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美利坚纵享人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鹿爱小胖
到了中世纪末期,教廷对各地在经济上的榨取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6世纪初德国交出去给教廷的财富比15世纪末皇帝所征的税款高二十多倍。
教廷的压榨剥削遭到人们的反抗,来自德国的马丁路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然而他的改革还并不彻底,深受教廷迫害的人们还觉得不够过瘾。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投奔另一位在反教廷上主张更激进领袖闵采尔,也正是在闵采尔的带领下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分别是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施瓦本。
作为古老的公国,巴伐利亚缺席了。





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两千零七十九章 只能是情绪(求订阅)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章节!
巴伐利亚缺席了,起义很快被镇压,要是说之前巴伐利亚是不满统治者,与其它公国站在不同的队伍,而现在即使有了共同的敌人,巴伐利亚也与德国其他地方不站在一条战线,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表面上巴伐利亚是害怕农民起义,背后隐藏的整个德国的裂痕已经显而易见,更何况各位诸侯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信仰,南北德国已经分道扬镳了。
随后的1618年三十年战争,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部德意志邦国站在了天主教一面,与北部新教阵营兵戎相见,宗教之间的冲突已经演变成了各个国家背后的利益争夺,而分成两派的德国,考虑更多的是对自己地区的利益获取。
看版图,整个德意志地区像是沾满芝士的披萨块,本身已经分裂成多块了,就剩下名字和一个空有虚名的“德意志国王”的名号还将各部分粘在一起。
从整个欧洲的区位来看,德意志地区夹在北海、波罗的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无论是交通还是基建都无比适合帝国的发展壮大。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位置,本该在历史中脱颖而出,可就是没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
1867年德意志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北德意志联邦在普鲁士的带领下建立,威廉一世成为德国皇帝,俾斯麦任首相。
此时中北部完全统一,在南边,有四个小邦国仍然保持着独立,其中就有巴伐利亚。
虽然表面上独立,但巴伐利亚这些小国家,实际上背后是法国在操控,或者说,当时德意志地区南部这四个独立国家其实无非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操控的傀儡zheng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独立。
拿破仑三世一生的目标就是重现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荣光,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本就亲法的这几个德意志邦国自然不能放弃,而俾斯麦则一生致力于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
一个是雄心勃勃的法国皇帝,一个是志在统一的德国“铁血宰相”,两强相争,自然而然的,两者之间爆发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普法战争。
拿破仑三世野心十足,本来对赢得普法战争胜利信心满满,然而现实却十分骨干:被新生强国普鲁士一路高歌,打进了老巢巴黎,拿破仑三世的野心之火瞬间被浇灭,甚至连点火星都没剩,被迫割地赔款,里子面子丢了个干净。
不仅整个德意志南部物归原主,普鲁士还要求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法国还要赔偿给德意志50亿法郎。
自此,整个德意志地区才再一次统一,形成了今天德国的主要疆域。
所以不难看出,巴伐利亚历史上就和德国其他地区若即若离。
公元9世纪,查理帝国加洛林王朝覆灭时签订的《凡尔登条约》三分天下,把巴伐利亚地区纳入德意志,所以巴伐利亚才属于德国。
这之后所有的德意志统一zheng权都保留了巴伐利亚的自治权。
近代以来,巴伐利亚虽成为统一的德国的领土,但千百年来独立自主的地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
不同于二战的东德西德,也不同于美国的南北联邦,从一开始巴伐利亚就与德国的其它部分有着历史溯源之迥异。这成为巴伐利亚脱“德”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巴伐利亚挥之不去的历史基因。
不过,德国现行的基本法,并不允许某个州独立,这就从源头上制止了独立的可能,巴伐利亚的独立倾向也只能是一种情绪。
当然,除非巴伐利亚州真的上下团结一心,通过搞zheng变来闹独立,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根本就不现实。
从男爵的角度考虑,如果巴伐利亚州独立,他们家族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无冕之王,但有没有能力守住是另外一回事。
巴伐利亚没有出海口,虽然南面有阿尔卑斯山做屏障,但北面可是一望无际的平坦之路,德国的坦克可以肆无忌惮的开进来,直接轰碎巴伐利亚那些美轮美奂的城堡。
所以这种事也只能想想,真要去做可太难了。
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巴伐利亚人有独立倾向,更多的还是想外界表达他们的优越感?
哪方面的优越?当然是经济方面的优越!
