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有用的自然有用,没用的自然没用。”秋戈显然明白柳寒的意思,他朝柳寒身边挪了下,靠近柳寒低声说:“遇上公正的有用,遇上不公正的就没用。”
柳寒哈哈一笑,三支竹筹便放在面前,俩人似乎谁也没兴趣去做,边上有人已经开始动笔了,有人还在苦苦思索,申府下人出现在曲水尽头,大声提醒大家,香已到半。
石船之上,忽然响起乐声,俩人望去,七八个妖娆舞姬在船头婆娑起舞,柳寒见状微微摇头,秋戈也忍不住叹口气:“可惜!可惜!”
“当令一姬,于竹林深处吹箫,此等歌舞,落了形迹,俗!”柳寒毫不客气的给了个评价。
秋戈拍掌大笑,高声叫好,他的笑声惊动了边上正凝思苦想的士子,刚才那人看了看他们桌上,冷笑两声:“腹中空空,无处落纸,居然还在空谈苟且,可鄙!可耻!”
“这家伙是谁啊”柳寒问道,秋戈瞟了那人一眼:“那是青州庞家的,好像叫庞阳,他边上的那位是徐州陈家的,好像叫陈旭,那边那位是兖州徐家的,叫徐元;都是中品士族。徐元身边的那个穿紫袍的,也是徐州的,蔡家的,叫蔡牧。。”
秋戈向柳寒一一介绍,柳寒边听边记,能参加这个诗会的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或者说都是有作品传世的。
可惜的是秋戈到帝都的时间还太短,认识的人也不够多,这些已经是他认识的大多数了,对面那几个正沉思的士子,他就不认识。
“以他们的家世还用参加这样的诗会吗”柳寒又问。
“当然,”秋戈嘿嘿一笑:“这你就不懂了,他们正是要参加这样的诗会。”
柳寒有些纳闷,上品士族几乎一出生便有官作,中品士族凭借家族的力量也很容易谋到官位,干嘛非要参加这样的诗会,寒门子弟参加这样的诗会很容易解释,就是打名声,以求在正式的品鉴上得到好的评价。
“这都不懂,这些世家都是些人精,”看柳寒的木讷样,秋戈无奈的摇摇头,低声揭开了这里面的秘密:“今儿主持恐怕就是这郑恺,郑恺虽然方正,非修道之人,可做事还算公平,所以,今天出题的方式公平,这要换一个人,恐怕题目早就泄漏了,这些公子哥那还用这样冥思苦想。”
柳寒这下明白了,原来自己不过是陪太子攻书,参加这样的诗会,事先请枪手写好,主持人再吹捧下,名气自然就有了,等正式品鉴时,才
110.第110章 名篇
柳寒愣住了,身形顿了下好像才反应过来,迟疑下赶紧冲秋戈深施一礼:“秋兄过奖,不过有感而已。”
秋戈哈哈一笑长身而起,笑声中有欢喜也有几分苦涩几分嫉妒:“你这一感,可让这满座士子无颜,天下从此再不敢作春江月夜。”
秋戈大笑着给柳寒倒上酒,双手端着送到柳寒面前:“能得此诗,不枉我今夜一行!”
柳寒心中掠过一丝惭愧,随即神态自若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大声说:“早知秋兄高才,还请秋兄一展胸中沟壑!”
说着柳寒便要去取笔,秋戈一把拉住他,柳寒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诧异,秋戈面带微笑:“柳兄勿要为难我,有兄专美于前,小弟不敢露丑于后,还是柳兄一并作了。”
柳寒心中正有此意,既然抄了,咱们就抄到底,斜瞟了庞阳几人,几人都傻了,几个人面面相窥,庞阳刚才还口出讥讽,现在则明显不知所措,听到柳寒还要作,几人都有些呆了,要知道,刚宣布香快燃尽,这还来得及吗!
“下元!”柳寒望着新月,秋戈再度拿起笔,柳寒看着月亮:“道藏上说,月上有宫,宫内住有仙人,不知他们现在做什么”
秋戈愣了,庞阳都傻了,现在居然还有心思去想天上的仙人在做什么,庞阳有心嘲讽,可看到案桌上的春江诗,便又强压下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戈边录边吟,吟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由再度痴了,庞阳数人则完全无语,看着柳寒的神色都变了,醉醺醺的鲁璠却象酒醒了似的。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妙,妙,”念叨着,抓起酒壶便要长饮,不想酒壶空了,将酒壶一扔,高声叫道:“酒!酒呢!”
边上的侍女连忙送上酒,鲁璠抓过来便长饮不歇,一壶将尽才接着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鲁璠摇摇晃晃站起来:“从此之后,下元可以无诗也!”
