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其中,1.8万人为英国人,其余为外国雇佣兵,并筹集武器,积极地准备战争。

    面对法国的挑衅,欧洲国家又组成了奥格斯堡反法大同盟,法国也与俄国建立了同盟关系。

    马尔巴勒公爵约翰邱吉尔任反法联军总司令。

    陆上战斗以1700年,8月的布仑汉战役最为著名。

    英军以近5000人阵亡、删人受伤的代价,击毙法军1.2万人,俘虏1.4万人。

    包括多名将军和1200名校尉级军官,缴获了法军的全部大炮和难以计数的装备。

    自诩为“常胜之师”的法国陆军威风扫地。

    在以后的拉米伊战役、奥德纳德战役、马尔普拉凯战役中,马尔巴勒捷报频传。

    1706年,法军被迫退出意大利。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到1707年,在形势的逼迫下,苏格兰正式同英格兰合并,苏格兰王国从此消失。

    1709年,法军被赶出尼德兰。

    海上战斗集中在地中海海域。

    1704年,英国海军上将乔治鲁克爵士率领英、荷联合舰队,攻占了极具战略价值的直布罗陀。

    直布罗陀是地中海的咽喉,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

    漫长的海湾内风高浪大,没有港口可供泊船,岸边的悬崖绝壁更使人无法接近,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nb




第860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四)
    从法国得到圣克利朵佛岛、纽芬兰岛、新斯科舍。

    法国归还战争中,从英国夺取的哈得孙海湾,并赔偿英吉利贸易公司的损失。

    法国还向英国保证,拆毁敦刻尔克的工事,驱逐已被推翻的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后裔。

    法国保证不与西班牙结盟,并再次承认安妮公主的英国王位继承权。

    奥地利上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时的英法交锋,实际上,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继续。

    奥地利君主查理六世在世时,曾颁发“国事诏书”,将王国交由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

    该诏书取得了欧洲各大国的同意。

    然而,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撒丁等国,

    垂涎奥地利的广阔领土,拒绝承认特蕾西亚的合法继承权,要求瓜分奥地利版图。

    英国、荷兰、俄国、捷克和匈牙利,站在奥地利一边,支持特蕾西亚。

    英国参加这次战争,主要是为了打击法国,争夺法国殖民地。

    因此,英国把战争重点放在美洲和印度,在欧洲战场上没有重大行动。

    土伦海战是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1744年2月,在土伦附近海面,英国海军上将托马斯马修斯,率领舰队追击一支实力相等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

    英国舰队由于长期执行封锁任务,船底粘满了海藻贝壳,舰船航行速度较慢,马修斯不甘心让到嘴的肥肉跑掉,战斗队形尚未完全展开,就下令开火。

    英舰的前卫同敌人的中军对阵,中军同敌人的后卫对阵。

    马修斯满以为担任后卫的海军中将理查德莱斯托克,会主动加入战斗,就没有发战斗信号给他,并忘了收回。

    看到“成一路纵队前进”的信号旗,莱斯托克刻板地执行旗舰的信号,让他的后卫舰队空对着茫茫大海,一直没有投入战斗。

    这场战斗未分高下,双方损失都不大。

    战斗过后,马修斯以贻误战机之罪,逮捕了莱斯托克,但当时英国海军,把线式对阵战术当成了教条,

    在军事法庭上,莱斯托克被宣判无罪。

    马修斯却因没有严格遵守前卫对前卫、中卫对中卫、后卫对后卫的战术要求而被撤职。

    1745年,法国为了牵制英军,派5000人护送詹姆斯二世的孙子查理爱德华,在苏格兰登陆。

    爱德华率军向英格兰挺进,企图复辟斯图亚特王朝。

    但由于得不到英国人民的支持,他很快就失败了。

    此后,英国舰队分别于1747年,在西班牙的芬尼斯特雷角。

    1748年,在哈瓦那小胜法国、西班牙舰队。

    法国舰队在印度海域,战胜了英国舰队,夺得马德拉斯。

    在欧洲大陆,英国出资30万英镑支援奥地利。

    英王乔治二世,还曾带幼子坎怕兰公爵亲赴欧洲战场,率领英、荷、奥联军,在德丁根战胜法军。

    总的来说,以奥地利为主的一方,和以普鲁士、法国为主的另一方各有胜负。

    最后,交战各国于1748年10月至11月间,签订了《埃克斯拉夏佩勒条约》。

    普鲁士从奥地利割取了西里西亚,特蕾西亚的王位得到了承认,法国在印度占领了马德拉斯,英国则维持现状。

    签订和约,不过是列强为了暂时休战而采取的策略,各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英、法的海上争夺也还未见分晓。

    《亚琛和约》之后,奥地利和普鲁士并没有实现和平,八年以后,两国再次开战,这就是“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是人类历史



第861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五)
    前面几年,英法海军的战斗还是互有胜负的。

    到了1781年,法军在西印度群岛重创英军舰队。

    在米队赢得了约克敦战役胜利的同时,法军于1781年9月,在弗吉尼亚诸角海战,战胜了英国海军。

    但是,法军又在后来的牙买加海战,即1782年4月诸圣岛海战,损兵折将。

    1782年,在西班牙舰队的帮助下,法国海军舰队,也未能在直布罗陀海战取得胜利。

    同时在印度,法国舰队与英国印度舰队较量了5次,双方依然不分胜败。

    1783年9月,签署的巴黎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英国在谈判桌上没有输得更惨,部分是因为它的对手已经筋疲力尽,部分是因为它及时地,在诸圣岛和直布罗陀,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

