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
张嫣摸到一张牌,略微扫了一眼,刚想本能的打出去,却发现不太对劲,猛然想起就是那张宝牌,立刻兴奋地叫了起来,好像是一个发现了好玩玩具的孩子一样。
然后胡牌的美女把自己的牌面翻开,供大家品鉴,防止可能存在的诈胡情况,另外三家则抻着白皙的脖颈瞅了瞅,好像没什么问题,这才算是就此收手。
“快!每人四两银子!”
皇嫂旋即伸出了自己的一双小嫩手,之前有言在先,即便是试玩也要真刀真枪,没了彩头就没意思了,所以胡牌的张嫣可是很认真的在“追债”,别说不给钱,就算是差一两都不行。
每位贵人身后都有一群宫女和太监,有扇扇子的,有拿丝帕的,自然也有捧钱袋的,每人至少带来一百两银子,输光了就回去取,反正都是不差钱的主,照着二百五十两这个整数去输好了。
就算是整锭的银子也没关系,坤宁宫有的是零钱,各种额度的银子兑换起来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一锭五十两的金子,也能给你兑出一堆一两重的银子出来。
“……咱们再来!”
给过银子之后,漂亮亲妈的口气明显是不服,刚才的手气严重影响自己的发挥,跟牌技没有任何关系,必须这样滴,且一定是这样滴!
妯娌归妯娌,赌场无闺蜜,尤其是这么好玩的游戏,必须胡一把牌才能体验到期待中的筷感,看皇嫂适才那副眉飞色舞的表情,周皇后也是嫉妒,必须赢回来才行。
不光是她,另外两位贵妃也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刚才是田贵妃先扣听的,结果到最后都没胡牌,反而让皇嫂后来居上,这口气怎能轻易咽下
死对头不胡牌也就算了,自己的大好局势瞬间便拱手让人,辛辛苦苦摆弄到了扣听,反倒输出去四两银子,这多窝火啊!银子是小,面子是大,第二把定要大获全胜!
其实心有不甘的袁贵妃也是这么想的,她跟皇嫂几乎是前后脚扣听的,皇嫂就摸到宝牌压过田贵妃赢了,她就要全程行注目礼,这怎还使得
“来就来呗!”
首战告捷,张嫣立刻积累起了足够的信心,便希望以锋芒之势好来个连战连胜,自然不会害怕周皇后的公然叫嚣。
结合某太子之前的解释说明,四位贵人已经大概弄明白了游戏规则,便对这种来自仙界的东西更加喜欢了,几乎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距离不能自拔已经为期不远了。
幺鸡偷眼看了一下时间,上把干了大约半小时,一上午也就能打八把,也就是两圈而已,看着势头,不激战到太阳落山是刹不住车的。
“咻~!”
美女在码牌之余,飞快地喝了一口茶水,识趣的太监马上撤走杯具,免得打扰了贵人们的雅兴。
过不了多久,码长城就会成为后邸贵人们的主营业务,其他都是小事,可以顺延,其中也包括用膳。
“姐姐看懂没”
 
第187章: 殿试题目
作为太子与长子,幺鸡很是孝顺地看了一上午,后妃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打麻将的要领,算得上是有板有眼了,虽然暂时还猜不出另外三家的胡牌,可牌技已经与村姑相差不大了。
某太子有理由认为,随着麻将在后邸的逐步推广,将会在极大程度上起到稳定后邸的作用,而且能够拉近美女之间的关系,消除隔阂,缓解矛盾,淡化……
好吧,吹得有点过分了,比如漂亮亲妈与田贵妃,那应该是水火不容!
