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第三二九章 李鸿章来访(六)
这时李鸿章微微一笑,道:“老夫在上海时也曾听说,贵众在天津兴办实业,建厂殖产、扶助农业,可见贵众并非只善战者,实在亦是治国理政之干材,现在贵众已然回归中华,而朝廷亦正欲兴富国强兵之事,贵众当大有用武之地。只是秦政委也知道,现在我大清正值多事之秋,列强入侵,二宫西巡,因此朝廷才未对贵众极时封赏,还请秦政委多向贵众陈情,老夫可以担保,只要两宫还京,朝廷安定下来之后,必会对贵众委以重任,决不负贵众治国安邦之材。”
秦铮心里当然清楚,李鸿章这一番话,不仅是为清廷进行辩护,而且还暗示自己,尽快和各国谈好协议,好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能平安回到北京去,这样清廷才会对穿越者进行封赏。
不过穿越者自有穿越者的打算,和各国的谈判,是不会轻易让步,而且穿越者对清廷的要求是割据一方,没有那么容易满足,只是这些要求需要密谈,现在还没到这-步,因此秦铮并没有顺着李鸿章的话头说下去,道:“西方各国,也包括中华的近邻日本,都无不以发展工业,广开商路,兴业殖产,开学育人为富国强兵之道,我们在天津做的这些事情,别的国家早就在做了,中堂办了三十余年的洋务,不也正是如此吗”
虽然李鸿章知道秦铮把话头差开,但这番话也触动了李鸿章的心事,点了点头,道:“是啊,老夫办了三十余年洋务,只为我大清能够富国强兵,不再受各国欺凌,只可惜甲午……”说到这里, 李鸿章又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而秦铮这次到是接过了李鸿章的话头,道:“中堂可惜的是甲午一役的失败吗”
虽然李鸿章并不想提及甲午之战,但秦铮把这个话题接下去了,也不得不说几句,只好苦笑了-声,道:“老夫办了三十余年洋务,一手打造了北洋水师,时年号称亚州第一海军,但甲午一役,却打不过一个弹丸小国,三十余年的辛苦,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说起来实在是心里有愧啊。”
秦铮道:“中堂,我到是认为,甲午一役的失利,并不是洋务运动之错,洽洽是因为当时大清的洋务运动进行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不够彻底的缘故。”
李鸿章听了,也不禁一怔,这个说法他到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甲午之后,全国的舆论几乎一致指责李鸿章、指责北洋水师,认为甲午失败,完全就是李鸿章指挥不当,北洋水师贪生怕死,更是有人将矛头指向洋务运动,认为清廷办了三十几年的洋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并不惜重金打造了一支北洋水师,结果被中国一向瞧不起的小曰本打得一败涂地,因此还不如不搞洋务。
于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清廷的洋务运动陷入了-个明显底潮期,大批洋务派的官员在朝中也失势,而现在秦铮却说甲午战争失败,并不是洋务运动的错,自然是让李鸿章觉得颇为中听。
秦铮接着又道:“我们认为,在甲午战争中,中堂的指挥确实有不当的地方,而北洋水师的战术,也有许多失误,但大清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是中堂一个人的责任,便不是北洋水师的责任,可以说大清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而且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过据我们所知,虽然甲午战争结束了五年多,但大清上下,从朝廷到民间,要么是推御责任,寻找替罪羊,要么是纠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似乎从来都没有认真的总结过其中的经验教训。”
萨镇冰是甲午战争的亲历者,对在甲午之后,全国上下几乎一致把甲午失败的责任推到李鸿章,推到北洋水师的身上颇为不服,只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因此也只能缄口不言。对秦铮的说法,顿时大有知心之感。而且这几年来,萨镇冰和其他北洋水师的幸存者也曾讨论过甲午之败的原因,但都只限于一些技术层面,如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舰、没有装配速射炮、没有装配开花弹等等之类,而有时一个人静想,萨镇冰隐约觉得这些并不是甲午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现在听秦铮这一番话,忍不住道:“看来贵众对甲午一役十分熟悉啊!”
