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坐下之后,章宏抬起头打量着四周。这里的教室和上山村小学的教室差不多宽敞,差别就在于这里的课桌椅显得又新又好,而且十分干净整洁。不像上山村小学的课桌椅,不仅破破烂烂的,而且还被顽皮的学生用小刀刻得乱七八糟的。有在桌子中间刻三八线的,有刻乌龟与猪八戒的,还有个别模仿鲁迅先生刻着“早”字的——大概是上学经常迟到的学生所为吧!

    章宏将视线转到考室里的陌生同学身上。只见这些陌生同学一个个身穿着崭新的校服,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等待着竞赛的开始。章宏在他们身上感到一种朝气、自信与从容!这种朝气、自信与从容洋溢在他们一样显得稚嫩的脸上,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气质,带给章宏一种无形的压力。

    除此之外,章宏还发现了好几个戴着眼睛的同学。

    他的脑海当中,只有陈金兰老师戴着近视眼镜,以及他的爷爷读书看报时戴的老花眼镜。在他看来,这两幅眼镜恰恰是学识的象征。他一直认为,只有像爷爷与金兰老师这样学识渊博的人,才可以戴眼镜。他根本没有想到,一起参加竞赛的同学当中,也会有人戴眼镜——莫非他们也是学识渊博

    跟这些学识渊博的同学一起竞赛,章宏的心里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

    监考老师把试卷发给第一张桌子的同学,让他们把试卷往下传。

    章宏看了同桌一眼。

    同桌看起来不像是高年级的学生,但他也显得朝气、自信与从容,完全没有半点紧张的样子;而且,他的身上也散发着那种特别的气质。与之相比,章宏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这让章宏觉得有些自卑。他不由得联想到他们山里的学生——一个个穿着又脏又破的校服,校服袖子上不是糊满了青鼻涕,就是染上了洗不掉的污渍;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无知与顽皮,以及对读书学习的无所谓。

    唉……

    试卷分发完毕,语文竞赛开始了!

    章宏认真地写上了自己的学校、年级以及名字。

    第一道题是历史知识——请写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这没有什么难度,章宏很是从容地写下“秦始皇”。他又看了同桌一眼——同桌的试卷上面写着“王家坪小学三年二班王晓斌”。

    没想到他也是三年级的学生!

    但他已经开始写第三道题的答案了。

    章宏赶忙收回目光,并认真地看着第二道考题——“诗仙”是指哪一位诗人……

    语文竞赛结束之后,考生们可以休息十五分钟。

    章宏和冬雪先后走出考室。

    建设老师一直在外面等着他们。

    “考得怎么样”他关切地问道。

    章宏显得很轻松,回答道:“大多都会做,作文也不是很难。”

    建设满意地笑了笑,继而又询问冬雪考得怎么样。

    但冬雪明显有些失落,低着头不说话。

    建设也对她笑了笑,随后带他们上了一趟厕所。

    回到考室门外,章宏这才得以一睹这所全县最好学校的风姿——围墙边种着一排高大苍翠的柏树,柏树下面停着许多自行车、摩托车;正对学校大门的,是一栋高大气派的建筑——综合楼;综合楼后面依次是小学教学楼、初中教学楼以及高中教学楼;周边还有图书馆、体育馆、师生宿舍……

    就在不久前,章宏还很自豪地领着从深圳回来的明艳,参观他们学校的教学楼。可是,现在他才发现,他们学校的教学楼在一中的综合楼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里不愧是全县最好的学校!而对于这所学校的盛名,章宏也是早有耳闻——他爷爷曾无数次告诫鼓励他,要他好好学习、认真读书,争取将来考上凤来一中。

    这就是凤来一中!这就是他爷爷要他努力争取考上的凤来一中!

    没有亲眼见到这所学校,章宏总是不明白爷爷的用心!现在终于踏进这所学校的土地,亲眼看一看这里的一切,章宏的心无疑被震撼了!

