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柳寒略微想了想便摇头:“应该没有,在我看来,方回之事,让他有些心寒。”
柳寒与秋云数次交往,还给他出了一策,让他摆脱困境,让整个帝都的局势迅速明朗。
可在这些交往中,他明显
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君 上
笔下文学【 】,,更新快,免费阅读!
端着热烘烘的茶杯,峦玄含笑看着薛泌:“这得多少银子”
薛泌笑了笑:“我这人头熟,这杯不要银子,峦大人第一次来,不知道这的规矩,下次,大人就得自己付银子了。更新最快”
峦玄呵呵一笑,心里明白,这里的太监也不是谁都收钱,也要看人,中书监尚书台,这些官员是不敢收银子的。
“一杯茶,也要不了几个银子,可大战一起,银子水一样淌出去,雍州去年丰收,凉州的情况也不错,峦大人,听说你向朝廷要五百万两银子,是不是太多了。”
“一点不多,”峦玄重重叹口气,心里有些警觉,小心的说:“薛大人有所不知,雍南去年丰收不假,可雍北贫瘠,而且雍南土地大多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他们是不交税的,朝廷只能从他们手上买粮,可王爷手上的钱不多,买不了多少粮食。”
薛泌微微点头,叹口气:“是啊,门阀士族不交税,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我记得先帝曾经允许雍州在雍北开设榷场,去年,秦王上疏,说榷场每月收入已经达到三千两银子,今年情况如何”
“榷场的发展很快,经营也很好,”峦玄将茶杯放在桌上,这榷场还是柳寒给出的主意,当初没觉着有什么,可这一年多下来,居然发展很快,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三五年后,榷场的税收可以达到每月两万左右。
“可今年塞外胡族内乱,榷场受到影响,我记得上月的收入在一千八百两左右,唉。”峦玄重重的叹口气。
薛泌沉默下来,昨天,蓬柱张勐和他一块商议了秦王的要求,一致认为,五百万银子实在太多,朝廷压根就拿不出,所以,三人商定准备拿一百万两银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秦王的需要,峦玄又是个比较难缠的人物,所以,先让薛泌来摸摸底,看看秦王的底线在那。
“现在雍州凉州府库倒底有多少银子”薛泌又问道。
“雍州稍好,大约有三十六万两银子,凉州就剩下十三万银子,凉州府库的情况是端木将军报告的。”峦玄说道:“若是平时,紧一紧,勉强够用,可若是战时,那就远远不够,别说战时军饷了,就算补上平时欠饷都不够。”
无论护羌将军府,还是雍州边军,欠饷的情况都十分严重,去年调方达所部到贺兰山以北,才补充了些军饷,可即便这样,其他各部欠饷依旧很严重。
除了平时军饷,按照大晋律,战时,士兵是拿双饷,骑兵拿三倍饷,如此算下来,雍凉两州府库的银子,连护羌将军府下属的军队都不够。
“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吐蕃犯边的兵力,”峦玄说道:“如果,吐蕃出动五万以上,军饷便需要百万两银子,粮食要在三百万石上下。”
薛泌在心里苦笑,这可是狮口大开,百万银子,五百万石粮食,朝廷压根就拿不出来,朝廷今年的重点是并州,皇上已经决定让太原王率并州边军出塞,首先解决白山匈奴,皇上已经下旨,让刘渠回白山,但此举遭到太学祭酒张霁的反对,张霁专门进宫面圣,谏言皇帝,决不可放刘渠回去,此子对大晋甚为了解,加上野心勃勃,将来必为大晋之患。