玩到用午膳的时间,四只美女打了十局。
漂亮亲妈总供只赢了一把,田贵妃少强,但也只有两把。
张嫣倒是顺风顺水,居然赢了四把,另外三把则归属袁贵妃所有。
皇嫂手气上佳,有两把摸宝,刨去赔付的部分,还净赚了十二两,高兴的嘴角都合不上了。
对此,漂亮亲妈倒是不太感冒,因为死对头也不怎么样,上午手气欠佳,急需下午转运。
田贵妃也是如此,对于这样的战果,扬州美女表示完全不服,根本就没体现出其高超的牌技。
除了在休息时间叮嘱身边的内侍和宫女照看好孩子之外,四只妹子都将心思放在了打牌上面,就是一副放学别走的气势……
颜值是与生俱来的,圣眷是无法强求的,但说到打牌,美女们当然互相不服,只要会“马吊叶子”就很容易弄懂麻将。
所以必须一决雌雄,分出高低才行,尤其是在后邸,等皇帝醒来,说不定也会爱上打麻将,这是一门邀宠的必备技能。
打麻将变成了宫斗,幺鸡觉得自己还是退避三舍为妙,有皇嫂在这里,漂亮亲妈碍于张嫣的面子,即使输钱应该也不会把田贵妃怎么样。
大不了明日再战,要是一连三日,亲妈都在输钱,那就不是手气的问题了,自己还得给亲妈开小灶培养一下,免得后邸之主打麻将真就是半瓶子逛荡的货……
幺鸡也没与这些开始上瘾的美女一同用午膳,因为孙传庭、洪承畴、李侍问、张国维、吴甡、薛国观、左懋第、堵胤锡等人前来觐见,御用大吃货黄得功就更不用多说了。
鉴于午餐是香喷喷的鱼香肉丝盖饭,让都皇子和公主们都吃的不亦乐乎,所以某太子严重怀疑他们是组团来进宫蹭饭的,不然不可能就在饭点之前在宫外等着。
即使暂时不开朝会了,每天上午统兵的将领也要进攻来向太子汇报昨天傍晚之今晨的战况。
在相关人员清点完已经击毙的贼兵数量之后,户部尚书李侍问要负责审核赏银数额,以向太子申报。
张国维则是想与太子商讨一下筑城的事宜,造一座新京城可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关联的方面是在太多,工部几乎是一团乱麻。
由于卷入贪墨大案的官吏高达上千人,所以吏部尚书堵胤锡一边要与负责羁押嫌犯的刑部尚书甄淑商量,还要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沟通和核实是否有被诬陷之人。
另一边则要进宫向太子申请尽快补充官员,不然朝廷要恢复运转都成问题了,太子重拳打击贪墨倒是好事,可各办事衙门不能及时补缺的话,连政令都无法顺畅地传达下去。
更重要的是新任陕茜巡抚左懋第还眼巴巴的等着太子给他拨付一些官吏,好带去陕茜就职呢,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所谓治理陕茜就是一句贻笑大方的空话了。
“本宫先解决左爱卿的问题,前去陕茜补缺的官员一律从殿试中选拔,年轻人朝气蓬勃,且身体强壮,适合到边远地区任职,此乃历练修行,有益于其今后的仕途生涯。此番殿试由礼部右侍郎倪元璐主持负责,次辅吴甡为首席阅卷官,所考题目由本宫亲自拟定,包括八股,且不拘泥于八股。殿试成绩前一百名一律配发给左爱卿,若到任后便开始自甘堕落,中饱私囊,左爱卿可用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本宫赐你专断之权,无须事先上报。若有仍有不小缺口,则从各部抽调。殿试就定在后天上午巳时9点至午时12点,供一个半时辰,场地设在午门至承天门!”
这些人里面最着急的就是左懋第,因为陕茜远在千里之外,他就算知道那里有油田、煤矿、金矿,没有足够的人手也无法开发,光凭他一己之力,实难向太子交代。
倪元璐没在东宫,所以作为考官的次辅吴甡便疏言道:“殿下,臣以为若是将前一百名考生补缺陕茜,考试之前宣布则会让考生故意懈怠,考试之后宣布则会出现拒绝上任之情况。”
吴甡很理解太子对于陕茜的关照,左懋第那里也是求贤若渴,可这么安排的话,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去了。
陕茜是个穷地方,榨不出多少油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当地官位出缺五成以上,新晋官员根本就不想去那个鬼地方。
凡是可以去上任的,要么是实在是没门路,送礼都找不到地方,要么是真的出身贫寒,无钱送礼,志在帮助穷苦百姓的官员根本就没几个。
这样的安排自有道理和奥妙,幺鸡似笑非笑地说:“吴爱卿无须多虑,可以将就职地区与相关待遇一并挂钩宣布,陕茜官员的俸禄待遇与畿辅对等,由于是边疆地区,加上补贴的话,月俸还会稍高一些,而且一律发放现银,本宫觉得有人会心动的。对于那些拒绝赴任的考生,按照欺君罪论处,削籍贬为庶民,永远不可复考,其家若有偷逃税款之人,按五十年补足!”
某太子对陕茜的官员是特别照顾,薪酬里面有苦寒补贴,凡是这样还不愿意去赴任的家伙,那就是不差钱的主,家里有钱必然会逃税,只要抓住这个把柄不放,就距离抄家不远了。
用拒绝赴任的考生的家产给愿意赴任的考生发薪水,朝廷不用出一两银子,就能提振陕茜官员们的工作热情,维持西北各地的秩序,这方法实在是特么滴太完美了……
“殿下英明,恕臣迂腐!”
太子如此安排,吴甡也就无话可说了,原来太子已经惦记上那些忤逆之人的家产了,那就只能怪他们不开眼了,执意与太子对抗,下场只有家破人亡。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能顺势收拾那些飞扬跋扈的士绅子弟,朝廷不是他们家开的,他们在家里脾气再大,到朝廷里任职也只能恭顺非常,否则自有人会教训你到哭求饶命。
只是吴甡对太子会出什么考题很是好奇,往年都是有皇帝参与出题,今年皇帝仙游,太子监国,由十岁太子出全部考题,这对考生来说可就……
“吴爱卿心中所想,不知可是这些”
幺鸡让杨进朝将几张纸拿给吴甡,这上面的便是殿试的考题。
“殿下洞察秋毫,臣敬佩直至!”
