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哈哈哈,你可问对人了。常州府无锡县,那里卖粮食最多,不光江南之地的粮食,就连江西的粮食,湖北的粮食,都会先到那里,然后再流向江南各地……”
找到了,果然是有个粮食市场,就在无锡。
无锡县,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太湖又在其南,将沿太湖各个城市穿起来,在他西北方向,还有一个蓉湖,跟长江连通,又与京杭运河互通。
蓉湖面积甚大,几乎相当于小半个太湖,几乎是天然的水上粮库。从长江沿岸过来的粮船,可以直接停靠蓉湖里,然后再运到无锡,通过运河,太湖,还有当地无数合流,分销江南各地。
说到底,无锡在做粮食市场这块,占据了天然的运输和仓储的优势,故而在江南经济越发商品化的这个时代,成就这块粮食市场。
无锡城内沿着运河,米店就有二十多家,关键这些米店,表面看是普通的米店。有着自己的铺面,卖米给普通百姓,其实那只是表面之像,实际上,他们的米更多却是卖向江南各地,有些甚至卖到更远的江北等地。
李亭骤然想起,后世的无锡,赫赫有名的一个无锡大商家,就是以面粉起家。
哎,早该想到,无锡就是江南的粮食市场的。
郑元贵讲完,邀请李亭一定和他先到扬州。李亭坚定拒绝,说不定要浪费多少时间。
李亭说自己要去无锡开米店,时间实在紧迫,有机会一定去扬州郑家游玩云云。
郑元贵见李亭似乎很急的样子,辞意很坚定。也不再强迫李亭过扬州一定先到他家游玩,他拉过一个管家模样之人道:“这是我的老管家,老薛,他对江南很熟,无锡一带也是很了解。你要开米店,他可以和你们一起去,帮你开好米店,他再回扬州。”
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有人带路,跟无人带路,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影响。
……
 
第八十八章 谈时局
这时,雨已经停。
郑元贵留下老薛,带着他们一行人,先行赶夜路回去。
李亭正询问老薛一些江南无锡之事。
“李公子,大人叫你过去一下。”
陆冲急急跑来喊李亭。
李亭安顿住老薛,跟着陆冲急急往屋内走去。
一路走着,穿过重重人群,陆冲简短说了一下刚才之事,李亭倒不介意,毕竟,他现在扮演的正是那个富家公子。
这时,他脑海里更多想着关于史可法大人的一首词。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
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
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
跳出重围,故国悲恋,谁知歌罢剩空筵。
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
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词写的很是悲壮,有史可法的无奈,满腔悲愤等。可是,史可法虽有大名,毕竟不是枭雄,只是一个善良的好人,有时候更是一个滥好人,道德的楷模,在历史的洪流里,只能悲剧的牺牲自己。不能力挽狂澜,更不能有什么真正的作为,只能眼睁睁看着洪流淹没头顶。
最后只能牺牲自己,成全自己的大义,固然豪迈,其实也是无能为力,没有任何手段的一种逃避。
李亭内心虽觉得史可法相比明朝的于谦能力远远不如,但对于这样的道德楷模依旧有些佩服,比起那些“水太凉”“头皮痒”的家伙,还是高到不知那里去。
李亭还正想着史可法的悲剧,此时,已经跟着陆冲来到屋内。
史可法不到40岁,面目黑瘦,三缕须髯,端坐正中,眼睛正带着严厉瞪着李亭。
李亭看样子还不到20岁,去掉斗笠蓑衣,身上穿着一身丝绸直袍,确是富家公子模样。
史可法上下仔细打量李亭,虽是富家公子,长的倒是有种英武之气,这甚至出乎他的意料。
他打量好一阵,终于开口道:“你是李亭李公子”
“正是。”
气氛有些尴尬。
史可法点点头,重新看着李亭道:“听说你带着家产,要去闯一番事业,是不是”
