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当然,《自由大宪章》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英国,有此走上了有限君主制的道路。

    此后,在国王与贵族之间的权力争斗,曾经出现过多次反复。

    一直到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英国才算真正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

    并且凭借这一法案所激发的社会各阶层力量,走上了一条其它欧洲国家,不太一样的海外扩张之路。

    从源头上看,英格兰贵族对君权的限制,仍然源起于,日耳曼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以及因此导致的对王权的淡漠。

    这也是为什么,有限君主制也好、自由主义的理念也罢,后来在整个西欧乃至西方,能够更容易的传播。

    回溯历史,对于我正在解读的“英美文明”来说,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起点,《自由大宪章》应该是最为合适的。

    因为正是这份文件,让“英美文明”,开始走向另一条探索道路,并最终让英、美,成为西方文明的代言人。

    好了,我已经从m族、法律、战争、价值观的角度,确认了“英美文明”的源头。

    现在,是该回到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去看看英美这个文明是如何成长的了。

    单纯从米国的角度审视这个过程,故事似乎应该公元从1620年,那艘名叫“五月花号”的三桅盖轮船开始。

    如果有朝一日,需要将“米国文明”单独从“英美文明”剥离出来,当年乘坐“五月花号”移民米国的那批清教徒,

    以及他们所开拓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的确有资格承担这一历史重任。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米国的故事。

    五月花号本质上,只是英国大航海时代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开始。

    此前的1600年,英国人已经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致力于亚洲贸易的争夺。

    即使单纯考虑新大陆的开发,五月花号也不是起点,它只是英国人,在北美大陆所开拓的,第二个永久殖民点。

    至于为什么,这个“第二个吃螃蟹”的殖民点,会拥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我后面会有详细解读。

    面对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每一个国家的战略选择不尽相同。

    当然,与其说是未雨绸缪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在多方试错之后,自然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以17世纪强势崛起的荷兰为例,“海上马车夫”属性的荷兰,在17世纪初,先后成立了东、西印度公司。

    内部竞争下来,与葡萄牙争夺亚洲成熟贸易航线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略美洲的“荷属西印度公司”,却由于无法掌控商品供给地,最终不得不以破产而告终。

    至于强盛时间更长的大英帝国,战略选择,则比荷兰要更为复杂一些。

    具体来说分为两个阶段。

    以米国d立为节点,之前的“大英帝国”,可以被称之“大英第一帝国”,其战略重心,侧重于美洲。

    失去北美殖民地之后,东印度公司及东方的利益,则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支柱。

    因此,米国d立后的英国,可以称之为“大英第二帝国”。

    &nb




第864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八)
    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国家授权武装民船,对敌国进行战略攻击,不仅可以不花一分钱代价,

    获得一支海上志愿军,还可以从中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

    西班牙国王能够代表国家,从美洲运回来的财宝中,提取20%作为收益。

    “私掠许可证”的颁发,国家也能从每次缴获中,得到这样类似比例的分成。

    这样看来,将民间海上力量,纳入战争的做法,对政府来说,几乎可以算得上零风险。

    当然,这世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风险的事。

    从大的方面来说,私掠船虽然不会为政府增加负担,但在战场上消耗的,终归也是国力。

    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既然享受了私掠制度,带来的低成本管理好处,那么也同样要承受,其带来的风险。

    在欧洲,几乎每一次大规模战争后,都会有一批,不愿意回归正常生活的私掠者,变身成为真正的海盗。

    更为尴尬的是,很多因为战争结束而失业的海军、水手,同样会选择加入,“海盗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有鉴于此,将私掠行为合法化,对于一个国家战略风险是相当大的。

