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傅宪摇摇头,失魂落魄的反复念道:“我怎么向王爷交代!怎么向王爷交代!”
田蒿见状也忍不住着急:“博闻兄,你别着急,好好想想,你放在那了”
说着,忽然想起,连忙冲外面吩咐道:“田班,让马铁过来。”
傅宪两眼无神,茫然的不知所以,田蒿给他倒了杯茶。
“你先喝口茶,别着急,好好想想。”
傅宪喝了口茶,依旧没有说话,田蒿叹口气,走到门口,将随他过来的护卫叫来,那护卫正好是昨天那护卫,问了下情况。
护卫告诉他,昨晚进贼了,贼子是从屋顶下来的,丢了银票,另外还有什么,傅宪没说,只是说丢了重要东西。
柳铁和田班过来,田蒿告诉俩人,乙字院失窃,傅宪丢了重要东西,昨晚是他们值守,有没有发现什么
“没有。”柳铁的回答很干脆。
田班思索了下,摇头说:“我没留意那边,不过,我听见那边有人在说话。”
田蒿说话时便盯着柳铁,他下意识的人为,柳铁是这些人中修为最高的,若有人能瞒过护卫,潜入傅宪的房间,只有柳铁有这个能力。
傅宪的护卫插话道:“这个贼子的轻身修为很高,我们有两个护卫值守,都没察觉。他是从屋顶下来的。”
柳铁还是那样冷漠简单,没有丝毫表情,田班再度想了下,依旧摇头说:“昨晚我值的上半夜,天气很冷,我守在房间门口,没有察觉有什么动静。”
傅宪的护卫看着柳铁,柳铁却没说话,田蒿想了想说:“你们过去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
柳铁心里暗笑,这帮笨蛋,昨夜,他离开时,还作了几样伪装,伪造成飞贼盗窃,这些家伙居然都没发现,真是群笨蛋。
“是!”田班答应下来,柳铁则转身就走,傅宪的护卫连忙跟上去,到了乙字院,客栈掌柜的已经在那了。
掌柜的神色又惊又怕,客人丢了东西,而且还是身份尊贵的客人,摊上这样的事,客栈都要倒大霉。
柳铁和田班先进屋去看,屋顶开了个天窗,天窗口不算大,身材只要瘦弱点便可以钻
第716章 尚书台议饥民(上)
这个冬天很冷,京兆府每天都在郊外收拾一批被冻死的流民,寒风刮来,陈宣忍不住打个寒颤,将皮袍紧了紧。
粥棚并不大,三口大锅正在熬粥,两个衙役正奋力搅动,看到陈宣过来,衙役赶紧停下,过来施礼请安。
“粮食还够吗”陈宣看着四周的流民,流民都穿着破烂不堪,面黄肌瘦的,直勾勾的盯着冒热气的大锅。
“可以管十天。”
“十天!”陈宣微微点头:“粮食没了,要及时到粮库领,记住不能再饿死人了。”
“大人放心,只要有粮食,属下保证不会再饿死人。”
陈宣在心里苦笑不已,这段时间,老天持续大雪,京兆府各地紧急上报,各县流民冻死的不少,有御史上疏弹劾他救灾不力,坐视饥民冻饿而死,可这些御史那知道,他早就上疏,请朝廷拨给钱粮,特别是粮食,以便赈济饥民。
可尚书台迟迟不批复,好容易在半个月前,尚书台批下来了,居然是让他自筹粮食,帝都四大粮库,七八个小粮库,要给凉州雍州提供粮食,是军粮,不能动。
帝都附近储存着天下最多的粮食,但京兆府并不是大晋产粮区,帝都的粮食都是从江南冀州荆州等地运来的。
