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殿下开恩啊……”

    “草珉冤枉啊……”

    听到小太子撂了句狠话,要把大家通通抓紧东厂的诏狱,这下茶商们全都害怕了,东厂那是他们这些商人胆敢闹着玩的地方么只要被抓进去,那就几乎不可能活着出来了。

    “擅自聒噪者,掌嘴伺候!”

    见到在东宫院内,一群茶商窘态百出,杨进朝立即怒喝一声,这些家伙实在是太放肆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怎能容得他们撒泼耍赖。

    尖锐的嗓音虽然很刺耳,倒是极有震慑力,茶商们马上就收声了,可一个个还是哭丧着脸,表情很是不甘,缴税那就是要他们的命啊。

    幺鸡面无表情地对这群蛀虫吩咐道:“从万历朝开始算,抹去零头,姑且算五十年吧。偷税一两,处罚一两,算上年限的话,就是偷一两,要补缴五十两税款!偷一千两,须补缴五万两!少缴一两,砍一个脑袋,少缴一百两,抄家灭族!”

    这已经很够意思了,没让你们偷一两罚十两,算念头的话就是一赔五百了,估计能让你们当场吐血!

    你们别以为欺负了本宫的太爷爷、爷爷、大爷、甩锅爹之后,就能理所当然地来欺负本宫,那就是白日做梦了!

    虽然不是改朝换代,可是本宫监国已不同于前朝,如果商人不能照额纳税,那么你们就没有任何的存在价值!

    大怼朝就是因为收不上来海量规模的商税,导致财政吃紧,最后毁于商人之手,本宫当然不会让悲剧重演!

    所以在本宫被辫子或者流寇弄死之前,本宫就会把你们通通弄死,就算是死,也要拉上一群垫背的才算够本!

    “……殿下开恩呀!”

    “这怎还使得……”

    “草珉家境贫寒,实难筹措啊……”

    “如此巨款,草珉无法补齐啊!”

    “五十年啊!”

    “草珉怎交得起如此巨款啊”

    太子张嘴就要让大家补缴五十年所欠的税费,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谈怪事啊,倘若果真如此,很多茶商都要倾家荡产了。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茶商就是不想缴税,哪怕太子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他们依然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法不责众,能够逃过一劫。

    “来人!掌嘴!”

    见到这群不知死活的商贾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把太子放在眼里,杨进朝怒斥之后一摆手,七八个侍卫便走了过去,将在队列前面带头求饶的茶商的衣领扯住,开始扇嘴巴。

    幺鸡也没有出言喝止,反而认为应该教训一下这些胆大妄为的奸商,就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看着一个个茶商被活活扇成了猪头,有的满嘴是血,连牙都被扇掉了。

    等到院落里又重归肃静,某太子才慢条斯理地发话:“宋代自崇宁之后,茶课岁入便增值两百万缗,政和元年更是达到四百万缗。本朝茶课总额不到一千两银子,与积弱宋代相差甚远,可笑之极。从本月开始至年底,全国的茶课岁入不得少于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今后每年不得少于两百万两银子,且只能增多,不能减少!但凡有偷逃税款之人,一律抄家灭族!尔等已五十年不要脸,自然交得起五十年之茶税!”

    都说蔡京是个奸臣,也实际上也是个能臣,书法很溜不说,征税更是很有一套。

    蔡京主导的茶税整改使得官方得以垄断茶叶收入,让北宋确立了榷茶规范。

    李钢评价此策为——崇观以来茶盐之利在朝廷,则朝廷富实!

    如果没有榷茶以及其他财政增收方案,以后的南宋想要守住半壁江山便无从谈及,因为没钱给部队发饷!

    比较起来,崇祯时期的朝廷几




第181章: 出师有名
    一次补缴五十年的税款,此等政令可谓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遭,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之壮举,对那些偷逃税款许久的商贾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外加灭顶之灾!

    每年少缴十两,五十年累计起来,每家少说也会少缴五百两银子的税费,按照太子规定的比例,那便要缴纳两万五千两银子。

    被抓来的这一百一十二家都交这个数的话,总额便是两百八十万两之多,具体到每家会有多有少,但应该不会低于两百万两这个门槛。

    没钱

    那就抄没家产!

