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德帆
悉尼和墨尔本的华人都处在一种“老的在受歧视下等死,而新生的却永远也进不来”的状态。
如果不是福克斯来到西澳大利亚州,用利益捆绑住那几个地头蛇,华人等有色人种想要在这段时间内进入澳大利亚生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真的不怎么可能,因为最先开始出现这种排斥有色人种的地方是欧洲,那时候有一个词语,叫做“”。
各个君主呼吁欧洲人民要捍卫自己脚下的土地,不能让有色人种来占领他们。
的确,有色人种的生育率的确比他们高,这让他们实施白澳政策有了一个绝佳理由。
墨尔本和悉尼的华人很苦逼的,老年人拿不到政府的补贴,年轻人也几乎找不到什么工作,都是看着大家聚在一起才勉强过活。
这种情况下生育的下一代根本无法充足保证他们的成长空间,死于各种疾病的孩子不在少数,而成年人则在社会上遭到各种冷眼……
不同的是,福克斯开放了西澳大利亚州的移民政策后,墨尔本
第83章 灾难(一)
感谢同学的打赏和票票!
——————
12月16日晚上八点,福克斯正在埃克斯茅斯的驻地内用餐,他并不急着回帕斯,调查团都要来了,回去做甚毕竟心里有鬼啊。
他得到的消息是调查团5号才正式从墨尔本出发,现在已经是第12天了,正常来讲,早就应该到帕斯了。
但是调查团的目的地并不是去帕斯,至少不是第一目的地。
他们现在在西澳水和土地管理局的华生副局长的带领下前往当时的始发地进行取证,还要搜索附近的区域。
按道理来说,第三师也是联邦政府的军队,应该配合才对,但是被总理给否决了,第三师驻卡尔古利的官兵也乐于看戏了。
看着这群人浩浩荡荡地在卡尔古利收集这汽车和马车,卡尔古利的士兵们就非常不爽。
卡尔古利只是个建立在矿区上的城市,汽车马车一般都是运输矿石的,哪来的那么多载具够这些人征用的。
说起载具问题,现阶段的西澳的确没有多少载具可以使用,从纽曼激增的人口数量导致的交通问题就可以看得出来。
原本的西澳大利亚州,里边算上黑户也不过60万人口左右,而帕斯一个城市就占了绝大部分。
福克斯来到这里后大力发展各种行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开放移民政策等措施一直在增加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
仅纽曼工业基地这个地方就突破了20万人口的数量,直逼帕斯,威胁其西澳第一城市的地位。
如果拿纽曼和传统的矿业城市如洛林,鲁尔区等地来比谁的发展前途更好,输的毫无疑问是纽曼。
纽曼的各种条件都不怎么好,但是现阶段的运输能力已经决定了,西澳已经没有更合适的地方把工业发展起来了,再苦再难也要硬上啊!
纽曼附近大量高品味的铁矿石是一剂很好的催化剂,这里依托铁矿以一个极高的速度成为了一座有着2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而且,纽曼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期,处于一种经济效益良好的状态,各种资源供应都很充足,除了公共交通之外……
目前纽曼地区占地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人口突破了20万,但这是一个矿业城市,住在这里的人几乎都是在纽曼工作的,交通压力还是蛮大的。
福克斯比较关注纽曼的情况,到了1920年末,纽曼已经有22条公交线路,配备的巴士差不多有100辆了,但还是有些不足,因为每条路线平均下来只能分到4,5辆车。
西澳各地都在建设,自然不能厚此薄彼,虽然福克斯看重纽曼,但也不能把所有资源都给纽曼。
纽曼的情况相对于刚开始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以前连一辆巴士,出租车都没有,都是依靠出租马车或者出租骡马甚至出租骆驼来满足市民的交通需求的。
没有汽车吗肯定有啊,但是之前的汽车大部分都是各种卡车,轿车是几乎见不到的,市民大多数都是坐在别人家的车厢内顺路前往目的的。
就连现在的纽曼,也有一部分市民因为错过公交车而不得不选择出租马车等工具出行,又或者让人顺路带自己一程(坐在车厢内)。
卡尔古利现阶段的人口也有十几万,有时候也会突破20万,但是这座城市人口流动比较大,因为这是黄金城。
卡尔古利的外来淘金者是非常之多的,通常这些淘金者每年都要回一次家,比如圣诞节什么的重大节日,炫耀一下自己的成绩……
现在也是年末了,卡尔古利自然迎来了一大波的“返程高峰”,联邦政府的调查团想要征集出足够他们使用的载具,怕是想多了。
卡
第85章 灾难(三)
“昨天夜晚,遥远的中国发生了一次地震,州政府相信这是一次非常可怕的灾难,我们当即决定派出人道主义救援队伍前往中国进行帮助……”
帕斯市政厅门前,年迈的克拉克州长宣读了一份早上州议会刚做出的决定,聚集在市政厅门前的人们还有在收听广播的人都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西澳这段时间的**等反对有色人种的风气已经几乎消失了,福克斯大力推广的各种政策和福利让本地居民都对华人的态度有所改观。
直到今天,年迈的州长竟然打算用他们的医疗保障资金来帮助那些黄种人的故国!
