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无论如何,张辽击败一路诸侯,是对关东诸侯的一个震慑,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胡轸之败带来的严重后果。

    李儒看董卓心情好转,明白了自己小计得逞,忙讲述了张辽今日在校场上的所作所为。

    什么?文远为了军纪,竟然自打三十杖?!

    当董卓听到掌管军纪的张辽自杖三十时,不由起身,耸然动容,神情满是震惊!

    便是当初他听到张辽大破王匡的时候也只是欢喜,而没有震惊。

    因为一场胜仗,或许有侥幸或偶然的因素在内,但能因军纪而当着全军将士自杖三十,这绝不是等闲人能做到的,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果决气魄和襟怀。

    董卓忙又命李儒叙述了一遍当时情形,听罢不禁抚掌,慨然道:此周亚夫乎?文远有大将之风也!

    李儒忙道:吾为相国而贺,得一员大将,足胜千军。

    是矣!董卓神情振奋,道:老夫麾下,奉先骁勇无匹,徐荣治军严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冲锋陷阵,勇猛非常,然勇武与谋略兼备可令三军折服,独张文远耳!他日必能独当一面,为老夫分忧。

    说罢,董卓又惋惜的叹道:可惜文远归附太晚,兵马不多,训练不足,否则河阳津之战,若令文远领军,又岂会是如今局面?

    李儒趁机道:相国,方才文远前来请战,要于今夜突袭袁绍。

    什么?文远要夜袭袁绍!这

    董卓再次一惊,不由在屋里疾步徘徊起来,他此来小平津,本还打算从小平津分兵支援兵力空虚的孟津,没想到张辽居然想要在孟津大败后出战!

    他既震惊于张辽的胆大,又担忧张辽失败,如今孟津已经失败,一旦小平津也失败,那雒阳北部防线可就全线崩溃了!

    但如果张辽真的打败了袁绍,纵然是小胜,也能打击袁绍和关东群贼的气焰,令袁绍不敢轻举妄动攻打雒阳。

    董卓徘徊了十多步,对其中的凶险和得益,一时之间竟难以权衡,当即看向李儒:文优以为如何?袁绍此时气势正盛,兵马折损不多,足有万数,而小平津可战者不过四千兵马,还要留守一千看护俘虏,可出兵马不过三千,胜算实在不高。

    李儒抚须道:袁绍大胜,必然兵将骄矜,看似更盛,实则意怠,此战未必不可为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一旦得胜,局势必可扭转。只消拖延些许时日,一旦河东得胜,精锐兵马来援,关东群贼不足畏也。

    董卓忍不住又徘徊起来,他本已打算回雒阳以雷霆手段收拾残局,但张辽这一请战,竟令向来强横霸道独断专行的他一时之间心思摇摆举棋不定起来。

    战!须臾,董卓猛一击掌:老夫只要小胜一场便可,若张文远得胜,必有重赏!文优,速速传贾文和与张文远来见老夫!

    张辽与贾诩一进厅堂,就看到董卓双目发赤,死死地盯着他,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一句话:文远,此战三千兵马可胜!

    不是询问,近乎是要张辽立军令状的口气!

    张辽一听,顿时知道董卓如今形势不好,急需一场胜仗来挽救局面,当即沉声道:辽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好!好一个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董卓看到张辽如此自信,心中大定,大笑两声,一拍案台,断然喝道:老夫准汝出战!此战若胜,必有重赏!

    张辽得了董卓允许出战的准话,心中也不由松了口气,他暗中准备了这么多,如果董卓不允许出战,那可就百忙一场了,对他的发展大计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张辽和贾诩回到军营,贾诩立即准备后勤物资,此战虽然还是突袭的闪电战,但也需要充足的准备。

    董卓已经下了命令,各项物资和兵马任由贾诩和张辽调遣,又命士兵杀猪宰羊,为出战的将士壮行。

    此战,张辽依旧点了前次出战的兵马,高顺樊稠王方,加上他手下的几大军侯,**也想出战,但因其杖伤在身,被张辽严厉拒绝。

    不过,贾诩派出了儿子贾玑,倒让张辽多了不少压力。毕竟是夜战,伤亡难免,若是贾玑有个三长两短,他又如何回来向贾诩交代。为了保险,他将贾玑留在身边,统领亲卫,代替**的位置。

    万事俱备,只待出战!