    别说不想交,就算是少交一百两,那都会得到满门抄斩的待遇。

    在达到规定的数额之前,谁也别想混出城去,就算用死了爹这招也不灵。

    某太子已经遣人转告黄得功,加强各城门的搜查力度,只有办丧事的可以出去。

    但是,要在指定时间走指定路线,在指定地点下葬,全程由官兵监督,送葬的家属不得超过十人。

    不管棺材里的人是死的还是装死的,一律埋了,埋得还要深一些,看特么谁敢用这招来抗旨。

    觉得下葬的位置不好,等解除戒严了,还可以选个背靠大山,眼望大川,风水好的地方,挖出来重埋嘛。

    不过某太子以为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了,因为商贾们连活人都顾不过来,哪还有闲心管死人呢。

    卖掉的茶叶越多,偷税金额也就越大,除非真有财力将数十万两的窟窿堵上,否则全家勉强保住脑袋,也要送去挖矿了。

    砍了他们或者送去当矿工并不是首要目的,幺鸡收拾茶商就是要见到真金白银,否则大规模抓捕茶商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连阻止向东虏和檬古走俬茶叶都做不到,因为即使京城的窝点被一锅端了,江南的茶商还可以通过晋商继续向关外贩卖茶叶。

    与精美的瓷器和华丽的绸缎一样,清香的茶叶算是帝国为数不多可以卖出高价的土特产了,但凡有能力就要将这种叶子控制在自己手里。

    如果按照两成来缴纳税款的话,朝廷每年流失的茶税不下五百万两,并不比南宋时期低,而且会更高。

    主要原因就在于欧洲各国已经从中世纪的乱炖状态恢复过来,各国实力均已得到明显提升。

    尤其是西班牙帝国,即使无敌舰队已经变成了海底博物馆,帝国也难以东山再起,但只要继续控制着美洲的银矿,便可保证一定的消费能力。

    中东及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带均被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所掌握,除了在东欧地区用兵之外,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其他地区还算安宁。

    和平的环境会促进达官贵人以及家眷的消费能力,将手里更多的零花钱用来购买茶叶等中高端的奢侈消费品。

    根据朝廷从泗川一地获得的相关报告得知,仅在泗川每年的茶叶产量便高达五百万斤,而另外几个产茶重地,譬如浙江和芸南更不会低于这个数额。

    大怼朝每年的茶叶产量达到两千五百万至三千万斤是很容易实现的,出口也可以稳定在一千万斤左右。

    然而,谁特么能告诉本宫,芸南去年茶课收入“高达”五十二两是个什么情况

    这还算是好的,浙江竟然不到二十两银子!

    茶商这是要自立门户,建立“大茶帝国”不成

    万历朝早期还好点,每年茶税还能收上来十来万两银子。

    到了甩锅爹继位的晚期,朝廷对地方的商税就完全失去了控制。

    浙江金华这么一个繁华的地方,去年的商税收入不足一百两,说起来都感到可笑。

    连三位数都没凑齐,这个无比尴尬的数额简直就是商人对皇帝以及朝廷的集体嘲弄!

    这比该地商人实际应当缴纳税款金额的千分之一都要低,商税几乎是形同虚设的玩意。

    唐朝对于茶税前期征收10%,后期征收50%,而且实施朝廷垄断专卖模式,茶园主人自行贩卖就要被杖刑。

    较于唐宋,刻意纵容偷税漏税的大怼朝堪称商人的天堂,对税收,特别是商税的管理能力日渐萎缩,只能靠征收三饷来苟延残喘。

    想要立刻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要从病根入手,当然不是向其提高税赋那么智障,那没时间能收上来银子,而是直接命令商贾补缴税款。

    因为没有人能拿出足额的缴税凭证,真拿出来了,也要经过详细对账,某太子与户部都不会听取商人的一面之词。

    凡是出现差额,一律按照偷逃税款处理,如果商贾还敢寻衅滋事,那就视为将茶叶贩卖给了东虏,一旦被定了这个罪名,该商人全家都是死路一条了。

    目前全城仍然保持戒严状态,勇卫营仍然在外城挨家挨户地搜寻京营逃兵,内城则秩序井然,戌时至辰时实施宵禁,任何人不得出门上街。

    在这个节骨眼,内城的主要街道遍布巡逻队,商人想要闹事真就是嫌自己命长了,没人会支持和帮助他们,人人自危,顶多躲在自家窗户后面看看热闹罢了。

    幺鸡本打算对京城里的茶商征收一百万两的税银,如果能多收上来一些,那真是捡着了,虽然都归户部,也是用作正途,被贪墨的可能已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外城的居珉糟了殃,被京营的雑碎们一顿祸祸,某太子也不能直接发银子补偿大伙,就只能建新城来玩以工代赈了。

    这对穷人来说当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起码有了活计就能混口饭吃,全家老少不至于被活活饿死。

    富人就看不上了,人家不差那点钱,外城的铺子被烧了也就烧了,损失个百八千两银子而已,干一两年本钱就回来了。

    “启禀殿下,勇卫营监军卢九德将神机营参将王承恩、神枢营贺赞参将押来静候圣裁,此二人携五军营副将丁健、神机营副将何伟、神枢营副将图格之首级前来请罪!”

    “嗯,让他们进来吧!”

