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下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白色海
“堪比三国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人才辈出的世道中,只有得到真实可靠的消息才最为重要。下面就有请当代诗坛领袖、文章巨公的杨维桢杨老先生出场,给大家公布重磅消息!”
一位比老山长更加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精神抖擞的从三楼包间走出来,大声宣布道:“老夫受邀而来,见证文坛盛会,实乃荣幸之至呀,在这里见到这么多的才俊新秀崛起,深感欣慰。”
“好了,老夫就不过多的感慨了,接下来就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元廷中书已经接到李思齐的军报,反贼冷家军率兵两万军兵占领了商州城、丹凤县和武关,急剧威胁了中书省,并且阻断了与陕西行省的联系。”
“元廷已经下令调集就近的地方军剿灭各处与冷家军相关的一切势力。从这一点来看,元廷已经把冷家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要拔除了不可!”
冷无霜对元廷的举动一点也不稀奇,因为冷家军的口号
第81章 81.学潮风波四
就在众人感到为冷家军前程担忧的时候,又一位中年文士和气的走上圆台,侃侃而谈道:“非也非也,在下张羽不敢苟同,杨兄虽然从地利上分析了冷家军的弊端,但是却没有考虑到那些宣传冷家军理念的地区。”
“一百多个寺庙占据着百八十个据点,而且多以偏远山区为主,现还在不断的扩散壮大,许多的穷苦百姓还在不断的投靠和加入,试问红巾起义军难道不是这样起家的么,中原大地上的各个反元势力还不是不断的征兵扩大地盘么。”
“征兵需要壮劳力,穷苦百姓都跑去能让他们当家做主的冷家军那里去了,各大势力哪里还有兵源,没有兵源还怎么能控制那么大的地盘,到最后必将被广大百姓的水颠覆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的舟船。”
冷无霜五人听了后,还是很解气的,如果能像这样的发展也不错,至少在大势力没有发动全面围剿的时候,壮大到一定程度,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在场的诸位也都是各怀心思的揣摩这个张羽的论调,这时一个青年才俊开始发表他的分析了:“本人高启有不同的意见,别忘了,这学潮风波是怎么召开的,是一百多个寺庙先后陆续不断的宣传、并且实施了冷家军的理念,而遭到各地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联合反抗才一鸣惊人的、席卷江南各地的。”
“这些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现在已经联合了起来,而且他们的族人又在各个大势力当中担任了重要职位,高某相信不久后,他们便会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力量,来个力压千斤之势,这些尚未形成燎原之势的小火苗必定将会熄灭。”
“因为寺庙周围集结的是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饥民、流民,哪里能抵得上久经沙场的强悍士兵。”
这下可把那些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的子弟们给激动的,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一个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且还没有得到老牌的成熟事物的认可,要想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当然是粉碎完蛋的下场了。
“徐贲略有不同见解。”随着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传来,又一个翩翩佳公子走上了圆台,讲道:“这些偏远的山区,易守难攻,如果结寨自保能抵御了第一波打击,按照冷家军乡村包围大城池的战略发展目标,自给自足的壮大起来,这股势力不可小觑。”
“而且,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推动大势力的剿灭,还不一定能全部的斩草除根,到那个时候,只要冷家军应对的比较好,彼此集中串连起来几个大的据点保住了,将来反攻大势力,将其吞并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呼,嘘,在场的诸位都是一阵的呼气吸气声,这四位的论述真的是让他们又惊又喜的,还有喜忧参半的,无外乎冷家军是寒门学子前程的希望,而那些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的子弟,是坚决的要消灭掉的,经过这么一分析,冷家军以后必定是祸害,要及早的铲除,而且还要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全场安静的时候,不知道有谁小声的说了一句:“这不是江南才俊中的‘吴中四杰’么,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呀。”
大家听到后,都向那四位投来了艳羡敬佩的目光,今天总算没有白来,被誉为当代十才子,这次就来了三个,他们四人都是书画双绝的人物,而且诗词歌赋也小有名气,一会散场后必须得去求几张墨宝珍藏起来。
学潮风波争雄大会是要激烈的争论探讨的,所以绝对不能冷场,又该老山长登场调解话题了,老山长洪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吴中四杰的高论不愧为给在场的诸位提了个醒,冷家军的也好,各大反元势力也罢,包括现在的元廷。”
“混乱时代已经开启,群雄割据已经形成,各路诸侯、帝王都在快速的发展,冷家军也不例外,谁都有逐鹿中原,定鼎天下的可能,那就要看各方势力相互攻阀的结果了。”
“堪比三国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人才辈出的世道中,只有得到真实可靠的消息才最为重要。下面就有请当代诗坛领袖、文章巨公的杨维桢杨老先生出场,给大家公布重磅消息!”