虽然吧,这种事情放在世界上是很有面子的——联邦政府是首先对中国地震施于援手的第一批国家,听听,多好!
可是用他们的福利来作为交换,很多人顿时就不乐意了,纷纷上街游行,一度消失在西澳的“澳洲是白人的澳洲”这种口号又出现了。
福克斯还没上船,因为船还没到。在听闻“白澳政策”的口号再次出现在帕斯的时候,作为始作俑者的他,当然要给同僚们一个解决的办法了。
纽曼的华人工人群体帮了福克斯一个大忙,他们的代表直接致电到西澳州议会上,声明自愿放弃自己不多的医疗保障,支援故国灾民,并表示这是所有华人工人的意思。
相对于西澳长期居住的白人等等,初来乍到的华人工人的医疗保障金不多,但是西澳的华人工人也有十数万之多啊,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也不算少了。
议会上有不少联邦政府的议员,起初他们是投反对票投得最痛快的一批人,但是如今,他们决定投出自己的赞成票。
他们虽然没有告状给联邦政府,让联邦政府发条令下来清理华人出去。但是却在各种时候给有色人种们搞事情,其中受苦最多的肯定是华人群体了。
议会最后的决定也有些出乎福克斯的意料,在他看来,这些对种族问题异常强硬的人应该会继续给他们找麻烦才对……
86%的议员自愿捐出自己的医疗保障,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了,要知道白澳政策的口号才刚喊起来啊,这种比例分明就是告诉那些幕后推手们一句话:“省点力气吧!”
西澳有影响力的不止三大家族和州议会,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家族或者商人。他们都有些钱,也有些自己的人脉,这些人如果要搞点事的话是完全有可能的。
年迈的州长又一次发表了声明,声明捐出医疗保障都是公民的自愿行为,政府不会强制剥夺公民的任何一份权利。
但同时公民应该效仿政府大部分人员的行为,对灾区的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福克斯记得,很多灾民是在没有衣服,没有食物,没有住宿之地的情况下死亡的,他们没有在地震发生之时身亡,却死在灾后的寒冷天气,没有食物补给,受到饿狼袭击,被心术不正之人趁火打劫等情况之中。
为什么要士兵们参加救援他们可以保护救灾物资的周全,可以预防当地的恶人饿狼对救援队的图谋不轨,在这块混乱的土地上去救人,首先就要自己不能处于危险之中,不然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
根据福克斯的提议,药品,食品,被服帐篷等物资是急需的,医生和士兵则是救援队的重要组成,而专业的救援人员和钱反而不怎么重要了。
专业救援人员以已经来不及做他们的工作了,而医生和士兵可以防止灾区的疾病扩散、避免瘟疫的发生、医治灾民、清理废墟、掩埋死难者等等。
钱的确不怎么重要了,福克斯可信不过北洋政府,钱真给了北洋政府,到后面恐怕是一分钱都到不
第86章 灾难(四)
今天已经是12月27号了,福克斯才刚刚踏上香港的土地。
福克斯在著名的维多利亚港上岸后,抚摸着码头的栏杆,心里不禁感叹,这都近百年了吧,可惜是回到了过去,而不是未来。
他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的时候,却是一个世纪之前了。这让福克斯感到如梦如幻,但是他手中抚摸着的冰冷栏杆却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他看了看眼前的维多利亚港,前来迎接他们的人几乎充满了整个区域,香港的皇家警察都前来维持秩序,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都在欢迎救援队的到来,而这些香港人都打着标语,希望自己也能加入救援队,成为其中的一员。
福克斯在和港督的谈话中得知,西澳大利亚州的举动给了整个英联邦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都非常赞同这种人道主义精神。
在福克斯漂洋过海的时候,英国国王亲自发表演说,赞扬了澳大利亚联邦的这种精神,对决定在英联邦内扩大这种精神,意思就是国王乔治五世要帮福克斯扩大救援的规模了。
对此福克斯是乐于其成的,不过他有些担忧,这历史又被他狠狠地改动了,原本历史上的这次地震世界各国都不怎么关注的。
而中国自己的队伍则是第二年才派了出去,可想而知当时情况的混乱。
而现在,福克斯带领的澳大利亚救援队伍已经到了香港,因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跟着也组建了救援队伍,在英联邦内也有了很大的反响。
英联邦国家都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了,那么作为明面上老二的法国也不甘落后,也声明会捐赠救援物资。
有了英法的牵头,世界各国的关注都一下子锁定在了这次的中国大地震中。