秋戈看着柳寒,满是妒忌:“柳兄啊柳兄,从此之后,天下可说无人不识君。”
柳寒望着月亮,满是萧索和遗憾,轻轻叹口气:“诗词不过小道,助兴而已,秋兄,还有点时间,这洛水还请秋兄大作。”
秋戈依旧摇头坚持不肯:“柳兄惊艳,小弟不敢露丑,还请柳兄继续。”
鲁璠倒在席上,边上侍女小心的伺候着,侍女没有一点诧异,这样的事见得太多,鲁璠还算好的,醉了就睡,更有不堪之人,醉了便是她们这些侍女的灾难。
柳寒还在迟疑,从庞阳那群人中走出来一个年青人,冲柳寒顿首:“柳兄高才,令我等汗颜,还望柳兄再施神妙之笔,让我等拜读。”
柳寒扭头看却是徐州的陈旭,眼角再瞟了眼庞阳等人,除了庞阳再三得罪他和秋戈,神情有些尴尬外,其他人也同样露出热切之色。
要说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视才华的,有才华之人称为贤者,嫉贤,可是一项严重的道德污点,所以,一旦被品鉴为有才,那声望立刻便有了,虽然不至于立刻被征辟为官,但也无人敢刻意刁难你。
柳寒招手叫过侍女,拿了一壶酒,也不浅斟慢酌,就像鲁璠那样,对着壶口长饮,就见他喉头不住吞咽,居然一滴酒都没漏出,眨眼间一壶酒就没了。
将酒壶随后扔掉,柳寒长笑一声:“我闻昔日洛水暴虐,天帝之女羲女怜人间悲苦,降身人间,服洛水,垦良田,百姓遂安,天帝闻之,遂封羲女为洛神,两岸百姓感其恩德,立庙于邙山,四季香火不断。
惜乎,我从西域归来,沿途流民不断,百姓困苦不堪,想到洛神之恩,何日再临人间,解黎民之厄。”
说罢长叹一声,漫声吟道:“泰始二十一年,余朝帝都,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羲女。昔日洛水肆虐,羲女降临,降服洛水,福泽两岸。今日余自西域归,沿途流民肆虐,哀号不绝,思昔日洛神之恩,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帝都,言归东藩,背龙门,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初始平淡,可有刚才春江花月夜于前,众人谁也没有开口,只是静静聆听,不过,在不知不觉中,包括庞阳在内,都围过来了,将柳寒围在中间。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辞藻渐渐华丽脱俗,众人目光渐渐变得热切。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念到这里,柳寒停顿了下,抬头望着明月,今夜的月光很好,皎洁明亮,伊水上升起一层薄雾,在半空中飘浮,飘进了园子,在竹林边徘徊。
大多数人已经做完题目,竹林里议论声不断,嗡嗡的,就像一群觅食的蜜蜂,曲水斜对面的竹丛中,一个士子正搂着个侍女肆意调笑,边上的同伴看着哈哈大笑。
柳寒轻轻叹口气:“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至此一篇《洛神赋》堪堪作毕,柳寒犹如卸下一副重担似的,瘫坐席上,疲倦之极,众人皆知,这是作文损耗极大,于是没人去打搅他,都紧盯着秋戈。
柳寒的语速有时很快,有时很慢,但无论快慢秋戈的笔都跟不上,亏得秋戈的记忆力好,居然完整的记下来。
柳寒躺在地上心里挺得意,自己的演技还
111.第111章 王爷
白衣顾公子目光扫了下,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低下头继续看文,王沛有些担心也有几分好奇,起身到到亭外观看。
这时从石船内出来三个身着便服的中年人,三人显然也注意到竹林内的动静,不知那边出现,正站在船头伸长脖子朝这边张望,不过,显然他们比小亭内要发现得晚,候在石船边上的下人正急匆匆朝竹林去。
过了会,下人急匆匆回来,手里拿着几张纸,到了小亭边上,见到王沛,下人连忙施礼禀报。
“大人,这是那人的诗文,抄录的人很多,第三篇洛神赋,由于太长,秋大将军的二公子在念。”
这下人很精明,将事情说得很清楚,王沛听后稍稍松口气,不过他更加好奇了,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算有好文,也要在点评推荐之后,才会有此轰动,今儿是怎么啦
“什么文章,拿来让老夫看看。”
王沛还没说什么,身后便传来郑恺不客气的话声,王沛不由苦笑,郑恺这烂脾气,几十年前如此,现在愈加利害了。
王沛走进小亭,郑恺依旧低头看文,听到身后的动静,开口问道:“听起来好像不是士子的,不知是那位的”
申府下人在外面答道:“据说是为商人,名叫柳寒。”
郑恺闻言抬头,脸上浮现一层怒色,厉声喝道:“今日乃文坛盛会,怎地商人也混迹进来,还不快快赶出去!”
