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其实按照1.5倍的价格指数,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也是亏,只是亏得少一些,而且商人们也清楚,华东政*府是决不可能按出售的价格回收,这个价格应该是华东政*府能接受的底线,在这个价位上,华东政*府也是大有赚头,而大部份商人也还能够承受得起这个损失,而且这时也只有华东政*府能够大规模的采购,让商人们快速的回笼资金。
至于说即使是按这个价格回收,依然扛不住损失的商人,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这次不可能是所有商人都能全身而退的。
等到上海的经济战结束之后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这才都松了一口气,盛宣怀、张謇是庆幸自己这次总算站对了立场,因为在上海市政*府提价之后,盛宣怀、张謇等人都有些动摇,但最终几个人还是站住了立场,一来是几个人并不觉华东政*府这就扛不住了,恐怕其中另有原因;二来也是几个人都是家资巨富,也看不上投机赚那几个钱,另外现在上海毕竞还在华东政*府的掌握之中,就算华东政*府输掉了这次经济战,但要收拾他们几个人,还是做得到的。
而即然决定了站队华东政*府这边,自然也要做些表现出来,因此几个人还劝阻了不少打算参与投机的商人,也算是对华东政*府有个交待,但这样一来,一但华东政*府真的输掉了这次经济战,几个人的日子恐怕都不会好过,身家性命到是不会有什么威胁,但财产的损失是免不了。但现在华东政*府胜了,几个人也赌对了,自然可以松一口气了。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三零章 上海博奕(十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赵维忠的情况则又不同,因为起家的基础不同,赵维忠只能铁心站在华东政*府这一边,不可能有别的立场,而且他和华东政*府关系较为密切,也知道不少机密消息,因此对华东政*府心里有底,到是没怎么担心失败。
但他担心的韩家不知好歹,这次又站错队做错事。虽然他和妻子都对韩家放过狠话,如果韩家参与,将与韩家彻底断绝来往,但毕竟是亲戚关系,那能真的就彻底不管呢?尽管当时算是压住了韩家,但韩廷平这人耳软心活,没甚主见,韩家的下一代也都是目光短浅,才智平庸之辈,因此赵维忠也担心韩家会利令智昏,背着自己又做了错事。到那时自己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现在华东政*府赢了,赵维忠的心才彻底放心来,总算不用再怕韩家给自己惹事了。
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请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出面,帮他们递交请愿信,并从中说情协调,当然也备下了重礼。而几个人商议了一下,礼没有收,但答应帮忙递交请愿信,毕竟只是递交请愿信,并不代表几个人的立场,不过请愿信递交上去成与不成,几个人也都不做保证。
三天之后,上海市政*府正式回复商人,只能以现在正常的市场价格购买他们手上的物资,多一分钱都不会出,不接受就算了。
原来商人们的请愿信由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转送到上海市政*府之后,政*府官员对这封信的内容都嗤之以鼻,几天前就是这帮商人拼命的收购物资,拼命涨价,现在买来的东西都砸在手里,亏得血本无归了,才想起求政*府给他们兜底,那有这么好的事情,至于商人们开出的条件,什么向华东政*府效忠之类,这话只能骗骗三岁的小孩,因此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主张将这封请愿信退回去,或是明确拒绝商人们的无理要求。
只有李松晨认为,可以接受商人们提出的条件,理由也很简单,这次青岛方面为了支援上海,己经动用了战略储备物资,并且用去了大半,而现在华东政*府在西北、蒙古方向还有军事行动,因此储备的物资必须要尽快的补齐,以防西北、蒙古方向的需求。而如果能够以低价从商人手里,将这些物资再买回来,这样一进一出,不仅绝大部伤物资可以重新又都回到了华东政*府的手里,而且华东政*府还从差价中大赚了一笔,既使是除去来回的送费和人工,也是利益丰厚。
