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她心想着下午顺便为他们照一张相,带过去给他们的父母。这么多年了,德安夫妇一定不知道两个孩子长成什么模样了!
她心里忍不住责怪起德安。她曾向德安建议把两个孩子带到深圳一起生活。如此,父母和孩子都不必承受思念之苦,一个家也才算完整。可偏偏德安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不同意把两个孩子带到身边。
他说他们夫妻在深圳过的是苦日子,不想把两个孩子带到身边受苦;他又说他们夫妻忙着赚钱,根本就没有时候照顾孩子;他还说他不想一直待在深圳,早晚要回到老家;他甚至还说他的爸妈会把两个孩子照顾好,在这一点上,他是很放心的。
她反驳他,说她和永强都可以把孩子照顾好,为什么他们就不行她还反驳他,说只有孩子能在身边,大人苦一点、累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咬咬牙不就挺过去了吗
她和永强是很好的例子,周景生一家也是很好的例子啊!
可是,德安就是不同意。
唉,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思想!
她把章宏叫到面前,问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比如,家里是不是经常能吃到肉,爷爷奶奶有没有给他零花钱,会不会让他要求他干活……最后,她又问及了他的学习情况。
章宏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
她根本想象不到章宏的学习成绩能那么优秀。这让她倍感欣慰!欣慰的同时,她迫切地觉得应该把章宏带到深圳去。不管怎么样,那边的学校环境要比老家好,教学水平也比老家高。如果他能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肯定能够读上大学。
第十二章 久别重逢(第六节)
第十二章
第六节
小外甥满月之后的第三天,丽凤带着女儿启程返回深圳。
刚下车,她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路边的树木一棵棵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一栋栋铁皮房子就像遭受过灾难似的,不是房顶被掀开了,就是几乎散架了;大街上,到处充满了淤泥、垃圾以及胳膊粗的树木断枝……
丽凤顾不得行李,急忙向路人询问发什么了事情。
路人告诉她:前天夜里,一场超强台风光顾了深圳市。
深圳地区沿海,一年之中总少不了台风的袭击。但眼前的景象告诉丽凤,那一场台风的威力惊人!
她猛地想起了自家住的铁皮房!
自家的铁皮房是不是也受到影响了
她急了,立即扛上行李,领着女儿赶了回去。
她远远就看见自家的铁皮房还屹立在那里——还好!她放下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行李,大口地喘着气。待气喘顺了,她再次扛起行李,突然感觉行李重了许多。
她吃力地扛着行李,艰难地走回去。
还没有走到门口,她却看见永强和德安正在拆除政军他们住的房间。
怎么回事
她的心又悬着了!
一问之下,她这才知道前天夜里那一场台风,吹倒了他们自行搭的一间半铁皮房。刚好政军在里面睡觉,不幸被硬物砸中,造成了脑震荡,现在正在明艳的屋子里挂吊针。而兴文和德隆没有睡着,听到不对劲就跑了出来,只是受了一点惊吓与轻微的皮外伤。
丽凤急忙赶到屋子里看望政军。政军是她的表哥,来深圳的这几年,两边一直相互照应,他的受伤让她担忧不已。
所幸,经过治疗,政军现在除了依然感到头晕、偶尔会呕吐之外,倒也没有什么大碍。
丽凤这才松了一口气。
说了几句关心的话,她退了出来,来到屋外查看情况。
那一间半铁皮房已被拆除,地上还残留着风雨的痕迹,政军他们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也都杂乱地堆在一旁。
看着眼前的一切,丽凤不由得联想起一些可怕的事情——倘若台风把整间铁皮房都吹倒了,那可怎么办这倒不是关乎铁皮房本身,而是关乎她的丈夫以及两个儿子!