史可法久居高位,说起话来,自是有一种气势,屋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向李亭。
李亭点点头,摆出痛心疾首的模样道:“是。我想做出样子给他们看看,我不想参加科举,不是我没本事。”
一旁的陆冲等人,几乎快要笑出来。
“你认为你很有本事吗”
“那是自然。”
史可法心地之火,腾地一下,填塞满胸,他还真没见过如此……如此大言不惭之人。
他突然脸色一冷,眼光透出严厉道:“难道你也能平定天下吗”
儒家讲:修身、齐家、平天下。
平天下并没有什么不好,没什么不对,可以说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
可是如今,李亭这个败家子一般的富家公子说,就让人感觉不仅是不伦不类,简直就是好笑。
李亭不慌不忙,上前一步答道:“不错,李亭正是有意平定天下。无奈家人阻挠,不让我参军,偏要我参加科举。因此上,我就先做出一番事业,让他们看看,我是有本事的。”
史可法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理由,竟能自圆其说,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史可法压抑着心头之火,心道
第八十九章 三步走战略
“自古以来,国内大乱,攘夷狄于外者,鲜矣。”李亭淡淡的接着说道,史可法心内却是越发震惊,这个李亭,不寻常。
“国力用于剿除流寇,则建虏乘于后。若国力用于抵御建虏,则流寇袭扰于内,实则两难矣。”
“这两年,朝廷发力,流寇纷纷偃旗息鼓,证明只有措施得当,安排得力,流寇是可以剿灭的。”
“而建虏之势,却越发嚣张,去年入塞,几乎如入无人之境,除了卢象升大人之天雄军,其余朝廷大军,皆逡巡不前,根本不敢与之一战。”
“这证明,建虏之势,已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根除。”
听到这里,史可法想起去年一件事,有人建议朝廷要与建虏议和。朝廷派兵部尚书陈新甲议和,本来已经谈好。却因走漏风声,满朝哗然,清流更是纷纷大骂,大骂陈新甲是个卖国贼,皇帝无奈,只得处死陈新甲。
史可法家里乃是锦衣卫世家,消息灵通,什么消息其实他都一清二楚。李亭所讲建虏之势,他更是心知肚明。
朝廷之意,本是和缓与建虏之冲突,然后发全力解决流寇问题。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
朝廷为何要跟建虏议和,无非是现在建虏之势太强,现在朝廷不少军队,遇到建虏之兵,畏惧如虎,还没交战,都吓的浑身发抖。一上战场,更是败的一败涂地。
要想解决建虏,绝非一日之功,当下,最好的选择,就该是先除流寇,待四方安定,然后积蓄力量,再图建虏。
李亭的说法,跟那时朝廷的判断是一致。史可法虽是东林党人,但是锦衣卫世家,让他比普通清流更知道建虏之强。
难道他的意思也是要先议和史可法心内暗暗的想着。
“要根除流寇,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战略空间。”这时,李亭接着讲道,“这个时间和战略空间,是要看建虏会不会给。
我们要这个战略空间跟时间,不能靠与他和谈,他只能看出你的虚弱,让他更加加倍的来图谋你。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狠狠地打一次建虏,打的建虏鬼哭狼嚎,痛的他撕心裂肺。让他元气大伤,三到五年内,根本没有力量,更不敢有野心南侵。
这样,我们就为剿除流寇,争取了最大的战略时间和空间。
我大明才有充足的时间和力量,剿除国内流寇。然后再积蓄力量,对付建虏。”
史可法眼前一亮,李亭的办法也是先灭流寇,只是他灭流寇之前,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狠狠地打一次建虏,打的建虏很痛,几年之内,不敢再南向犯我。这一下,可是远远超乎他的意料之外。
“所以,我的战略分三步。一打痛建虏,二剿除流寇,三彻灭建虏。”
李亭最后淡淡的说道。
“好!”