当然回收的价格可不能按商人们提出的按1.5倍的价格指数,而是以现在正常的市场价格收购,这样华东政*府自然获利更多,同时也给商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不敢在轻易的在华东政*府的地盘里搞投机。而且李松晨也并不但心商人会拒绝,因为商人们现在急需将手里的物资变现,回笼资金,而等着慢慢的零打碎敲的出售,到什么年月才能买完,但现在以正常的市场价格,大批量收购,也只有华东政*府一家,其他买家要大批量收购,肯定不会以正常的市场价格购买,而是会要求降价。因此只有华东政*府这一个买家,也不怕商人们拒绝。
于是上海市政*府将商人们的请愿信和李松晨的建议一起传到青岛。很快就收到了行政院的回复,同意李松晨的建议,并且在回收的价格上,可以适当提高价格,尽可能的多回收一些物资。因为正如李松晨所考虑的,虽然华东政*府打嬴了这场经济战,而且还从中大赚了一笔,但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最大的代价就是战略储备物资几乎耗去近一半,而现在华东政*府在西北、蒙古方向还有军事行动,剩下的储备物资到也免强够用,但如果再有其他意外事件发生,那就不够用了,因此按李松晨的建议,如果能够将这些物资都回收回来,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何况是还可以大赚一笔,发个大财。
不过尽管上海市政*府答应回收物资,但却将价格压到正常的市场价格,这也让许多商人左右为难起来,原来按商人们在请愿信中提出的价格,虽然还是免不了有小部份商人会被迫破产,但大部份商人还是能够免强撑过去,尽管也是元气大伤,而按照上海市政*府开出的价格,则有一多半商人会破产,其他也都损失惨重,今后只能小本经营,免强渡日,如果以后没有遇到好的机遇,基本就难以翻身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物资砸在手里变不了现,资金也就全部被套住了,而除了上海市政*府之外,也没有其他的买家,虽然价格压得低,但多少能回笼一部资全,总比彻底被套牢了好。于是有几名家底还算雄厚的商人首先接受了上海市政*府的条件,以市场价格将先前抢购的物资卖给上海市政*府,尽管心里在滴血,但钱落到手上,还是稍稍有些欣慰的。
而有了带头的人,自然也就有跟进的,很快就有20余名商人,也接受了上海市政*府的条件,将自己抢购的物资卖给上海市政*府,然后带钱离开上海回家。
就在这时,有消息传来,两名商人在家里上吊自杀了。原来这两名商人还是上海本土人,在商人们疯狂抢购,哄抬物价的时候,两人经不住诱惑,于是无视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的再三告戒,终于还是参与这样投机,并且还都借了一大笔高利贷,将房子、商铺都抵押出去,可以说是孤注一掷。
虽然华东政*府是严格禁止高利贷的,一但发现,必然严惩,不仅将贷款全额没收,而且放贷者也将受严刑处罚,但由于高利贷的收益巨大,因此在暗中还是有不少人挺而走险,当然是以其他的名议进行,毕竟正常的民间借贷,华东政*府是不会禁止的。
由于两人下场较晚,上海市政*府己经提价了,两人抢购的物资都是在最高位时购入的,这样花费自然也就比其他商人大得多。但这场经济战最终还是以抢购物资、哄抬物价的商人一方败北,而两人也是亏得一塌糊涂,连棺材本都赔进去了。
放高利贷的人眼见他们没有偿还能力,尽管还没有到还债还利的日期,依然天天上门逼债,而且还振振有词,说两人己经没有偿还能力了,还耗个什么劲,不如早就把房子、店铺以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折算还债,还可以少还一点,而还还威胁两人,一但到了日期还不上债,就上法院去告他们,让他们去吃官司蹲大牢。因为在放贷时双方是签定了正式的借贷协议,当然只从借贷协议看,就是一次正常的民间借贷,什么破绽都没有,因此如果告到法院,到是基本没有一点胜机。
其实放高利贷的人也不会真闹到法院去,因为尽管在手续上基本无懈可击,但真闹到了法院,只要稍微一查也能查出是怎么回事,到时候自己也没有好结果。只是在借贷人的面前,自然要摆出这样一付有恃无恐的姿态来,显示出在公私两道,自己都占着理的样子;而借贷人则是自已心虚,自然也不敢真闹到法院去。
