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医妃: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瑾瑜
太后道:“感觉还挺好的,既不酸也不软,走路也不费劲儿,晚间也睡得好,可都是你的功劳,哀家定要好生赏你才是。”
施清如忙道:“臣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罢了,当不起太后娘娘这‘功劳’二字,何况太后娘娘早已厚赏过臣了,再要赏臣,臣就真是受之有愧,万万不敢当了。”
太后呵呵笑起来,“哀家从来只见过巴不得升官发财,只恨赏赐不够厚的,似你这般把赏赐往外推的,还是第一次见,小小年纪,便这般的淡泊名利,你倒是真难得!那哀家的腿后续还需要如何治疗哀家打算明日便回宫了,你的身体能撑得住明日回去么若撑不住,就留下再将养几日,待你痊愈回宫后,再继续为哀家治疗也是一样。哀家已经觉得好多了,倒是不着急,不过到底你才是太医,术业有专供,到底该怎么着,哀家还是要听你的。”
施清如恭声应道:“回太后娘娘,您的腿其实已经过了治疗阶段,现在已是康养阶段了,所以停几日施针倒是影响不大。当然,不停自是最好,偏臣虽已大好了,到底还有些精力不济,施针却又是最要精力集中,出不得任何差池的,所以臣只能再请休两日。但大后日,臣一定按时去仁寿殿为太后娘娘施针,还请您老人家千万见谅。”
太后摆手道:“既停几日影响不大,你也不必着急了,先养好了身体是正经,不然小小年纪坐下了病根来,到哀家这个年纪再来后悔,可就迟了。哀家这腿,可不就是年轻时,仗着年轻身体好底子下,不注意落下的病根这些年真是把哀家折磨得好苦,便是哀家贵为太后,享尽世间的富贵荣华,又能怎么样,在病痛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再尊贵也不能例外。”
段嬷嬷在一旁笑着附和道:“正是这话,在生老病死面前,可不都是众生平等么好在是有施太医,今年太后娘娘总算能过个安稳舒适的冬天了。”
说着看向施清如,“施太医,等回头入了冬,甚至到了天儿最冷时,太后娘娘的腿疾应当也不会发作了吧”
施清如笑道:“臣不敢说一次都不会再发作,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臣要是如今把话说满了,将来有了例外,臣岂不是有意欺瞒太后娘娘但今冬太后娘娘势必会比往年好过,势必会舒坦得多,臣却是可以作保的。”
太后笑道:“那就够了,哀家如今便已觉着比往年好受多了,受过了以前漫长的无望的折磨,才能明白如今的舒适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哀家不能得陇望蜀,得了好还想更好才是。所以施太医,哀家更要好生赏你,要不是你,哀家还不定要被这经年的腿疾折磨多少年,只怕一直得被折磨到哀家驾鹤西去那一日了。”
看向段嬷嬷,“你说哀家赏施太医什么好她要是男儿身,哀家就擢了她为太医院的院判副院判,她也是实至名归,可她到底是个女儿家,当院判也忒辛苦了些……唔,就封个县主吧,既尊贵又体面,还有禄米年赏,且是一辈子的,将来无论嫁去了哪家,都不必担心夫家会看轻,足够嫁到哪家体面风光了。”
段嬷嬷笑道:“虽说郡王的嫡长女才能封县主,其他嫡女几乎都再难有此殊荣,更别提庶女了,您老人家这个赏赐稍微厚了些,但一来施太医的确当得起;二来您老人家贵为太后,喜欢谁了,想给个封诰也是无可厚非,便是皇上知道了,也只有赞同的,其他人自然更不可能有二话了。就是不知道您老人家打算给施太医一个什么封号要不回宫后让内务府的人拟几个好的来,您老人家看过后再做定夺”
主仆二人说得热闹,施清如在一旁听得却是攥紧了拳头,止不住的想冷笑。
太后还真是大手笔,上次出手已是又升官又发财,连她师父都没落下,这次更是大方,直接便是一个县主,就像段嬷嬷方才所说,那是郡王嫡长女才能有的封诰,其他一母所生的嫡女就因为生得晚些,便只能望洋兴叹。
可见皇室除了规矩等级森严,有时候也是真的吝啬。
如今太后却直接封了她一个县主,浑不管事情传开后,宗亲们会如何想如何说;也不管她破了此例后,以后再想拿祖制规矩来压人,只怕也将再难服众,——还是那句话,“有娘的孩子是个宝”,太后也真是有够心疼福宁长公主这个女儿的了,不怪能纵得福宁长公主也想当太后呢!