德国在1871年统一以来,虽然巴伐利亚获得了最大的自主权利,但北方新教和南方天主教水火不容,使得矛盾一直存在,两次世界大战让双方的矛盾更加凸显。
一战最终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失利而告终,德国的战败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情绪一度达到顶峰,战败的德国面临着来自协约国的严重的惩罚,巴伐利亚也未能幸免,越来越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分子怀疑当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是否明智。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为了以德意志人为主的国家,因为同奥地利有着相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巴伐利亚希望加入奥地利的呼声不绝于耳。
就在此时,共产主义思想也开始席卷欧洲,巴伐利亚一度独立,成立了短暂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然而,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加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最终巴伐利亚独立的希望胎死腹中。
一战后的惩罚性苛刻条款使得复仇情绪始终弥漫在德国的上空,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
**通过选举上台,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dang,但在巴伐利亚却是例外。
由于一战德国战败后的巴伐利亚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顶峰,当地成立了以推动巴伐利亚独立为目的的巴伐利亚人民dang,在全德压倒性支持**的情况下,**在巴伐利亚天主教徒中的支持率竟一直低于巴伐利亚人民dang。
随着二战中德国败局已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者积极寻求同盟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
但美苏冷战导致东西德分裂,巴伐利亚独立会严重削弱西德对抗东德的资本。盟国不可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但允许巴伐利亚在西德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为对抗苏联和东德势力,战后美国全力扶持西德,为西德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巴伐利亚也完成了经济的转型,历史上的巴伐利亚因为地处内陆山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如以平原为主的北方。
随着二战后德国工业转移中,大批高科技和工业企业选择了向南部转移,巴伐利亚成为了德国的新兴工业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州。
1990年代,东德并入西德,统一的“新德国”屹立在欧洲的版图中,但东德的加入使得德国面临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的困扰。
为了促进东德地区的发展,zf通过财政转移、zheng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来发展东部的经济,到两德统一20周年之际,大约1.4万亿欧元资金涌入到了东部地区。
荣誉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gdp总量全国第二、人均gdp第三的巴伐利亚州自然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但高额的税收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巴伐利亚州获得联邦的拨款比东德的州要少很多,德国国内不合理的分配政策引起了许多巴伐利亚人的不满。
此外,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不仅承担着更多的援助欠发达国家的重任,在欧债危机中,还承担了帮助希腊等债务危机严重国家渡过难关的重任。
眼看创造的财富流入“穷地方”和“穷国”,巴伐利亚居民的不满情绪日趋高涨。
但德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地区没有脱离联邦独立的权利,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的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
分裂情绪的高涨更多的是对zf政策的不满情绪发泄和呼吁zheng策改革的诉求,而不是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就算巴伐利亚人没有能力真的闹独立,但他们认同自己为德国人的基础是“巴伐利亚人第一,德国人第二”。
巴伐利亚至今依然强调自己与德国其他地区的不同,在德国各州中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始终保持着对于当地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感。
这一点和西班牙加泰地区以及英国苏格兰地区何其相似?
加泰罗尼亚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和法国,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从地理上,就天然具备独立的优势,这一点比巴伐利亚强得多,至少加泰有自己的出海口,换句话说就是有退路,不像巴伐利亚,真打起来连个向后退的纵深空间都没有。
而从历史的角度上看,那就更不用说了,加泰地区和西班牙地区的历史纠葛,可比巴伐利亚之于德国复杂得多,说起来那真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但还不能不说,毕竟没有这段历史纠葛,也就不会造成双方如此之深的对立情绪。




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两千零八十章 联姻就是武器(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章节!
谁敢相信,现在牛逼轰轰、骄傲如斯的加泰人,祖宗其实是非洲土著。
事情还是要从遥远的“很久前说”起。
都知道土耳其是欧亚的“十字路口”,其实远在欧洲大陆西南端的西班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班牙注定会邂逅来自四面八方的定居者。
自公元前3000年起,凯尔特人、腓尼基人、摩尔人等不断造访这片土地,“西班牙”一词就来源于腓尼基语,意为“野兔”。
公元前19年,罗马帝国彻底地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在此建立“西班牙行省”,全称是“塔拉戈纳西班牙行省”。
400年后,国日暮西山的罗马帝国已无力阻挡蛮族的迁徙,西哥特人趁机进入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取代了罗马帝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在经历了罗马征服和西哥特王国数百年的“罗马化—基督教”统治与整合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度迎来了命运大转折。
公元711年,皈依***教的柏柏尔统帅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军渡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在瓜达莱特战役中击溃数倍于己的西哥特王国军队,随即扫荡这个伊比利亚半岛。
***的统治在半岛建立起来,而基督教势力则被挤压到半岛北部的群山里。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也未能幸免,弹丸之地根本不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
然而没过几十年,来自北方的骑士就将他们从***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在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皇帝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军队翻越比利牛斯山,驱逐了占据加泰罗尼亚的***军队,将这里变成法兰克王国的边疆。
公元801年,巴塞罗那伯国建立,并向法兰克王国称臣,作为王国与伊比利亚半岛***zheng权的缓冲地,并监视***zheng权的动向。
然而在加泰罗尼亚,不论是平民还是当地的贵族,他们既不愿意接受***的统治,也不希望被远在北方的法兰克王室领导。
相反,过去三百年间在管理松散的西哥特王国统治下的感觉,让他们念念不忘。
公元985年,***军队攻陷巴塞罗那,伯爵逃到山里避难,并向他的西法兰克宗主求援,然而加洛林王室这时候却气数将尽,在公元987年就挂了。
新登场的卡佩王朝要求巴塞罗那伯爵的效忠,可是那会儿连地盘都没有了,还效忠个毛线?
