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东汉末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潜阳

    在这个时代,由于交流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看门基本靠狗,许多人一辈子可能连近在咫尺的县城都没有进去过,因此新生物种的传播速度是极其缓慢的。从蔡伦将采用新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出来的纸张进献给朝廷,距今已经整整八十年了,可若是没有郭斌的推广,纸张的使用便依旧被限制在不大的圈子中。郭斌深深地感觉到,在如今的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技术水平的不足,而是人们的思想还不够开放。

    如今,他才算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后世流传甚广的所谓“改革的是制度,开放的是思想”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真正理解了当初那位伟人所说改革的步子要大一点的良苦用心。

    正是因为阳翟县中各种新产品的带动作用,整个颍川郡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逐渐向阳翟县集中。资本的注入更是刺激了阳翟县中各种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再加上经过去年的黄巾之乱,阳翟县中凭空增加了五六万的人口,人力资源可谓极为丰沛。

    除此之外,整个阳翟县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新技术和科技的运用热情极高,马钧的成功直接刺激了阳翟县中人们学习知识和进行发明创造的热情。一个个构思新颖,设计精巧,并能够在各个产业发生巨大作用的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既创造了一大批通过搞发明创造,率先达到小康水平的市民,更是极大地提高了阳翟县中的生产力水平,为整个阳翟县的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的阳翟县,已经俨然成为整个颍川郡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同时也是整个颍川郡的文化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甚至放眼豫州乃至整个大汉王朝,这里都是学术研究最活跃,生产力水平最高,识字率最高的城市。可以说,阳翟县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引领作用,如今已经在颍川郡显现出来了。

    颍川郡中藏龙卧虎,是文才超卓之士荟萃之所,这与颍川郡中豪门大族多以诗书传家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整个士林之中,颍川郡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否则当年的刘陶也不可能成为掀起太学生上书救援党人高

    潮的领袖人物。既然如此,郭斌身为颍川郡守,在刘陶身故的当口表明一下态度,也是极重要的。

    于是,郭斌开口道:“刘公是何时去世的如今遗体在




第三百五十三章 郭嘉
    见郭嘉满脸跃跃欲试的表情,郭斌心中极是欣慰,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后,开口问道:“那小弟你说说,此番你南下之后,要如何做呢”

    听了郭斌的问话,郭嘉面色一肃,挺直身子,道:“要说大哥选的这个地方是真好,交通既极便利,方便从内陆运送物资、补给,又游离于交州之外。顶 点 小 说 x 23 u s.c om咱们是外来的势力,去人家的地盘上立足,哪是那么容易的如此正式便宜。况且咱们颍川的货物自然也要运到交州去贩卖的,眼下还好,待日后生意越做越大,保不齐便有眼红的人。咱们远离交州本土,便少却了许多麻烦。无论是交州的官场还是地方实力派,他们又岂能是铁板一块到时候咱们反而却能置身事外了。”

    听了郭嘉的话,郭斌很是欣慰,小小年纪能看到这么深,也不枉了戏志才的一番教导了。只是这年轻人不能使劲儿夸,就怕他翘尾巴呢,当下他却继续板着脸,点点头道:“唔,说得挺有道理。具体说说你想要怎么入手,一步一步又是怎么打算的”

    听了郭斌的话,郭嘉大受鼓舞,朗声道:“既是中转站,那么大型的码头和起重设备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以后咱们阳翟的产品能卖到交州去,仓储区自然也要跟进建设。这两项是根本,也是基础,是第一步便要完成的。”

    郭斌听得心中极是满意,不说别的,郭嘉这个思路至少是正确的。他没有如世人一般看轻了工商业,而是本着一切行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这也是郭斌时时处处想要传达给手下人的理念。

    人类社会的根本是经济,社会稳定的根本也是经济,只有人人得以吃得饱、穿得暖,社会秩序才会更加有序,社会治安也才会从根本上好转。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是他不怕,光着脚硌在地上也疼啊,只是他本便一穷二白,即便是输了也剩不下什么了。所谓的失去的只是锁链,是因为失无可失。

    郭斌想要避免五胡乱华对中原经济的破坏,想要避免汉人遭遇历史上那次空前惨烈的血的洗礼,除了要在军事上将可能的威胁扑灭在萌芽之中,更要在经济上处于绝对碾压的地位。当周边四夷的经济逐渐依附于中国,成为中国的附庸,那么所谓的威胁自然也不复存在。从古至今,一切的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一切政治争端,背后都是赤 裸裸的经济利益问题。