问题是,她现在要怎么办
接受了这个县主的封诰,便代表她愿意将此番之事揭过不提了,可她委实咽不下那口气,县主再尊贵再荣耀,能保她此生无忧又如何,难道还能比她的命更珍贵不成
以自己性命换来的县主,她也宁可不要!
可若是她不肯吃这杯敬酒,太后势必还有罚酒等着她,那只怕就不是她想不吃,就能不吃的了……
心念电转之间,施清如已自锦杌上滑跪到了地上,语带不安的道:“回太后娘娘,臣先是医官,后是太医,不管是身为医官时,还是蒙太后娘娘恩赏,擢为太医后,都是有月俸的,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那臣无论给哪位贵人治病,便都是臣的本职本分,给太后娘娘治病,自也是一样。何况太后娘娘早已厚赏过臣和臣的师父了,如今再要赏臣,还、还要封臣为县主,臣实在是受之有愧,求太后娘娘千万收回成命,以免臣德薄福小,折杀了臣。”
太后笑道:“哀家方才不是说了么,哀家受过了以前漫长无望的折磨,才能明白如今的舒适是多么的弥足珍贵,而这舒适,都是你带给哀家的,那哀家便怎么赏你都不为过,你就别推辞了……也不必等内务府拟封号来选了,哀家现下便赐施太医两个字‘恭定’吧,你觉着怎么样”
后面的话却是对段嬷嬷说的,段嬷嬷立时笑道:“太后娘娘亲赐的封号,自然再好不过,那施太医从此便是恭定县主了。县主,您这是高兴过头了不成,还不快谢太后娘娘隆恩呢”
施清如却仍是一副受之有愧,以致傻了的样子。
衣袖下的拳头却是攥得更紧了。
‘恭定’县主,太后这是给甜枣的同时,都不忘敲打她一番,甜枣里都得和一把尖锐小石子儿,让她扎得满嘴都是血了,也只能含笑生生往下吞啊!
实在让人如鲠在喉,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惟有继续推辞,“太后娘娘,臣真的愧不敢当。旁人不知道,太医院上下却是都知道当初臣给太后娘娘治病,并非是臣的医术就有多过人,也并非太医院的其他人就不能治,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若太后娘娘对臣一赏再赏,一次赏赐比一次赏赐厚,岂非寒了太医院其他人的心,甚至会寒了文武百官的心毕竟相较于太医们和朝臣们经年累月的功劳苦劳,臣这点微末本事与功劳实在微不足道,还求太后娘娘能收回成命,若实在要赏,就赏臣一些金帛也就是了。”
太后脸上的笑就慢慢的消失不见了,看了一眼段嬷嬷,段嬷嬷忙递了一旁的茶给她,她便低头吃起茶来。
段嬷嬷这才看向施清如,淡笑道:“施太医莫不是没听说过一句话‘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意思就是,不管皇上与太后娘娘赏的是什么,好的也好,坏的也罢,底下的人都得领赏谢恩。今日是太后娘娘觉得施太医医术过人,让太后娘娘舒坦了,所以才赏你,她老人家既赏了你,那不论赏什么,都是觉得你当得起这个赏,你也只消领赏谢恩便是,实在犯不着去想那些个什么‘受之有愧’,‘折杀’,亦或不能服众之类。太后娘娘安了心要赏你,便是皇上都反对不得,其他人焉敢有二话!”
施清如听得暗自讽笑不已。
从来只听说过上赶着讨赏的,上赶着非要逼人领赏的,她还真是第一次见,更是当事人,也真是有够倒霉的!
她斟酌着小声道:“臣自然知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可臣实在德薄福小,受不起太后娘娘如此厚赏啊,求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太后忽然把手里的茶盅把桌上一顿,冷冷道:“都退下!”
屋里几个早已眼观鼻鼻观心低垂下了头去,拿自己当幔帐的宫女闻言,忙都屈膝行礼,无声无息的鱼贯退了出去,只留了一个段嬷嬷仍服侍在太后身侧。
太后这才看向了施清如,冷冷道:“施太医既知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那自然也该知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了!你是个聪明通透的孩子,哀家也自来很是喜欢,本以为你会一直聪明通透下去,如今看来,竟是哀家看走了眼啊!”