一位比老山长更加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精神抖擞的从三楼包间走出来,大声宣布道:“老夫受邀而来,见证文坛盛会,实乃荣幸之至呀,在这里见到这么多的才俊新秀崛起,深感欣慰。”
“好了,老夫就不过多的感慨了,接下来就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元廷中书已经接到李思齐的军报,反贼冷家军率兵两万军兵占领了商州城、丹凤县和武关,急剧威胁了中书省,并且阻断了与陕西行省的联系。”
“元廷已经下令调集就近的地方军剿灭各处与冷家军相关的一切势力。从这一点来看,元廷已经把冷家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要拔除了不可!”
冷无霜对元廷的举动一点也不稀奇,因为冷家军的口号
第82章 82.学潮风波五
老山长环视了一周众文人雅士热情高涨的气氛,干脆利索的宣布道:“今日学潮风波争雄大会的题目便是‘天下大势,风云人物’!即刻开始即兴发挥,一刻钟后交给评委审阅。”
老山长的话语刚落,听候在众文人雅士旁边的婢女就开始陆续的提供上来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应有尽有,众人开始低头苦思冥想起来,一下子个个都陷入到了烧脑风暴的漩涡当中。
什么叫做即兴,就是临时产生兴趣,没有准备在特定情境和主题诱发的情况下,在灵感的爆发中创作出来高质量的作品。
古代的一刻钟通常就是我们现代的半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名扬天下的佳作,那是非常考验这些文人雅士的才华学识的。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文人士子在这个环节准备了大量的手稿,都是他们以前的上上佳作,可是从来就没有以“天下大势,风云人物”为主题的,都是一些风花雪月、谈情说爱、借古抒情的诗词,现在根本用不上,一点都不沾边。
还有大量的青年才俊根本不屑这么做,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比较合适的灵动词句,有的都开始抓耳挠腮,有的闭眼凝思,还有的顿足捶胸急躁不安……
冷无霜好歹也是北大才子,就算即兴作诗不行,但后世总结出来文采出众、文章华丽、诗词壮丽优美的比比皆是,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冷无霜可没有那个七步成诗的本事,他只能凭借着后世的记忆在脑中快速的搜索着相关的名作。
突然脑中一闪,红朝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千古绝唱,此词一出,任何佳作都会黯淡无光的,冷无霜也会成为众人的焦点,到那时候可要脱身就有点麻烦了。
想通这个关节后,冷无霜坐不更名站不改姓的笔酣墨饱、雄健洒脱的挥写出了《沁园春雪》这首千古名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末尾了,在右下角写出自己的尊姓大名:冷无霜书于学潮风波历年至正二十二腊月二十八。
冷无霜下笔疾飞,刚劲有力,酣畅浑厚,入木三分,在片刻之间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在周围的文人雅士眼中文潮如泉涌、文思如尿崩……
翠儿看着少爷如此飘洒俊逸,芳心早就萌动到九霄云外了,冷血和胡惟庸以及龙五的表现则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惊为天人,他们当然是看到了冷大将军书写的诗词了。
什么叫豪气顿生、豪情万丈、豪迈奔放,此时的三人就有些飘飘然了,个个自信满满,睥睨天下,霸气侧漏。而冷无霜还沉浸在赞叹自己十年功夫写得一手好字当中,他们的气场满满的扩散开来,周围众多的文人雅士都有一种压迫感。
冷无霜感觉气氛不对,拿起纸张吹了吹未干的墨迹,递给翠儿小声道让其送到三位评审那里,翠儿就像是灵动的蝴蝶般一路飘着送到了评委手中就迅速的退了回来。
这一来一回的引起了不少猪哥们的垂涎,更是惊动了那些专注思考下笔的俊杰们,有些人慌了,还有些人灵感消失了,更有些人分神了,总之看到这么短的时间内有人能递交上作品,他们压力倍增,加紧了苦思冥想。
就在杨维桢老先生认真品读冷无霜的作品时,冷无霜却是给其他几人几个手势,悄悄的退出了会场,出门时还贿赂了把守的军兵,用了十两银子悄无声息的开了一条门缝,他们几人鱼贯而出。
冷无霜出来后直奔城门,命令护卫队收拾好东西,随后跟来,一起纵马疾飞的往武关赶。
而这边学潮风波的会场,诗坛领袖、文章巨公的杨维桢大家忽然,拍案叫好:“这真是绝唱,上上等佳作,古韵流芳,朗朗上口的好诗词呀!”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好波澜、好壮阔、好深意呀!”杨维桢老先生禁不住开口朗读道,这边的唐桂芳见一代大家如此激动,赶忙拿过来欣赏。
细细研读到精彩之处也大声复述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哈哈哈,好、好、好!够大气磅礴,够豪情万丈,够霸气冲天!这雄心壮志是何等的荡气回肠、何等的雄霸天下啊!”
邵亨贞拿来后也反复咀嚼着这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错,不错,真是太狂妄自傲了,一看就是腹有雄才大略、心有沟壑纵横之辈!”