    这种震撼让他产生了一种期待——他渴望着将来有一天,能真正在这所学校里读书。

    当然,这不是一件光是期待就能够实现的事情!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这时,




第十三章 建房风波(第三节)
    第十三章

    第三节

    建设带着两个学生来到一栋外墙贴着瓷砖的楼房前。

    他站在门外喊了一嗓子。

    很快,一个和他年岁差不多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一番客套之后,中年男子将建设一行人请进家门。

    中年男子姓陈,是建设的老相识。建设领着章宏和冬雪,就是奔老相识家里解决午饭问题的——现在已经十一点,采石坑的小巴车早就打道回府了。

    老陈当即吩咐家人准备午饭,并拿出烟茶招呼建设,还拿了几个苹果招呼两个小客人。但两个小客人拘谨地坐在老师的身边,根本不敢把苹果接过去。

    建设给他们一人拿了一个苹果,并让他们赶紧吃,好垫一垫肚子。

    章宏和冬雪这才小心翼翼地吃起苹果。

    若要说吧,冬雪是因为认生以及性格内向,才不敢接过老陈的苹果。而章宏则是受到他爷爷的影响——爷爷经常教导他,在别人家里要礼貌客气,而且不能随便吃别人家里的东西。如果随便吃别人家里的东西,就会显得没有家教。

    两个老相识相谈甚欢,而两个小客人却是拘谨地吃着手里的苹果。就在他们吃完苹果,规规矩矩地将苹果核放进垃圾桶的时候,老陈生怕怠慢了他们,赶忙喊来他的儿子,要他带他们到二楼看电视。

    老陈的儿子是高中生,自然和两个小学生玩不来。他把他们领到二楼,打开了电视机,就一头钻进他的房间里。

    电视正播放着《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

    一阵哀怨的古乐幽幽响起,一脸愁容的黛玉缓缓移步而来,一首忧伤的《葬花吟》,在纷飞的落花中响起: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红楼梦》为大成之作,但以章宏和冬雪的年龄,如何能够体会这高深莫测的《红楼梦》若播放的是《西游记》,他们肯定会看得十分投入!就在贾宝玉出场的时候,章宏再也没有心思看下去,离开客厅走到阳台。

    没有多久,《红楼梦》的片尾曲响起,接下来就是广告时间了。

    阳台下面的庭院里,有一棵高大的白兰,白兰的一个枝杈,竟伸到阳台里面——只见丛簇的绿叶之中,点缀着几朵含苞待放的白兰花。

    章宏认得白兰。去年爷爷带他到彩凤姑姑家里做客,姑姑的家门口就种着几棵白兰。白兰可以长得很高大,白兰花又有一股奇特的幽香。不过,山上几乎看不到白兰,因为山上种植的都是一些有用途的树木,不会种植这种没有什么用途的观赏性树木。

    章宏并没有在意这些白兰花,而是趴在阳台上,低头看着庭院里种植的几株月季。

    若要跟娇艳的月季花相比,树杈上的白兰花就显得很普通了。

    广告结束了,电视又开始播放新一集的《红楼梦》。

    冬雪还以为会播放其他节目,没想到依然是《红楼梦》。她也没有心思看下去,干脆也来到阳台。

    她一下子就发现了树杈上的白兰花。

    花朵亭亭玉立于绿叶之中,显得那么的洁白无瑕。

    她被这些洁白无瑕的花朵吸引住了。

    章宏抬头看着冬雪,发现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树杈上的白兰花。这倒也不奇怪,女孩子嘛,都是比较喜欢一些花花草草,更何况是这种山上几乎看不到的白兰花。

    他看了看四周,确定四下无人,就迅速从绿叶丛中摘下一朵白兰花递给冬雪。

    冬雪犹豫着把花接了过来,然后凑到鼻子前轻轻嗅了一下——一股沁人心肺的香味钻进她的鼻孔!

    这股香味让她又惊又喜,竟也忘了爷爷对她一再的告诫,主动对章宏问道:“这是什么花好香!”

    “白兰花……”

    看着她惊喜的表情,章宏索性又从树杈上摘了一朵。

    冬雪急忙提醒道:“别摘了!这是在别人家里……”

    经她这一说,章宏这才猛地想起爷爷的教诲:不能随便吃别人家里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别人家里的东西……

    午饭准备好了。

    也许是担心两个小客人会不好意思,老陈特地给他们盛好了饭和汤。

    午饭很丰盛,烧鸭、红烧鱼、小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山上难得能有这么丰盛的午饭,可见建设和老陈的交情非同一般。

    距离章宏最近的是一碟西红柿炒鸡蛋。在众人都开始吃饭之后,他夹了一些西红柿和鸡蛋放在碗里,就低头专心吃饭。桌子上有很多好吃的菜,尤其是放在桌子中间的红烧鱼,他也正处于贪嘴的年龄,但他由始至终都没有伸长手,去夹那一些让人流口水的菜。爷爷教导过他,在别人家里吃饭,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许贪嘴、更不许站起来夹菜!