段嬷嬷与她一唱一和,“施太医,你年轻漂亮,又有一身的好医术,若再封了县主,就真是大好的福气远在后头,压根儿不需要再受任何的掣肘与委屈了,何必因为一场小小的误会,就葬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呢那也太得不偿失了,不是吗我要是你啊,我就见好就收,别再去想旁的那些有的没的,也绝不把宝都压到别人身上,毕竟靠山山倒,靠人人倒,也没有任何花儿是能永开不败的。
第151章 太后心思
小杜子一直在外面提心吊胆的等着施清如,等了足足一个时辰,等到他已在心里焦急的默念了无数次‘施姑娘若是再不出来,他就要不管不顾的闯进去了’,并终于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之时,终于看见施清如让段嬷嬷送了出来。
段嬷嬷还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施清如脸上的笑容虽没段嬷嬷的大,但也分明在笑。
看来事情应当没有自己和施姑娘想象的那么糟糕,太后到底还要用施姑娘给她治病呢……小杜子想着,忙忙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姑娘,您可出来了。段嬷嬷竟亲自送我们姑娘出来,真是有劳您老了。”
段嬷嬷没有接小杜子的话,旁人需要看韩征的面子,对小杜子多有礼让,她却是不需要的,径自看向施清如笑道:“县主,太后跟前儿离不得奴婢,那奴婢就送您到这里了,待您回宫正式册封了以后,奴婢再向您道贺讨赏啊。”
施清如笑道:“段嬷嬷实在言重了,在您老面前,我这个县主算得了什么道贺讨赏就更不敢当了,但今日我能有此大福,肯定与您老在太后娘娘面前为我美言分不开,您这份情我记下了,以后若有机会,一定加倍报答。”
段嬷嬷摆手笑道:“县主才真是言重了,您有今日的大福,都是凭的您那一身过人的医术,凭的您聪明可人疼,入了太后娘娘的眼,与奴婢什么相干您再要这么说,奴婢可就真是要无地自容了。”
施清如笑道:“总归我心里明白就行了。”
当下二人又说笑了几句,段嬷嬷便屈膝一礼,折回屋里服侍太后去了。
施清如这才招呼了小杜子,一前一后往回走。
待行至僻静无人处后,小杜子方终于忍不住低声开了口:“姑娘,方才段嬷嬷叫您‘县主’,应当不是她叫错了,也不是我耳朵听错了吧”
他方才那叫一个震惊,也就是在宫里混得久了,控制面部表情和情绪的本领已练出来了,不然当时就要忍不住惊呼出声了。
施清如对小杜子的养气功夫很是佩服,方才她还以为他至少也要忍不住表现出异样来,倒是没想到,他能那般的冷静持重。
也低声道:“对,段嬷嬷没叫错,你也没听错,太后封了我做县主,封号‘恭定’,至于太后为什么会封我这个县主,应当不用我多说,你也明白吧我想明日便回去了,方便吗”
小杜子何等精明伶俐之人,自然一听施清如的封号,便知道太后为何会封她这个县主了,咬牙低声道:“太后还真是有够疼福宁长公主的,都四十好几的人了,依然这般宠着护着,纵得她杀人放火都如吃饭睡觉一般寻常了,依然还要擎天护着,不怪都说不管孩子年纪多大了,在当娘的眼里,都永远是孩子呢!”
施清如轻嗤一声,“别的母亲宠孩子好歹还有个度,纵自己没度,还有国家的律例法度替她约束管教,太后却谁敢管哪条律例法度又能约束一国太后律例法度说到底都是皇室所定,皇上太后便是法、是规矩,实在令人生气又无奈啊!”
