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第一百五十章 北伐(八)
“宋人在扎云梯”
李世安闻报赶紧上了正门的城楼,攀着城垣往下一看,顿时傻了眼,前些天那些耀武扬威的骑军不见了踪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步卒在离城五百步左右的距离上扎下了营寨,显然不是刚刚到的,而一些布衣装束的百姓正在拖拽一些树木,可是瞧着那些带着根的低矮树丛,他怎么也想不出,宋人究竟要怎么扎出一架能搭上城墙的梯子来。
永州城筑于湘水之侧,一面临水,另外三面挖出了护城河,背靠黄罴岭,正面的官道穿而过,是连接荆湖和岭南的交道要地,拿下了这里,就打开了湘中平原的大门,城池是典型的中原形制,俗称“千步城”,也就是个长宽各约千步的方形建筑,全城周长不到五公里,在古城中算是相当小的,可越小的城就越难攻,除去靠水的一边,真正需要防守的只有三面,而靠山的那一面,一旦被攻击,可以得到岭上守军的支援,李世安打的就是宋人三面围攻的主意,问题是如今看着宋人的兵马,非但不足以围攻,就连正面一个方向都很勉强,从营账的个数来算,他们的人怎么也超不过五千,加上骑军也就八千,这么点兵力想要硬攻,不吝于找死。
此刻城头已经布满了守军,正面的城墙站了至少八百余人,城洞里还有上千的伏兵,唯一缺少的就是守具,这也难怪,永州的位置既不靠近边境又不是什么通城大邑,如果不是位于水陆要冲,根本不值得建上一座城池,元人南下,几年了也不曾修缮过,更不必提什么守具,宋人当时把什么给毁了,除了砖石没搬走,府库里空空如也,他们在接手之后,一直忙着迁徙百姓,哪里想得到会遭兵火之灾,自然更不会准备守具了。
宋人来得太快,统共只给了他们十天左右的时间,还要刨去一路撤退所需的两日,李世安已经尽力了,也只能拆了些屋子,把拆下来的砖石搬上城墙,木头梁子也堆在一旁,至于什么投具、床弩、滚油之类的必备事物,那是不可能的,别说这里了,就是路治所在的潭州城中,也是一般无二,当初没有谁会想到,宋人还能去而复返。
“宋人这是要做什么”
不光是他心里有疑问,守城的汉军都是一样,直到一股股浓烟冲天而起,宋人三三两两地围坐地上,他们才恍然大悟,人家不是在扎云梯,而是烧火做饭!
“日他娘,这一闻,老子肚子也咕咕叫,有口吃的没有,赶紧送上来。”
李世安松了一口气,一大早被人叫起来,连口垫巴都不曾有,巴巴地在城头站了半天,又看到宋人公然在城下升火作饭,顿时觉得腹中饥饿难耐,只是这吃食又岂是一时半会儿能弄出来的,守军们只能看着人家大吃大嚼咽口水。
郑福也弄不懂,军使究竟是个什么打算,这个原来的汉军百户,是郑镇国的亲随和仆从,郑部在半岛战役中被认定有义举,所部八千余人尽数编入了新军当中,不过被打散了,他也成为前厢第一军的指挥使,所辖的人数足足扩大了五倍,原因很简单,他不光是个老兵还识字。
郑部是阿里海牙的大军中的汉军主力,所有军士都是老卒,他年近三十岁,自十二岁起就跟了主子从军,足有十八年军龄,而一军都指的云帆还不到三年,原本是有些瞧不起的,三个月的训练下来,他就算口头上还有些生硬,心里却是服气了不少,没法子,人家懂得实在太多了,在那样的营地里头,什么样的老卒都不好使,就说这火枪吧,重七斤多一点,上弹的过程分成好些个步骤,每一步都细化到息,一息之内手脚不能停,三个月里,倒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练习这个,教他们的就是这个白面书生。
“老郑,军令下来了,咱们指挥第一个上。”