学潮风波在场的所有人都看着三位评审放浪形骸的样子,非常的震惊,又听到了诗词的精彩部分,都是回想着其中韵味,果然是才绝惊艳、嚣张无比、王气横生的大家之作!
&nb
第83章 83.名震天下
学潮风波结束五日后,冷无霜赶回了武关,发动驻守在武关的冷家军和民众们开始有条不紊的撤离。
就在这期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接到各地送来的消息,其中就夹夹着《太平天下同》小册子和冷无霜的大作,以及个人简介、关于冷家军各方面的消息等。
妥欢帖睦尔本来就因为元廷内部的争权夺利而头疼不已了,再加上各地反元的起义军,让他早已憔悴不堪了,现如今又冒出来一个什么冷家军,虽然势力很小,但是宣传攻势却强的很,这才短短几个月大江南北都有冷家军无孔不入的宣传。
尤其是那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极具诱惑力,煽动力极强,现在就有不少的乱民不断的投靠和加入,这已经不是疥癣之疾了,而是深入骨髓的顽疾,必须切除掉。
这不妥欢帖睦尔让人时刻关注着冷家军的一举一动,现在送来的就是最新消息:冷无霜居然亲自去参加了学潮风波,而且还留下了轰动文坛的大作,这下可以说是大名响彻整个中原大地了。
尽管妥欢帖睦尔非常的气愤,但还是忍不住评价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呀,年纪轻轻居然有此等胆略,还身居雄才,只可惜不能为朕所用,必须斩草除根,否则将来必成心腹大患!”
元廷对红巾起义军一般采取的策略是即抚又剿,然而妥欢帖睦尔则是根本没有招安冷家军的打算,直接灭掉,那是因为妥欢帖睦尔清楚的明白,深深的那是无法调和的,恰恰冷家军提出的理念就是不可调和的,只能你死我亡的血拼,没有其他路可以选。
所以妥欢帖睦尔可以放纵阶级矛盾的对立,却不能容忍冷家军,想必所有蒙古贵族和大官吏都是一致的看法,妥欢帖睦尔当即下令道:“立即下旨,加紧对冷家军的剿灭,刻不容缓!”
在大都,妥欢帖睦尔的消息算是闭塞缓慢的了,那些朝中重臣、大将军们以及各部的掌权者早就得知了,而且也迅速的展开了针对冷家军的打击。
王爷府、国公府、丞相府、大将军府、以及六部侍郎府等各大豪宅中,或拿着《太平天下同》小册子翻看,或捧着冷无霜的诗词欣赏,或翻阅着冷无霜以及冷家军的各种消息。
不断的有各种声音以及各种评价和各种情绪传来。
“这诗词作的够嚣张,够狂妄,够霸气,我喜欢!”
“冷无霜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天可汗,真是狂妄自大之徒,哪天让本将军遇见了,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我大元帝国江山万万里,就凭你提出个什么口号,就要把蒙古勇士驱逐出去,真是自不量力!”
“这等青年才俊不懂得隐忍和低调,看来要英年早逝啊!”
“只不过是弹丸之地,还想称雄称霸,真是异想天开!”
“冷家军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
大宋政权韩林儿:“嘿嘿,这次冷家军闹的好呀,那些恃财为命的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终于肯掏银子了,平时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现在可倒好,上杆子的捐钱捐物请求出兵。”
“这下朕定要再招十万甲士,厉兵秣马,攻过黄河,直捣大都,把元廷的老巢搅的天翻地覆,以后这天下就都是朕的了,哈哈哈!”
群臣见皇上兴致高昂,也不忍心破坏这份雅兴,溜须拍马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上定能心想事成,一统天下!”
瞧瞧,一个昏庸无能的二百五皇帝,手下一群只会阿谀奉承、贪图享乐的臣子,就这个鸟样,还想直捣大都,连黄河都过不了就被元廷完虐了。
韩林儿手下有才能的大将纷纷脱离了他的统治,自立政权,而此时的韩林儿实际上也被宋政权的几个文武大臣控制着,充其量韩林儿就是一个会下诏书的傀儡而已。
至于韩林儿本人,作者认为是形势所逼,他又无能为力,只能装傻充愣,扮作一个昏庸无能的样子,以待将来真正的掌握了大权,定会实施他心中的报复。
不过,韩林儿作为资深的老戏骨,作者还是很欣赏他的演技的。
……
在江浙行省曾今自立为诚王还建立了大周政权的张士诚,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会叛降元廷,一会有自立为王,一会又反攻元军,一会又帮着元军对抗起义军,实在是太卑鄙无耻了。
张士诚玩味的笑道:“冷家军,小势力,不足为虑,派兵直接灭掉那些寺庙就可以了。不过,冷无霜这个少年英才,还是有些本事的,有机会收入账下,好好替本王效力还是不错的。”
“大王圣明呀,冷无霜听到大王的话语,一定会感激涕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