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第二个方案则是完全用经济手段,即无限量的供应物资商品,把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资金耗光,不能再买的时候,危机自然就解除了,而且还可以适当提价,増加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投机成本,在他们的资金耗光之后,再恢复正常价格,让这些商人血本无归。这个方案的好处当然更多,毕竞上海虽然打蠃了挤兑银元的战争,但并未给各国商人造成多少损失,无非就是被罚款或停业,这点损失商人们还扛得起,这也就各国商人敢于再发起新一轮经济战的原因之一,因此这次要给这些商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但要实施这个方案,前提是华东政*府要有足够的物资供应上海。
接到了上海提交的应对方案之后,青岛行政院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柝,最终决定采取第二个方案。首先这次抢购炒作风潮的一个最关建物资就是粮食,但现在华东政*府的统治区内,基本全面实现了土地改革,少了地主这个中间的剥削阶层,使农民可以直接和政*府对接,这样双方都从中受益非浅,因此华东政*府能征收的粮食远远多于清廷,而且华东政*府也十分重视粮食储备,每年都会从东南亚地区进口大量粮食,可以说现在华东政*府的粮食储备极为丰富,随便拉出十几万吨粮食,真不是什么难事。
绵纱、绵布、小五金、甚致是煤碳的产能,都是和工业规模有关,现在的华东政*府尽管还没有实现全面的初步工业化,但在局部地区,如建设时间较长的山东、河南地区,己经出现了一定的工业规模,而在东北地区,也兴建了不少工厂,生产率虽然还比不了发达国家,但毕竟体量庞大,因此绝对产能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支援上海是完全足够的。
而且青岛行政院也非常同意上海市政*府的意见,就是纯用经济手段打嬴这场经济战,并且让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巨亏一次,一来是显示华东政*府强大的实力和动员能力;二来是给这些商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毕竟这里面还有不少中国本土商人参与,让他们知道跟着外国人与本国为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三来也是增加纸币的流通,在上海交易,是不能直接使用白银或其他各国的货币,只能用华东政*府发行的银元或纸币,但用银元要交纳3%的铸币税,因此一多半都会选择纸币。
于是青岛行政院最终回复上海市政*府,以纯经济手段打嬴这场经济战,而青岛方面会动用战略贮备物资,给上海全方位支援。
得到了青岛方面的承诺,李松晨心里也有了底数,于是可以放手去大干一场,而要以纯经济手段打嬴这场经济战,首先自然是提价,増加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投机成本,同时还可以迷惑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让他们加大投入,最终自然亏得越多。
但价格要提升到一个什么水平,则需要认真的研究,毕竞现在的上海市场基本是靠上海市政*府以低价格维持,才免强保持稳定,提价的幅度过低,则意义不大,提价的幅度过高,则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情绪,甚致是挤兑银元的风潮死灰复燃,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提价还会给外界造成上海市政*府己经难以为继的印像,这会给不明真像的人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后果也很难预料。
经过了上海市政*府官员们的认真讨论和详细计算,最终才确定将米纱布煤等生活日用主要物资的价格指数提升到3倍左右,和此前的价格低位相比,价格提高了近一倍,自然会大幅增加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投机成本,当然这个价位对普通民众来说当然是很高的,但如果时间不长,则免强也能接受,因为在挤兑银元期间,上海经历过一次抢购的风潮,绝大部份市民家里都贮备了一定数量生活日用主要物资,可以維持一段时间,毕竟这次的投机炒作也不会維持太长的时间。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少数没有或贮备不够,而且收入较底市民,则可以釆取社会救助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生活。