正将一份饭卷子往嘴里塞的郑福手上一抖,饭盒子里的汤水荡了荡,差点没撒出来。
“张教员。”
张德全在他身边坐下,这个年仅十六岁的毛头小子是他的搭档,前厢第一军第三指文化教员,郑福赶紧放下饭盒,接过他手中的硬质文件夹,果然最上面是一份画了签押的军令,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兹命第三指为先登,午时初准备,一刻后发起攻击,都指:云帆、副署教官:邵成。”
按照军法,所有的命令都需要两位主官签署才能成立,如果特殊情况缺少哪一个,也必须注明情况,做为战后的战情评估依据,郑福拿起夹在文件当中的一支自来水笔,倒着放在口中哈了一口气,在空白处认认真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得令,指挥使郑福。”
等他签好字,张德全接过来,同样签上自己的名字,他还要将这份军令送到军部,刚想站起身,被郑福拉了一把。
“还有时间,赶紧垫巴一口,一会打起来就没空闲了。”
张德全也不推辞,就着他的饭盒喝了几口热汤,顺水行军的好处就是除了水源,还能捞些鲜鱼,这个年代的水里头,多得是大量的水生物,全是天然野生的好吃食,就连刘禹都馋这口。
“俺们当真要强攻”郑福的心里没底,火枪是好,可也有很大的缺点,一是上弹很慢,二是太长,并不适合拿来登城。
&n
第一百五十一章 北伐(九)
第一枚炮弹落下的时候,城头上的守军正从伙夫的手中接过一个个的粗粮饼子,来到南边这么久了,这些北地的汉子依然有些吃不惯本地所产的大米,好在他们人数不多,随便找些坡地种上,也不需要苛刻的水利工程,李世安带着几个将校坐在城楼上,推杯换盏是不成了,菜肴却是丰富了许多,如果不是为了给他们单做,全军的伙食原本还能早些送上来。
“日他娘,宋人吃个饭也能弄出这么大动静,还离得那么近。”守军千户撕下一条棒子肉,咕囔着说道。
“可不是,大清早就弄开了,还当是在扎云梯呢。”
“吃得再饱,他们还能搭人梯爬上城头”
“哈哈......”
李世安听着手下的议论,心下也有些不以为然,看着宋人的动静,多半是想引诱他们出击,再用那支不知道藏在哪里的骑军切断回城之路,或是直接夺下城门,端得好算计,可惜他又不是雏儿,更不会中这等小小的激将,宋人不是要吃饭吗,咱们也吃,看谁吃得香,可是一想到那支骑军的厉害之处,他生出一丝忧虑。
“下回吩咐伙房,把这些菜的份量减去三成,咱们被宋人困着呢,别只顾着快活,吃完了喝白水去。”
那个千户却不这么看:“万户也忒小心了,宋人就这么点步卒,断断不敢强攻,他们不上来,咱们还不能出去么等天一黑,属下愿意带人吊下城去,出其不意地打一猛子,万一得了手,这头功可就是万户的了。”
倒是个好主意,李世安摸着颌下的络腮胡子,沉吟了一会儿:“夜袭啊,兵在精不在多。”
“万户英明,属下只要三百人,一定将宋人的营盘端了,纵然他们有什么厉害的骑军,黑灯瞎火地也没俅卵用。”
“啪!”李世安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就这么办.....”
话音没落下呢,只听“轰”得一声巨响,整个楼子摇晃了起来,无数灰尘簌簌而落,李世安诧异地收回手,放在眼前瞧了又瞧,心说哥们这降龙十八掌,大成了
“地......地动了”
一群人灰头土脸面面相觑,还是那个千户知机,扔下手中的骨头棒子抱头就跑,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在大喊。
“宋人攻城了!”