秦铮点了点头,道:“我们虽然一直定居在海外孤岛,但也并未闭岛自守,只是在暗中活动,未露明身份。诸国发生的大事,我们大都知道,而中华之地,本是我们的故国,因此我们对大清的事情更是关注,甲午一战举世震惊,由其是大东沟一役,为首次铁甲舰之战,是各国海军研究的重点,我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萨镇冰道:“不瞒秦政委说,在下这数年以来,到也曾反思过甲午一战,但因才智愚顿,一直未得其解,不知秦政委能否指教在下一二,甲午之败,我大清到底败在何处呢。”
这一番话,连李鸿章、张佩纶、李经方都大为动心,在曱午战争之后,他们自然也都反思过战败的原因,只是不知以海外华人的见识,会怎样看待甲午战争的失败。
秦铮笑道:“
第三三零章 李鸿章来访(七)
好在是这尴尬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这时车队己经到达了天津新区,正沿着維多亚利路(解放北路)鸿章等一行人下榻的利顺德饭店前进。
虽然天津新区里的道路都比较狭窄,但也有少数的道路较为宽大,維多亚利路是原来天津英租界的主干道,因此道路比较宽阔,在旧时空里,可以能达到四车道的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大巴车的行驶要求。虽然穿越者占领天津己有四个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天津租界区的道路名称并没有做修改,仍然还是沿用过去的外文名称,只是转换成汉字音释。
李鸿章透过车窗,看着街道两侧的建筑街景,心里也颇为感叹。天津英租界对李鸿章来说并不陌生,李鸿章在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去一次天津英租界,不是受邀参加租界里的各种活动,就是和英国人进行协商会谈,虽然无论是什么场合,李鸿章都是座上贵宾,但整个租界都是英国人的天下,因此洋人在这里都是仰着头走路,尽管在租界里也有大量的中国人生活、工作,但从精神气质上都要明显比洋人低一头,连走路的时候都不敢把腰挺直了。
但这一次透过车窗,李鸿章看到在街道上行走的中国人明显抬头挺胸,要自信多了,相反洋人到是显得痿缩了起来,和以前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时间不长,三辆大巴车就开到了利顺徳饭店的门口,而这时利顺德饭店也早已经做好了迎接李鸿章一行人员的准备工作。
上一次迎接张佩纶时,利顺德饭店就举行了隆重的欢迎议式,而李鸿章的身份、地位、影响力、知名度都要远在张佩纶之上,因此这次自然是要更为隆重了。
不过张佩纶访津时,穿越者才刚刚接手利顺徳饭店没多久,饭店的许多设施都不完善,因此搞起来还有些束手束脚,现在过去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利顺徳饭店的改造也基本告一段落,可以充份的放开手脚大干。
为了迎接李鸿章一行, 利顺德饭店的总经理杨育新提前两天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是在饭店的大门张灯结彩,挂起了近百个大红灯笼,并且安排了24名礼仪小姐,而且还搞了-支带鼓乐手的仪仗队。并从本土人还拉扯起几个舞龙、舞狮队,来增加气氛,最后还在地上辅下了-条红地毯,虽然这条红地毯被不少穿越者诽议,这到底是欢迎李鸿章还是欢迎电影明星,但杨育新最终还是决定这么干了。
大巴车队进入到视野之后,首先在维多利亚路两侧燃放起鞭炮,等大巴车在利顺徳饭店门口停稳时,鞭炮结束,而仪仗队立刻鼓乐齐鸣, 很好的衍接上来. 而舞龙、舞狮也在大巴车的两侧舞动表演起来,气氛果然十分热烈。
李鸿章下车之后,在两名礼仪小姐的引领下,和秦铮并肩顺着红地毯,-起来到了利顺徳饭店的门前,张佩纶、李经方、观察团等人都跟在他们的后面。
而利顺德饭店的总经理杨育新带领着-大批天津地方上的仕绅、商人、名流己在饭店的门口迎候李鸿章-行。这次到利顺徳饭店参加欢迎李鸿章的贵客有120余人,其中外国人超过了90人,大都是各国领事馆的人员及商人,而中国人不到30人,基本都是天津本地的仕绅、名流,这主要是因为战乱,大部份的天津本土仕绅、名流都逃离他乡,留下来都是在租界里有些关系门路的人,在租界里躲过了这场战乱。
在欢迎李鸿章一行的中国人中,也包括赵维忠。以前赵维忠在天津不过就是-个依附于李鸿章旗下生存的-个小商人,资产只有几百两银,在天津商界根本就不入流。不过就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赵维忠在天津商界的地位直线上升,己然挤身于上流社会中。这一方面是因为赵维忠是最早和穿越者建立关系的本土人,并且帮助穿越者和李鸿章之间搭桥铺路,因此很受穿越者、李鸿章的看重。而赵维忠也充份利用自己在天津、上海两边都有门路的优势,并趁着天津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物资缺乏,从上海购买了大量的商品到天津出售,生意极好,于是个人财产也急骤上涨。