当时他们都在铁皮房里,万一整间铁皮房都被吹倒了……
她狠狠地摇着头,停止了这些可怕的假设……
永强和德安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吹倒的铁皮房又搭了起来。有了前车之鉴,这次他们将铁皮房建得特别牢靠,并且对整间铁皮房进行了加固。
忙完这一切,永强看着自己的作品,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他也不忘跟德安开一个玩笑,说道:“现在就算是十二级台风,我们都可以安枕无忧了。”
这似乎不仅仅只是一句玩笑话。
刚回到深圳就要面对这样的意外,丽凤哪里还有心情做其他事情。也是在永强和德安加固完铁皮房之后,她才想起老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托付她带过来的东西,还没有交到人家手上。都是老家一些土特产,有面线、佛手茶、地瓜粉、地瓜干、腌芥菜……装了满满一个大行李包,以致她登车的时候,司机一个劲抱怨她的行李又多又重。
这些东西当中,有给兴文的几斤面线,有政军最爱喝的佛手茶,有给景生的腌芥菜,还有给德隆的一些地瓜干——德隆喜欢吃这个东西,但叶老冒家生吃都不够,如何能有多余的东西晒成干货后来,还是永诚家给丽凤带了一些。
这都是一些在老家显得平常的东西,但到了深圳就成了稀罕宝贝——这些都是家乡的味道,也包含了游子们对家乡的思念。
对了,还有给叶梅香的一些东西。
丽凤打心里厌恶这个叶梅香,本来不想给她带过来,但念及梅香的老母惦记女儿,只好不情愿地带了过来。
政军他们都是一起住的,东西很快就交到了他们的手上。景生家离得远一些,而且景生有恩于他们,他的腌芥菜得亲自送过去。除了腌芥菜,丽凤想着还得拿点东西给他——好不容易回去一趟,总不能两手空空的上门吧。至于叶梅香……哼!哪天碰巧路上碰到了,再让叶梅香自己来拿,反正她是不可能亲自送上门的。
丽凤把景生的腌芥菜从行李包里拿了出来,连同两斤佛手茶、三四斤重的地瓜粉一起放进塑料袋里,就出了门。
当初永强和政军刚到深圳的时候,景生很是关照他们,不仅给他们张罗地方住,还给他们安排活计。丽凤来到深圳之后,两家一直互相照应,建立了很深的情谊。而自打永强在景生的鼓励下合伙承包了厂房的门窗和水电,两家的关系更进一步了。
丽凤走进景生家的铁皮房,但景生不在家,家里就只有景生的老婆颜玉莲。
丽凤把腌芥菜取出来,说道:“这是景生交代我带过来的,在老瓮里存了一年多。”
腌芥菜密封存放的时间越长,越是别有一番风味,是这些出远门的凤来人最为魂牵梦萦的味道。任何一个回老家的人,返程时都会带上一些腌芥菜;而老家的家人总会特地珍藏一些,好让他们回来时带走。
玉莲露出欣喜的笑容,并且迫不及待地拆开袋子——一股咸酸霉腐的味道扑鼻而来。
这是人在他乡,最为珍贵的家乡的味道。
丽凤又把茶叶和地瓜粉拿出来
第十三章 建房风波(第一节)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新学期伊始。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凤来县准备举办一场小学生数学、语文竞赛。这次竞赛,除了向新中国华诞献礼,同时也是为了考查全县小学生的总体水平。竞赛以课堂、课外知识相结合,没有年级高低的限制。
通知下达之后,上山村小学的叶建设开始考虑此次参赛人选。
照理说这种竞赛让高年级的同学参加最为合适。不过,不论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学生的水平整体一般,实在找不出拔尖的人。建设只好把视线转到他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上。
要说三年级的这些学生,虽然有诸如张向阳、叶国展、叶平和、赵吉庆这样既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又差的学生,但也有叶章宏、叶冬雪这样表现好、学习又好的学生,张敏莉、叶国雄的成绩虽然略逊一筹,却也可圈可点。只是每所小学参赛名额有限——仅限两名,看来也只能选择最为优秀的章宏和冬雪了。
经过一番衡量,建设决定打破以往高年级学生参赛的惯例,让三年级的叶章宏、叶冬雪作为上山村小学的代表,到县里参加竞赛,并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辅导。
参加竞赛的当天,章宏早早起了床。刚吃完一碗奶奶特地做的瘦肉鸡蛋面线,建设老师就准时上门接他来了。
章宏的爷爷想招呼建设喝一杯茶,但建设怕时间来不及,当即领着章宏赶往冬雪家。竞赛九点钟开始,昨天他们已经约好了,今早七点半准时出发,九点钟之前能够到达县里。
两人来到冬雪家,可冬雪居然才刚刚开始吃早饭。
建设看了一下时间,发现现在已经快七点半了。
一辆由采石坑开来的小巴车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发车,看时间怕是赶不上了。
建设顿时心生不悦,并连连催促了几句。
叶进来似乎也十分不高兴,不仅黑着一张老脸坐在板凳上,甚至连招呼也不和建设打一个!冬雪妈的脸色也不好看,只是随手搬了一张凳子给建设,就一个劲催促女儿快点吃饭。
建设哪里还有心情坐!
不过,他很纳闷这一大早的,为什么叶进来会黑着一张老脸,而且他的儿媳妇也显得很是反常。要说吧,对于冬雪可以前往县里参加竞赛,叶进来一家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怎么一大早都板着一张死人脸——给谁看呢!