李世安的反应也不慢,连起身的动作都来不及作,穿着一身铁甲在地上一滚,竟然以一个无比灵巧的动作从门口翻了出去,他的亲兵赶紧上前扶住,七手八脚地为他拍打,就在这时,第二颗炮弹准确地击中了城楼的瓦顶,剧烈的爆炸将整个木结构震塌,并引发了大火,“噼呖啪啦”地烧了起来。
在守军们目瞪口呆的眼神中,轰然倒下。
这还不算完,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的李世安返身看着城外,宋人的营地里炊烟袅袅,那些火堆正在逐个熄灭,他们似乎结束了午餐,慢腾腾地开始了整队,可问题是,就算是发石头,也应该有个架子啊,宋人这炮难道是从天上飞下来的
不到千步外的营地里,第一军所属的五十门60迫对着城墙的方向一字排开,每二十步一门的密度显得有些稀疏,在没有远程校射的情况下,第一轮的炮弹几乎都落了空,大部分都从城头飞过去,砸在了街道上,极少数打中了某间民房,只有正面的城楼实在太过显眼,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目标。
对于这个结果,云帆极不满意:“一发铁炮要一万个分子,普通百姓得白干十天的活,就这么让你们白白糟蹋了”
邵成劝说他:“抚帅也说了,炮兵是个技术活,得用实战来操练,飞在天上的转转配给了虎贲军,咱们的人全要靠目测,有点偏差是正常的,首发就能打中城门楼子,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有了这个做为参照,咱们只会打得越来越准。”
他的话一点也不错,在这个距离上炮手所能依靠的那种老式的光学测距镜,使用者的是些有修路经验的老工匠,好在距离不算远,经过调整之后,第二轮炮弹的落点便接近了许多,尤其是正门,直接落到了坍塌的那堆废墟里。
“火炮,宋人打得是火炮!”
炮弹就在身后十多步的地方炸响,砖石木屑火星子四下飞溅,李世安等人再是无知也明白过来,无论那些事物是怎么打过来的,都说明了宋人拥有超出想像的利器,他的亲兵死命护着他往城下跑,就在这时,第三轮炮击到来了,落点终于达到了理想的范围。
“轰轰轰”
两步宽的城墙上升起一团团火光,那些倚在城头朝外头观望的守军被从天而降的炮火炸得魂飞魄散,许多人都是站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就算没有直接命中,被气浪一冲,从四步高的城头摔下来,也差不多就交待了,在一连串的爆炸之后,城墙上已经没有直立的人,云帆从千里镜里瞧见了,抬起手腕一看,一刻钟才过了不到一半。
“打得好,告诉郑福,他
第一百五十二章 北伐(十)
位于祁山山脉中段的黄罴岭,高不过四百步,险峻之处并不多,山林也并不算茂盛,到处都是半人高的杂草、岩石、藤蔓,原本没什么明显的山路,被几千人一爬,跑得漫山遍野都是。
夹在溃兵中的李世安浑浑噩噩地,耳朵里还充斥着炮火的轰鸣,被几个亲兵死命拖着跑了半天,猛然看到高高的山岭,一下子回过神来,挣扎着大声叫道。
“不成,不能这么跑,宋人是想驱赶咱们冲击总营,旗呢,某的大旗呢,立起来。”
“哎呀我的少主,你那旗子扔在城头上了,不是被宋人砍了就是缴了,你看这些人,哪里还招呼得动,咱们赶紧走吧,只有摆脱了宋人的追兵,与孔万户会合,才有一丝生机。”
李世安还想要摆脱,突然听到一阵炒豆般的清响,紧接着便是人声的惨嚎,亲兵们赶紧拖着他向上跑。
“宋人追来了,跑吧。”
就这样,几千人被驱赶着慌不择路,越跑越快,等到接近山顶,看到自家的旗帜,已经跑得精疲力尽的溃兵顿时又发现了一丝希望,仿佛平白生出一股动力,支撑着他们加快速度,一头撞了上去。
南阳路行军万户孔遵站在自己的大旗下,脸色无比难看,那些蚂蚁般的人影显然不属于正常行军,可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竟然没有一个准信,永州城中只有五千人,看上去不算多,可要是一天都坚持不住谁敢相信,要知道,他这支万人队是从七百里外的潭州过来的,紧赶慢赶长途跋涉,好不容易赶到这山岭上,还没喘息一下呢,永州城居然就丢了,这不是雪上加霜么
可如今最重要的是收容溃兵,无论心中有多腹诽,轻重缓急还是知道的,且不说如今整个荆南路兵力吃紧,这里的兵马已经占了一半还多,绝对不容有失,就是李世安这个上司的大衙内,只要还活着,也比所有人的命值钱,真有个什么闪失,他如何向宣慰交待
“喊话,让他们报名入内,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几个嗓门大的军士马上跑到前边,双手拱成喇叭状,向着下面喊话。
“前面的人听着,不要再跑了,慢慢上来,报出营头名号,以防假冒!”
