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至于葡萄牙人,自然是不会认可西班牙人的想法。

    问题是,西班牙的实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加之葡萄牙自己很快也因为入侵摩洛g的失败(1578年葡萄战争),而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并被西班牙借机吞并(1580)。

    尽管以“共主联b”形式合并的西、葡两国,在内部管理、海外殖民地的经营上,还各自保持着自己的体系。

    但很身为宗主一方的西班牙,显然不会在f律宾问题上,倾向于葡萄牙方面的。

    更何况当年葡萄牙人,不是也因为对巴x的发现,而要求调整过j皇子w线嘛。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几经调整的“j皇子w线”,还是西葡两国,对大航海事业的垄断,都只是暂时的。

    在更多的玩家加入后,这些法理上的所谓依据,更多只是“师出有名”的借口。

    至于这个借口在法律层面,有多大效力抗辩与之相左的理由,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在菲f律宾处于空窗期的这40多年间,葡萄牙人同样没有,试图对这片处女地进行过开拓。

    要知道,即使西班牙人声称,麦哲伦船队曾经涉足过的岛屿,都应为西班牙领土。

    葡萄牙也大可在其它f律宾岛屿上布点,尤其是麦哲伦并没有“发现”的吕s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整个f律宾地区,并没有吸引葡萄牙利益。

    就像被后世国人在教科书中,被称之为“宝d”的大员岛,在当时同样被各方势力所忽视一样。

    一直到荷兰人无法在天朝,象葡萄牙人那样争取一个立足点。

    包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澳m,大员岛才有机会进入地缘政治舞台。

    在此之前,一定要让这些来自欧州的航海者,选择一个岛屿开拓的话,他们更愿意将视线投向倭国。

    最起码,已经进入文明国家序列1000多年的倭国,生产力要远高于大员岛、f律宾群岛上那些南岛土著。

    换句话说,与倭国的贸易才是真正的有利可图。

    葡萄牙人开始尝试进入日倭国,是在16世纪40年代。

    在此之前,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我朝d南沿海,获得一个稳定的贸易据点,而这个点就是大家熟知的澳m。

    虽然倭国的国力以及贸易潜力,完全没有办法和我朝相比,但倭国有一样产品,却是人人都喜欢的,那就是“白银”。

    大家受和相关戏曲影响,很多人会误以为,“银两”和“银票”通行于各朝各代。

    实际上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铜”和“铜钱”,才是各朝各代最主要的硬通货。

    白银是在我朝中后期,才成为代币舞台的主角,至于“银票




第566章 我们的航路(二十二)
    事实证明,开关政策,的确对倭患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此后,“倭寇”在两年前,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随之而起的,则是以郑z龙为代表,不断壮大的沿海“海商”集团。

    只不过从技术上看,一个z权对海洋的掌控,要远比陆地上更难。

    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在弱肉强食的海上,无论东西方,海商与海盗之间的界限,却总是显得那么的模糊。

    尽管我朝中期,仍然在z治上,执行着封禁倭国的政策。

    但客观上的开放海禁,实际已经难以阻止两国贸易的开展了。

    甚至可以说,恰恰是因为官方这种禁绝的态度。

    反而让参与两国贸易的我朝走私商人,获取了最大的利益并壮大了武力。

    这点与米国在20世纪初的禁酒令,导致黑手d,通过控制地下贸易,而迅速壮大的情况类似。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以至后世有观点认为,如果让h、赌、d交易合法化。

    或者说为需求者,设定官方控制下的消费平台,能够有效抵制犯罪集团的滋生,包括为国家增加税收。

    至于这种观点是否可取,并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里。

    吊诡的是,这些一直被我朝z府,所警惕的民间海上力量。

    却在明、清更迭之际,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保卫者。

    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这里指的是郑cg及其所代表东南海商集团。

    相比之下,参与中、倭贸易的葡萄牙人,反倒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最终并没有实际卷入亚洲政治当中。

    即使是后来与z氏争夺大员的荷兰人,看起来,也没有对东亚旧有的地缘z治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

    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随着天朝和倭国的国门,相继被西方的绝对技术优势所打开,一切才发生根本性转变

    无论出于了解这段历史,还是了解倭国与西方交流的历史。

    我们都需要对倭国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邻居,做一个解析。

    作为第一岛l的最重要成员,倭国本土向有“倭国四岛”之称,由北至南分别是:

    北h道岛、本z岛、四g岛与j州岛,这四个大岛即为狭义的“倭国列岛”。

    其中面积最大,亦为倭国地缘中心的,是居中的“本z岛”。

    面积相当于广x省的本z岛,不仅比其它三岛的面积总和,还要高出将近9万平方公里,人口占比亦高达80%。

    虽然本z岛在倭国列岛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依照地理位置来说,最有可能与天朝,以及葡萄牙人发生贸易关系的,是最南部的九z岛。

    由于倭国长期以来与天朝的纠葛,以及“东洋”之名的存在。

    很多人印象中会以为,倭国列岛处在东海正东部,与我国大陆相对。

    实际上,倭国列岛的纬度要高得多,位于最南部的九z岛,纬度大体与江s南部及上h相当。

    除了与我国隔东海相望之外,九z岛还与朝x半岛,隔“朝x海峡”相望。

    真正与我国大陆隔东海相望的,是时称l球的冲s群岛。

    至于倭国列岛,则与朝x半岛、库y岛以及俄g控制下的外东北地区,一起围就了r本海。

    不幸的是,由于俄g在向远d扩张时,极力打通了自己,与朝x半岛的陆地通道。

    导致我国,被挤出了r本海沿岸国家的行列。

    单从r本海的存在,与倭国列岛的地理关系来说,倭国的历史,似乎应该更多同俄g联系在一起。

    然而由于外东北的恶劣环境,倭国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进行地缘沟通的对象都是朝x半岛,以及西南方向的天朝。