    对于更看中集权力的国家来说,即使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也往往不会愿意这样做。

    以同时代的我朝为例,行将崩溃的朝庭,就算看到了东南民间海上武装的强大,其做法也是更为稳妥的,

    将当中最强大的郑氏招安,然后再用其来打压那些,身份仍为“匪”的民间海上武装。

    即使在一些军事行动中,偶尔会招纳一些民间海上武装配合,但却不会用“私掠许可证”的形式,将海盗行为合法化。

    不同的文化背景,诞生不同的做法,很难说哪一种更可取。

    从大历史和地理大发现的角度来看,中央之国对民间海上武装的压制,虽然看起来更文明和道德,

    但难免又会让人惋惜这种文化取向,使其错失了整个时代。

    即使在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每个国家对私掠行为的宽容度,也不尽相同。

    英国无疑是海上私掠文化的发源地,以及最大的支持者。

    后世那些国人耳熟能详的“皇家海盗”,几乎都是英国船长。

    在英国,私掠船兴起于“伊丽莎白时代”,即“伊丽莎白一世”所统治的时代。

    在这个长达45年的黄金时代,从1558到1603年,英国人不仅在z治、宗j、文化等方面,完成了内部整合,

    并且开始建立强大的海军,参与原本为伊比利亚双雄,所垄断的大航海事业。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伊丽莎白时代”在英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如果以海军实力第一,作为帝国起点的话,此时的英国,不能被称为“大英帝国”。

    一直到17世纪90年代,英国海军针对当时军力最强的法国,取得决定性海上胜利之时,英国才算真正的迈入帝国时代。

    以此来说,将英国带入大航海事业的“伊丽莎白时代”,算得上是帝国准备期。

    一如汉高祖刘邦,虽然早在公元前202年,就建立了西汉王朝,但这个王朝,真正能够得上帝国标准,

    却要等到70多年后,汉武帝对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后。

    有趣的是,公元1952年,英国又迎来了一位y丽莎白女王,即y丽莎白二世,并且执政到21世纪。

    只不过这位让威尔士亲王,英国王太子熬白了头的女王,能够面对的同样不是“大英帝国”,而是极力显示帝国余辉存在的“英联邦”



第865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九)
    之前提到的,五月花号所建立的殖民地,也叫“普利茅斯”。

    在大航海时代,为新发现的陆地,复制一个欧洲地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

    五月花号上的清j徒们,之所以为他们在北美的殖民点,复制一个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正是英格兰的“普利茅斯”。

    在当时的英格兰,这个位于英格兰德文郡的港口,不仅是英国海上力量的集结地,它有造船厂和海军基地,更是新j徒们的聚集地。

    在这里提到两个普利茅斯的宗j属性,是因为在大英帝国乃至“英美文明”的成长过程中,宗j因素都展现了很强的影响。

    事实上,出身于新j家族的德雷克,还曾经在年幼之时,跟随其父亲在“雷德克岛”上避难,为躲避宗j之争所引发的叛乱。

    关于“英美文明”的宗j属性问题,将在历史线,指向“五月花号”之时再详细解读。

    现在,还是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皇家海盗”身上。

    作为“皇家海盗”的代表人物,德雷克的海上事业,算得上是英国,在大航海时代初期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去探究尚处在襁褓中的大英帝国,是如何野蛮生长的。

    德雷克代表英国,完成的那次环球冒险,很多时候,会被拿来和麦哲伦的首次环球探索对比,甚至被认为是史上,第二个领导完成环球之旅的航海家。

    当然,这个认定多少是有点疑问的。

    这倒不是因为麦哲伦实际未能活着回到西班牙,因为这并无损于他,对这次航行的卓越贡献,主要是两个人开启航程的时间,相差了半个多世纪。

    很难说在这期间,没有其他冒险家做过这样的尝试。

    不过,德雷克的航行之于英国的贡献,却是确认无疑的。

    甚至可以说,是德雷克的航行,帮助开启了英国的全球化视野。

    然而,德雷克在英国的知名度,最初却不是通过那次,环球冒险建立起来的。

    在此之前,他已经以一个成功“私掠者”的身份,引发了世人的关注。

    不过,接下来我先要谈的,还不是他惊心动魄的海盗生涯。

    作为大航海时代最知名的航海者及海盗之一,德雷克也许注定会成为一名航海者,但却未必一定会成为一名私掠者。

    1567年,当27岁的德雷克,再一次进行远洋探险时,他的身份还是一名商人,希望能够在“三角贸易”中分一杯羹。

    在黑非洲和新大陆,相继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现之后,精明的商人很快发现,可以在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构筑一个可循环的贸易网。