“去你娘的,宋人就在后头追,慢一步就没命了,都是一个勺子里搅食的,谁不认识谁啊”
“就是,你不就是前营的王胯子吗,显得你能耐是吧,老子偏不报,有本事拿刀子来砍!”
跑在最前头的军士们一听,哪里肯干,为了逃命,就是天王老子横在前头也没用,眼见他们马上就要冲上来,喊话的军士面面相觑,只能去瞅后头的大旗。
孔遵听得真切,难怪他们不要命一般往上跑,原来是有人在后头追啊,他是个老行伍了,一看就明白对方的用意,像这种赶着溃兵一路追杀的活,本就是他们最擅长的,如今自然也明白该怎么应付。
“竖旗,警戒,全军备战!”
号角声连绵不绝地响起来,守军从营帐里钻出来,拿着刀枪弓矢站到岭上,当看到下面的溃兵时,不由得有发怔,紧接着就传来第二道命令。
“发箭,警告!”
箭羽“嗖嗖”地从头顶掠过,溃兵们才意识到了危险,手脚上慢了下来,前面的人一慢,后面的人顿时挤上去,从推搡到冲突,混乱开始蔓延,急得中间的李世安跳脚不已,若是此刻自己的大旗还在,又何至于如此,他带着亲兵想要挤到前边去,可人挨着人,即便认出他是统帅,又哪有空隙可以让得出
“慢下来了守将也不傻呀。”
云帆从传音筒里得到消息,摸了摸下巴:“命令郑福加大攻击力度,不能让敌人有喘息之机。”
“举枪!放。”
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的郑福马上执行下去,他的五百人沿着半山腰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环形线,所有人半蹲于地,举枪向斜上方瞄准。
“砰砰砰”
成串的白烟从枪口冒出,经过不完全燃烧的火药室慢慢形成了一层乳白色的雾气,将开枪的军士笼罩在其中,大约二十多步的距离上,溃兵被成片地打倒,在山石间翻滚哀嚎,完成射击的郑福部军士柱枪于地,先是取下套在枪口上的刺刀,然后打开火药室,飞速地清理了一下残渣,从腰间的皮壶摸出纸质火药筒,放到嘴边咬开,轻轻地倒进去,关上药门,再打开牛皮子弹袋,摸出一颗锃亮的钢珠子从枪口塞进去,拔出一根金属条捅到底,最后套上刺刀,整个过程用时不到十息,与平时几乎无二,原因是他们处于优势,敌人没命地逃窜,没有任何危险。
哪怕是十息这么短,云帆也不会浪费,在郑部完成射击时,后面的一个指挥已经从他们的间隙冲上去,在离他们五步远的地方蹲下来,举枪瞄准射击,一气呵成,郑福一下子急了,原本他们应该原地等待,让下一个指挥接着上去,完成一轮循环射击的,可他却径直站起身,举枪呐喊。
“第三指,前进!”
“前进!”
他的人马上跟着自己的指挥向
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伐(十一)
“是孔二愣子的旗号,想不到会在这里相见。”
郑福一眼就认出了对方,这也难怪,两年多以前还是一军兄弟,虽然李恒是党项蛮子,可他的麾下大都是汉军,也包括了这位孔万户,那会他还不是万户呢。
正因为认识,他很清楚对方的性子,那是一个敢死战的主儿,没有妥协的可能,郑福毫不犹豫地传下命令。
“举枪,发射!”
在宋人开火的瞬间,孔遵的瞳孔立时放大脚下也稍稍慢了一些,这完全是一种本能,他清晰地看到,宋人手中那种细长的管子口冒出白烟,冲在最前头的一排手下就像脚下被什么事物猛地绊了一下向前倾倒,胸口冒出一朵鲜红的血花,身体在空中颤抖着扭动,然后“咕噜咕噜”地滚了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