦占了新喻县,就切断了赣江流域,身在九江的吕大器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局面出现的。
那如果占了江西又如何
李安国随即摇摇头,“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攻下江西容易,但守住很难,一方面朝廷的核心地带——南直隶近在咫尺,不可能对身边突然冒出来的强敌无动于衷,最关键的是,如今是大明十七年三月份了,再过几日,大明就完了。
届时自己在江西一折腾,势必削弱明军在南直隶的力量,一年后清军南下后
的攻势就更容易了,自己削弱明军倒不打紧,不过便宜了满清鞑子就划不来了。
还是暂时在江西打下一颗钉子再说吧。
他决定将花小山的山地营调入萍乡,萍乡四周大山林里,正是山地营训练的好场所,他任命吴候为山地营的监军兼萍乡县知县,在等待花小山的日子,自己带着吴候先开始了厘清田亩的事项。
这日他带着以前跟着吴候的一帮读书人来到萍乡县北边的山中,一个叫东源村的地方,一听说义军要给他们正式造册、划分田地、办理田契,一个老阿婆说道:“这自然是好事,可惜按照你等的说法,我们除了上缴两成田赋,还要……”
话还没说完,一旁她的大儿子插道:“办理田契虽好,可惜以前的官府只收一成的田赋,你们还多了一成,我等这山上不比山下,旱地多,水田少,平均亩产多在一石左右,六亩地也才六石,按照你们的规矩,我只能分到十八亩地,一年最多十八石,那还要看老天爷的眼色”
“我一家五口,一年吃粮按吃饱的话要二十石,上缴两成后只剩下十五石左右,也就是勉强过日子”
李安国道:“可是我安**不收杂税,还永不加赋啊”
那汉子嗫嚅半晌,“这好是好,以前的西营还说三年免赋呢,可他们就待了三个月便走了,等他们一走,一切又恢复到原样”
李安国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心想自己当初厘清田亩的时候考虑的还是太粗了,也不知道周文江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那按照人头,有一人便算一人,不理这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规矩了,这样的话粮食总够吃了吧,还有,若今后丁口增加了,自己开垦的田地,只造册办田契,不收田赋,实话告诉你吧,我安**已经占了全部的湖南地,兵马不下十万,绝对不会离开了,否则我等何苦费事给你们造册、丈量田地”
那汉子眼睛一亮,不说瞬间又灰暗下来,“那样自然很好,不过……”
李安国一听,联想到刚才那阿婆的话,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便温和地对他说道:“你等有何苦衷,不妨明言,我安**是百姓的营头,自然一切为百姓着想,我等能办到的,一定不含糊”
那汉子犹豫半晌,最后忽地跪下了,李安国赶紧将他扶起来,“大哥,何必如此”
这时远处来了一人,见状喊道:“张大牛,你的一家子都在此地,你可想好了”
李安国见状向一旁的靳统武努努嘴,靳统武会意,骑上马便朝那人奔去,不多久便将那人提溜过来。
那人却也硬气,“你等现在分田、分银子倒是快活,可惜最终还是姜天王说了算”
李安国心中一动,“这姜天王是何许人你等如此畏惧于他”
那张大牛突然跪着爬到李安国的面前,“大王,求你给我等小民做主”
李安国将他扶起来,“大哥,不妨事,你慢慢说”
张大牛点点头,“我等这杨岐山一直到北边的幕府山中,有大小土匪几十股,以前西营来了后,他们都纷纷响应,西营的人马便没拿他们怎地,其中最大的一股的头目叫姜维,势力最盛,自号‘姜天王’,以前还是西营平江县的守备,等西营的人走了,他们又活泛起来,以往我等
第七十三章 汇通商行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是武昌、长沙、岳州、常德、衡州、宝庆六座府城的汇通商行正式开张的日子。
长沙的商行设在商铺林立的街面正中,占地颇广,原来是楚王的产业,如今自然成了安**的店铺。
张天云是原长沙府城里的铁匠,专司打制火铳,自安**入主长沙后又进了安**工部下辖的匠作营的兵械局,由于手艺出众,如今已是长沙兵械局火铳作坊的副总管——总管自然有工部的人担任。
张天云作为副总管,一个月有十两银子,这与他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过张天云却很忐忑,他刚干满一个月,刚刚领到了本月的薪饷,不是那沉甸甸的银子,而是十张纸,每张纸长约三寸,宽约一寸,纸张质量比寻常的要好一些。
纸张呈淡黄色,背面印着“安**大都督府印制”,周边是一圈花纹,左边是一簇稻穗,右边却是刀枪,正面印着“等银壹两”,周边也是一圈花纹,“壹两”上面盖着“安**大都督府户部”的印章,印章是用篆文刻制的,张天云识字不多,不认识篆文,不过正面的“等银壹两”却识得。
上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着“第一千八百九十六”,这几个数字张天云自然认识,不过不晓得有何用处。
“干了一个月就得了这十张纸片”,张天云一下就从以前甫一得知自己的薪饷后的激动变成了郁闷和不安。
根据兵械局的大人所说,这些纸片等同银两使用,可在城里新开的汇通商行购买物品,张天云没有办法,也不敢同大人们争执,听说今日便是商行开业的日子,便起了个大早,生怕来迟了物品被买光了,最后自己还得用真金白银购买。
张天云卯时初刻(凌晨五点左右)就起身了,他叫上了自己的儿子,拿了两条麻布袋子,装备买一百斤大米,一匹棉布,十斤盐巴。
等他来到巡抚衙门附近的商行就后悔不迭——还是来迟了,只见商行附近人头攒动,只怕排了有上千人,都是一家子,看来对大都督这纸片都颇有些不放心。
人群附近有城里的军卒值守,你就是想挤到前头也不行——这安**的军卒可不是以前的官军或这西营的队伍,那一个个都死板得很,丁是丁卯是卯的,想跟彼等套近乎完全不行。
每出来一个买到了各种物品的人面带笑容地从商行那头出来,张天云的心就哆嗦一下,“千万别卖完了”,他在心里暗暗祈祷着。
终于快轮到他了,此时已经是辰时初刻了,足足过去了一个时辰,太阳也从东边升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