就这样闹了几天,两名借了高利贷的商人家里被搅得鸡犬不宁,而家人也在天天埋怨他们当初的决议,两人也找过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求他们帮忙周旋,但都遭到拒绝,毕竞这个时候,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那还敢和他们扯上关系,而且当初几人再三告戒上海的商人,千万别去趟这滩浑水,否则后悔都找不到地方,结果有人就是不听,现在碰得头破血流,又来求自己帮忙周旋,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偏偏这时,上海市政*府明确回复商人的请愿信,只能以正常的市场价格收购物资。这个决议也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以这个价格,这两名商人将抢购来的所有物资都卖了,但连第一批高利贷的利息都还不出来,只能卖房子卖店,但这只是第一批高利贷的利息,而没了房子没了店铺,怎么赚钱还后面的债,又怎么养活一家人,难不成以后全家都去讨饭不成,因此两个人思来想去,只觉得内忧外患,处处都走投无路,结果一时想不开,上吊自杀了。
有人带头按上海市政*府开出的价格出售物资后,马上就有人跟进了,现在有人带头自杀,也同样是立刻有人跟着,因为这两名自杀商人的情况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他们处境相似相近的商人还真有不少,都是血本无归,债台高筑,而又无力偿还。听说有人因还不了债而自杀了,也起了轻生的念头。
于是在随后几天,接二连三的有商人自杀身亡,短短4、5天时间,先后共有7名商人自杀身亡,而且自杀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上吊、投河、跳楼、服毒都有。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三一章 上海博奕(十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人死了自然就要进行安葬,当然还要举行葬礼,不过死去的七个人中,只有两个是上海本地人,而且家财也已耗尽,别说是举行葬礼,就连购买棺椁、坟地等安葬费用都出不起。
不过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商人们又是怎么商量的,最终居然决定,由众人一起出资,就在上海给这七个人一起举行丧事,并且通知几个外地人的家属,到上海来参加并主持丧事,等丧事结束之后,领取灵柩,回乡安葬。而两名自杀的上海本地商人的家属也接受了这个要求,毕竞自己家里没有钱单独办这场丧事,大家一起办,还能省下一大笔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在这次经济战中,参加抢购投机的商人损失惨重,但也还是有一些资本雄厚的商人,不仅能够承受得了损失,还能拿出一些钱来,给这几名自杀的商人举行丧事,另外商人之间互相都有些交情,有人自杀,不少没有参与抢购投机的商人也都有几分兔死狐悲之心,因此多少也支助了一些钱财。就连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也都送来一笔钱,聊表心意。
上海市政*府对此到也并没有异议,尽管这几名商人都参加了抢购投机,实际也就是和华东政*府作对,但这场经济战毕竞是华东政*府赢了,而这几名商人也都因为亏光了家财而自杀身亡,死了死了,一死百孑,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也有死者为大的习俗,因此众人凑点钱,给这几个人办一场葬礼,也没有必要阻止干涉。这点气量还是应该有的。
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带头,自然也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因此上海的本土商人们也都纷纷慷慨解囊,最后加在一起竟然凑出4、5万银元来,要办一场风光的丧事是完全足够了。
有钱了就好办事,于是商人们推举了几名素有声望的商人出面主持丧事,当然都是参加抢购投机的商人,其实这些商人首先考虑的是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但这几个人也都明白,虽然政*府显示大度,不和几个死人计较,但做事情也要有分寸,给几个钱可以,但要出头主持葬礼就越位了,因此都婉言谢绝了。
但丧事还是办了起来,首先买了七副上好的棺椁,将七名死人成殓起来,又在上海的热闹地区租下了一座宅院,布置成灵堂,每人各有一个,供亲友悼念,并且安排了不少人员帮着招呼,另外还雇请了几套鼓乐戏班,每天演鼓奏乐,搭台唱戏,又请来了一批和尚道士,在灵前念经超渡,打算连续操办49天,整个丧事到是颇为排场。
