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猛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似水如烟
船厂那边,萧庆按照陈昱前期的命令,正在加速建造海船。
陈昱考虑的非常长远,随着大明江南地区与水棠县、建昌府这边的贸易路线开通后,向海外的贸易量势必会增大。
如果船队规模小,无法将从大明、大越运来的这些商品向外运输,那么就会在港口积压。不仅占用资金,而且还会造成日常损耗。日积月累,那损失就大了。
所以,陈昱命萧庆加速建造海船。争取将对外贸易的船队一分为二,由现在的一支船队,改为两支。
这无疑会加大贸易量,加速贩卖商品。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如同开店一样。当你家的店铺交易量逐渐增加,到了一定的时候,由于店铺规模太小了,无法再增加交易量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城里的其他地方再开一家分店,这就会让交易量继续增加。以此类推。
当你在这个城市的各处都开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再其他的城市继续开店。按照由近及远、先大城市再小城市等各种方式进行,最后就会变成全国连锁店。
陈昱的想法是先将船队变为两支,待时机成熟后,再扩建到三支、四支、五支……
第五百一十六章 宣德皇帝驾崩了(第三更)
建昌府对外贸易基地按部就班地建设着。
陈昱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建立了钱庄,调来了朱雀卫和丹巴卫。
除了这些,陈昱还在建昌府推广了杂交水稻,推广了鱼罐头的制造技术。
从这几次对外贸易来看,不仅船队需要这种储存时间长的鱼罐头作为食物,国外的百姓对此也都非常喜欢。
这一日,暗卫按照惯例向陈昱送来了最新的情报。两条信息引起了陈昱的注意。
第一条是卜敬率领的船队回来了。第二条则是大明的宣德皇帝驾崩了。
相对于第一条,第二条可是一条大新闻呀。
宣德皇帝作为大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与其父亲洪熙皇帝统治时期,开创了仁宣之治。采取了一些对国家、对百姓非常有利的政策,为后世所敬仰。
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这个九岁的小男孩多年后会发生一件大事,土木堡之变。
在陈昱看来,宣德皇帝驾崩,正统皇帝继位。对于自己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因为皇帝小,刚刚继位。大臣们的心理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的行事也会小心一些。那么贸然攻打自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个消息令陈昱的心情好了很多。现在大明那边刚刚换了皇帝,而大越与自己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那么整个外部环境就很好,自己这边正好可以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陈昱将后勤保障工作,交给了禾芈峰负责。自己则赶奔新安府水棠县,与卜敬研究一下下一次出海的事宜。因为自己曾经答应卜敬,这次出海是其最后一次出海,带带王龙和屠霸天,然后就上任。建昌府知府这个位置已经空闲很久了。
陈昱赶到水棠县的时候,商船早已将从国外采购的货物都已卸完,并运到了陆那县交易场所。
那里有事先预约的商人接货,无需在销售上操心。
由于陈昱事先建立了大明江南至水棠县的运输路线,水棠县的货舱里已经积累了一批货物。当然这批货物都是禁得住长期放置的。
船队除了休整,再就是等待着陆那县那边的货物。待陆那县的货物一到,就可以装上船,出发了。
陈昱向卜敬介绍了一下建昌府对外贸易基地的建设情况,并且说道:“卜敬。你回去之后,一定要把这件事抓好。按照工程进度,我估计船队这次出发,回来后就可以直接到建昌府那边了。”
卜敬回道:“有侯爷前期打好的底子,我相信建成对外贸易基地会很顺利的。不过有一件事,还得向侯爷汇报一下。”
原来,卜敬这次出海,遇到了一伙来自日本的海盗。他们见卜敬的船队装了这么多货,自然起了歹心,可是一番交手,根本就不是卜敬部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垮了。
卜敬还抓获了几名俘虏。幸亏中间有一名大明人,这才将对方的情况摸清楚。
原来,这伙海盗日常都是在大明的浙江、福建沿海活动,因与其他海盗发生了矛盾。在其他海盗、大明军队的双重打击下,只能向南迁徙,最后逐渐就来到了吕宋、文莱这片海域。
陈昱听了,也没有当回事,说道:“咱们的船队都有战船护卫,问题不大。我也听说了,大明实施海禁,一些海盗就在沿海进行走私贸易,还登岸烧杀抢掠,可以说是一股毒瘤。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曾经派汤和、周德兴整顿海防,不仅在陆地上配备卫所,而且还在海上设置水寨。除了军队外,地方政府还有民兵系统,由巡检司负责管理。
可以说,大明建立了多重防线,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可惜后期与卫所一样,渐渐开始糜烂、颓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陈昱既然来了,就让卜敬到建昌府上任去了。下次出海,就由王龙和屠霸天全权负责了。
无论是王龙,还是屠霸天,都成长很快。卜敬对二人评价非常高。
陈昱见了二人也免不了一番夸奖、鼓励。