    郭嘉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说明郭斌这两年来思想的传播还是颇见成效的,至少在高层之中对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已经与此时的传统官员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他点点头,继续考较郭嘉,道:“那第二步要如何做呢”

    郭斌鼓励性的眼神给了郭嘉极大的自信,当下毫不犹豫地道:“第二步便是招募人手、开垦荒地,另外造船厂更是要尽快建成。越人长于航海、造船之术,将他们招募进来,正是便宜。”说到这里,他看了郭斌一眼,道:“照我说,待日后咱们自己将船造出来,要招募水手兵丁的时候,还是要从他们之中挑选合用之人。江南水网密布,无论是走海路运送货物还是待日后插手交州事务,手中没有一支水军力量,那是断然不行的。”

    听到这里,郭斌双目一亮,问道:“哦插手交州事务如何插手”

    郭嘉道:“交州的资料小弟也研究过了,士家是交州士林魁首,盘踞岭南一百余年,几代人的悉心经营,可谓根深蒂固。而交州刺史朱符,其父朱?y便在朝中,因平定黄巾之乱的功劳,被封为右车骑将军,可谓极有背景了。如今他锐意进取,最近又在大肆征募部曲,极为强势。”关于交州的事情,因为郭斌南下,众人这段时间或多或少也都了解了一点。如今听到郭嘉说起,都放下酒爵,静静地听着。

    “双方都是大汉的臣子,朱符虽是交州刺史,有大义名分,可士家也不差,士燮的几个兄弟任职交州地方,影响力极大,士家与南越人关系又好,想要动他们也是难上加难。况且如今林邑国主被擒,南方的林邑国虎视眈眈,双方近期内发生重大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便是有点冲突,也不会是针尖对麦芒地大动作。双方大概也只会在交州刺史府所新近招募的部曲内部搞点儿小手段罢了。”

    听郭嘉说到这里,在座众人极是惊讶,谁都没有想到平日里话不多的小郭嘉看问题竟如此深刻。郭斌早已通过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知道了郭嘉的才能,再加上如今经过戏志才两年的悉心培养,若是连这一层都看不清的话,那才是个大笑话。

    当下,他还是不动声色地对郭嘉道:“那你说说,面对如此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自处”

    郭嘉笑道:“咱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还能怎么



第三百五十四章 奉孝
    最终,郭斌还是没能在颍川待太久,在将郭嘉送上南下交州的楼船后,他连回阳翟的功夫都没有,便带着几日前赶回颍川的五十铁卫北上洛阳去了。

    因为交州各民族混合杂居,汉人、南越人、占人,势力交错而复杂,如今又是正值林邑国主被擒,林邑国可能兴兵北上报复的当口,几方势力犬牙交错,情况极为复杂。因此,郭斌始终放心不下郭嘉的安全问题,便干脆将管亥派到了他的身边负责郭嘉的安全问题。管亥话不多,为人也颇刻板,缺乏创新能力,灵活机变也稍有欠缺,可他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人耿直。是的,极其耿直。

    只要是郭斌吩咐过的事情,管亥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虽然基本不会有什么超出预期的惊喜,可单单这份稳重,便使得郭斌对他极其放心。再加上他曾随着郭斌南下交州,对于当地情势也算是了解,派他去保卫郭嘉的安全,那是再合适没有了。

    依照郭斌原本的打算,除了何曼先期带过去的二百人外,还会有一百人随着郭嘉南下。可是他愣是临时又加了一百特种士兵。这些特种士兵原来都是混迹江湖的好汉,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经成为一支极具纪律性,战斗能力和装甲水平均极高的部队,他们作为郭嘉的护卫部队,优先装备了锁子甲和皮甲,并携带了一百把新近研制出来的元戎弩及其配件,自然还有足够的特制箭矢。

    可以想象一下,在如今冷兵器作战的时代,这些武艺高强、能够高来高去的“武林高手”,既装备了轻便的锁子甲和皮甲,大大加强了防御力,更有元戎弩这种仿佛突击步枪一般射速极快又威力巨大的大杀器傍身。有了这么一支远超这个时代的极强武力作为保障,想来郭嘉便是深陷数万大军的围困中,想要走脱也没什么压力。