但皇帝没听,相反,皇帝认为刘渠越有野心越好,没有野心,白山匈奴便会落入鲜卑人手中,无论去毕还是伊日车,背后都是鲜卑人,刘渠想要当上白山匈奴王,就必须除掉这两人,白山匈奴才能归顺大晋,并成为解决大漠之乱的一股助力。
“百万军饷,五百万石,”薛泌喃喃自语,闭眼想了想,起身给自己倒上水,又给峦玄续上水,然后才说:“凉州现在有多少兵力”
“加上郡国兵,总共两万七千人。”凉州的兵力和部署都印在峦玄的脑子里,他从容答道:“战斗力最强的是秋歌统帅的三千黑豹,其次是马竞统帅的郡国兵七千人马,另外还有三千飞骑营,剩下的便是普通的郡国兵。”
“两万七千人,听上去不少了。”薛泌象是在自语,也象是在询问:“我不懂作战,可至正三年,鲜卑人攻幽州,段昌五千人马被八万鲜卑大军包围在蓟县,段昌坚守了一个月,两万七千人,调一万七千,到黄沙关,不就行了。”
峦玄闻言不由苦笑,只好解释道:“凉州北面是鲜卑,从西到东,有萧关等六处关隘,这些都需要兵力防守,此外,姑臧也需要兵力,如此算下来,能调到黄沙关的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
说到这里,峦玄又叹口气:“薛大人,根据端木将军计算,如果得不到增援,黄沙关能坚守半个月。”
“半个月。”薛泌苦笑下直摇头,随即又皱眉:“如果击退吐蕃人,需要多少兵力”
“三万。”
“三万!”薛泌苦笑不已:“三万人,我听说关隘防守,一般死一个人,吐蕃就得死三到五个,我们三万人,要死光了,那边得死十五万,吐蕃能派出十五万大军吗”
峦玄愣了下,随即明白,自己这是中招了,很显然,吐蕃无法派出十五万大军,损失了十五万大军,吐蕃还能杀进凉州吗这德吉布还能在吐蕃掌权吗!
“这只是理想状态,”峦玄说道:“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薛大人,军饷和粮食,一定不能少。”
薛泌叹口气:“可朝廷没有这么多钱粮。”
正要接着往下聊,外面有人走动,薛泌起身往外看,潘冀和甘棠正往外走,薛泌转身笑道
第四百五十三章 面君 下
笔下文学【 】,,更新快,免费阅读!
“这是张猛张先生。”皇帝看出峦玄的疑惑,含笑介绍道,随后又重重补充一句:“朕的布衣朋友。”
峦玄心里暗惊,他并不知道张猛与皇帝的关系,他入秦王幕下也不过三年多,不知道七八年前,当时的太子,现在的皇帝府内,张猛的排名还在蓬柱之上。
皇帝称之先生,峦玄自然不敢轻视,深吸口气,尽量平静的反驳道:“张先生此言差矣,首先,雍凉两州没有八十万银子,其次,朝廷调拨八十万银子是不够的。凉州兵力不足,就算只调派五千人到黄沙关,还有其他关隘呢,长川关,河口关,这几个关隘也要增兵,端木将军计算过,总兵力不得少于三万人,这有可能击退吐蕃。”
“不需要那么多。”张猛的神情依旧很平静,他在凉州七八年,妻子孩子都埋在了凉州,现在孑然一身。在这七八年里,有五年多是在服苦役,服苦役便是在个各关隘劳作,面对吐蕃的几个关口都去劳作过。
“河口关最多用一千五百人,多了没用。”张猛掰着手指头说道:“长川关,更不需要多少人,这关口对面是雪山,大队人马难以通过,平时也就小商队经过。重点是,后面的红云堡,即便长川关被偷袭,守住红云堡,便卡住了吐蕃人的路线,我要是德吉布,便不会选这条路线。他一定会走黄沙关。”
峦玄冷笑两声:“张先生对凉州的了解不少,但,张先生想过没有,端木将军在凉州十多年,对凉州的情况更加清楚,除了这三关外,还有红云堡,落日堡,总管七八个城堡要守卫,况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万一上。”
“这话不错,不过,朝廷现在拿不出这么银子和粮食,朝廷要关注的是并州。”薛泌郑重的说道:“秦王当体恤朝廷的难处!”