面对尚书台的批复,陈宣十分无奈,只能上疏皇帝,请求赶快拨银子,自己上冀州或江南买粮。
陈宣对朝廷的纷争十分清楚,他感到很庆幸,他得到了前后两位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先帝将他从一个七品小官一步步提拔,将京兆尹这样重要的职务交给他;当今皇帝面对重重非议,依旧力保他,为了保全他,甚至有意派他去冀州担任刺史,这对他来说是了不得的飞跃。
京兆尹是重要职务,可一州刺史更加重要,首先是品级就不一样,京兆尹是五品,刺史则是四品,京兆尹主要负责地方治安,刺史则是一方诸侯。
可陈宣没想到,他要银子的奏疏依旧被打回来了,同样的理由,军饷还不足,那来银子赈济饥民。
陈宣忽然明白了,这是有人在故意刁难自己,他没办法只能再度上疏,城外流民持续冻死,御史弹劾,终于引起皇帝的注意,皇帝勃然大怒,训斥了尚书台,下令从少府拨银子,用来买粮,尽速赈济饥民。
对皇帝此举,陈宣非常感激,两位皇帝的重恩,他只能竭尽所能,以死报销。
饥民的情况很糟糕,除了粮食外,还有衣服,饥民普遍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每天都要冻死不少。
对这个情况,陈宣一边向朝廷报告,一边召集城内的商家劝募,他也给那些门阀世家和宗室去信,请他们捐助旧衣物,可是让他失望的是,绝大多数商家都没有响应,只有聊聊几个商家捐赠了些,其中最大的还是瀚海商社捐赠的,而且还暗暗恳请他不要声张。
“还有多少棉衣”陈宣又问。
下属苦涩的摇摇头:“棉衣早没了,大人,这样下去不行啊,就算没饿死的,也有冻死的。”
陈宣看看四周,饥民们站在边上,有些穿着体面的人在饥民中,他们不时与那些带着儿女的饥民说话,陈宣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不远处有些相同穿着的人,他们身边都有不少小孩,其中以女孩为多。
灾荒,饥荒,流民,他们的女儿是青楼的最大新鲜血液。
小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裸露在外的手脚都快冻青了,惊恐不安的看着四周。
陈宣轻轻叹口气,这是他无力阻止的,这些小孩子被买走,恐怕还有条活路,若不然,能活下来的,恐怕极少。
“建几个棚子吧,也能挡挡风雪。”陈宣很是无奈的吩咐道,下属连忙答应,刚要去办,陈宣又叫住他:“多准备点柴火,对了,瀚海商社提供的煤炭,那东西便宜。”
煤炭又被称为黑石,帝都附近的山里便有,不过,在以前,谁也不知道这种石头能燃烧,可瀚海商社先是悄没声的买下山,然后便在帝都兜售煤炭,他们将煤炭打成粉末,用水挑弄,然后做成一个圆饼,还在上面打了很多孔,他们把这叫蜂窝煤。
为了推广这蜂窝煤,瀚海商社又设计了一种炉子,用这种炉子和蜂窝煤,要比烧木炭或柴火便宜多了。
现在蜂窝煤和炉子在帝都流行起来,瀚海商社挣了大笔银子,这次劝募中,瀚海商社也捐赠了一批炉子和煤炭。
“好!”