瞧瞧章宏的家人,全家上下都欢天喜地的。
好不容易等到冬雪吃完早饭。
建设不敢耽搁,领着两名学生急匆匆赶往村部广场。
前年,采石坑的村民马来健购买了一辆二手小巴车,在山上跑起了运输。每天清晨,他都会把小巴车开到上山村村部广场,七点半准时出车,途经华强镇沿途各村,最终开往县政府所在的全安镇。中午十一点钟,小巴车又从全安镇返程,回到上山村村部广场,下午一点再次从广场出发。一天来回两趟,风雨无阻、节假日无休。
他的小巴车一开始运营,终于结束了从山上到山下几乎全靠步行的历史。不仅如此,山里的禽畜、农产品、土特产等可以运到山下,山下的煤炭、化肥、饲料等也可以运到山上,极大方便了华强镇最为偏远的采石坑村与上山村。山上几乎所有人都能因此受益,而最为显著的变化当属煤炭——山里一些经济较好的人家,纷纷烧起了蜂窝煤。
章宏家也烧起了蜂窝煤。
不过,由于马来健是采石坑村的人,上山村几个经济情况好又有想法的人,已经暗地里盘算着也买一辆小巴车跑运输。于私,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于公,他们是不想看着本村的运输大业落入外村人手里。刘丽萍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她更倾向于买一辆龙马车,不仅可以载客,运送货物也更加方便高效。只是她的想法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叶德兴说自己吃不了这碗饭,死活不肯去学开车……
小巴车已经缓缓驶出村部广场。建设急忙上前拦下车,领着两个学生走进车厢——总算是赶上了,不然麻烦就大了。
镇上每个月有一大一小两次集,刚好今天逢小集,小巴车上差不多坐满了乘客,过道上还放着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家禽。
小巴车继续缓缓开动。
车窗外,一排排破旧的泥瓦房映入眼帘,但很快又在视线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伟岸的树,一座座青翠的山。马路旁,早起的人们或扛着锄头、或挑着粪担、或牵着耕牛,准备到田里忙活。一季早稻,一季晚稻,家人要吃的蔬菜,以及能到集市上换几个现钱的农产品,是山里人一年四季的全部。山林里的毛竹成熟了、杉树成材了,赶上好机会能卖一个不错的价钱。
车上,几个装着鸡鸭的竹箩,正散发出一股难闻的粪便味。不过,车上的人谁也没有嫌弃这股怪味。相反,这股怪味倒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山上的人家,谁家里没有养一些鸡鸭兔子!这些东西不仅是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几个钱。
山上的鸡鸭都是用粮食喂养,基本上没有添加饲料。山下的人就觉得山上养的鸡鸭好吃,还比较有营养,所以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些鸡鸭的主人是采石坑的张有顺。他有严重的耳背,耳背的人基本上嗓门都大,此时他正扯着大嗓门跟旁人讲述最近鸡鸭的行情,生怕别人听不清楚。
冬雪坐在靠车窗的位置上。
她一直看着窗外的风景,但她并不是被窗外的风景吸引了。
要说吧,有幸能够到县里参加竞赛,这真心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可是,她现在却一点也兴奋不起来。
她的爷爷叶进来之所以一大早黑着一张老脸,其实就是因为她到县里参加竞赛引起的!
叶进来不仅是有名的守财奴,而且还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冬雪是一个女孩,又不是他的亲孙女,自然更加无法得到他的喜欢。在得知她能够到县里参加竞赛的时候,叶进来没有半点高兴的意思,相反还很不高兴,甚至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第十三章 建房风波(第二节)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凤来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汇聚了全县一百多所小学的师生代表。
这是一所在凤来县享有盛誉的学校,由乡贤华侨集资捐建,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学校设有幼儿班、小学、初中、高中,不仅规模在凤来县首屈一指,教学水平也一直处于全县前列,一直是凤来县的最好的学校。
由于下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路,建设一行人赶到凤来一中的时候,别的学校的参赛学生已经接到通知进了考室。
建设领着两个学生,找了大半个考场才找到他们的考室。这时却出现状况了——由于走得匆忙,冬雪居然忘记带文具了。
建设见状,忍不住直摇头。
学校里没有小卖部,现在出去外面买,怕是来不及了。
章宏默默地从文具盒里取出一些文具。
冬雪红着脸接过文具。
两人在建设老师的催促与叮咛声中,匆匆走进考室。
监考老师正在清点人数。
考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之间根本不认识,考室里显得很是安静。
章宏和冬雪来得较晚,只有考室后面还有几个座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