另-方面,做为最早投靠穿越者的本土人,穿越者也有意扶持赵维忠,把他做为一个标杆人物,并且也看中他与李鸿章的关系,将许多自己需要的商品、物资都交给赵维忠代为购买。而这个时候,赵维忠也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态度,凡事为穿越者代购的商品、物资,赵维忠都尽力降低自己的利润,仅仅只满足于赚取一点微利,因此凡事由赵维忠代购的商品、物资,都要比其他外国商人的价格低得多。这样一来,穿越者自然是对赵维忠十分满意,所需的商品、物资也尽可能交给赵维忠代购。
虽然赵维忠只从中赚点微利,但由于量大,因此实际收入也还算可观,另外赵维忠还有自己的其他生意,而穿越者对他也大开方便之门,结果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赵维忠的个人资产就上升到五千两白银,并且拥有四家商铺,天津老城、新区里各有两家,免强可
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
等音响设备安装好以后,利顺德饭店就组织了一次舞会,邀请各国驻天津领事馆、以及中外商人、名流、仕绅参加,其中自然也有不少女眷。而这一场舞会,顿时在天津引起了一场轰动。一来是现代音响设备的效果,远不是这个时代的乐器可比,二来旋目耀眼的灯光效果,更是这个时代的人闻所未闻的,更不要说穿越者排编的歌舞,也是和这个时代大不相同。
尽管穿越者的表演队水平在旧时空里只能算一般,但却胜在表现形式新奇,风格独特,也足以吸引人,而且舞会不同于正式的剧场演出,对表演者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是有足够的新奇感就行了,另外在穿越者的音乐库里,有大把的各种音乐,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中西古典,乡村、爵士、摇滚,都是应有尽有,全部都是经过时间证明的名典名歌,当然都是参加舞会的人以前从未听过的。
结果在这一场舞会之后,利顺徳饭店再次成为天津新区的焦点,参加舞会的人自然向其他人夸耀在舞会中的见闻,而未参加舞会的人则对舞会充满了好奇感。
杨育新见舞会大获成功,立刻宣布,利顺徳饭店在每周周未都会举行一次舞会,并且公开发售舞会入场券,到迎接李鸿章的时候,己经举行了三次舞会,而每一次舞会都是爆满,而预定的舞会入场券,己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甚致出现了炒舞会入场券的黄牛党,好在是利顺徳饭店极时的推出了实名购票制,才刹出了这股风潮。
现在的天津,无不以参加利顺德饭店举行的舞会为荣,每个星期一早上,如果某人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说:“昨天晚上在利顺徳饭店的舞会上弄得太晚了,现在整个人还是昏昏沉沉的。”立刻就会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交织的目光。而某人如果有一张利顺徳饭店舞会的入场券,就会立刻成为贵妇中的新宠,因为每张入场券是可以带一名舞伴的。
而舞会举办成功以后,杨育新还并不满足,很快就又向企化部审请,要在利顺德饭店再搞一个电影院。杨育新查过资料,一般认为电影的发明者是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或者是法国人卢米埃兄弟,前者在1893年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又推出3维太放映机,开始将美国电影对群众放映,而后者于1895年12月28日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这一天也被一致认为是世界电影的发明日。
不过这个时代,电影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不仅画面粗糙,根本就没有镜头和剪辑的概念,而且只有黑白画面,还是无声的,远不能和旧时空相比,而穿越者目前虽然不能自己拍摄电影,存有大量的片库,因此杨育新认为,如果在利顺德饭店里开办一个小型电影院,不仅能够再度提升利顺德饭店的名牌效应,同时还可以提升穿越者在这个时代的软实力。
企化部进行了讨论之后,批准了杨育新的审请,不过拔给利顺德饭店的并不是电影放映设备,而是一部led显示屏。虽然穿越者目前有几套电影放映设备,不仅三艘客滚船上都有电影院,而且7艘军舰上也都有投影设备,另外,在撤退的时候,还带了5块原来工程需要的led显示屏,最小的也有2.4米宽,最大的一块宽度达了近10米,当然在客滚船上也安装了几块led显示屏,而企化部考虑到led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较长,而且不易移动,因此决定拔给利顺德饭店一块3.2x1.8的宽屏led显示屏。现在正在进行安装施工。