屋内众人,顿时欢声雷动。
陆冲章怀等原来天雄军弟兄,虽跟李亭很长一段时间,打仗也不断,却从未听李亭讲过建虏之事。今日因为史可法大人的原因,第一次听到李亭讲如何对付建虏之事。
李亭讲的简单易懂,在场众人,都能听的明明白白,顿时感觉对付建虏有了希望一般。
再加上卢象升大人死于建虏之手,天雄军之人,对于建虏,恨之入骨。如同黑夜里行路,骤然间见到灯光,叫他们如何不高兴
众人喝彩声中,史可法却一脸严肃,目光再次上下打量李亭。
三步走战略,哎,该叫方略,这小子读书终究有限,不过无碍大局……史可法越听,竟觉得越有可能性。朝廷局势越发崩坏,就是因为,两面之敌,对付建虏,则流寇起势;对付流寇,在建虏在背后袭扰。总难得有单一对付一面之敌。
如今建虏势强,只有打掉他的强势,才能让其消停几年,让其不敢轻易南下。这样,才有真正的可能剿除流寇。
不过,想来想去,还越发进入李亭设定的战略方向里去。如果真有一支强兵,能够打掉建虏的嚣张气焰,让他几年内不敢南下。
流寇何尝会是大问题
去年,流寇就被朝廷大军逼的投降的投降,溃散的溃散,朝廷大军比他们,终究还是强了许多。
若再有一两年的时间,流寇何愁不彻底灭之
可惜,就在去年年底,建虏一次入塞,朝廷不光调集大军对付,更主要的将剿匪的许多大将比如洪承畴调到蓟辽总督,孙传庭调入京师。
将之剿除流寇的大好形势,硬是生生打断。
如今,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再起,只怕越发难以收拾了。
所以,要剿匪,必先狠狠地打一次建虏。
高明!
史可法眼光闪亮,他越发觉得,这个方略,乃是可行之举,甚或是唯一可行之方略。
可这方略,却是眼前一个胡闹的富家公子所提。
史可法越发疑惑,这小子难道真的如他所说,有平定天下之能
不对啊,他只是一个败家的富家公子,怎么能有如此之能我大明那么多豪杰,岂不是成了笑话
他再次打量李亭,这个小
第九十章 稻花香米行
史可法写完,吩咐下人急急将信送出去。
这时,已经是半夜三更。
夫人端着一碗热粥进了厢房,见史大人在屋内来回踱步,却听史大人道:“夫人,你猜在这禹王庙的这厢房里,我想到什么”
夫人知道史可法,时刻都在想着国事,满脸关心道:“大人,你现在已是丁忧之身,何必要如此操心国事再说现在想太多,终究也是有心无力。若是说的多,别人也是厌恶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大人当心身体要紧。”
史可法摇头笑道:“我固然在想国事,可是,今天我想起多年前一桩旧事。”
“哦”,夫人难得见史可法如此高兴,欣喜地问道,“什么事”
“20年前,在北京城,那天下着大雪,寒冷无比,也是在一个寺庙的厢房里。一个年轻人,非常用功读书,读书将近三更天,实在困的厉害,竟然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那么冷的天,还能睡的着看来真是太困了。”夫人脸色大变,有些惊骇道。
“这时候,刚好,一个巡视的大官来了,见到这个年轻人,如此用功读书,非常欣赏。他收这个年轻人为他的弟子,并直接提拔他做官。”
夫人神色黯然道:“这个官员就是左大人,那个年轻人就是夫君你,对吗”
史可法点点头道:“正是。当年有了左大人的提拔,才有了今天的我。而我今天,也看到一个很有才干的年轻人,却报国无门,岂不令人气恼”
“大人说的是刚才那个高个子年轻人吗他进出的时候,我倒是看到了。”
“正是。这个年轻人叫李亭,虽是富家公子,却很有才干。刚才反复想他跟我说的‘三步走之方略’,越想越觉得,要想国家真正安定下来,此乃真正有用之路。”
夫人见史大人终究又绕到国事上,轻轻叹一口气道:“大人,现在你已是平民之身啦。你想提拔他,也是有心无力。再说,这个李亭说的再好,终究才是第一次见面。若只是夸夸其谈,岂不是误国误民”
史可法苦笑道:“那就只好等张国维的回信,到底这个李亭,是否真的有才干,那时候就清楚了。”
“大人,还是先吃粥吧。”说着话,夫人将粥递过去。
……
李亭回到船上,继续沿着水路急行,往江南而去。
今天心情十分高兴,去那里买粮,终究有个去处,有这个老薛的帮忙,李亭对于买粮之事更加有信心。
至于史可法大人,今天本是无意欺瞒于他,只是现在买粮之事,实在太过要紧,为了避免过多的波折,此刻,也只得骗到底。
不过,他跟陆冲说好,买好粮,立刻跟史可法大人写信,将此事原原本本解释清楚。
骗一个老实人,终究会让人心里难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