    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俄g坐



第567章 我们的航路(二十三)
    九z岛的北部,是邪m台最初的国境。

    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之更容易从朝x半岛南部,乃至我国大陆地区,获得经济及技术优势。

    公元四世纪,邪m台之名开始从我国的史书中消失,取而代之成为倭国z治代言人的,是一个叫作“大h国”的国家。

    然而所谓“大h国”,很有可能,就是向本z扩张成功的“邪m台国”。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音译,后者的“h”字则是倭国引入汉字后,用以取代w辱性的“倭”而更迭的族名。

    未能更改的,是“大h国”的倭语训读发音——yamato。

    因为翻译误会造成的认知混乱,在我国史书中比比皆是。

    也可以说,对于这些蛮夷的辨识工作,以华夏正统自居的史官们,态度从来算不上特别认真。

    然而正是这些不算认真的记录,却为周边许多国家追溯自己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地形、气候,以及与亚洲大陆的相对位置,长期决定了倭国内部诸板块身位。

    在一个山地占比达71%的国度,平原显得异常的珍贵。

    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是位于本z岛东北海岸的“关d平原”。

    它的面积超过16000平方公里,大体与后世燕京市的辖区面积相当。

    排名第二的石狩p原(北h道中西部),则为4000平方公里。

    再往下的浓尾p原、j畿(d阪)平原,面积更是只有1700-1800平方公里。

    然而并不是平原面积越大、地形越平,就一定越有潜力的。

    就像西x伯利亚平原,虽然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但却因气候异常寒冷,而长期无法开发。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的南美亚马逊平原。

    这片世界最大的平原,所蓄积的总人口不过1500万。

    与加拿d、澳d利亚这些因寒冷、干旱而形成地广人稀之地,处于同一量级。

    只不过亚马逊平原的问题在于降水太多,对土壤伤害过大,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相比之下,在火山岛性质的倭国,包括最大的关d平原,土壤倒不成为问题。

    “关d”的称谓,总是不由自主的,让人联想起,曾经被称为“关d”的我国d北地区,后者同样拥有,我国境内最大的平原。

    在倭国的地缘z治设想中,我国的“关d”地区,曾经占据异常重要的位置,占领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被之视为倭国崛起的关键。

    倭国甚至在战略上,有将z治中心移至我国d北的设想。

    另外在后世倭国帝国时代,“关d”这个称谓,常常是与被视为,倭国陆军战力最强的“关d军”,联系在一起。

    “关d军”的称谓,源自于倭国在我国d北地区的殖民起点——关d州。

    后世甲w战争的失败,使得d北地区成为了倭、俄两大帝国争霸之地。

    1899年8月16日,s俄与清政府签订《旅d租地t约》。

    得到了以旅s港为中心,辽l半岛南部地区,因其位于山h关之东,各方遂称之为“关d州”。

    5年之后,在倭俄战争中获胜的倭国,得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战略要点,并随之建立经略我国d北地区的“关d军”。

    回到倭国“关d”的话题上来。

    身处海洋腹地的倭国列岛,气候上比之同纬度的东亚大陆,要更为温润一些。

    关d平原及其以南地区,能够跻身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以北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越往北越气候越寒冷。

    这直接导致了,北h道虽然拥有倭国第二大平原,但人口潜力却非常低。

    拥有倭国1/5土地的北h道岛,总人口还不到600万。

    &



第568章 我们的航路(二十四)
    在此之前,以t皇驻地为标志的倭国s都,一直身处本z南部的“关x”地区,时间长达1000多年(公元794—1868年)。

    只是,在没有其它都城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这个都城并没有必要被叫作“x京”,而是被称之为“j都”。

    因为j都z治地位的存在,关x地区又被称之为“j畿地区”,其所处的这片平原之地,自然也可被命名为“j畿平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关x、关d两大平原之间,延绵有300公里左右的山地。

    以及以m古屋为中心,与此二者共称倭国三大中心平原的“浓尾p原”。

    所以关d、关x两地的地理分割线,或者说那个“关”在哪里,实是有些争议的。

    从“风水”角度看,身处j畿平原东北角的j都,背靠山地以及倭国最大的淡水湖“琵琶h”。

    三面临山的类盆地结构,使在在安全上有很大保障。

    源出琵琶h“淀川”的水系,则帮助j都西南方向与太平洋相通。

    在淀川下游为j都拱卫出海口的,则是倭国另一个著名城市d阪。

    这片平原,有时也因此被命名为“d阪平原”。

    二者的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燕京与t津的关系。

    j都的选址体现了倭国农业文明的背景。

    然而,倭国毕竟是个被海水四面包围的国家,并且资源匮乏。

    无论古代倭国是不是想封闭自成一体,都必须通海上贸易,从外部获取资源、技术,乃至z治、文明层面的经验。

    包括内部诸板块的交流,也很大程度依赖海上交通。

    基于这一地缘背景,身为j都门户的d阪,很早就成为了,一座商业味道浓厚的城市。

    以至于在后世,广为流传着关于“d阪商贩”、“d阪师团”的种种笑话传闻。

    “j都-d阪”式的地缘关系,与自视“地大物博”、“四海之内”的z央之国有很大区别。

    燕京以及其它天朝古都,只需要通过陆地运河,从境内富庶之地征调资源。

    便可满足王朝运行,并不需要一个能够直通海外的门户。

    在元明两代,东临渤海的t津,之于帝都燕京来说,长期以来的功能,只是一个“卫城”(t津卫)。
1...172173174175176...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