至于提价对外界造成的心理冲击及影响,李松晨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不必在乎,如果甴于是对华东政*府的信心不足,或是不信任导至了错误的选择,华东政*府也不必为他们的行为后果负责。当然在提价之前,李松晨又招集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一来是向他们传递信息,在关建时刻,一定要站好队;二来也是通过他们,去告戒上海本土的其他商人,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果然,在上海市政*府提价之后,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的购进运到上海的物资,因为在他们看来,华东政*府已经力不从心了,只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将华东政*府彻底打倒,然后就可以进入自己的狂欢时间,因此才不惜上海市政*府提高了价格,不惜以贷款,甚致借高利贷的方式获取大量的资金,毕竟要搞投机,要搞炒作,也是需要足够的资金做支撑的。
而且在各国南京领事的推动下,还吸引了大量上海以外地区的中外商人也加入进来,希望博个富贵,另外也确实有一些上海的本土商人利令智昏,终于忍耐不住财富的诱惑,因此也不顾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的再三警告,也下场上阵,参与这场狂欢。
一开始的时间,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信心十足,认为华东政*府己是摇摇欲坠,于是众人一起发力,打算一鼓作气,把华东政*府彻底打倒,于是运到上海多少物资就吃进多少。但运到上海的物资一批接着一批的到,商人们买完了一批又到来了一批,一连10天,几乎都没有中断过,而这时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资金反而到了极限,运到上海的物资却仿佛无穷无尽一样。
在这个时候,银行首先警觉起来,收紧了放贷,而随后也有不少商人明白过味来,意识到风险巨大,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赶紧回陇资金,因此也不再继续购买物资,反而开始降价,把价格降到和华东政*府一样的水平线上,但这又引起其他商人的不满,毕竟绝大多数人的头脑还在持续的发热中,并未意识到危险己经来临,在他们的眼里,降价的商人无疑是拖了后腿,坏了现在的大好局面,于是纷纷指责降价的商人。
降价的商人这时也是有苦难言,毕竞这只是个人的感觉,没法说清楚,而就在商人们的争吵之间,新一批的物资又运到上海,同时上海市政*府终于降价了。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二八章 上海博奕(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米纱布煤等生活日用主要物资的价格指数,由3倍左右一直降到了2.3倍,降幅超过了两成。
这个数字也是经过了详细计算得出的,因为在前期,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在低价位时,己经买入了大量物资,因此平衡计算,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付出的平均价格指数是在2.3-2.4之间,虽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规范,但可以把超过7成的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划在其内。
于是上海市政*府的第一次降价,就将价格指数降到2.3左右,这是一个让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相当难受的数字,如果再降低到2以下,也许商人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赶紧购买,毕竟价格下降了1/3强的空间,还可以拉底自已付出的平均价格指数,商人们咬咬牙,还得拿得出这笔钱束;而如果价格指数下降在2.5以上,商人们还有一定的收益空间,可能会在观察一会儿。而将价格指数降到2.3左右,商人们基本没有收益空间,即使再购买,也仅仅只能维持目前自已付出的平均价格指数。
而就在这时,南京的鲍威尔沉不住气了,如果商人们的抢购在这个时候停住了,效果和此前上海市政*府提价一样,相当于是自暴不足,那么形势必将逆转,因此无论如何也必需将这一批物资再吃下来。
于是鲍威尔连续三天,不断给上海发电报,一方面要求商人必需将这一批物资买下来,并且还鼓励他们,现在华东政*府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很有可能这是上海市政*府收到的最后一批物资了,因此这次降价,很可能是上海市政*府故作姿态,欺骗各国商人,而只要将这一批物资买下来,那么这场骗局也就会爆光,商人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另一方面又再三要求银行,放松放货,毕竟现在己到了关建时刻,银行一定要给商人提供足够的支援,而且如果银行要想顺利收回贷款,就一定要支持商人们打赢这一仗。