    只是,就在张辽与贾诩一番谋划,准备告辞时,贾诩说了一句:此战,相国命胡中郎与骑都尉李肃在孟津相助。

    张辽一愣,点了点头,对贾诩冷不丁冒出的这句话颇感诧异,脑海里回味着,正要告辞,突然身躯一震,背后霎时间冒出冷汗,震惊的看向贾诩,失声道:师父,胡中郎不会向对面泄露军情吧?

    贾诩淡淡的道:此战不容有失,去见见李文优吧。

    多谢师父。张辽哪里还不明白贾诩的意思,几乎是断定胡轸必然会暗中捣鬼。

    也是,以胡轸傲慢阴险和睚眦必报的性格,在河内吃了大败仗,又岂容仇人张辽再胜一局!一旦张辽胜了,他胡轸岂不贻笑天下了?张辽能在河阳城设计坑害胡轸,胡轸为什么不能反过来以同样的手段坑害张辽?

    贾诩最后一句话就是提醒张辽,即便是一个怀疑,也不容忽视,必须去找李儒帮忙。




第一百章 再次出击
    正月十五黄昏,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小平津校场上,三千二百个吃饱喝足精神奕奕的将士整齐列阵,冷风袭来,一排排戈矛在斜阳下泛着冰冷的寒光,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杀气却凛冽冲天。

    高顺王方身披战甲,各领五百步卒,樊稠则是脚跨战马,他麾下的五百羌胡兵也全骑上了马。这是张辽的要求,这次突袭需要五百骑兵,而樊稠手下的五百羌胡兵本就是骑兵,正好直接带马上阵。

    除此之外,就是张辽手下的军侯,不过七大军侯只来了五个,**和杨汉都不在,多了个贾玑。

    随着鼓声三响,董卓贾诩张辽登上了阵列之前的点将台,董卓腰悬长剑,身材魁梧,虬髯卷曲,站在那里颇有霸气,环顾三千兵马,看到如此军容,大是满意,拔出长剑,大喝道:众位将士,本相在此为诸位壮行!

    相国!相国!三千人齐喝。

    董卓哈哈大笑:本相在此,擢平津司马张辽为虎猛都尉,节制众军!有临阵专断之权!

    底下三千人蓦然一静,随即爆发出惊天的吼声:虎猛都尉!虎猛都尉!

    看到士兵如此拥护张辽,董卓对此战充满信心,不由再次大笑:请虎猛都尉张辽誓师!

    点将台上,张辽心中颇不平静,他没想到此战还没有结果,董卓竟然就将他提为都尉,比两千石的军职,与贾诩的平津都尉同级,对于董卓如此魄力和信任,他心中一时也是敬佩不已。

    看着下面三千将士仿佛疯一般的热情高呼虎猛都尉,张辽心中感动非常,只觉心底仿佛有一股热流急窜而上,直冲脑际。

    他深吸了口气,迈前两步,手势一压,底下立时静了下来。

    斜阳下,他迎着众将士狂热和期待的眼神,看过一个个面孔,一颗心突然平静下来。

    铿!

    他猛然拔出长剑,斜指长空,大吼一声,直如雷霆:战!

    只此一字,干脆利落!

    底下三千将士几乎是立时热血沸腾,高举兵器,大吼道:战!战!战!

    五百战马也长嘶应和。

    张辽回身向董卓和贾诩一礼,转身大步下了点将台:出发!

