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晚霞不相信本公子”刘禹拢了拢姑娘的头发,看得出来,起来没梳头。
“不是晚霞不信,公子可知,妈妈很是找了些门路,都无人敢应,那人实在强横。晚霞死不足惜,只恐带累公子。”
能在这繁华之处开这青楼,那肯定是有靠山的,只是对上怯薛,有些不够看。
“既是信了,便不可再寻死,记住,你是我的人。”刘禹想到了一招。
假死脱身,很多电视小说都用过的梗,最著名的当然
第十章女主人
在刘禹的心目中,晚霞和王忠一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他花钱买来的,只不过晚霞的花费有点夸张。
现代教育长大的他并没有当奴隶主的愿望,在他看来,那些卖身契不过是雇佣合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罢了。
王忠等三人看着这个漂亮的妇人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
刘禹也有些挠头,不知道如何介绍。
“奴原本姓金。”晚霞轻轻捅了他一下,察颜观色那是从小练就的生活本能。
“这是金小娘子,以后便住此处。”
三人忙上前见礼,口称“小娘子”,小妞儿睁着大眼睛上下打量着,似乎要看出点什么晚霞倒是落落大方,牵着小女孩的手直夸生得好。
由得他们客套,刘禹走进自己的房间,想着直接就把姑娘安顿在这里,似乎古人都是分房的
自知身份的晚霞心里也是忐忑不安,怕被刘禹看轻了去。
闻得刘禹想让她住在正房里,也不说话,低着头进去放下包裹。
“请公子赐奴婢衣衫。”晚霞低眉敛首。
“嗯”刘禹不解地看向她,什么衣服
“奴婢的身量穿不了妞儿的,若不做身衣衫,奴婢如何服侍公子”委屈之意再也掩饰不住。
刘禹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顺手抱起姑娘横坐在膝盖上。
“这是白日,门都没关,公子自重。”晚霞挣扎着双手乱拍。刘禹看她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不再逗她。
“是我孟浪了,左边厢房空着,待会你挑一间,叫上刘氏她们帮你收拾下。”
“晚霞愿意服侍公子,为奴为婢。”
“在我家,没有奴也没有婢,拿着。”刘禹从怀中掏出身契交给晚霞。他不能撕掉,撕了就成黑户了。
“公子不要奴,奴要到哪里去”晚霞并没有接过来,感激地亲他一口,反而吓得脸煞白。
“说哪里话,委屈小娘子先做个侍妾。”刘禹一拍脑袋,又是现代思维作怪。
正房是要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的,刘禹虽然没有妻妾之分,但也怕说出来反而吓坏姑娘,妾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一幅大红双喜字贴在当中,两支龙凤垂泪烛立于桌上。
简简单单地一个合卺礼后,刘禹抱起盛装的晚霞放到床上,挑起方幅紫罗盖头,姑娘喜极而泣的泪脸有如梨花带雨。
“若无公子,焉有奴今日。”晚霞在刘禹怀里语带哽咽。
“仓促了些,小娘子勿怪就好。”除了王忠一家,连个观礼的人都没有。
如此简陋的婚礼,傻姑娘还一脸感激,刘禹不禁感慨古人的质朴。
本想说一段“......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疾病”之类的骗骗感动,想想原本好好的一份承诺,却被人当作儿戏一般地随意颂读,到了最后没几个人遵守,便倒了胃口。
良辰美景,被翻红浪。一夜,何只万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将窗棂上贴着的鸳鸯合合纸花映在了地上。晚霞轻手轻脚地起身顺便帮睡梦中的刘禹摁了摁被角。
虽然很不习惯,但她已经在努力地适应身份的转变。要知道,在德庆楼,没有哪个姑娘会在这个时辰起床。
厨房下,刘氏已经忙开了,大锅中烧着热水,小锅中蒸着吃食。随意地挽了下头发,晚霞就想着找个盆去接点热水洗涮。