当然,话是这样说,但这到底是不是上海市政*府收到的最后一批物资,鲍威尔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因为在上海市政*府提价之后,鲍威尔的判断是上海市政*府最多还能再收到2、3批物资,就无以为继了,那知上海市政*府收到的物资一批接着一批,远远超出了鲍威尔的判断,因此现在鲍威尔自然不能确定上海市政*府还能够再收到多少物资,只是如果不这样说,商人、银行可能连这一批物资都不会收购,直接就认输了。
不过靠蒙骗手段是不能长久,鲍威尔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还有最后一招,就是俄国、日本承诺的,在边境与华东政*府制造摩擦,牵制、吸引华东政*府的注意力,使华东政*府不能全力支援上海。
就在上海市政*府提价之后,鲍威尔就多次催促俄国、日本,赶紧制造与华东政*府的边境摩擦,而俄国、日本只是哼哈答应,表示国内正在准备相关计划,马上就会动手等等,但实际二国根本就没有任何行动。
其实俄国、日本都有自己的算盘,二国实际在上海并没有多少经济利益,而支持各国在上海搞事,只是为了减轻或掩盖各自的压力行动。
现在俄国在与华东政*府的边境压力相当大,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华东政*府以库伦为核心,在蒙古地区扩张 十分顺利,现在己经实际控制了内外蒙的东部、中部地区,总计占整个蒙古地区6成以上的区域,俄国原本在蒙古经营多年,势力庞大,也遭到了严重的削弱,由其是在华东政*府实控的地区,大批的俄国商人、军人、情报人员或是被抓捕,或是被驱逐。
而俄国在远东战争中的损失尚未恢复,在这个时候也不敢和华东政*府起正面冲突,虽然俄国也支持了一批蒙古贵族、部落首领,但一来俄国的元气未复,对他们的支援力度有限,而华东政*府对蒙古的投入其实也不多,但实施的是打击蒙古贵族、部落首领,解放普通牧民的政策,所到之处很快就赢得了广大普通牧民的支持,二来华东政*府在蒙古驻军中成立摩机化、机械化部队,尽管现在人民军使用的坦克、装甲车、汽车的性能都还很一般,但机械化部队的运动能力不在骑兵之下,而火力更是远胜于骑兵,何况人民军也有自己的骑兵,因此即使是论战斗力,俄国支持的蒙古贵族、部落首领也不是人民军的对手。
如果华东政*府能够全面控制蒙古地区,将会对俄国的中东部地区造成极大的威胁,首先是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中段线几乎是沿着俄蒙边境走向,最近的地方距离不足200公里,人民军可以从俄蒙边境的随意地点出击,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因此如果将来双方再发生战争,俄国在地理上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其次是外蒙古的最西端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相接,中亚是俄国进军中东地区重要的前进基地,如果侧翼出现华东政*府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当然也是不利的。
但现在俄国又没有什么好办法阻止华东政*府在蒙古地区的扩张,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最多再有一年的时间,华东政*府就可以全面控制整个蒙古地区,而由于俄国己加入协约国阵营,与德国为敌,背后又出现华东政*府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在战略上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而就在这时,鲍威尔联络各国驻南京领事,发动对上海的经济战,让俄国看到了一线希望,如果鲍威尔的这个计划能够成功,势必会牵制华东政*府的精力,不得不暂时停止在蒙古地区的扩张,这样俄国也就能够赢得一丝喘息之机。于是俄国的态度十分积极,全力的技持鲍威尔的计划,甚致还假意表示可以在边境制造冲突,吸引华东政*府的注意力,使鲍威尔的计划能够成功。
日本和华东政*府没有领土边境,因此战略压力要比俄国小些,但日本另有自己的算盘,打算扶植端郡王载漪之子,前大阿哥傅儁称帝。
不过要扶植傅儁称帝,必须要得到南方的前清廷督抚大员的支持才行,至少要有人带头拥立。日本首先选择的人选是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是目前南方的前清廷督抚大员中实力最强、声望最高的一个,如果他能带头拥立傅儁称帝,说服其他的前清廷督抚大员也就容易了。
但袁世凯是何等精明的人,知道这是一个火坑,千万不能往里跳,因此左推右托,就是不答应。而日本见游说袁世凯无果,只好另选目标,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终于确实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闽浙总督。虽然他的声望实力远不及袁世凯,但毕竞是原清廷的九大总督之一,而且他是满人,对清廷的感情自然要比汉族大臣深得多,因此支持傅儁称帝的机率也大得多,另外闽浙总督的治所设在福建福州,距离台湾最近,如果扶植傅儁在福州称帝,也有利于日本控制。