下属答应下来,看他没有进一步命令,便转身去执行。
陈宣又站了会,然后才上车,吩咐回衙。
马车穿过风雪,驶入城门,在等待进城的车队中,他看到了瀚海商社的马车队,车队有十几辆马车,车上装得严严实实的,用帆布遮盖着。
这肯定不是什么煤炭,煤炭都是用船运过来的,倒像是布匹,陈宣沉默的看着,想着这瀚海商社,这商社的主人倒是个奇才,到帝都这才几年,就干出这样大的局面,难得的是,这个商社比其他商社还多了几分善心。
快到衙门时,碰上主薄派人来告诉他,皇上宣他赶紧入宫,陈宣连忙调转马车,向宫里驶去,到宫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那等着了。
下车后,陈宣扫了眼,官员们都在寒风里守着,穿着厚厚的棉衣,依旧冻得哆嗦,低声抱怨着。
陈宣先宫门口的太监报备,太监却让他直接到尚书台,同时还不住催促,让他赶紧,皇上在尚书台等他。
陈宣闻言立刻加快脚步,几乎小跑着到赶到尚书台,在院子里看到门口的黄公公,他不由松口气。
“公公,麻烦通报下,京兆尹陈宣在门外候旨。”
黄公公微微一笑:“别急,皇上还没问呢。”
陈宣松口气,悄悄的站在边上,房间开始说话的声音还不大,可慢慢的,皇帝的声音大了。
“尚书台太放肆了!这样奏疏居然敢截!为什么不报给朕知道!你们就这样随随便便批下去
第717章 尚书台议饥民(下)
果然,皇帝闻言脸色阴沉,蓬柱轻轻叹口气插话问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有。”陈宣肯定的抬头,皇帝神情微亮,期望的看着他,陈宣说道:“现在是冬天,黄河河道封冻,很多商家的仓库空出来了,臣已经与他们商议,可以借来给饥民暂时过冬,这是一;其次,朝廷可以拨出部分银子,给饥民修点暂时过冬的简易房屋,在过冬之后,可以将这些房屋整修下,再卖给商家作仓库;第三,帝都附近道观众多,皇上,这些道观可以腾出部分,给饥民过冬。”
皇帝想了想,点头:“嗯,难为你了,无钱无粮,能做到这样,已经尽力了。”
皇帝短短一句话,让陈宣差点泪奔,这段时间,他的处境艰难,明知道有人在借这事暗算他,可他却只能硬挺着,期望皇帝为他做主。
皇帝看出陈宣的神情有些激动,起身走到他面前,温言道:“朕不是昏聩之主,谁在尽心尽力做事,朕心里清清楚楚。”
延平郡王瞟了潘链一眼,潘链神情平静,好像没有听见,左辰眉头微皱,甘棠同样面无表情,延平郡王在心里暗骂,这群老狐狸。
“现在府库还有多少粮食多少银子”皇帝扭头看着他问道。
延平郡王深吸口气,缓缓说道:“回皇上,臣这几天都清查了各粮库,凉州并州雍州,三大粮窑,平口仓已经搬空,常口仓已搬空七成,剩下的兴晋仓除了要维持邙山大营需要外,还要为帝都数百万人提供粮食,可用于赈济救灾的粮食在五十万石上下,可皇上,流民有数十万人,臣,臣不敢保证能维持到开春。”
“兴晋仓有粮食多少”蓬柱插话问道。
延平郡王看了眼皇帝,皇帝眉头紧皱,延平郡王才转头对蓬柱说:“兴晋仓有粮食一千六百万石,但这些粮食不能轻动,从现在到开春,还有三个多月,而漕粮要到六月才入库,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能收到的漕粮在七百万石左右,蓬大人,三大粮仓,是数年甚至十多年积累才有,若用完了,将来有事,朝廷拿不出粮食来,则天下必乱。”
“王爷说的甚是,”左辰也插话道:“不是臣等不给粮食,而是不敢给,王爷再说说银子的情况。”
延平郡王苦涩的叹口气:“这就更难了,皇上,这次能支撑塞外战事,全靠句大人和顾大人在扬州收了九百万两银子的税,可为了这九百万两银子,句大人和顾大人将扬州未来三年的盐税全卖了,未来三年,朝廷税收将大幅下降,塞外战事,经年能不能完,皇上,这些都必须考虑。”
皇帝沉默了,潘链这才缓缓开口:“皇上生气,是老臣办事不力,可皇上,不是臣不给,而是没法给,朝廷没银子啊。”
皇帝有点烦躁,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时,张猛开口了。
“王爷的统计没错,不过,城外的饥民乃我大晋子民,看到子民挣扎在死亡边缘,朝廷若不赈济,有伤朝廷仁德;其次,十万饥民,若有人趁机兴风作乱,铤而走险,十万饥民便会在帝都动乱,那时天下震动,危害更大,所以,朝廷必须赈济。”
左辰沉默了,饥寒起盗心,若有胆大妄为之人,趁机作乱,就算最后镇压下去,也会震动天下。
“张卿说得对,还是要赈济,老七,给陈宣拨一百万石粮食,陈卿,一百万够吗”皇帝看着陈宣,陈宣算了下,微微摇头:“不够,至少一百二十万石。”
皇帝想了想,咬牙说:“那好,就给你一百二十万石粮食。”
“谢皇上。”陈宣深深施礼,延平郡王略微想想便施礼:“臣领旨。”
“至于银子,”皇帝沉凝片刻,问道:“修那些简易住房,需要多少银子”
陈宣默默算了下,抬头答道:“至少十万两银子,另外,臣还必须购置一批衣物,否则,还会冻死人。”
“好,朕从少府给你拨十,十五万两银子,”皇帝说着转头对黄公公吩咐道:“传旨,宫里除了太后,其余人等,费用一律下调三成,首先就是朕的,还有将宫里的旧衣服全数送到京兆府,交给陈卿。”
“皇上,这,...”黄公公迟疑下,眼眶都湿了,皇帝眉头微皱,瞪着他,黄公公哽咽下跪:“老,老奴领旨。”
“皇上天恩!”
