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美僮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龙吟森森
张天云看到以前楚王的铺子上面挂着两块牌匾,一块上面刻着“汇通商行”四个大字,一块却刻着“汇通票号”四个字。
“这票号又是作甚的”,张天云摇摇头,这安**什么都好,就是花样多。
“下一位!”
张天云赶紧来到柜台边,只见偌大的铺面竟然有五人在前面,排着的长队到了商铺后便分成了五个,每人对付一个,都是年轻的后生,“这些看模样都是读书人,怎地也做起‘伙计’这份贱业来了”,张天云暗忖着,又摇了摇头。
“大爷,你要买些什么”
“一百斤大米,一匹棉布,十斤盐巴,不知还有没有没有的话三十斤也行”,张天云有些惴惴不安。
接待他的那年轻后生笑道:“大伯,多着呢,你就是要一千斤也有”,说完向后面喊道:“大米一袋!棉布一匹!细盐十斤!”
张天云一听便说道:“小二,我这里备着口袋呢,再说了,我要粗盐或盐砖就行了”
那后生笑道:“不妨事,我这里有装好的大米,正好一百斤一袋,我这里只有细盐,没有粗盐或盐砖,大伯,大米一百斤是一两银子,细盐是二两一百斤,十斤便是两钱,棉布是二两一匹,一共需要三两二钱银子”
张天云哆哆嗦嗦将四张纸片递给他,那后生拿着一本账册仔细校验过后,笑着对他说:“无误,还得找你八钱银子”,说着又将三张纸片递给张天云。
张天云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各印着“等银五钱”、“等银两钱”、“等银壹钱”,自己默默算了算,正好是八钱。
大米和细盐都是包好的,张天云不敢当众查验,棉布倒是上好的白布,张天云的儿子扛着大米,他拿着布匹和食盐急匆匆往家里赶。
由于他是副总管,安**给他分了一套两进的小院,张天云冲进院子便嚷道:“老婆子,赶紧将竹筐搬出来,再拿一个大碗”
等张天云忐忑不安地将大米倒入细蔑编成的竹筐,看着那白花花、没有掺杂一点杂质的大米,他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
再将食盐倒到大碗里,一见那同样品相出众、没有任何杂质的细盐,他的双眼不禁有些湿润了。
以往他在朝廷作坊做工时,由于是大工,每月也有一两银子,不过拿到手只有八钱,或者可拿一百斤大米,不过里面的却掺杂着大量的土石,回去淘筛清楚后,有八十斤就不错了。
而完全没有掺杂杂质的大米、细盐市面上也不是没有,大米是三两一石,细盐是五两一石,白布的价钱倒没变,普通棉布一两银子一匹,像这样没有破损、全新的棉布也要二三两。
张天云的婆姨、儿子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以往他父子两人在工坊做工,一个月加起来也就是一两多一点,一家三口勉强糊口,不过棉布从来没买过,买的都是更便宜的麻布,食盐也是用的粗盐或盐砖。
如今他一个人的薪饷就能让全家过上以往地主官绅才能过的日子!
想到这里,他将剩余
第七十四章 洞庭船行
在洞庭湖的南边,长沙府湘阴县城靠近湘江的南边,有一处叫西湖坝的地方,此处正处于湘江即将流入洞庭湖的位置,水很深水域却很平稳,以前湖广总督衙门在此处设有一处船场,专门修建、修葺水师船只。
此时大明内河的船只两头都是宽的,最大的三层船也只有四百料,也就是大约两百吨,西湖坝的这座船场只能建造三百料,也就是两层的宽头船,设有四座三百料的船位,至于三百料以下的单层小船就更不在话下了,设有船位二十座。
大西军攻占湖南后,将船坞里的已建成的船只搜罗一空,又让船工继续大力建造更多的大小船只,大西军比明军要好得多,工食银子给的足足的,他们在湖南满打满算五个月的时间里让船场开足马力一连建好了上百艘大小船只,加上在洞庭湖、湘江上的其他船场修建的,以及自己本来就有的船只,他们从常德出发去四川时,大小船只上千,几乎铺满了江面。
就是这样,也不是所有的人有幸坐船去四川,至少有一半的人还是沿着长江南岸的山体步行。
一时间,岸上步行的大军,与江中船上的大军交相呼应,蔚为壮观,这也是原本占着江南荆州府几县的闯营畏惧之下撤回江北的原因,不过最终便宜了安**。
李安国自打从江西回来后,心里突然有了另外的想法,而他这个想法要实现光凭他那两百艘大船完全实现不了。
于是他便有了新建船只的想法。
仍然是内河船只,全部为可搭载一百人的三百料大船,不过他根据自己脑子里的记忆,将船只改成了船首呈尖状便于破浪、加速、船高增加两成的形制,此时内河上的船只也不是没有尖头的,吴淞一带的船场就有不少,郑彩的镇江船队更是大有船在。
所以李安国将自己的想法给船工们说了之后,他们很快便明白了,“这不就是广船嘛,大都督,以前总督府也给过我们船样子,不过还没来得及建造就……”
李安国一听大喜,其实他就这么一说,如果彼等确实没办法建造,那只能修建宽头船了,现在既然有船样子在,那就不在话下了。