    条约承认米国d立,其范围从大西洋岸到密西西比河,从五大湖到佛罗里达。

    英国保留直布罗陀和在印度的殖民地。

    西班牙得到佛罗里达和梅诺卡岛。

    法国将占领的,西印度群岛中的,大部分英属岛屿归还给英国,但保留多巴哥,并收回圣卢西亚和在非洲的殖民地塞内加尔。

    1789年7月14日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末代皇帝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的大革命,引起了国内保皇势力和国外封建势力的极端仇恨,它们急于扑灭法国革命的烈火。

    其中,英国依然是干预法国大革命和反拿破仑之急先锋。

    为了对抗法国,英国还同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葡萄牙等国缔结了盟约,从而组成了旨在反对法国革命和“雾月政变”后,成立的法兰西帝国的七次同盟。

    在七次反法同盟的战斗中,英军主要的战斗,依然是在海上。

    在1793年土伦战役中,面对奥、普、英、荷、西等国,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军事联盟,主要参战军队是英西联军,

    面对法国保皇党势力,法队取得土伦战役的胜利,年仅24岁的拿破仑少校一战成名,并且很快成为法国领导人。

    在1794年的西印度群岛海战中,经过三个月的战斗,英国海军本来取得了重大胜利。

    但是,由于黄热病的蔓延和打击,法队在当地土著的协助下,战胜了英国舰队,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最终,英国人失去了除牙买加和巴巴多斯以外的,全部安的列斯群岛。

    同年六月,英国舰队拦截法米联合船队,主要是运载采购自米国的粮食,英军取得胜利,击沉法“人民复仇”号舰,并俘虏了另六艘法舰。

    1797年的圣文森特角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战胜了与法国结盟的西班牙舰队,纳尔逊将军一战成名,而西班牙海军的士气自此一蹶不振。

    而在1797年10月的坎珀当海战中,英国海军战胜了与法国结盟的荷兰海军,当时英军统帅是邓肯。

    1798至1801年,拿破仑亲自率领法国远征军攻打埃及。

    八月,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在尼罗河海战中,击败了法国舰队,使得法军三万多人,失去了与本土的联系。

    尽管七月法军在阿布基尔打败了英国陆战队,法国在埃及却处于不利的境地。

    后来,法军与英军数次交战均告失利,特别是1801年3月,在亚历山大战役的失败,决定了法国远征埃及战争的彻底失败。

    1805年10月,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军纳尔逊舰队再次获胜,击败了法西联合舰队。

    由于这一胜利,永远地将拿破仑赶离了海洋,他以后的所有战役,都是在陆上进行的。

    没有海军的保护,法国海外贸易实际上停滞了,而英国海外贸易却自由地扩展。

    &nbs



第862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六)
    6月16日战斗打响了,法军既没有以优势兵力围歼普军,又让威灵顿将军率领的英队,从合围中成功撤退,这已经预示了法军的失败。

    18日,滑铁卢战役正式开始,英军顶住了法队一整天的疯狂进攻,拿破仑却没有派上援军,当天晚上普军主力参战,法军终于大败。

    拿破仑约100天的第二次执政,即“百日执政”因滑铁卢之役而告终,他终于遭到了,辉煌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失败。

    拿破仑战争之后,英法两国之间虽然没有爆发战争了,但是双方的敌对关系,并没有彻底改变,尤其是在好大喜功的拿破仑三世时代。

    直到德国的统一和崛起,面临更加强大的“第三者”,英法终于走到了一起,去迎接两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为什么在英法长期海上争霸中,英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一个原因是,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

    自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争雄长。

    只有到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

    而英国则自从17世纪革命以来,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另一个原因在于:英国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要比法国多。

    到1688年为止,有30万英国移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他们散居在j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

    英属殖民地上的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英国的工业发达,是英国胜利的第三个原因。

    从1550到1650这10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正是在此期间,奠定了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三十年战争增加了对于军事物资的需求,因而刺激了英国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法国工业在产量方面与英国相当,然而,法国人口为英国人口的三倍以上;而且,法国工业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

    而英国工业,则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因而在质的方面超过法国。

    英国工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

    第四个原因,是英国素来就重视海军的建设,到18世纪英国海军之强,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

    英国海军在英法战争中作用最大,特别是它切断了,法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联系,因而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相比之下,莱茵河东岸的情况就要复杂的多。

    一直到19世纪,德国人都还在问自己:“德意志”到底是一个m族还是一个国家。

    只是,这条地理鸿沟的决定性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被意识到。

    此后英、法两国的关系,综上所述,陷入了长达4个多世纪的,既尴尬,又打打停停的战争期。

    之所以说尴尬,是因为自诺曼王朝起,一直到15世纪中期,统治英格兰的历代王朝,都来源于法国,并且在法国拥有大量的领地。

    一方面,这些王朝统治者在法国,算是法兰西国王的封臣。

    另一方面,却因拥有英格兰国王的王冠,而拥有与法兰西王室,平等的z治地位。

    从地缘z治角度看,此时英格兰的统治者,更准确说是一个,地跨英、法的“海峡王朝”的统治者。

    最受困于这种尴尬关系的,无疑是法国王室。

    与



第863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七)
    一言以蔽之,这份文件的目的,在于确定的君主权力的边界,将之用法律的形式。限定为了“有限权力”。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君权代表“公权”。

    正因为这层意义的存在,《自由大宪章》也因此,被视为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之先河,乃至被视为世界宪政之母。
1...257258259260261...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