王龙说道:“侯爷。我们经过这几次贸易,不仅熟悉了路线,而且与那些国家的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所以销售非常顺畅。对方对咱们的货物非常感兴趣,而且需求量也很大。咱们这边如果能够增加货物量的话,一定能够赚更多的钱。”
陈昱听了,笑着说道:“你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也正有此意呢。现在大明江南地区到水棠县的运输路线已经开通。从那边进来的货物量很大。你也看到了,咱们现在船队的运输量如果不增加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咱们的贸易。不仅占用资金,还会导致仓库积压大量的货物。所以我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就是在下一次出海,将船队一分为二,变成两只船队。霸天。由你来率领另一只船队。”
幸福来得太突然,屠霸天没有想到这么快,自己就能担任商队首领,赶忙向陈昱表示感谢。
陈昱说道:“这次,你与王龙出海,好好学习。不仅都说了,你学习非常刻苦,这是好事。但是你要记住,在海上瞬息完毕,不仅要抵挡来自贼寇的威胁,更为要命的是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你作为船队首领,也许一个错误的命令,就能让整个船队覆灭。所以一定要把问题考虑清楚。”
屠霸天回道:“侯爷教训得是,我记下了。”
屠霸天虽然武艺高强,深得诚阳子真传,但是在大自然面前,那可是血肉之躯,属于蝼蚁一样。根本就无力对抗。所以提早发现危险,及时予以应对才是正道。
而作为经验丰富的出海人,对于大自然的情况,尤其是天气情况,那可是行家里手。看云识天气,那是必会科目。观察海域情况,那也是基本技能。
王龙对陈昱建议道:“侯爷。我跟随卜大人出海,发现各国的商人对咱们的货物都很喜欢。有几个商人都向我们预约了下批货物。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咱们能不能在离开当地前,先与大家事先约定下批货物的需求量,然后咱们根据需求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货物采购。因为经常出现这种货物有点多了,那种货物有点少了。导致我们还得在那里多待一段时间,将多余的货物卖掉。而另一方面,有些货物由于咱们运少了,导致没有满足对方的需求。”
陈昱听了,笑着说道:“王龙。一看你就是动脑了。你这个建议非常好。有的放矢绝对是正确的。提前预约,是非常好的主意,这个我同意。除了预约,我觉得咱们可以在当地找一个合伙人。随着船只越来越多,咱们的货运量一定是比以前逐步增加。除了预约这块,多余的货物我们完全可以以一个优惠的价格卖个这个合伙人。由他在当地进行贩卖。这样咱们节省了时间,加速了货物的周转。而对方与可以经过转手,赚到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双方受益。”
无论是王龙,还是屠霸天,对于陈昱的这个想法那是举双手赞同。
在陈昱看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像现代一样,有了电话,那就可以随时进行联系了。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五百一十七章 防腐剂(第一更)
按照陈昱的计划,此次王龙、屠霸天出海后,回来之前,建昌府的对外贸易基地大框就能建成了。
因此,王龙等人就可以直接将船队开到建昌府。
基地的具体位置,陈昱也已经在地图上给王龙进行了标注。
由于这是王龙第一次亲自率队出海,为了保险起见,陈昱又从水师中调了一批人跟随。
此次王龙率领的船队又增加了两艘商船,规模较以前又扩大了。
王龙深知责任重大。他不敢掉以轻心,装货、休整这些日子,他不是在研究各个细节,就是向陈昱虚心请教。
对于王龙这个态度,陈昱那是非常欣赏的。能不能干好,那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干好,那是态度问题。
随着陆那县最后一批货物运抵水棠县,装上了商船。船队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
陈昱亲自将王龙等人送上船,并看着他们远远驶入大海。
送走了船队,返回城里的途中,水棠县县令侯建说道:“侯爷。卑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昱听了,皱了皱眉,他对于文人这种话十分不爽。你有什么话就说得了呗,非得来这么一句当讲不当讲。那我说不当讲,你还不说了
陈昱说道:“侯县令。你有什么话,说就是了。和我不必那么客套。有话直说,但说无妨。”
侯建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原来,陈昱要把海上贸易船队迁到建昌府的消息不胫而走。水棠县这边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老百姓对此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船队在此,无论是运输、存储,以及船队的补给,包括休整期间的吃喝,都能带动当地的经济。水棠县有些人就靠着这个活着呢。如果把船队迁到建昌府,那么这些人怎么办
听了侯建的话,陈昱还是很高兴的。起码侯建是一个体恤民情,为当地百姓着想的好官。