    点将台上,贾诩目送张辽而去,董卓看着三千兵马出了校场,不由纵声大笑,张辽兵马虽少于胡轸,但其气势却远胜之,三千兵马犹如一体,便是樊稠的羌胡兵也不例外,可见张辽的统兵能力远在胡轸之上。

    当太阳落山之时,三千兵马出了小平津关,而此时河阳津袁绍大营,却是一片欢歌笑语,篝火升腾,杀猪宰羊,犒劳苦战了大半日的众将士。

    袁绍神采飞扬,他亲自从温县赶至此地,与一众谋臣和猛将畅饮。

    许攸等人纷纷向袁绍庆贺,今日一战,斩获颇丰,两千多俘虏,两千多战马,可谓大胜,更是关东诸侯起兵以来的第一场大胜仗,对于身为盟主的袁绍,可谓意义非凡,令袁绍这个盟主实至名归!

    王匡也没有离开,与崔钧同在席上,他一脸得色,显然认为袁绍此战得胜,他功劳不小,如非他与崔钧带回情报,恐怕这一战就是另一番结果了。

    许攸看众将士很多都醉倒了,感觉有些不妥,向袁绍拱了拱手:主公,今日之战虽胜,但不可大意,还要小心防范才是。

    哈哈哈哈!袁绍还没有说话,王匡便举杯大笑道:许先生太过小心了,如今董卓在孟津兵马不过两千,只堪堪固守而已,至于小平津的兵马,也早被吾手下的将士拼残了,董卓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兵马?只有那两千俘兵要看护好哈哈哈哈,喝酒!但放心喝酒便是!

    喝!喝!众人也不由放声大笑。

    许攸皱了皱眉,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正如王匡所说,如今董卓的两个关口兵马损失惨重,一两天之内根本无力再攻。

    原本他还怀疑青峰岭渡口之战中,小平津的兵马损失情况有诈,但王匡和崔钧带来胡轸偷袭的消息确实没有问题,所以他也否定了自己原本的怀疑。

    至于袁绍另一个谋士逢纪和好酒的淳于琼,早已醉倒在席上了。

    只有少数人注意到,袁绍的身后始终立着一个将领,眼神凌厉,滴酒不沾。

    正月十五的圆月分外的明亮,张辽带着三千兵马一路疾行,依旧走的是前次的路途,有了前一次的经历,他们这次走得更快。

    到了戌时,他们已经翻过青峰岭抵达了河内郡的平坦之地,此地位于青峰岭渡口与河阳城之间,距离河阳城只有十多里。

    河内几番大战,夜间行人更是稀少,张辽带着三千兵马在山岭脚下稍作休息,便直奔河阳城。

    河阳城如今已经被袁绍占领,张辽要突袭河阳津袁绍大营,河阳城是个绕不过的阻碍,必须先破了河阳城,否则在攻打河阳津时,河阳城的守军从背后夹击,只会大败。

    贾诩说过一句话,张辽记得很深,谋道首先在于知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谋划。

    张辽既然早谋划着突袭袁绍,自然对河阳城的情况有所了解。前日他退出河阳城后,袁绍曾派五千兵马过来,其中两千赶赴青峰岭渡口,三千留在河阳城。但这五千兵马的调动本就是用来欺骗胡轸的,白日胡轸一突袭河阳津时,青峰岭渡口的两千兵马未动,但河阳城的三千兵马却足有两千突然向东折返河阳津,从侧翼夹击胡轸,成为大败胡轸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河阳城居于两个渡口中间,又有河岸绵延的青峰岭山崖为屏障,所以袁绍并没打算在河阳城留太多兵马,故而那两千兵马作战之后,并未立时返回河阳城,而是留在了河阳津打扫战场,看守俘虏。

    因而如今的河阳城中,实际上只有一千守兵,但这一千守兵在张辽看来,战斗力恐怕比王匡三千人的战斗力还要强一些。

    一路向东,距离河阳城大约五里之时,前去打探消息的左慈回来了,张辽在一片田野里停了下来,三千兵马悄然而立,几位将领在队伍的最前方。

    张辽下了象龙,做出攻打河阳城的部署。

    攻打河阳城必须要快!要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

    张辽首先定了调子,要速战速决!