李鸿章一行来到利顺徳饭店的门口,仰接的人立刻都聚陇过来,和李鸿章见面,互相问候。因为大多数人都和李鸿章相识,因此也难免会多说几句,互道离别以后的经历等等。而观察团的成员这时也纷纷和本国的驻天津领事会面,并且互相介绍自己的身份等等。
时间足足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众人的招呼寒宣也都进行得差不多了,杨育新这才首先来到秦铮、李鸿章面前,道:“秦政委、李中堂,时候也差不多了,还是先进饭店列席吧。”
秦铮也点了点头,对李鸿章道:“中堂,先进去再说吧。”
李鸿章道:“也好。”
两人首先步入饭店,李经方、张佩纶在后面跟随,杨育新又招呼其他人进饭店的餐厅去入座,因此众人也依次都进入利顺德饭店。
这时己是黄昏时分,饭店里的所有灯光全部打开,将饭店里照得一片通明,只照得处处金碧交煌,耀眼眩目。李鸿章也不禁大为惊讶,他到是听张佩纶说过,海外华人在利顺德饭店里安装了许多电灯,亮如白昼
第三三二章 李鸿章来访(九)
到了第二天上午,观察团的成员们都离开利顺德饭店,到各国驻天津的领事馆去了。 而李鸿章也带着张佩纶、李经方、萨镇冰一起,乘车来到天津政府行政大楼,正式和穿越者进行会谈。
这一次夏博海、秦铮、肖建军、王云鹏、徐济超五人全部到齐,双方在会议室里相见,互相介绍了一番之后,首先甴李鸿章宣读清廷发给穿越者的诏书。
昨天秦铮己经和李鸿章协商好了接受诏书的礼仪,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这份诏书就相当于是圣旨,但既没有用黄绫书写,也没有加盖玉玺,只是李鸿章根据清廷发给他的电文,自已手写的一份,严格来说,这还不能算是一份正式的圣旨,而且现在穿越者也不算是清廷的臣民,因此接受诏书的仪式也就不用搞得那么复杂,什么摆设香案,跪授、三呼万岁一类的全部都免了,因此夏博海等五人只是起身站立,谛听李鸿章宣读就行了。
清廷发给穿越者的诏书內容是: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讵三十年来,西人渐众,多有衅怨,竟仍激成大变。朕以冲龄、入承大统、至思振奋图张,然正际时艰、京师云扰,是慈躬惊险,宗社贴危,仰思宗庙之震惊,北望京师之残毁,士大夫之流离者数千家,兵民之死伤者数十万,圜圜成墟,衣冠填壑。
幸有海外义民夏博海、秦铮、肖建军、王云鹏、徐济超等,乃华夏后裔,素怀忠义,心如赤子,虽身处海外,然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至七月乘舟归国,师直为壮,正天讨有罪之刑;战功曰多,得仁人无敌之勇。羽奏屡腾于戎捷,舆图亟复于圻封。锋对无前,以征必克;师行有纪,所至孔安。成绩著于邦家,威名震于夷狄,比饬鹰扬之旅,往临鼠盗之区。师屡临于京津,名远震于鲁南。连克四城之聚,复还千里之疆,赏国之典,轻重视功,振凯遄归,策勋可后然念国步之方艰,顾戎心之未革;亟膺明命,益励远图。
朕己特令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和,望夏博海、秦铮等于订约章时,婉间力协,早定和约,深念殷忧启圣之言,勿忘尽瘁鞠躬之谊。莫负朕心,天下安定,必有厚赏,朕与皇太后有厚望焉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虽然夏博海等五人都不是学古文的,但在旧时空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相当扎实的文字功底,而且来到这个时代已有五个月了,古文的水平也有一些提高,虽然这份诏书写得骈四骊六,富丽堂皇,但也基本能够听得这份诏书的大体内容。
其实这份诏书并没多少实际的內容,虽然对穿越者赞扬有加,说了不少好话,但在诏书中只是对清廷的狼狈,以及战乱的场景极力描叙,却对八国联军并没有进行什么指责,因此对穿越者的功绩只能泛泛的夸奖了一番,也并没有提到清廷对穿越者的的封赏,只说是甴于局势艰难,只能等稳定下来再对穿越者进行封赏,说白了就是开出一张“天下安定,必有厚赏” 的空头支票,估计清廷是想以封赏来引诱穿越者,要求穿越者尽力协助李鸿章,尽快和各国谈成议和。这也说明清廷现在急切的盼望能够早日与洋人议和成功,故此不敢得罪洋人,对八国联军的罪行只能一笔带过。
不过在诏书中也有让穿越者满意的地方,就是清廷终于正式承认了穿越者是华夏后裔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之后,穿越者以后的行事也就方便得多了,这也是穿越者最主要的目地之一。至于封赏什么的,穿越者并不是在意,尽管穿越者的目标是占据山东自立,但这并不是靠清廷的赏赐,最终还是取决于穿越者自身的实力,而和外国进行谈判的事情,穿越者也自有自己的打算,不会为清廷的封赏而出买国家民族的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