于是,陈昱解释道:“侯县令。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咱们水棠县原来是海上贸易的终点站。大明江南地区、思明府、谅山府、陆那县等地运来的货物到了咱们水棠县,装上船运往海外。船队虽然迁走了,但是水棠县至建昌府这段运输还在呀。换句话说,咱们水棠县由终点站变成了中转站,那些负责运输的劳力,依旧可以将货物由水棠县运往建昌府。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咱们水棠县水产品交易场所还得扩建,鱼罐头的生产还得扩大,那么捕鱼的数量也得增加。这些都需要人来做。你担心水棠县额百姓没有活干。我还担心咱们的人手不够呢。”
侯建听了陈昱的解释,说道:“侯爷高瞻远瞩,令卑职佩服。我替水棠县全体百姓谢谢侯爷了。”
陈昱笑着说道:“侯大人。你心系百姓,这是好事。这说明你是一个好官呀。希望你再接再厉,保持下去。”
侯建回道:“侯爷。古人都说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从当官那一天起,就立志要为百姓谋福利,至今丝毫不敢懈怠呀。”
陈昱听了,十分满意地说道:“侯大人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呀。水棠县这边有什么困难,你不妨提出来,看我能不能解决。”
侯建听了非常激动,他说道:“侯爷。实不相瞒。我自担任水棠县县令以来,一直想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可惜能力水平有限,虽然老百姓现在能够吃饱饭了,但是收入还是迟迟提不上去。”
陈昱问道:“吃饭问题,有了杂交水稻,问题不大。那你有没有研究一下,老百姓为什么收入上不去。”
侯建说道:“侯爷。我说得不一定对。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最后我认为是整个水棠县的钱太少了。虽然有部分人每年收入很多,但是绝大多数的百姓收入太少。如果水棠县整体的收入增加一倍,那么老百姓的收入也会增加一些。”
侯建能有如此见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陈昱说道:“你分析得很对。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力主开展对外海上贸易。大明现在已经放弃了下西洋。选择自给自足。但是咱们不行呀。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咱们如果仅凭本地人,顶多能够做到吃饱饭。但是要达到富裕水平还是非常困难的。咱们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这些在海外比较抢手的货物运出去贩卖。然后再将海外的货物运往大明贩卖,这一来一往,就赚了很多。利用这个钱,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侯建说道:“水棠县水产品交易场所目前除了小部分收入是将活鱼运至陆那县交易场所外,大部分收入还是贩卖鱼罐头。目前保质期最长也就是两个多月,如果能够再延长一些,那销售会更好。”
陈昱听了,笑着说道:“其实延长保质期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前段时间还抽空与他们研究了一下。只需添加一些东西,就能延长保质期。”
侯建听了,忙问道:“侯爷。究竟要添加什么东西。”
陈昱回道:“这个东西我还没有想好叫什么名字。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食物腐烂,我觉得就叫防腐剂吧。”
陈昱说得是实情,前段时间他的确抽空翻阅了一下脑海中的资料,研究了一下防腐剂。在他看来,如果能够将鱼罐头的保质期延长到一年,甚至两年的话,那销往大明,必将受到欢迎。到那时,不仅大明江南地区可以吃到水棠县生产的鱼罐头,就是大明的京城或许也能吃到。
销售的地方越远,意味着销量越大。
送走了船队,建昌府的各项工作有卜敬在那里盯着呢。所以陈昱临时决定,留在水棠县把防腐剂研究出来。
由于防腐剂属于化学范畴,在当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陈昱只能在旁人的协助下,按照查找到的资料,一步步进行实验。涉及到的设备,就安排黄石等人建造。
由于前期陈昱已经发明了玻璃,所以此次研制防腐剂所需要的一些玻璃容器,也就可以制造出来。
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生物品,陈昱亲自来做,进展也是非常缓慢。
但是他不气馁,仍然按部就班地坚持着,反复进行试验,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都及时进行了记录。
侯建也积极配合陈昱的工作,无论是与陆那县方面联系,还是在当地挑选东西,他都亲自进行安排。
有了侯建的大力支持,陈昱的试验虽然艰辛,但是还是在稳步推进。
陈昱相信,离成功已经越来越近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明朝廷的斥责(第二更)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昱终于将防腐剂研究出来了。
但是研究出来,并不代表就成功了。还得经过最终的试验。
陈昱命人制造了一批添加最新防腐剂的鱼罐头。然后标上日期,放在那里储存着。每个一个月打开一盒,看看是否腐烂。
陈昱向侯建交代完毕之后,他就离开了水棠县,又返回了建昌府,因为卜敬来信,建昌府对外贸易基地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但是资金方面似乎出现了一些困难。
陈昱命人通知谅山府,先从谅山府紧急调拨一批银两增援建昌府。
到了建昌府。深水港已经基本建设完毕。船厂新交工的一艘商船,已经停泊在了那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