“可朝廷也要体恤王爷的难处!”峦玄有些生气了,声音略微放大:“这些年,朝廷艰难,给雍凉两州的拨款都不足,王爷体恤朝廷,所有难处,都自己解决了,旱灾,流民,边患,都解决了,可今年,王爷实在撑不住了,只能向朝廷求助。”
这话一出,无论皇帝还还是蓬柱张猛都无言以对,这些年,朝廷府库空虚,雍州凉州年年遭灾,朝廷只有极少的补助,全靠秦王东挪西移,拆东墙补西墙,四下求告,几乎将雍州的门阀士族全得罪了,才勉强应付过去,雍州凉州没有出现叛乱,秦王功莫大焉。
“是啊,王兄这些年是够难的。”皇帝叹口气,望着窗外,好一会,才说:“这样吧,朕允许秦王在凉州再开榷场,推行盐税革新,朝廷调拨,还是八十万,朕从内库调拨,嗯,三十万,总共一百一十万,粮食,粮食,调一百万,今年雍州凉州就不用将粮食送帝都了。”
皇帝此言一出,峦玄知道这是皇帝最后的决定,他想了想说:“如果是这样,臣有个请求。”
皇帝点点头。
“此次塞外胡族之乱,有部分小部落希望内附,臣以为,可以允许部分部落内附,前提条件便是,他们必须派人加入我大晋军队,抵御吐蕃进攻。”
皇帝先是微怔,随即目光一亮,张猛微微点头。
塞外苦寒,胡族都原意内附,朝廷对胡族有防范之心,之允许少数胡族部落内附,这些部落无一不是为大晋立下大功,此刻若在凉州允许部分胡族部落内附,让他们提供士兵,在大晋,胡族士兵是没有军饷的,阵亡也没有抚恤,这样的免费劳力,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
“朕准了。”皇帝没有与张猛蓬柱商量便直接下了决定。
“臣,谢恩!”峦玄正要叩头,皇帝拦住他:“别跪了,这是御书房,跪来跪去,麻烦。”
蓬柱在心里略感诧异,难怪蓬柱和张猛这样自在,皇上是真的不太在乎礼节。
“蓬卿,你写个条子,给尚书台,让潘链批一下,哦,对了,内附的事不要写在上面,峦卿,你和潘太师秋将军他们见面时,将这事说一下,就说朕已经准了。”
“峦大人,告诉秦王,”张猛忽然插话道,峦玄眉头微皱,对这样随意打断皇帝的行径,还是很不习惯,但他没作声,只是看着张猛。
“雍州,凉州,有不少豪门士族,占有大量田地,这里面可以出一些军饷。”
峦玄一惊,皇帝眉头紧皱,扭头看着张猛,张猛点点头,皇帝怒色一闪,天下门阀,没有不多占土地的,雍南富庶,太祖曾经以此为根据,征伐天下,可今天,雍南的土地九成在门阀士族手中,朝廷税收因之大减。
不过,这里面有个潜规则,与陈国一模一样。
大晋律有规定,上品士族允许占田多少,下品士族允许占田多少,庶族允许占田多少,都有明文规定。
但几百年下来,这条规定早就被突破了,历代燕家皇帝都大骂小收拾,门阀士族占地越来越多,皇帝也就愈发不敢去碰这个马蜂窝,数来数去,只有当今皇帝清查陈国土地和十多年前邵阳郡王。
所以,秦王不敢去碰这个马蜂窝。
“回去转告秦王,朕给他撑腰。”皇帝盯着峦玄,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蹦出来。
峦玄脸色苍白,他当然清楚其中利害,可任凭士族扩张土地,在他先祖留下的《周迁》中对此便有详细的论述,指出周之亡,士族大量兼并土地便是其中重要原因,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必须抑制土地兼并。
可真让秦王去捅这马蜂窝,他又十分犹豫。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答应皇帝的,恍恍惚惚的出了宫门,到了宫门外,他才清醒过
第四百五十四章 质子们
笔下文学【 】,,更新快,免费阅读!