刘氏见了她唬了一跳,一面帮着打水,一面唤着妞儿来。俩人服侍晚霞净面洗涮,刘氏给她梳了个乌云髻,将一支金凤钗插在面颊两旁的鬓发上。
“大娘子好面相。”镜中的新妇,脸生双霞,美不胜收。
院中人少活不多,晚霞想找个事做也插不下手,只得去内屋打扫。
外院的大树底下,三个女人围坐着,似乎在做针线活计,不时地发出阵阵轻笑。睡到大中午方才起床的刘禹披着长衫走到外面,倚着院门看到的便是这幅场景。
平静而悠闲的生活过了几天,刘禹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同居时代。
“老弟不地道啊,纳妾这等美事都不告知丁某。”
丁应文一边指挥着让人将一箱箱礼物放下,一边兴师问罪。
“东家恕罪,事情有些仓促,本想这几天就去请的。”刘禹拱手行了一礼。
“内堂说话。”丁应文摆摆手。
两人进得内堂,分主宾坐下,晚霞亲自奉上茶,对着丁应文敛首便是一礼。
“非得大官人相救,奴不得至此,请受奴一礼,则无以为报。”
“罢了,偏你等诸般礼数,今后不得如此。”丁应文知她心意,也不推辞。
“观你二人甚为相谐,也算不负某一番心意。”见妇人走出门,丁应文对着刘禹戏言道。
刘禹知他还有下文,自顾自喝了口茶,也不答话。
“此次前来,除恭贺新禧之外,尚带来了所换金子,老弟看是否交割一下。”
除去赎身的十万两,丁应文那里还有刘禹的不少货款,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将兑换的黄金送来。
这次大约也是500公斤,又到了回到现代的时候,刘禹有种去出差的感觉。时空转换的体验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次,但每次完成都还是会让刘禹心生感慨。
摸着东风车的方向盘,看着手机屏上“华夏移动”的字样,刘禹默默地点燃一根烟。调整好思绪,才一踩油门发动了车子。
地下室里,一箱箱的黄金垒成一堆,加上这次运来的,总数超过了2吨半。乱七八糟地看着像杂物一般,估计没人想到这里会有这么一大笔财物。
家里多久没人住,到处都笼罩着一层薄灰,刘禹打电话叫来了清洁公司,这次回来估计也得呆上几天。
想了想,刘禹给父母打了个电话。
“小禹你回来了吗”刘母接到电话十分惊喜。
自从听到儿子要去非洲工作,老俩口都很担心,听说那边战乱频生,并不安全。
刘禹很想告诉他们,自己娶了个媳妇,十分漂亮贤惠。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晚霞”,嘴巴动了动,发出的声音却是“嗯”“啊”“知道了”之类的。
母亲的话题从工作转到了生活,盼着儿子早日结婚能给自己生个大胖孙子。刘禹苦笑,他们一定知道自己和林玲分手了,只是从来不提。
放下电话,开始上网处理丁应文的新订单。每种货品,刘禹都给增加了新的样式。大都的市场很大,单一的样式不利于提高销量。
这次回来,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处理,刘禹想把公司开起来。这个公司,他想让胖子管理。
陈述晚上要加班,而她的公司离着后海不远,刘禹便和胖子约在了附近的酒吧。
“胖子,你最近工作怎么样”俩人太熟,刘禹准备开门见山。
“那不就那样,升职无望,加薪没戏。”胖子脱下外套扔在靠背上。
“你俩结婚的事准备得怎么样,钱够吗”刘禹给自己倒了一杯啤酒,把瓶子递给他。
“房子还在装修,置办东西的钱陈述她们家出了,婚礼花不了多少,应该差不多吧。”胖子接过酒瓶直接吹了口。
“我那公司准备开张了,有兴趣过来吗”刘禹看着胖子。
“这事我得和陈述商量,她未必会答应。”胖子没想敷衍他,实话实说。刘禹放心了,不再说话,端起杯子和胖子碰了下。
第十一章来自军方的订单
元人攻入金人的中都之后,因战火侵袭而导致城池残破,原有的宫殿群也付之一炬。
仅在城外留下一座离宫,大宁宫。至元四年开始,元人便以它为中心,在高梁河水系之上重建了这座大都城。到了至元十年,皇宫正殿和寝殿都已经完工,正殿被命名为“大明殿”。
有史料记载:“大明殿、乃登极正旦寿节会朝之正衙也,十一间,东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高九十尺。柱廊七间,深二百四十尺,广四十四尺,高五十尺。寝室五间,东西夹六间,后连香阁三间,东西一百四十尺,深五十尺,高七十尺。”