屋里群臣全都跪下,潘链哽咽说道:“是臣等无能,累及皇上,臣万死难辞其咎。”
皇帝叹口气:“我知道你们也难,可这祖宗交下来的天下,不能坏在朕手上。”
“皇上,臣愿捐助一千两银子,另外,让老妻找找,将家里的旧衣物全数送到陈大人那。”左辰抬头大声说道,一千两对别人来说很少,可对左辰来说已经是很高了,他做官清廉,两袖清风,从不受贿,是士林中的清议领袖,这也是当初泰定帝选他作太子师傅的原因。
左辰这一开口,潘链等人也不得不开口承诺捐赠,潘链答应乐捐五千两银子,甘棠紧随其后,愿意捐助三千两。
延平郡王报了三千两银子,却没听见薛泌报数,忍不住扭头看了眼薛泌,薛泌冲他咧嘴一笑,他心里有点诧异,可又不好问。
屋里另一个没有捐助的是张猛,张猛说了那番话后,便再没开口,保持沉默。但他没捐助不但皇帝不会说什么,就算潘链等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张猛没钱,在宫里,他的地位很特殊,没有任何官职,是皇帝的布衣朋友,可却能参与任何朝政,对皇上的影响很强。
“蓬柱,以后你就参与尚书台办事。”皇帝沉默后下旨,蓬柱回朝,上次就该入尚书台,被潘链借薛泌挡下,现在皇帝再度下旨,延平郡王心中一动,潘链却低着头一言不发。
皇帝说完后便转身走了,延平郡王有些失望,上次皇帝提了三个人选,蓬柱、薛泌和他延平郡王,可这次却只有蓬柱入了尚书台。
薛泌跟着皇帝回到书房,一路上,皇帝都没说话,直到书房后,才重重叹口气。
“皇上,不用操心,有了这笔银子和粮食,陈宣可以渡过难关了。”薛泌笑嘻嘻的安慰道。
“刚才你可没捐助。”皇帝扭头看着他,薛泌依旧笑嘻嘻的:“皇上,我那点家底,您还不知道,我当然要捐,可潘链才捐五千两,这不是糊弄人吗,以他潘家的银子,捐上十万八万,没一点问题,皇上,臣的家底不厚,臣就捐五万两,为皇上分忧。”
“五万两!”皇帝高兴之余,又有些惊讶,打量着薛泌,忽然问道:“你不是又向皇后要银子吧。”
“臣哪敢,”薛泌连忙分辩:“上次就是皇后为我出的银子,这次是臣赚了点银子,干脆就全拿出来,为皇上分忧了。”
“赚了银子你上那赚的”皇帝问道。
薛泌嘿嘿干笑两声,皇帝有点不高兴,直直的看着他,薛泌只好说:“小臣与人作生意,赚了些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