    在临走前,郭斌曾单独吩咐过管亥,道:“中正,你此番南下的任务便是护卫小弟安全,其余事项皆可不问。”顿了顿,沉声道:“若是实在事不可为,你可不顾小弟的命令,带了他突出重围。”后面这句话,也就是管亥这个从一开始便跟着郭斌的铁杆心腹,若是换作其他人,郭斌是不会这么说的。

    除此之外,郭斌自然也要对第一次远离家乡,独挡一面的郭嘉千叮万嘱。他对郭嘉道:“此番南下,既然要独掌方面大权,便再不是小孩子了,没有个表字也不方便与人交往。所谓百善孝为先,你的表字便叫做奉孝吧。”嘱咐完了这番话,郭斌犹豫了片刻,方低声道:“小弟,你此去是首次独掌方面大权,心中却不必有太大负担。若事情可为,你便好自为之;若事不可为,你便回来。做兄长的自能保你一世平安。”

    郭嘉听了,心中感动,红着双目,狠狠地点点头,便转身登船了。

    楼船开动,自然又会引起码头内外的一片片惊叹声,可郭斌心中某块柔软的位置却似乎被狠狠地揪住。犹豫了一下,他撕下袍脚,拿起笔墨,泼墨挥毫,一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挥而就。

    他将袍脚栓到箭上,取了黄忠的强弓,策马沿江奔驰,待赶上那楼船,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那带着袍脚的箭矢已然钉到了楼船上。幸亏他神力惊人,内家功夫又有了一定的根基,才能使得动黄忠的强弓,否则这箭矢便要掉落江中。届时,众目睽睽之下,那可真就是丢尽了脸了。

    郭嘉将袍脚展开,却见上面写道:“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想着临行前,母亲刘氏的谆谆教导,便是以郭嘉的年轻人心性,也不由得热泪沾襟。

    不过,郭斌所以北上,为的却是另外一桩事情。

    郭嘉刚刚离去,戏志才当日便收到消息:“司空杨赐病逝。”

    听到这个消息,郭斌却再也坐不住了。想到当初杨赐的慈和与关照,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进京参加他的葬礼,便是因此犯了朝廷的忌讳,他也顾不得了。

    因此,郭斌便正好打着护送林邑国王范熊进京的幌子,率领手下五十铁卫往京师疾驰而去。郭斌和铁卫们骑惯了马的,尚没什么,却苦了一贯养尊处优的林邑国王范熊。高大健捷的马匹在岭南本就是稀罕物,这个范熊又并非马上得天下的雄主,这一番加急奔驰,他如何能受得了可是郭斌却不管那么多,等到他实在不行了,便以当初南下时运送黄叙的办法,在两马之间置一个网兜,将范熊放在中间,缓缓而行。

    这一路行来,京师的消息也渐渐传了过来。杨赐死后,备极哀荣,天子赏赐极丰。据说“帝身穿丧服,辍朝三日。赠东园棺椁、衣物,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并下诏哀悼,命左中郎将郭仪为使持节,追赠杨赐骠骑将军司空印绶。”

    所幸颍川距离京师洛阳不远,郭斌又是跑惯了这条路的,因此过不几日,众人便赶到了京师。先将范熊安置在驿馆之中,派了手下卫士护其安全,郭斌便往宫门处请求觐见天子。名为护卫,不过是看管罢了,林邑国王被擒,想来



第三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术
    瞧郭斌风尘仆仆的,一身远行的打扮,显然是连郭府都未曾回去。杨彪心中感动,暗叹父亲识人之明。

    如今郭斌虽然年纪轻轻,尚未及冠,可其身份地位却极是贵重。除了前汉卫青、霍去病之流,亦或者两汉立国之初,阳翟县侯的爵位若出现在如此年轻之人的头上,大约便是袭爵。想当初,即便是当今天子在成为天子前也不过就是个亭侯。再说这破鲜卑中郎将,想当初黄巾之乱初起时,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临危受命,为了大汉王朝的存续兴亡分别统领三路大军剿灭黄巾乱匪,也不过是个中郎将罢了。

    至于颍川郡守,那更是不得了。尤其是与靠军功升上来的官员相比,一个合格的行政官员想要升官则更加艰难,所需要的手段和协调各方的能力也更加苛刻。

    但凡是从军的,只要胆大心细、勇猛善战,或者运气好一点,获得功劳是很快的。像郭斌这种本便是地方豪族,家中颇有资财的,有召集部曲的资格,更是比其他人起点高了不少。历史上所谓的桃园三结义,未尝不是三兄弟觉得生活没有奔头,想要用张飞杀猪攒的一点儿积蓄放手赌一把。因此,靠着军功获得职位是极快的,历史上的刘备便是凭借着剿灭黄巾的功劳做了安喜县县尉。