而此时,在大明殿之后的寝殿当中,站着一位中等身材的蒙古装束男子。
边上的女子一头发辫上镶满了珠翠,周围被一群侍女簇拥着,后面站着一个手持拂尘的内侍。
男子身前,正是刘禹送给丁应文的那面大镜子。
“察必,你看,照得多清晰。”这男子正是当今蒙古大汗,三年前自称大元皇帝的忽必烈,
而那“察必”正是他的皇后,两人感情很好。
“长生天保佑,以此神物赐大汗。”镜子里的皇后面相发福,俩人说的都是蒙语。
“什么神物,丁家进贡来的,待大军平定南方,联带你去,南人尽是这等新鲜玩物,难怪兵无一战之心。”
忽必烈想到了御史以前所奏,丁家卖的一种“自来火”。体积小巧,取火十分方便。想到了什么,一时沉吟不语。
丁应文这些天很高兴,宫中王都知传来消息,大汗对他进贡的大穿衣镜颇为满意,就连皇后也赞赏有加。
加之生意顺遂,各种货物卖得极好,自家得利已经超过三十万贯交钞。
只是刘禹要求的金子兑换越来越慢,丁应文已经下令各北方行省商队,今年的会账需换成金子带入大都城来。
若大汗的军队征讨顺利,迅速结束战事,这等兑换之事便可做罢了吧。
想着刘禹那二人,丁应文嘴角浮上一丝笑意。大都最红牌的小姐,不过几千两。花十万两银子救个人,真不知道该说傻呢还是心善。
“来人,备车马。”丁应文叫来小厮。刘禹那里时常有新鲜物事,跑一次说不定便有收获。
到那院门的时候,隔着老远就闻着各种香气,肉,菜,调料。
“这货故意的吧,掐着饭点过来。”听到叫门声的刘禹不满地嘀咕。
“偏官人这般促狭。”晚霞已经习惯他的怪言怪语。
三个女人都在忙着串食物,上调料,只得示意一旁拿个蒲扇扇风的王忠去开门。
“好雅兴,丁某来得不虚。”丁应文认得这烧烤,也不客气,拿起一串便去烤。
“你也不嫌麻烦来尝尝这个。”没有合适的杯子,刘禹拿了一个大瓷碗倒了一碗啤酒,坐在一边的小桌上慢慢喝。
正是那晚喝剩下的黑啤,咬了一口烤好的肉串,刘禹露出满意的神情。
丁应文看他吃喝得香,也凑过来,端起碗闻了一下,一股好闻的麦香泛着酒气四溢。
“这是老弟自家所酿别有一番风味。”丁应文先是小抿了一口,觉得不错,接着喝了一大口。
“随海货运来的,若是天热,放入冰块,味道更佳。”
可惜这边没冰箱,冰块也不好弄,制冰似乎有个简单的办法,回去查查。
“想那极西之人,竟比我等还会享受,真想亲眼看看,倒底是何等国度。”丁应文感慨一番。
“蛮夷番邦,些须奇技淫巧,不值一晒。”刘禹随意地摆摆手。
“倒底有些门道,不可小觑。”这货完全没有一点天国上朝之民的自觉。
刚吃了一会,丁应文的贴身小厮就来告诉他有人找。
“军器监他等找我何事。”丁应文大惑不解,自家没经营兵器啊。
“某去去便来,那酒可得留着。”走之前还在惦记他的酒。
刘禹也没去管他,俩人现在相当随便,差不多算是通家之好。
看自家官人一人独酌,晚霞拿起烤好的串子过去陪他。入口虽有些怪,习惯之后,晚霞也喜欢上了这酒。两人你来我往,几支啤酒便见了底。
丁应文回来的时候表情若有所思,坐在桌边也迟迟没有动作。
“何事不妨说来,有甚为难处”刘禹很奇怪。
“确有一事要请教。”丁应文斟酌了一下。
“那‘自来火’可是怕水”晚霞在一边看他碗中的酒不多了,赶紧给他倒满。
“恩,遇水则潮,那就点不起了。”刘禹记得自己曾经告诉过他啊。
“那若是有需要,可否让其不怕水”丁应文端起碗喝了一口。
“你是说,遇水后还可用这个却难。”刘禹一愣,防水火柴,要来做什么。
“当真无法”丁应文觉得他没有把话说死。
“若是像那雨中可燃,确无可能。防潮防湿嘛,或有一法。”刘禹想到了一个点子,只是还需要回去试试。
真的防水也不是不可能,但军用火柴刘禹还不想传过来。
“某便知老弟定有妙计。”丁应文见他这么说,放心了。
“成不成的过几日便有分晓。”刘禹端起碗和丁应文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他没问这是谁要求的,多半与那军器监有关。
通州工艺火柴厂的厂长室内,空调开得很足。从毒辣的大日头走进来,刘禹差点忍不住就要打一个喷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