“大都督”,这是船场的一个大工,叫杨俊生,镇江人,是湖广总督衙门从吴淞一带弄过来的,一个四十多岁的老船工,生的短小精悍,以前就建过广船,“以前我在吴淞时,修建的广船至少有四百料,六百料、八百料的也不少见,不过吴淞一带水深浪大,自然要用大船,如果就在湖广地界行驶的话,三百料就足够了”
“不”,李安国却摇摇头,“你将小的船坞的一半改成大的船坞,全力建造三百料、四百料的大船,我问你,这船期如何”
“禀大都督,如果船材足够的话,三百料的要四个月,四百料的要五个月”
“那晾晒木材需要多长时间”
“大都督,海船用的木材异常珍贵,不过江船就没有如此严格,一般的杉木就行了,除首层甲板以下以及隔舱仍需用杉木外,其它构件用寻常的松木即可,当然了,如果有铁力木和楠木就更好了”
“木材过来后,首先得晒干,这需要十日以上功夫,还得靠老天不下雨帮忙”
“接下来就需按照船样子处理木材,无非是用刀斧锯子,完成一艘三百料的船只需要十日”
“然后最好是浸泡在桐油里三日,如果桐油缺乏,刷一层桐油亦可”
“最后便是建造船只了,这最少需要三个月”
“建成之后仍需刷上桐油,船底及两侧还需用石灰和干草掺着桐油填缝,这也需要三日”
“也就是说最快四个月可完工一艘三百料的大船”
李安国一听心里有些着急,“船场眼下有哪些工种”
“禀大都督,无非木工、帆工、油漆工及船工四种,哦,还有少许铁工”
“哦这船工是何用途”
“大都督,可别小瞧这船工,船样子需要船工确定,木工、帆工、铁工等只是按照船工的的吩咐将船材的构件加工而成,船只的拼接、防蚀、防火处置全靠船工”
李安国点点头,这些他不大懂,他让杨俊生带着他到船场溜了一圈后,心中基本有了眉目。
“杨总管”
杨俊生一听大喜,这“总管”可是安**里面的显要职衔,除了大都督、都督、监军、知府便是这总管了,听说比知县老爷还要显贵,一个月有十五两银子呢,不不,银票呢,他赶紧跪下来磕了一个头,“小的多谢大都督赏识!”
李安国笑道:“你想坐稳这总管一职,可得按照我的吩咐做事”
杨俊生大声说道:“职部敢不唯大都督之令是从!”
李安国道:“我刚才看了一下,你这木工从船板、船帮、桅杆、舵、桨、船楼一个人做到底,这样不行,我告诉你一个法子,势必能将船期缩短一个月”
“请大都督训示”
“呵呵,这样,你安排一些人专门做船帮,一些人专门做船板,一些人专门做船舵、船桨、桅杆,一些人专门做船帆、绳索,一些人专司晒制木材,一些人专司浸泡木材,你居中调度,绝对能将船期缩短不少”
 
第七十五章 湘东剿匪记(1)
“总管,已经摸清楚了。”
“我等的告示贴出来后,靠近湖南这一侧的土匪大多向我营投诚了,如今都安排在原来的村子,造册、发放田契后,这些人也安下心来种地了”
“不过在平江县东部的大山上仍有一股大匪,此人是姜维的部下,叫甚李杂毛,手下有近两千人,大多都是积年老匪”
“姜维此人号称姜天王,却是一个半百的糟老头子,与评书里那麒麟儿相去甚远,原是朝廷……”
“你个狗日的,告诉你多少次了,叫伪明!”,花小山的手下正在向他汇报匪情,花小山却拍案而起,指着他骂道。
“是是是,总管”,那人捏了一把汗,“原是伪明设在铜鼓营的千总,后来天下大乱,这姜维便亦兵亦匪,祸乱山中,后被人弹劾,被撸掉了千总一职,这人却赖着不走,杀掉了前来接任千总的人,继续在山里称王称霸”
“由于铜鼓营位于大山腹心,道路崎岖难走,朝廷也曾派了军队进剿,不过由于不熟悉地形,多次被姜维打败,最后便不了了之”
“从此以后,这姜维便愈发猖狂起来,又四处出击,打败、收拢了多股其他的山匪,在八大王进军湖南之前,收下竟有五千之多,还大多是积年老匪”
“八大王进入湖南后,这厮主动投靠,被任命为平江县知县兼守备,大西军撤走后,这厮又窜入大山,先是霸占了平江县东边山上的一处叫钟洞的地方,此处山洞众多,后来大都督接管湖南后,这厮便留下两千人镇守钟洞,自己带着三千人退到了铜鼓营”
“到铜鼓营后,他又频繁出击,先后打败了靠近江西那一侧的多股土匪,如今在铜鼓营的土匪起码也上五千了”
“土匪以以前铜鼓营千总麾下的官军为基干,多为姜维自己任命的千总,每人带一千人,由于姜维是官军出身,这些土匪打起仗来颇有些章法,加之又熟悉山地形势,确实很难剿灭”
“铜鼓营是一座石头堡子,倒不难进攻,不过一旦逼急了,彼等即会窜入大山,山势茫茫,从通山到萍乡,至少有四五百里路,从平江到新昌,也有两三百里,却全是崎岖难行的山路,想一时半会找到他们实在太难了”
正在汇报的责任叫李思文,麻城童生,以前家里是猎户,李安国进入麻城后便进入了山地营,如今是山地营的千总,为人精细,上次燕厥中组建情报司时也准备将他纳入,花小山愤愤地对李安国说:“大都督,我这营头稍微醒目一点的全被他扒拉走了,这今后还让我怎么干啊”
最后李安国出面调停,还是给他留下了一些人,花小山点名要留下的李思文便是其中之一,原来的山地营实际上是侦察营,扩大编制后,这李思文虽然挂着千总的头衔,手下却只有三百人,不过却是目前这支已经转型的山地营的侦查部队,队里多为麻城整训时的“老兵”,花小山自然异常重视。
花小山皱了皱眉,“这么说,就拿他没有办法喽”
李思文笑道:“那也不是,总管,我的人刚刚得到一个消息”
“哦还不快讲!”