吴甡接过来大致浏览了一番,立刻拱手施礼,这上面的就是自己心里的疑问。
其他朝臣也是冰雪聪明,当然猜出纸上所写的内容,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爱卿为首席阅卷官,考题可以提前过目,但也只有你一人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其他爱卿就不必看了,省得有客人会登门拜访。反之若是考题泄露,那本宫就可以找吴爱卿了。”
反正后天就开考了,大不了次辅就此闭门谢客便是了,实在躲不过就等黄得功在瑞门一起住,就是条件差了点,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得了某总兵的呼噜声……
“臣定当保密,万死不敢泄露分毫!”
吴甡当
第188章: 无一幸免
平心而论,在答过之后,置笔沉思,吴甡倒是还认为此次殿试题目倒是并不算太难。
首题考的是大明疆域,答错的话,那真怪不了旁人,而且太子已经透露了五个地区,加上各布政司便可得满分了。
二题问的是成祖北伐,如此大事,某些考生还浑然不知,只能说平素游手好闲,荒废学业,将正事抛在脑后,待到殿试才追悔莫及。
三题则旨考察在监生们的心算能力,吴甡挨个组合尝试,花了些许时间,也总算是对上号了,想必其他考生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第四题涉及税收,题目为《朝廷当下应收哪几种税,每种税应收几成,须写明应收税种并说明相关原因》。
太子如此设置问题就很容易查明考生对于朝廷征税的态度,以及他们背后的靠山,对于今后的任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眼下朝廷里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大明能否剿灭贼寇甚至涤荡东虏,关键就在于税赋,此为头等大事。
只要能大幅度增加岁入,有了充足的银两作为依托,即便太子监国,亦可轻而易举地调动各路人马,还能扩军备战。
没有银子,什么重整河山乃至中兴大明都只是白日做梦,丁点希望都看不到。
根据兵部官员最为保守的估计,光是收复辽东,所耗军饷便不会低于五千万两!
若是旷日持久,打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只怕会突破一亿两大关!
现在辽东军费每年便高达五百万两以上,而这仅仅是只守不攻时的费用。
一旦大军出动,所耗钱粮势必翻倍,每年一千万两也仅仅是最为理想的条件下的消耗。
如果上演像萨尔浒之役那样的大败仗,一次便会砸进去一千万两之巨。
之前朝廷每年的收益,在最高时不过一千五百万两,这种耻辱性的惨败绝对是无法承受的。
到了太子监国时代,财政收入开始丰腴,可一次折损如此多的兵马,朝廷上下也会措手不及。
即便如此,与第五题比起来,第四题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第五题是问考生,《东虏已然五次入关劫掠,今北方各地瘟疫横行,万象凋敝,有人建议迁都楠京,以安万珉之心,可长治久安,此策何解》
清军每次入关,驻扎在北方各地的明军便要前来勤王,耗费钱粮巨大到还在其次,抽调剿寇之师驰援畿辅才是最大之弊端。
明军主力云集畿辅一带,可还是防不胜防,清军依然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且势如破竹,接连摧城拔寨,洗劫府库,抢夺人畜,给北方各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每次清军入关,北方便会惨遭一次浩劫,历经五次浩劫之后,北方各布政司境内的税收已是名存实亡了,除了主要城池与府县,其他各地百姓早已变成流珉,以乞讨渡日。
迁都虽有怯战之嫌疑,可也不失为一种转进之策,固守江南,以两淮为屏障,亦如南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可退至临安即杭洲之后,其政权仍旧维持了一百余年之久。
如今北方之敌仅有东虏,其实力远逊南宋时期的金国、檬古、西夏这三大宿敌所形成的危险,故迁都楠京不啻为一种以退为进的休养生息之道。
本朝开朝便由太祖高皇帝定都楠京,只是在靖难之后,才由成祖皇帝迁都京城,再次南迁,并不算是违背祖训,倒是符合太祖高皇帝之意。
迁都楠京优点颇多,一来可以极大的减轻漕运压力,天子带着后邸及数万随行人员转进南方,漕运便不需要再向京城输送大批粮食,可以直接减少运输时的耗损。
二来楠京与东虏相距数千里之遥,即便东虏再次入关,也无法对都城形成任何威胁,朝廷便可以更加从容地组织防御,避免大规模的损兵折将。
三来,天子坐镇楠京,也可以更为有效地控制江南一带的税赋,特别是针对那些长年累月偷逃税款的商贾,在雷霆打击之下,必能使岁入节节攀升。
这三大利好都是京城所不具备的,但凡有些头脑的考生都会想到,只要写出来,就能得到一多半的分数。
吴甡也由此联想到太子会以此题来试探朝臣们对迁都的看法,若是大家并无激烈反对,太子或许真的会将都城南迁,以暂避东虏之兵锋。
对于迁都之事,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辩驳都有相应的道理,他要三思之后,再行疏言,以免落人口实。
本次殿试一供七题,一至四题每题十分,五至七题每题二十分,满分一百分,吴甡不知道何人可得八十分以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