    这种航迹呈三角形的贸易模式,就是所谓“三角贸易”。

    具体来说,是将欧洲的手工业产品,可以是枪支,也可以是在欧洲不值钱的玻璃珠子,运输到商品匮乏的黑非洲,以换取奴隶。

    最初的时候,这些奴隶,通常部落战争中的战俘。

    当奴隶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商品时,以捕获奴隶为主要目的地部落战争,以及专业奴隶捕手,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当从非洲购买的黑奴装满底舱后,这些种植园急需的劳动力,会被运至美洲,换取贵重金属或者蔗糖、烟草等经济产品,并被带回欧洲出售。

    然后,再购买欧洲产品输往黑非洲,如此周而复始。

    这样形成的三角形贸易路径,除了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利可图以外,更可以保证船舶的运力,完全不会被浪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贸易版图的扩大,三角贸易这种模式,也出现的很多新的路径。

    因此,刚才所描述的“三角贸易”模式,又被进一步定义为,“大西洋三角贸易”



第866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三十)
    对于英国来说,最治标的办法,是在美洲的热带气候区,建立自己控制下的种植园。

    具体来说,就是西班牙控制下的加勒比海周边地区,以及葡萄牙主导的巴西沿海地区建园。

    同时,在西非海岸开辟奴隶贸易据点。

    然而,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切都需要时间和启动资金。

    相比之下,在非洲采购奴隶这点,相对要容易做到。

    毕竟,葡萄牙就算基于“j皇子午线”,得到了黑非洲的控制权,也没有实力控制整条岸线。

    更何况,基于对抗西班牙的需要,葡、英两国,早在1373年,就结成了战略同盟。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英国战略上,不能把巴西视为扩张方向。

    反观在西班牙控制下的加勒比海地区,情况就要艰难的多。

    躲过西班牙舰队的搜索,进行几次成功走私活动,与夺取几个岛屿,建立种植园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种情况下,急于从三角贸易中,分一杯羹的英国,选择了将“皇家海盗”,

    作为一种核心战略武器,而不仅仅是正面战场的补充,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起码这种做法,能够帮助英国,快速积累殖民事业的启动资金。

    岛屿密布的加勒比海地区,是德雷克及其同行们的重点攻击对象。

    这不仅仅是因为,西班牙在热带属性的加勒比海地区,开辟了大量的经济作物种植园(主要是在古巴岛与海地岛),

    更因为帝国从美洲掠夺的金银,都需要从加勒比地区运出,转运回西班牙。

    相比前者,后者更容易让皇家海盗们陷入疯狂。

    问题是,一艘私掠船甚至舰队,在浩瀚的海洋中是那么的渺小。

    要如何选择攻击最有价值目标,让皇家海盗们的利益最大化呢

    如果将西班牙视为一个,从f律宾群岛到伊比利亚半岛,横跨太平洋、大西洋的庞大帝国,巴拿马就是这个帝国的地理中心。

    事实上,即使单从经营新大陆的需求来说,巴拿马也同样是西属美洲的地缘中心。

    公元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代表西班牙发现了,被他认为是印度的美洲大陆。

    此后哥伦布又针对这一发现,进行了三次探索之旅,足迹遍布整个加勒比海地区。

    基于这一发现所建立的,“新西班牙总督区”殖民地,范围覆盖加勒比海及墨西湾周边地区。

    核心地区包括: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加勒比海诸岛、阿兹台克文明所处的墨西哥高原、以及玛雅文明所覆盖的尤卡坦半岛等区域。
1...25825926026126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