“后勤由孙允校尉负责,这孙允是谁”
小黄门拿着圣旨正要出去,秋云忽然开口问道,房间里忽然安静了,谁都没注意道,左辰甘棠不约而同的看着潘冀。
“孙允是方回叛乱后,从桃林要塞调过去的,原是驻守桃林要塞的校尉。”潘冀答道,说话间目光微微瞟了潘链一眼。
方回叛乱后,朝廷将并州边军一分为三,同时将原方回部将调离,部分方回心腹将领逃亡,剩下的则分别调往四方,原方回副手,破弩将军王元便被调到凉州,继续担任端木正的副手,但也有几个将领留下了,现在充当太原王副将的展鹏便是其中之一,原因也很简单,展鹏走了潘冀的路子。
这些将领调走后,潘冀便从其他各处抽调将领军官到并州边军,孙允便是那个时候调过去的。
“他有过出塞作战的经验没有”秋云就象没看见,眉头微蹙,神情很是严肃。
潘冀迟疑下,摇头说:“从履历来看,没有,不过,兵曹的考评来看,三年都是优秀。”
兵曹,尚书卢铭,出自凉州卢阀,卢阀是个小士族,卢铭是潘家门生,在四年前还是兵曹郎官,四年前,潘冀奉命整顿禁军和邙山大营,顺手将兵曹尚书给换了。
“在太原负责粮草的是民曹侍郎黄茂吧。”秋云不置可否,又问道。
“对。”甘棠点头应道,秋云低下头,不置可否,甘棠有些失望,也低下头掩饰。
这黄茂是新提起来的侍郎,走的是潘链的门路,黄茂出身荆州士族,在民曹待了五六年没能升上去,去年,潘链将他提升为民曹右侍郎,这可是位阶五品的高官。
大战降临,百事繁多。
每天快马从帝都飞出,帝都附近的三大粮窟每天都有粮车出入,数十条粮船逆黄河而上,驶向太原。
大多数帝都百姓没有察觉,战争早已远离这座雄城,城里每天依旧熙熙攘攘,城外的流民在荒野里四下寻摸,乞丐悄悄的努力向城里混去,城里是他们的希望。
但战争还是在城里引起些许波澜,为士子的清谈添加了不少谈资。
“狼子野心,我大军一到,必定灰飞烟灭!”
“匈奴蛮子也敢蹬鼻子上脸,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廷向并州增兵,鲜卑人狼子野心,决不可轻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真想去看看!可惜啊!可恨!”
........
几个士子在酒楼里旁若无人的大声感慨着,丝毫不顾旁人的感受。
拓跋鹰与几个胡族质子在角落里,几个人沉默的看着那几个士子,他们的部落都卷入了大漠的这场战争。
随着塞外大漠上战争的展开,名义上是在帝都学习的质子们也分成了数派,卷入战争的部落分成敌对的两派,没有卷入战争的单独成一派,这一派最逍遥也最担心,因为,大漠一旦爆战乱,不管愿不原意,最后都德被卷入,否则就别想生存下去。
独孤部落还没卷入战火,但独孤鹰已经接到部落的传书,部落将支持黑水匈奴部落,另外,部落将与中部鲜卑的木碟和乞伏部开战,他大哥独孤缨已经在召集归属独孤部的各个部落。
在帝都学习,还有另一个目的,为部落收集大晋的情报,大晋对这些来自大漠的“学子”并没有多大的防备,帝都朝廷也没多少保密措施,朝廷的决定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帝都,拿到消息丝毫不废力。
拓跋鹰清楚大哥拓跋缨的雄心,在拓跋缨离开帝都之前,兄弟俩喝了一顿酒,拓跋缨便毫不含糊的告诉他,他回去后要整顿部落,要在五年内统一鲜卑,然后铁骑南下,占据大晋这花花江山。
进入中原,占领中原,是大漠胡人多年的愿望,拓跋鹰也有此愿,看看帝都的繁华,想想大漠的苦寒,拓跋鹰便忍不住心生妒忌。
到帝都两年多,结交了无数中原人物,拓跋鹰很是瞧不上,这些家伙就知道坐而论道,柔弱不堪,那如塞外男儿,跨烈马,喝烈酒,纵马飞箭,驰骋大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