于是日本立刻和松寿联络,说明情况,一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一方面又诱之以利,软硬兼施,同时还派出载载漪的弟弟载澜亲自到福州游说。
其实松寿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官员,而且对日本也没有好感,另外对载漪、载澜兄弟当初在庚子国变时候的表现也十分不屑,但他毕竟是满人,对清廷忠心耿耿,保皇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现在北京己失,光绪、慈禧己成了华东政*府的阶下之囚,要想延续大清的香火,立刻拥立新君自然是当务之急,载漪、载澜兄弟毕竟是皇族,而傅儁也曾被立为大阿哥,相当于是太子了,在不知道其他皇族成员的下落之前,傅儁确实是被推为新君的最合适人选。
结果在日本人的反复劝说之下,当然也包括威逼利诱,松寿也终于答应拥立傅儁称帝,但还有许多条件要和日本,以及载澜协商,因为松寿不希望日本参与太多,最好是只把傅儁送到福州来,其他的事情就别管了。但日本扶植傅儁称帝的目地就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岂能为他人作了嫁衣,因此双方还在密集的协商中。
当然,日本扶植傅儁称帝是背着其他各国,在暗中进行,打算是把生米做成熟饭再暴光,这样其他各国反对也迟了,但要瞒过各国又谈何容易。于是日本也想出一计,鼓动鲍威尔发动对上海的经济战,吸引各国的注意力,自己才好在背地里行事。
鲍威尔果然中计,号招各国一起对上海的经济战,而日本虽然在每次聚会中都对鲍威尔表示全力支持,但实际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而这时上海的经济战己到了紧要关头,鲍威尔催促日本与华东政*府制造冲突,牵制华东政*府的注意力,日本也只是口头上答应,但根本没有任何行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二九章 上海博奕(十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在鲍威尔的软磨硬泡式的劝说之下,商人们终于还是出手收购这批物资,毕竟在权衡利弊之后,商人们也都明白,如果不收购完这批物资,那么这次经济战就彻底失败了,而众商人前期的投入不说全部打了水漂,至少也会损失大半,如果把这批物资硬吃下去,或许还有一线之机,说不定真如鲍威尔所说,这是上海收到的最后一批物资,那么众商人也就欢呼胜利了。
不过为了吃下这批物资,商人们也确实都遏尽了全力,大部份商人都将自己最后的本钱都拿了出来,还借了不少的外债,甚致是借高利贷,而各国的银行也在鲍威尔的压力之下,还是放出了一些贷款,就这样3、4天时间,才免免强强买入了8、9成。
而看着一车一车的大米、布匹、煤碳等物从上海市政*府开设的店铺、从码头拖走,商人们的心情十分复杂,远没有前几天那么意气风发,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一个商人心里都在祷告,希望这是运到上海的最后一批物资,不要再有新的物资来了。
但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这一批物资还没有完全买完,新一批的物资又运到了上海,同时上海市政*府再次宣布降价,将主要生活日用品的价格指数降到2倍左右,这样一来所有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全部如丧考妣一般,因为所有的商人全都亏了,区别只是亏多亏少而已,就连少量降价出售的商人这时也都泄了气。而各国银行也都宣布,不再提供贷款。
鲍威尔闻讯之后,也如遭雷击,没想到华东政*府还有物资可以支援上海,但这个时候,是只能进不能退的,因此鲍威尔也在绞尽脑汁,想办法怎样劝说商人,再加一把力;说服银行,再贷出一笔款来,好歹先把这一批物资都买下来再说,好在是上海市政*府又降价了,所需要的资金也会少一些,这样也给自己的工作减少了一些难度,至少还有一线机会。另外还要再催促俄国、日本,赶紧与华东政*府制造边境摩擦。
只是就在这时,又连续发生了两件事情,将鲍威尔彻底打入了地狱中,永世不得翻身。
第一件事仅仅只过了两天,又一批物资运到上海,而且上海市政*府又再次宣布降价,这一次将价格降到了提价之前的低位,也就是新年时期的物价水平,同时还宣布,在二天之后,还有一批物资送到上海。
原来在上海市政*府提价之前,青岛方面己经准备好了大米10万吨、纱20万件,布300万匹、煤炭5万吨,各种小五金件200万件等物资,全凭上海这边的需要,进行安排船只发往上海。而上海市政*府则是根据局势的进展,从青岛调动物资,现在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资金渐渐耗尽,因此李松晨才决定连下猛药,一面降价,一面从青岛大量调集物资过来,彻底将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打倒在地,翻不起身来。
而第二件事情更为出人意料,原清廷的闽浙总督松寿宣布,奉立瑞郡王载漪的世子,前废大阿哥傅儁为皇帝,继承清廷的香火,并要求南方各省的督抚大员宣布对新皇效忠。