伯爵没有答应法兰克新国王的要求,这被认为是巴塞罗那伯国从法兰克王国独立的标志。
换句话说,早在10世纪末,加泰罗尼亚就早早的独立了。
而那时候的西班牙呢?很抱歉,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四分五裂,作为zz实体的“西班牙”此时并不存在:自西哥特王国建立,“西班牙”就只是个历史地理概念了。
当然,如果只是说“西班牙行省”大概可以从旧方志中找得到踪迹。
在被***征服者赶到北部群山之后,不甘心做山大王的原西哥特王国的贵族们抱团取暖。
旨在驱逐闯入半岛的***,夺回属于西哥特人的土地,恢复过往的秩序和信仰的“收复失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自公元718年起,阿斯图里亚斯、纳瓦拉、阿拉贡三个基督教小国先后在半岛北部建立。
为了抵抗和驱逐占据半岛中南部的***zheng权,三个基督教小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同时,为了在伊比利亚半岛的zz格局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三个基督教小国也相互倾轧,相互攻伐。
是合作还是对抗,取决于“外敌”的强弱,当***政权强大时,基督教小国之间就互相合作;当***zheng权孱弱时,基督教小国之间就互相竞争。
***zheng权方面,自8世纪攻灭西哥特王国起,伊比利亚半岛上先后出现了后倭马亚王朝等四个统一的***zheng权。
虽然***将东方先进的科技成果带入半岛,在社会发展、文化、建筑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在zz维系上,***一直都很无力:
一方面,***内部内斗不止,权力分散。
与北方的基督教国家相比,南方的***很少会出现能整合国家各部分力量进行“圣战”的领袖,在分裂割据的时候甚至会引入北方基督教势力寻求“帮助”;
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时期不实行宗教宽容,强令臣民改宗***教,对不从者课以重税,甚至强令离开,导致国内宗教冲突此起彼伏。
作为外来的异族异教统治者,***既无法团结自身的力量,也没能对这片新土地进行有效的整合。失败根本是命中注定。
12世纪末期,新当选罗马教皇的英诺森三世号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诸国停止内斗,团结一致对抗南部的***zheng权。
随即,半岛上的基督教势力联合起来,欧洲大陆上的十字军战士也进入半岛。
一支庞大的基督教联军建立起来,并在随后的托洛萨会战中大败***军队。
至1251年,***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领土仅剩半岛南端的格拉纳达,以进贡黄金、联盟和依附等外交手段苟延残喘。
此时,更名为“莱昂王国”的“阿斯图里亚斯”已经被它原来的封国卡斯蒂利亚兼并了,而葡萄牙也从莱昂王国的西南独立出去,并取得罗马教廷的承认;巴塞罗那伯国则成了阿拉贡王国的一部分。
之后,就是不可避免的联姻了,要想兼并一个国家,除了通过战争,别无他法,联姻是最好的武器。
在中世纪欧洲人看来,联姻甚至比战争更有效,比如a王国的国王跟b王国的女王结婚了,那么a、b两个王国自然就合并成为联合王国,而这对夫妇的后代则同时获得这两个王国的继承权;
又比如a王国的国王无嗣而终,那么根据本国的“王位继承法”,可能会由国王的某位外国亲戚来继承王国。
前面说过的普鲁士,就是通过联姻的方式迅速扩张领土和势力,一跃成为中欧强国。
而这种“好事”,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发生了不止一次。
1137年,巴塞罗那伯国的贝伦格尔伯爵与阿拉贡的女王储贝特隆尼拉订婚,成为阿拉贡王国的亲王,就这样,巴塞罗那伯国被并入阿拉贡王国。




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两千零八十一章 加泰的过去(求订阅)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章节!