世界各大列强都做出了反应,派出了各自的救援队伍和捐赠各种物资,就连处于军国势力影响很大的日本帝国也不例外。
日本帝国也打算派出很多地质学家和救援队伍准备前往中国进行援助。
福克斯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知道日本人想干什么了,妈的,这不就是顺便安插间谍打算绘画一些比较精确的地图么这种破事日本可没少干。
但是福克斯对此也无可奈何,他现在不是中国人,在中国影响也不大,一群日本人借着救灾的名义在军阀割据的土地上到处走是谁都阻止不了的。
福克斯唯一对现在的日本有些好感的就是,日本东京地震台公布了这次地震的震中地点,位于甘肃省东部(当时地点属于甘肃省,现属宁夏自治区)。
日本因为地震多发,这个时代的地震预测和播报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当时北洋政府第二年元月才搞清楚震中在哪)。
福克斯知道这次地震的发生地点,也知道日本人公布的地点和震中是相差不大的。日本人早一些说出这个地点,受灾的居民就多了一份保障。
福克斯在了解到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甘肃省的时候,北洋政府也也很有效率请求各国的救援聚集在天津卫,因为那里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大港。
北洋政府也没想到世界各国那么快就开始关注起国内的地震来,他们也是毫无头绪的,毕竟国内并没有专业的地震局,根本不知道地震震中在哪。
在各国都派出或将要派出救援队和救援物资的情况下,北洋政府无疑就是一群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这可是丢面子的大事!人家都把救援队什么的派出去了,就快到上海香港了,听说最快的救援队都到了香港了,自己这边连震中在哪都不知道!
第87章 灾难(五)
“今天是民国九年最后一天,我们从天津卫正式出发了,我们的目的是救助在这次地震中受灾的同胞。路很不好走,加上已经入冬,气温都比较低,救援队很多人都不太适应这种气候。”
一名华人商人在他的日记中记录起澳大利亚对中国海原地震进行救援行动的概况:
“我们从澳洲一路往北,天气的变化着实让人担忧,同时也让人感到了世界文明的先进,竟然可以在短短十几天内感受到四季的气候。”
“我有幸再一次回到祖国,有幸参与到了这次对自己同胞的救援行动,殊不知这次全球救援行动是一片流放犯人的土地上首先提出,首先做出行动的……”
“我曾经很憎恶澳洲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但是今天我要和他们说声谢谢,他们至少在这一刻,是善良的。”
“……民国十年元月十九,我们已经来到兰州,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北大地,相信队伍里面很多人都是如此,中国之大,值得我们这些人为之奋斗为之努力。”
“鄙人不才,也深知自己等海外游子最大的后盾便是自己的祖国,我们哪怕常年在外,也从不敢忘却自己的身份,我们热切地盼望着祖国早日繁荣起来……”
“我们在兰州找到了一些灾区附近的人们了解情况,其实也不能说是附近了,兰州也成为了半个灾区。”
“兰州城内,倒塌的房屋近乎一半,简直超出想象。灾难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听闻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异常迹象,我不禁为震中地区灾民祈祷……”
“我们在兰州当地派发了一些食物药品和被服物资,并留下了一些医生和卫士帮助城内居民,此时已下起零星小雪,我的心再次悬了起来,恐怕会有很多人身亡在风雪之中……”
“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是对的,在前往灾区中央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幕幕目不忍视的情况,死者衣衫单薄,一动不动趴在路边算是好的情况了……”
“差一点的无非是全身赤衤果,想来是幸存者把衣衫都拿走了。但最可怕的是身无寸缕还要被狼群野狗当做吃食!”
“我们不止一次地驱赶走这些饥饿的畜牲,一路之上,同为故国的许多同胞泣不成声……”
“我们没有听闻当地政府对灾民们做过什么救助,我们问了很多人,都说没有官老爷来过,我不知是灾难已经摧毁了所有,还是有别的缘由,我是对政府太失望了……”
“……直到我们到达静宁县,我们才看到一名自称是县长的先生在带头救灾,从他口中得知,他已经尽力了,迟迟不见上头派出的救援,直到遇上我们。”
……
福克斯事后总结道:“我们的队伍从澳洲出发,回到澳洲之时早已没有原来的人数,很多人因为经验不足而染上了恶疾,不治身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