    如果他们真的击毙这三只反叛的副将的话,那么加上前番秦军送来的陶定林,掌控三大营的六只副将仅剩下韩睿与巴楚旺,以及骑着花马的刘良佐在逃了。

    “罪臣王承恩贺赞,参见太子殿下……”

    明末有两个王承恩,一个是侍奉甩锅的掌印太监,另一个则是在京营效力,而且职位也不低,已经混到了参将的位子。

    “好了!无须多礼,本宫听闻来报,你二人斩获叛将三员,可有此事”

    幺鸡只关心这帮带队的兔崽子到底死没死,至于其他人,不管是死没死都那么地了,要么挖坑埋了,要么送去挖矿。

    此番也算是德胜而归,卢九德便在旁插话道:“启禀殿下,容臣多嘴,五军营副将丁健、神机营副将何伟、神枢营副将图格次三人首级已查验完毕,准备送抵兵部备案。只是过于血腥狰狞,故臣不敢擅自提来,妄请殿下御览。”



第182章: 开滦煤矿
    “殿下,恭顺侯吴惟英、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诚意伯刘孔昭、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泰、彰武伯杨崇猷在宫外求见!”

    “哦宣吧!”

    京营叛乱刚刚被拍死,他们忽然组团前来,这是要切腰子作甚啊

    不过鉴于这七只勋贵在之前的朝会上还站在自己这边,多多少少也很识相,某太子也就可以在百忙之中见见他们了。

    再说要炼制磺胺所需的东西实在太多,内侍们连坩埚都没准备好,其他所必须的物料差了不少,幺鸡也只能将实验顺延了。

    “臣叩见太子殿下,祝……”

    “免了,平身,诸位爱卿皆是顾全大局之人,本宫深以为然,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他们这七家之前每家都认购了五万两银子的紫金债券,也算是缴纳了保护费。

    开始说是无偿捐赠,分文不取,不过某太子也不会白吃白喝,给大家留下一个打家劫舍的不良印象。

    这三十五万两银子最后还是按照十年期存款来收纳的,可获利25%,到期之后每家都能净赚1.25万两银子。

    起初,太子如此安排,勋贵们也没放在心上,更不打算要了,全当时花钱买平安了。

    但后来发现掌管此事的东宫秉笔太监继周还很用心,连存折都做得较为精致,而且宫城里的贵人、内侍、宫女们的认购总额已然突破五百万两大关。

    再结合太子要在山栋北部沿海地区大举采掘金矿,以此作为抵押,这金矿之利可是世人皆知,想来还真是确有其事,倒是可以连本带利地还给自己,勋贵们也就彻底放心了。

    众人落座,恭顺侯吴惟英在心中先是斟酌了一番陈词,觉得差不多了,便首先开口:“殿下,臣等闻讯京营叛乱,便心急火燎,无奈府邸无兵,每家仅有数十家丁,且不堪重用。幸好殿下统筹全局,又有黄总兵指挥得当,力保内城固若金汤,实乃国之甚幸也!”

    京营叛乱把勋贵们也吓得够呛,想去皇城向太子请安又怕无故给太子添乱,只能等到叛乱被缜压下去之后,才敢组团过来探听事情。

    大局已定,幺鸡向其透露一些战报也不碍事了:“呵呵,京营素来好吃懒做,疏于训练,此番却自不量力,胆敢以卵击石,下场自然如跳梁小丑,不堪一击。今掌握三大营的六位副将中的四位均已被诛杀,仅有两人携余孽在逃,已不足为惧!”

    要是没有这群雑碎主动作死,某太子还得自己找个借口去收拾那群视财如命的茶商呢,由衷的感谢京营发动叛乱……

    听到京营已经被杀得七七八八了,大家这才心神大定,诚意伯刘孔昭立即拱手致敬道:“臣等恭贺殿下一战而定,还京城百姓一片安祥!”

    他们这些人虽未彻底成为太子门下之犬,可如果京营攻入内城,定会向他们索要巨额银两,这是大家都不愿见到的情况。

    新乐侯刘文炳根据他们之前商量好的价码,顺势抬出了见面礼:“今祸根已除,臣等无以为报,愿各出一万两银子献于殿下!”

    他们是不可能空着手来觐见的,跟太子寒暄一顿,然后啥也没留下,便拍拍屁股走人,那真是进宫来消遣太子了。

    此言一出,其他六位勋贵也跟着附和,幺鸡没理这茬,而是自顾自地说起:“不知诸位爱卿可否知晓如今京城煤炭价格呀”

    横空出世的这个问题把七只勋贵当场砸晕,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太子怎么拐到煤炭上去了七万两银子难道不要了

    众人面面相觑,惠安伯张庆臻倒是清楚一些,因为自家府邸最近吃的很是节俭,生怕被某太子抓住把柄:“启禀殿下,臣略知一二,木炭为百斤二至三两,焦炭为百斤三至四两!”

    焦炭看着价钱挺高,其他卖炭的跟白居易时代差不多,赚得都是辛苦钱,从地里挖出来再炼制,累死累活的大老远给到你家门口,一百斤才要三两银子,当真不多。
1...7071727374...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