    然而,军功获得地方上的行政职务虽是对有功之人的封赏,可是做行政官员却不是行军打仗,尤其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无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技术活。想要做好一郡的郡守或一县的令长,人脉、手腕、头脑、经验,那是缺一不可。因此,历史上在黄巾之乱基本平定,天下趋于稳定之后,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

    当时,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则称疾不肯见他。按说这样也颇合乎官场的道道,毕竟一个监察人员与被监察人员搞得不清不楚的,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况且此时谁知道刘备是不是拿了金银财货去行

    贿的呢

    可是,刘备对此怀恨在心,便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由此可知,刘备还确实是一个胆子极大,敢豁出去的狠角色,也难怪日后能成就伟业。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鞭笞督邮的事情安放到张飞的身上,既突出了张飞勇猛暴躁的性格,又显得刘备是个遵纪守法的五好青年,于维护刘备正统的形象颇有益处,可谓用心良苦。这虽非似笔削春秋一般一字褒贬,可是他这塑造人物的手法也着实是让人瞠乎其后啊。

    然而,抛却个人的情感偏好,若是站在大汉朝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却又是另一番道理了。

    虽不排除天子刘宏想要借机将这些职位空出来,趁机再卖一个好价钱的可能,若是单纯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说起来,却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能打仗的人并不一定能做好官,尤其是地方行政官员,是最亲民的职位,若是没有两把刷子,那可是玩儿不转的。所谓的“两把刷子”,指的是诸如办事人员一类人才的投效,还有地方豪族的支持。不要小瞧小小的县令或县尉,里面的水可深着呢。当初郭斌所以能在阳翟令的位置上坐稳了,除了他手下有一大批人才的支撑外,自然还有阳翟县境内各家豪族的广泛支持。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若单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朝廷将因军功得到官位之人黜落的举措,虽不乏过河拆桥之嫌,却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郭斌则不同,他虽确是因天子的看重而得以出仕,可在阳翟县令任上时便多有创建,担任阳翟县令不过一年,便通过安置流民的举措,将县中人口生生扩大了三分之一。安置流民,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半点做不得假的。这个事情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是头痛万分,却让郭斌这个初入官场的新人三拳两脚地解决了。后来,阳翟县乃至整个颍川郡的发展有目共睹,再没有人以郭斌年纪轻作为否定其担任一地主官的原因。

    因此说,郭斌这个颍川郡守,那可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照说以他过往的功绩,只给他这么个职位还是轻了,未免有诸如“朝廷赏赐何其轻”的流言蜚语。所幸郭斌年纪确实太小,朝中诸公尚勉强能够以“保护”年轻官员,恐惹物议这样的理由搪塞过去。

    再加上如今的郭斌因大破鲜卑大单于和连、建立塞外三城的功勋得封为“破鲜卑中郎将”,并得天子赐予中兴剑,又有两千人的亲兵护卫,因此现在的他是实实在在的国之重臣,是响当当的高级干部,较之一般郡守的位份要高得多了。

    然而,正是因为如今的郭斌地位不同,再加上天子刘宏明白无误的宠信,其一举一动方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郭斌既身为颍川郡守,守土有责,照例是不能轻易离开辖地的。他偷偷溜到交州去,毕竟是偏僻之地,尚不太引人侧目,朝廷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计较。可如今他竟然未经朝廷征召便私自进京,那可是极犯忌讳的。因此,杨彪见到郭斌竟亲自到来,方如此惊讶,当然心中也是极受感动的。

    当初杨赐曾单与杨彪说起过郭斌,说此人“有担当,重情义,胸怀宽广



第三百五十六章 陛见
    无论如何,故司徒杨赐的葬礼倍极哀荣,场面搞得极其宏大。等到安葬时,灵帝命侍御史持节送葬,兰台令史十人遣羽林骑士轻车介士,前后都奏响鼓吹,又下令骠骑将军下属及司空仪仗队伍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参加了葬礼。

    就在葬礼之后,天子刘宏准了郭斌觐见的请求,将他叫过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可称得上是狗血淋头了。然而即便如此,一直对郭斌心有忌惮的中常侍张让却丝毫不敢在他面前炸毛,待觐见结束后,更是亲自引路,恭恭敬敬地将郭斌送出了宫门。
1...96979899100...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