当然,办丧事免不了有家属守灵,其他几名商人的家属都外地,虽然己派人去请,但一时半会还到不了上海,只有两名上海本土的商人的家属都在这里,因此他们的妻子儿子都换上了孝衣,跪在灵前,接待前来吊奠的亲故朋友,也算是把丧事热热闹闹的办了起来。
由于这两名商人都是上海本地人,亲朋故友众多,另外参与抢购投机的商人也有不少,还有一些外国商人,这时都是同病相怜,自然都免不了要到灵前来拜奠一番,因此来吊奠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吊奠完之后,还要请到客房去奉茶,并且安排饮食等等。而且由于每天还有免费的戏看,也引来不少人看热闹,毕竞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太少了,有人搭台唱戏,对民众来说是难得娱乐机会。如果不是华东政*府治下,基本清除了职业乞讨人员,否则还会搞施粥舍饭的活动。
而几天之后,这两名商人的亲友也都来得差不多了,这时又有几名商人的家属到达上海,正好续上,因此到是并没有冷场。
虽然每天奏乐、哀哭以及迎来送往、唱戏的声音,吵得周边的居民十分烦厌,对道路交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活人总不能去和死人计较,而且吵闹归吵闹,有免费的戏看,周边的居民也都去白吃了几餐饭,因此也就忍了下来。
没有人反对抗议,上海市政*府自然也不会管,毕竞现在上海市政*府的事情也不少,一方面要回收物资,另一方面还要重新装船,运回青岛,另外还有前期挤兑银元时,青岛还支援了上海大量的银元,现在挤兑也停了,因此也该把还些银元都还给青岛,这其中又有资金流入流出,各种物资入库出库,移交接收,最后还要复核清查等等繁锁的手续,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但这天李松晨则上班,工商局长刘维波、财政局长张倬伟一起来找他,告诉李松晨己经连续有两天,没有商人向政*府出售物资,包括有几名已经约定好的商人,也没有再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松晨听了也觉有些奇怪,因为现在上海市政*府回收的物资才不过十之一二,远远没有够,怎么商人们就不卖了,难到他们不想回笼资金了吗!
就在李松晨等人大惑不解的时候,文教局长程灵希匆匆来到李松晨的办公室里,道:“李市长,有新情况了。”
李松晨一怔,道:“什么新情况!”
程灵希将几份报纸放在李松晨的办公桌上,道:“你们看看这几份报纸,都是头版内容。”
李松晨拿起了一份报纸,原来一份民办的报纸,只见在头版用大字写着“一场悲伤的葬礼”,刘维波、张倬伟也都各拿了一份,看了起来。而李松晨看的这份报纸,俱体的内容原来是报导这次商人的葬礼,不过报导的内容着力在突显这几名自杀的商人悲情的一面,一方面极力的渲染家属的悲痛情况;一方面又强调这几名商人已经破产、家属从此无依无靠的悲惨遭遇等等,但这几名商人为什么会破产,则支字未提。
看完之后,李松晨就皱起了眉头,从这篇报导来看,显然是倾向于这些商人的,果然是新情况,而这时刘维波、张倬伟也都看完了自己的那份报纸,脸色也都严肃起来,三人又互相交换,将这几份报纸看完了,果然内容都是报导这次商人的葬礼。当然这次商人的葬礼确实成为现在上海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报纸进行报导,也是正常情况,不过内容都是偏向商人那一边,有的介绍这几名商人,说他们古道热肠,舍粥施药、修桥铺路,干过不少好事,有的则报到了对家属又采访,突出家属的悲痛情况,写得是妙笔生花,声情并茂。
如果是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这几篇报导,都会对这几名商人产生强烈的同情心来,当然尽管这篇报导都遍向商人,但也没有敢将矛头指向华东政*府或上海市政*府,不过或多或少的会带一些暗示,但也并不明显。
原来上海是这个时代中国新闻最发达的地区,共计大大小小近百余份报纸,由于大部份的报纸都在租界里发行,甚致有一些是外国人办的,因此在内容也比较少顾忌,当然也是龙蛇混杂,良莠不齐,即有批评清廷,鼓吹革命的,也有支持保皇,反对变革的,对华东政*府也是褒贬不一,有赞有批。
但华东政*府全面上海,收回租界之后,对上海的报业进行了大整顿,又颁布了【新闻出版法】,上海的报纸也锐减到只有20余份,但也是华东政*府治下,报纸最多的城市,而且在报导内容上也都小心起来,不敢轻易踩雷,因此这次尽管报纸的立场偏向商人,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将矛头指向华东政*府。
张倬伟道:“这是什么情况,这几份报纸的立场明显是有问题啊!这是打算干什么!”