沉默片刻,又道:“小杜子,你不会怪我这般容易便被收买了,见利眼开吧”
小杜子忙道:“我怎么可能怪姑娘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太后虽不是君,却是君的母亲,她若非要封赏姑娘,又岂是姑娘所能拒绝的一味拒绝就是不识抬举,指不定要惹来杀身之祸,那岂不是更如了某些人的愿别说姑娘只能接受了,便是当时我干爹在场,还不是只有接受谢恩的份儿,姑娘千万别胡思乱想。”
施清如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总算好受了一点点。我想明日就回去,方便吗太后都回宫了,我再留在这里,也委实有些说不过去。”
小杜子急声道:“姑娘身体还没复原,还是再将养几日再回去吧,再着急也不差这三两日的。至于太后封您县主之事,我待会儿就让人去禀知干爹便是,干爹心如明镜,自然一听就什么都明白了。”
施清如却很坚持,“我还是明日就回去吧,我自己便是大夫,还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真已没什么大碍了,就有劳你替我尽快安排吧。”
光封县主一事,自然不用她多说,韩征一听她那个封号,便什么都明白了。
可她急于要与他说的,是太后有意说服隆庆帝,复设西厂之事,分他权柄,逐步架空他之事,这样的事是绝不能让人转告的,她必须得亲口告诉他,才能放心。
小杜子见施清如十分坚持,只得松口道:“那我先传话儿问一问干爹的意思,再答复姑娘吧。”
施清如想了想,点头道:“那好吧,你先问督主的意思,记得千万告诉督主,我身体真已没有大碍了,我也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他,所以一定要先回去,等他一忙完了,就可以回去见我。”
小杜子见她满脸的郑重,估摸着太后只怕不止封了她县主,还说了别的,不然她不会在里面待了整整一个时辰,而那些别的,多半与他干爹有关。
忙肃色应了“是”,这才护着施清如,回了她的院子去。
彼时太后也正一面由段嬷嬷轻揉着额头,一面与她说话儿,“总算那丫头还没蠢到家,没让哀家多费多少口舌,便受了哀家的封诰谢了恩,不然,哼哼,哀家就只好让她吃罚酒了!”
段嬷嬷笑道:“当时的情形,但凡不是个傻子,也该知道怎么选啊。若不是太后娘娘疼长公主和郡主,怕打老鼠伤了玉瓶儿,她这辈子也没有封县主那一日!如今这么大个馅儿饼从天而降,她不一口吞下就怪了,之所以犹豫推辞,不过是在欲擒故纵,也不过是以为韩厂臣坚不可摧而已,一旦知道韩厂臣没她想象的那般能一手遮天,自然立马怂了。”
顿了顿,“韩厂臣如今是宠她,如珠似玉一般,更是大有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势。可若知道正是因为他的‘红颜’,才让他的大权被分薄了去,指不定还有被架空那一日,奴婢就不信他还会拿施氏当宝,不生吞活剥了她就是好的了,太监可是公认最凉薄最无情无义,翻脸比翻书还快的。”
太后闭着眼缓缓道:“是这话,她如今年轻又漂亮,与宫里京里大半闺秀都不一样,也不怪韩征新鲜,他是缺了一块儿,却还剩六情五欲,等再大个几岁,经过见过的更多,城府也更深了,自然绝不会再有此番冲冠一怒为红颜之举。可再新鲜,感情再深,与自己的权势尊荣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他该比谁都清楚,他有今日的一切,都是靠的皇帝的宠信才是,要是忽然横空出现一个人,比他更听皇帝的话,比他更可皇帝的心,他哪还有立足之地”
段嬷嬷笑道:“到底还是太后娘娘有智计,奴婢可想不到这些。那您真打算让皇上复设西厂,分韩厂臣的权么他如今权势的确大了些,不然也不至于膨胀到对长公主都那般不依不饶,不放在眼里,还妄图指使人弹劾长公主了……”
太后拖声道:“太祖亲笔‘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匾还立在乾元门外呢,哀家虽是皇帝的亲娘,也不能不遵太祖祖训。何况韩征办事也是真有一手,心计手段样样都不缺,这几年着实为皇帝分了不少忧,哀家总不能让皇帝当那‘狡兔死,走狗烹’的无情无义之人吧”
关键如今‘狡兔’可还没死呢,她就更不能自断自己母子的臂膀了。
所谓“知子莫若母”,太后自是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的亲生儿子隆庆帝,本来资质便天生中平,年幼年少时,她为了塑造自己母子毫无非分之想,她只想他当一个富贵闲人的形象,亦从未着意栽培过他的才学心术,反而有意引导他醉心于书画,所以才能一度让先帝和废太子都没防备过他们母子。
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母子终究还是如愿笑到了最后,却也让隆庆帝注定成不了一个励精图治的英主,充其量只能做个守成之君。
在他登基的前几年,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虽不够雄才大略,让朝臣万众归心,却也勤于朝政,兢兢业业,让大周平稳的过了好几个年头。
是在急于求子,却怎么求都求不来,以致上下都心照不宣,问题只怕恰是出在隆庆帝自己身上,不然何以这么多年来,就没有一个女人为他生下过一儿半女来,若一个女人不能生便罢了,偏那么多女人个个儿都不能生,别说生了,连怀都没怀过一次孩子,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还用说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