“回大人,是秋二公子带来的,小的打听了,好像得过什么木真先生的品鉴。”也难为这下人了,这么短时间居然还能打听出这么多东西。
“木真先生”郑恺有些糊涂了,王沛也有困惑不解,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倒是顾公子目光一转,微微笑了笑问:“是不是巨木先生和稚真先生”
“对,对,对!”下人高兴的叫起来:“是这两人,是这俩人,还说是在长安。”
这一下亭内众人都明白了,这天底下得到巨木稚真两位品鉴的商人就只有一个,顾公子眼光顿时亮了:“没想到他也来了,我读过他的《将进酒》和《出塞》,前者奔放,后者壮丽,令人向往。”
“呵呵,听说《将进酒》一出,凉州烧刀子倒是大卖,长安城青楼女无人不会唱。”
“我也听说了,顾公子说得太对了,这《将进酒》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王公,这次他作的什么诗,让老夫看看。”
说话间,从边上站起来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就朝王沛过去,郑恺有些不高兴了,一拍桌案:
“成何体统!”
那老者愣住了,停在亭中间,不明所以的看着郑恺。
郑恺面沉似水,厉声喝道:“一个商人终日算计蝇头小利,有何德行!偶尔出上一首小诗,于国何用!于民何用!我等执掌国子监太学,肩负传播圣人之道,教化民众,为陛下培育人才之责,故而我等必须守正,唯有如此才能,才能守住国之正气。”
站在中间的老者有些尴尬,王沛苦笑下摇摇头,在场中人,只有他的资历家世可与郑恺相比,所以,众人都将目光放到他身上。
“郑兄,这么大年龄了,这养气的功夫怎么丢下了。”王沛笑呵呵,郑恺愣了下,随即轻轻嘿了声,没有反驳,王沛接着说道:“今日既然是文坛盛事,此人的诗若真的不错,也算为这场盛事锦上添花。”
说着他展开手中的纸,随即便被吸引住了,众人正在等他接着说,却见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中文章,心知有异,想要上来看看,又担心郑恺再度发怒,只得看着王沛。
“果然名不虚传,妙!妙!好文,”王沛看到一半便忍不住大声称好,在亭中间的那人忍不住问道:“王公!”
王沛抬头看,除了郑恺外,其他人都停下手中之事,都看着他。王沛扭头看着郑恺:“郑兄,我给你念念。”
也不等郑恺是不是同意,他便开始念起来:“泰始二十一年,余朝帝都,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羲女。昔日洛水肆虐,羲女降临,降服洛水,福泽两岸..”
如同庞阳他们一样,郑恺听到这里,眉头微蹙,不过,他比庞阳要稳重多了,如果这篇赋就这样,决不可能得到王沛的赞赏,精彩的应该在后面。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听到这里,郑恺稍稍有些动容,词藻华丽,文字优美,洛神之美,尽在其间;人神之隔,凄婉哀绝,令人不忍耳闻,又令人惋惜不已。
王沛念完又笑着说:“好多年没见到这么优美的文赋了,难怪争相传抄,唯恐落后。”
众人正要开口,王沛又拿起另一篇:“可我更喜欢这篇,春江花月夜。顾公子,恐怕也合你的脾性,你听听。”
顾公子稍稍意外:“哦,洛神之美已令我心旷神怡,居然还有,不知
112.第112章 盛事阴霾
石船之上的讨论平和简单,还有几分感慨,几分幸灾乐祸,小亭内的郑恺却有些暴怒,他无法否定三篇诗赋,所以他很生气,以他的见识自然深知,这三篇诗赋将很快传遍帝都,传遍天下,柳寒之名亦将天下皆知。
所以,他很生气,这样一个从事贱业之人,嚣张!狂妄!小人!
他感到自己的威权受到挑战,他必须做出反应。
“文字虽为上品,却透着虚假!”
此言一出,亭内众人皆惊,王沛疑惑不解的看着面前的三篇诗赋,他没有看出那点虚假。
白衣顾公子秀美的面容蒙上一层忧虑,若有所思的望着郑恺,目光闪烁不定。
“文为心声,这柳寒身为商人,何来高处不胜寒!不过搔首弄姿!造作尔!”
郑恺声音冰冷,神情严厉:“其人不正!其心作伪!其文自然虚伪!倒是这洛神赋,好色之徒!”
王沛倒吸口凉气,这三篇诗赋经郑恺这一品鉴,立时成了欺世盗名之文,这柳寒自然也成了欺世盗名之人,他有些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