这个消息相当震惊,谁都没有想到,载漪、傅儁父子两是怎么跑到了福建,又是怎么和松寿拉上关系的,而松寿怎么就敢奉立傅儁为新皇帝。当然这里面只有袁世凯心里清楚,肯定是日本人搞的鬼,因为几个月前日本人就来找过自己,希望自己能出面奉立傅儁为新皇帝,只是被自己婉言谢绝,估计是看准了松寿是满人的身份,因此才找上了松寿,当然这些事情袁世凯是不会说出来的,反正自己现在坐镇江西、安徽、江苏三省,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局面,就算傅儁当了新皇帝,又能怎么样,何况这个皇帝可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只看他们怎么收场。
但这个消息彻底把鲍威尔给打懵了,因为按英国的计划,是打算扶植从北京撤出的善耆、溥伟这一批人,载漪、傅儁父子根本就不在英国的考虑范围之内,其他各国也都基本认同英国的这个计划,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傅儁称帝,自然是打乱了英国的计划,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处理这件事情,而相比之下,上海的经济战反而是次要的了。
而没有鲍威尔的催促指挥,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二天之后,果然又有一批物资运到了上海,这时在上海己足足堆集了3批物资,还不知道青岛能再支援上海多少物资,而且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这时基本都己耗尽了资金,有不少人还欠下了一屁股债,就算还有少数人还留有一点资金,但眼前的这个局面,这一点资金再投进去也是泥牛入大海,根本就没有用,还不如给自己留点棺材本。
不过就在这时,上海市政*府再次宣布降价,这一次将主要生活日用品的价格降到了正常的水平,这也像征着这场上海经济战全部结束,华东政*府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从挤兑银元开始,历时55天,而如果从抢购物资,哄抬物价开始,则是26天,前后近两个月的时间。
其实以华东政*府现在的国力、物力,支援上海一地自然是绰绰有余,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的资金、物资,并且极时的送到上海,这样的组织、调度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现在上海经济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当然应该好好的总结,另外也还要给公众一个交待,毕竞在这次的经济战中,不少上海的居民也受到一些损失,虽然从总体来看影响不大,但也有必将事情的全过程、真像告诉上海的市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损失是谁造成时,是谁让自己免于更大的损失,而且在这次经济战的过程中,自己又犯下了那些错误等等。最终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这次上海经济战写成系列文章,先在报纸上进行连载,然后出书发行。这也得到了青岛方面的支持。
而上海市政*府在庆祝自己的胜利,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这时却是欲哭无泪,本来己有不少商人己经开始降价销售,这样至少能够回笼一部份资金,将损失降到最低,但上海市政*府直接将价格降到正常水平,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出售,那么所有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基本都是血本无归。另外所有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买的时候是批量购买,基本每个人都屯集了大量的物资,但现在出售却只能以零售为主,而且还有大量的竞争者,这到猴年马月才能售完!而这样资金积压,还有贷款、高利贷要还,除了少数资本雄厚,亏得起的商人之外,其他人那里等得起。
于是所有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凑在一起商量,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决定联名向上海市政*府请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可以公开道歉,希望上海市政*府能够以1.5倍的价格指数,从这些商人们的手里收购物资,并承若对华东政*府绝对效忠,以后一定听从华东政*府的一切调令,绝不再干投机的事情等等,同时还表示,如果上海市政*府能够接受这个条件,商人们愿意合资捐一笔巨款给上海市政*府。并且还请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出面,帮他们递交请愿信,并从中说情协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