程灵希道:“还能是干什么,不过就是打悲情牌,借死人向我们施压,吃人血馒头罢了。”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这就是他们不再买物资给我们的原因,打算通过这次葬礼制造舆论,向我们施压,逼我们提价啊。”
刘维波、张倬伟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刘维波道:“怪不得他们把这次葬礼搞得这么声势浩大啊,原来还有这样的目地啊!”
张倬伟皱起眉头,道:“但我们怎么应对呢!总不能禁止他们继续办葬礼吧。”
李松晨笑道:“人家办葬礼也没有犯法,就是搞得规模大一些,那也是别人自愿,再说中国人一向讲究死者为大,如果我们禁止他们办葬礼,恐怕理亏的是我们自己啊。”
刘维波也道:“还有,这几份报纸的立场虽然有问题,但也没有明显违反【新闻法】,所以也不能处罚这几份报纸,到是难办了。”
程灵希道:“其实也不难办,经济战用经济手段去对付,即然对方用了舆论战,那么我们就用舆论的手段去应对就行了,而且这几份报纸的报导,煽情是够了,但都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对这几个商人为什么破产,都一字不提,当然他们也没法提,因此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就不难反击。”
李松晨也呵呵笑着点了点头,道:“不错,这是最正确的方法,那就交给你去办吧。”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三二章 上海博奕(十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这几天有一场颇为特殊的丧事,成为上海的一个热门事件。死者是几名自杀的商人,有不少报纸都进了专门的报导。
在这些报导中,无一例外的将这几名自杀的商人描绘成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古道热肠,轻利重义,总之就是大善人。而他们的死亡,不仅可惜,让世上少了几个大好人,而且给他们的家庭,妻子、儿女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因此家属十分悲痛,看了这些报导的人,都会对这几名自杀的商人产生同情。
而这几名商人是为什么自杀的,在报导中只说是因为破产,但他们为什么会破产,则没有那份报纸明确报导过,全部都语焉不详。
但我们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他们就是在几天以前,参与抢购物资、哄抬物价的投机行动中失败,才导致破产,最终选择自杀的。
在一个多月以前,在一批外国公司的主导下,发动了一次抢购物资、哄抬物价的投机行动,严重的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并且给上海的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生活困难。幸好是政*府在这个时候极时出手,本着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原则,不惜成本的调集了大量的物资投入市场,这才始终稳住了物价,既使是上涨,也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但在这次的投机行动中,有相当一批中国商人明明知道事情的真像,但却也参与其中,不惜帮着外国人,助桀为虐、为虎作伥,压榨自己的同胞,结果投机失败,损失巨大,甚致是破产,于是有人自杀,这几名商人就是因为这原因自杀的。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没有政*府介入,稳住物价,让这些商人投机成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个时候上海的居民们将会不得不承受8倍、10倍,甚致是20倍的价格,而绝大的多数的家庭恐怕都承担不了这样的价格。到那个时候,就不是几个商人自杀,而是成百上千的普通居民因为承受不了这样高的物价自杀,甚致是饿死;成百上千的家庭家败人亡,妻离子散。
而参与这投机的商人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还有他们的妻子、子女都可以过上锦衣玉食,优厚富裕的生活,当然他们还可以从赚的钱里拿出少许,做一些施弱舍药,惜老怜贫,修桥铺路的好事,然后为自己蠃得一个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好名声,却浑然不顾那些因承受不了高物价自杀、饿死的人。幸好这只是假设,由于我们的政*府极时介入,并未在现实中发生。
当然中国讲究死者为大,这几名商人己经自杀身亡,尽管罪有应得,甚致是死不足惜,但人己经死了,也就不必再追究,而且罪不及妻儿,政*府本着宽大的原则,也没有阻止家属、朋友为他们举行丧事。
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可以原谅,甚致是值得同情,更不允许有人借他们的死亡,借着丧事,大造舆论,为自己开脱,这样的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必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都不能翻身。
1...491492493494495...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