    此战的关键在于绝不能让逃散的敌兵将消息先传到河阳津!是以樊稠高顺,各带五百兵马,先行绕过河阳城,向东行进,到两三里处布置两道防线,堵塞敌兵退往河阳津的道路,不放任何人通过!

    是!高顺和樊稠二人领命。

    赵武宋超贾玑!带六百士兵从城北突进,寻找缺口,破墙入城!

    是!

    蒋奇薛明郭成!带六百士兵从城南突进,同样寻找缺口,破墙入城!

    是!

    王方带五百士兵,随本都尉自西门攻城!

    这王方眼神闪烁,反对道:本都督今日被人殴打,身体不适,恐难以担当正面攻城的重任。

    怯战之将,留之何用!张辽铿的一声拔出长剑,一剑斩下,一腔热血喷出,王方惊愕的头颅滚落在地。

    一众将士无不大惊失色。这可是一个都督,一路统兵将领,转眼之间就人头落地!

    托伤作病,躲避征伐,斩!张辽沉喝一声,神色冷厉:今夜之战,关系重大,凡是不尊将令者,无论身份,定斩不饶!

    是!众将士见此,无不凛然,有王方这个都督的榜样在前,他们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这也是张辽想要达到的目的,他早就将王方的命留在此时了,他要废物利用,以王方的头颅震慑诸将士,令行禁止,激扬杀气!

    很好!张辽长剑入鞘,大声道:王方既死,便由本都尉亲自率兵攻城,诸将各自速速行动!



第一百零一章 临机应变
    张辽亲手斩杀了王方这个纠缠不休的小人,心中块垒尽去,又确定了夜战口令,防止误伤,随着他一声令下,各路兵马迅速行动。

    樊稠是骑兵,速度最快,路途最远,要在河阳城东面布置第二道防线,因此他最先行动。只是骑兵行动起来声势太大,虽然马蹄上已经裹了布,但仍是怕惊扰了城中守军,远远绕开了河阳城,向北迂回东面,再布置防线。

    高顺与几大军侯两日前刚攻破了一次河阳城,对河阳城很是熟悉,连城墙有哪些缺口都一清二楚,此次可谓旧地重来,轻车熟路,虽是步兵,却方向明确,各分南北,行动迅捷。

    余下的就是张辽自己统领的五百士兵和王方留下的五百羌胡兵。此战张辽没有带一个俘兵,包括从王匡手下俘获的五百泰山弓箭手,全部都留在了小平津。纵然他们战力不凡,但张辽也不能带。

    此战是他在这乱世崛起的起点,他要通过这一战轰轰烈烈的打出威名来,这些俘虏还没有彻底归心,他不允许有任何变故!

    看到月色下各路人马已经向河阳城迂回包抄,张辽命四百士兵携带辎重在后,其余六百士兵加速前行,准备攻城。

    一般长途作战,必带辎重,但短途突袭,却是轻车简从,辎重越少越好,不过张辽此次却是专门准备了一些特殊的物资,作为夜袭袁绍万数兵马之用。

    河内郡地势平坦,六百人一路疾行,很快就走了四五里,看到了月色下的河阳城。河阳城没有护城河,只有丈许高的城墙和两丈多高的城楼。

    城楼之上有火把点点,左慈早已查探过,城门之内驻扎有三百士兵,其余士兵分布在县署和东门各处,不过守备并不森严,此时大多士兵都已睡下,不在警戒和防守状态。

    张辽提着七尺钩镰刀,眯着眼睛,不禁想起了贾诩说过的一句话:实施偷袭战术,并不是越隐蔽越好,而是要在敌人最意料不到的时候发起攻击!
1...3940414243...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