    就着一些西红柿与鸡蛋,他很快就把饭吃完了。山下的人跟山里的人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也不一样——山里的人都习惯用大碗,而山下的人则是用小碗。山里的大碗,一碗差不多顶山下的小碗两碗。说实话,以他的饭量,再用这样的小碗添上一碗饭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没有去添饭,而是默默把汤喝完。随后,他放下碗筷,对在场的人说道:“叔叔阿姨、建设老师,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

    &n



第十三章 建房风波(第四节)
    ps.奉上今天的,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第十三章

    第四节

    夜幕下的河心村商业街,音像店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着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

    河心村聚集着大量的凤来人,闽南歌曲也就流行了起来。

    大街上人头攒动,闪烁的霓虹灯昭示着夜的不安。炫耀夺目的灯光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开始了他们的夜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心村的人口一下子多了起来。而来自福建凤来县的外来务工者,也是几倍、几倍地增加,一时间成了河心村里人数最多的一个群落。凤来人自古就有外出谋生的传统,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而这次他们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开始了他们的异乡求生活、谋发展之路。

    距离1984年第一批凤来人踏入河心村的土地,已经过去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时间里,河心村也由一个以农耕为生、且偏于一隅的小村子,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繁华村庄。

    最早来到河心村的凤来人,远离家乡故土已经十年了,他们早已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因此,就在村委决定出租土地给外来人口建房子的时候,立即在凤来籍群落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前面已经提到,颜玉莲向刘丽凤表达了想要在这边建房子的想法。当然,颜玉莲很快就付出行动,找到村里相关人员了解了详细情况与具体操作。

    村里陆续将小鱼塘填平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片十几亩的住房用地。这些住房用地,除了一部分分配给本地居民之外,其余的都将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外来人口。土地租赁规定了年限,分为三十年、五十年、七十年与永久租赁,每年将按照租赁土地的多少产生地租;地租因租赁年限而异,租期短的,地租较少,反之则相对较高;合同到期之后,土地使用权收归村里所有。

    这种方式在河心村周边地区通行,玉莲与丈夫景生通过咨询与了解,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两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七十年的年限,向村里租赁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土地,建一栋商住两用的房子。以他们家的经济能力,他们计划着建一栋两层的房子,房子的一楼建成店铺,将来出租出去,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二楼则是自家的住房。

    很快,玉莲夫妇决定租地建房子的事情,在凤来籍群落里传开了。

    丽凤早就知道了玉莲夫妇打算租地建房子的想法。但当她得知玉莲夫妇下定决心的时候,她依然感到很是惊讶,也由衷佩服玉莲夫妇的勇气与能力。

    永强陆续承包到一些小项目,事业逐渐有了一些起色,越来越有包工头的模样。为此,丽凤自从老家过来之后,就不再到制衣厂上班,而是专门照顾一家大小以及德安等人的饮食起居。但在闲暇的时候,她也会从制衣厂或者电子厂里拿一些东西回来加工,赚几个零散钱帮补家用。

    在这段时间里,她也发现河心村的人口一夜之间多了起来,不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大街上满满当当到处是人!人口一多,吃的、喝的、用的……各种需求也就急剧增长,一些生活必需品还因此涨价了。

    有一天晚上,永强招呼德安、政军喝酒,但铁皮房里太闷热了,他们就把桌椅搬到铁皮房门口。没想到这样的做法让人误会了,居然前后有三批操着各样口音的人以为这里是小饭馆,走过来就要点酒点菜。

    河心村是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商业街,但商业街的商铺有限,如今已经供应不了人口日益增多的消费需求。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开始在自己租住的铁皮房里,兼营一些日杂,或者在门口放几张桌椅板凳,卖一些小炒酒水,也能赚几个钱。

    看到这些个情况,丽凤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小买卖。她联想到表妹丽萍——丽萍在家里经营着小卖部,一家四口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小卖部的收入。她寻思着干脆在铁皮房里开一间小卖部,做生意的同时,也不影响照顾家里一大群人的生活。

    不过,现在租住的铁皮房已经没有多余的房间,若真想开一间小卖部,除非腾一间房出来。可是,在铁皮房里居住的,不是她的家人,就是她的亲友,让谁腾出来都不合适。就算是把兴文和德隆的房间腾出来也不合适——他们的家人把他们托付给她和永强,都是一个村子的人,还沾亲带故的,照顾不周的话,也不好跟他们的家人交代。

    这事还真难办了!

    但丽凤不想错失机会。她思考再三,决定叫永强在铁皮房旁边再搭一间房子。

    她的想法得到了永强的支持。
1...2627282930...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