巴塞罗那伯国被并入阿拉贡王国的300多年后,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储,兼具美貌和智慧的公主伊莎贝尔,不愿遵从其王兄的意志嫁给葡萄牙的国王,坚持要与自己心仪的阿拉贡的王储斐迪南成亲。
于是,1469年,伊莎贝尔冲破重重阻力与斐迪南完成婚事,几年后两人分别继承了各自的王国。
然后,伊比利亚半岛上势力最强大的两个基督教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在形式上合并了,伊莎贝尔和斐迪南被称为“天主教双王”。
然而,这种“合并”是非常松散的,两个国家并未建“统一的中央联合zf”,相反,两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仍然独立运行,互不干涉,典型的面和心不和。
阿拉贡的财富不属于卡斯蒂利亚,后来卡斯蒂利亚发现的新大陆也与阿拉贡无关。
此时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尚处于“共主邦联时期”,尤其阿拉贡,相比与集权的卡斯蒂利亚,其国家的组织形式更为松散。
在成为阿拉贡王国的一部分之后,随着这次婚姻,此时已是自治zf的加泰罗尼亚,被并入了更大的国家组织中,名义上又成为了“天主教双王”以及“双王”后代的领土。
而纳瓦拉呢?这个一直不成气候的小国依然挣扎在半岛北部的比利牛斯山山麓,国土面积还是那么大,就是个没人在意的十八线跑龙套的,谁在乎他们死不死。
但通过联姻,16世纪中叶,一个法国家族入主了纳瓦拉王室,纳瓦拉的命运就此发生了翻转。
这个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旁家族,后来法国的皇帝,以及当今西班牙王国的国王,就是出自于这个庞大的家族。
1492年,在“天主教双王”的军事打击下,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一个***zheng权格拉纳达举手投降。
持续近8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有了结果,而伊比利亚半岛除了北部的纳瓦拉和西南部葡萄牙王国所占据的土地,形式上都在“天主教双王”的控制之下,形成了当代西班牙王国的版图。
和之前一样的局面,虽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合并了,但合并仅仅是形式上的,在体制、文化等方方面面,不仅两个王国是割裂的,处于两个王国统治之下的各个城市,彼此间也是割裂的。
就连“西班牙王国”这个名称,在官方和民间都是鲜有使用的。
然而“天主教双王”及其继任者们似乎不怎么关心王国内部社会和文化的整合。
几乎与“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同时,远航的哥伦布传来了消息,在辽阔海洋的另一头,新大陆被发现了。
很快,喜新厌旧是人的秉性,“天主教双王”及其继任者的目光便被引向遥远的大洋彼岸。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运动也在这时兴起了,出于对罗马教廷的感激和对天主教信仰的忠诚,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积极活动,维护天主教的权威。
掠夺、战争、外交,国家的开销日益增加,要维持这样的“事业”需要扩大财源。
于是,处于高度自治状态的加泰罗尼亚成了“天主教双王”继任者眼里的大肥肉,毕竟此时的加泰罗尼亚,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王国的其他地区。
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央对地方的采取的措施显得强硬刻板而忽略任何文化和心理的因素。
17世纪中叶,国王菲利普四世强令泰罗尼亚等原阿拉贡王国统治的地区仿照卡斯蒂利亚进行税制改革。
此举引发加泰罗尼亚强烈不满,进而发起了暴动,虽然暴动最后被镇压,但不和谐的种子就此被种下,这一幕和几年前又是何其相似?
1700年,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嗣而终,死前遗嘱令法国波旁王朝的皇帝路易十四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安茹公爵菲力继承王位。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宣称其子查理大公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没什么说的,王位之争,除了打一架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战争随即爆发。
战争中,以安茹公爵菲力为国王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与法国并肩作战,但加泰罗尼亚却站在哈布斯堡王朝一边,之前被压榨的太狠,逼得加泰根本不想跟你并肩战斗。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中,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与加泰罗尼亚彻底地对立了。
战争的结果是,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几乎失去所有伊比利亚半岛之外的飞地,但却击败了加泰罗尼亚。
为了加强对加泰罗尼亚的控制,也表示惩罚,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和宪法均被废止。
对加泰罗尼亚而言,两次战争的失败非但没有让他们放弃独立诉求,战争的创痛,以及对王国政策的不满反而进一步加深了与中央的隔阂,离心力日渐增长。
此后,在中央zf运行平稳,王国整体经济状况较好的时候,加泰罗尼亚就安静一些。而当整个王国的发展陷入不利境地时,加泰罗尼亚就要跳出来搞事情了。
自波旁家族继承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王位以来,王国的zheng策开始扭转。
1...687688689690691...6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