“我安**在湖南一带的情形已经被九江的吕大器得知了,此人手下兵马有限,不敢出兵来攻打,不过他却想了个歪主意,他派人联络了姜维,任命他为铜鼓营的游击将军,让他派兵四处肆扰我营,让我等的经商、种地不得安生”
“这事我已经知晓了,娘的,这帮缩头乌龟,不敢正面接战,专门挑落单的商人和农户下手,大都督已经多次严令我部尽快肃清土匪,否则就扒了我的官服,老子正为这事发愁呢,你赶紧说,有什么好主意”
“总管,前不久萍乡附近的山上不是有一股小土匪向我等投诚了嘛,其头目叫李三黑,长相……”
话还没说完,花小山一脚踢了过去,李思文早防备着他这一下,一扭身便躲开了。
花小山停下骂道:“亏得老子将你等一手练成如今的精兵,难道一点恩情都没有”
李思文涎着脸说:“总管,我就是这么一说,您如果不同意的话那就算了,不过无论是钟洞还是铜鼓营,根本就围不住,四周都是姜维的探子,也有一些百姓给彼等通风报信,你抵近二十里地彼等已经知晓,最后全部散入大山,届时我等再要进剿非要大都督出动几万大军分兵合围不可”
“不行,这剿匪是我山地营的任务,让别人出手我还有脸在安**混再说了,年底考成我还想排在前列呢”
花小山闭上眼睛思虑了一会儿,“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将你的想法仔细说一说,我琢磨一下,看能否行得通”
李思文看了看花小山,“总管,这是你说的,可不能踢我”
“别废话了,赶紧说”
“总管,这李三黑相貌与你相仿,那是他上辈子烧了高香,怎能与威名赫赫的总管您相比”
“总管,
第七十六章 湘东剿匪记(2)
十日后。
一股约莫五百人的安**突然出现在浏阳到铜鼓营的山路上,打的大旗上书一个“花”字,队伍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好似游行示威一般。
这自然是李思文带的那七百人中的最大的一股了,另外一百人在山道北侧潜行,还有一百人则从醴陵出发,化整为零,一路不接敌,准备直接抵近从万载县到铜鼓营的山道尽头,为的便是劫杀从万载县那边逃回来的漏网之鱼。
浏阳县到铜鼓营约莫两百里路,这五百人每日行走五十里路,三日后抵达了离铜鼓营不到五十里的排埠镇。
安**的行动自然瞒不过铜鼓营的姜维,两日前他便得知了敌情,当时他得知安**只有区区五百人时,便准备出动一千人马前去迎敌,不过却被他手下一个被吕大器派过来的幕僚止住了。
“将军,这安**的营头虽然只有五百人,可彼等打的是‘花’字旗号,据我所知,在安**的营头,有一个山地营,头目便姓花,专司山地作战,前不久流贼占据湖南时,夺了曹志建的龙虎关,倚仗的便是这山地营,当时彼等也只出动了几百人便大破曹志建的几千人马,将军,不可小视啊”
姜维是一个刚满五十岁的瘦小老头,听了心里一凛,“这山地营莫非个个如狼似虎,以一敌十”
那幕僚道:“这个在下倒不知晓,不过曹志建的名头将军您也知晓,麾下战将云集,还多骁勇之辈,手下的士卒也多为精锐,却被几百山地营破了,以一敌十我不敢说,以一敌五我看也差不离了”
在曹志建事后发给南京兵部战报里自然将安**的军威大肆吹捧一番,什么“敌军几万云集龙虎关,末将苦苦支撑十日,终因粮草断绝,更兼流贼偷袭山后,最后不支,末将拼死突围而去,现在广西富川收拢残兵,得精兵两千,恳请将富川作为职部飨兵之地”云云。
实际上曹志建不等兵部的复命便占据了富川,上书兵部不过是先斩后奏罢了,南京兵部也见多识广,对于他战报里吹嘘的一概不理,不过对于“流贼偷袭山后”还是注意到了,认为这多半是曹志建失败的真正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