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一名伙计再也忍不住:“你们这是来找事的吧也不打听打听,这是谁开的店”。

    顿时,店里的几名伙计纷纷围了上来,手里都是一根根的木棍,随时可以出手那种。

    “谁开的,不就是个唱曲的东家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仗着在京城认识几个朝廷的命官,还真拿自己当根葱了”。

    方才率碎茶杯的那男子满脸笑道:“你也不打听打听,这是哪里这里是云南,你们在京城那一套,不好使……”。

    分店掌柜罗良对众人道:“兄弟们,大家一起上,撕烂这几张臭嘴,出了什么事儿,我一个人顶着”。

    众伙计们立刻上前,他们就等这句话了。

    “慢着”。

    罗英挥挥手,向一旁的罗良吩咐道:“告诉店里的客官,谁要买什么东西可以尽管买,只是暂先到门外回避一下”。

    ‘你们,……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一名闹事的男子立刻问道。

    就凭刚才那些连下三滥都谈不上的招数,想必这几人也不是什么‘高手’。

    ‘嘎吱……’,稍作安排后,罗良立刻吩咐人将门关上。

    这是要关门打狗的节奏吗

    诚信堂店里的伙计再次上次,却见罗英缓缓弯下了腰,开始慢慢地捡起地上的瓷器碎片。

    “出于对前来本店购物主顾的尊敬,我们上的都是好茶,就连这茶壶、茶杯都是很考究的”。

    罗英捡起一块碎片,向众人说道:“就拿这个茶杯来说吧,这是宋瓷,起码值个五两银子,还有茶叶”。

    茶杯被率碎一大半,还有一点茶水残留在剩余的瓷片里,罗英却没有再继续捡。

    ‘打碎了茶杯,坏了规矩,我们的客人也走了,你

    要赔,赔我们五十两银子’。

    不容分说,罗英轻轻将瓷片放在桌上,而后又补充了一句:“另外,你把剩下的茶水——给我喝了”。

    说着,罗英便将一只脚指向瓷片中残留的茶水上,向方才那人挤挤眼。

    “你这……是黑店吧要五十两银子”。

    为首的那名男子见众人已经围了过来,顺手从腰里抽出一把短刀:“地上的茶能喝吗这不是欺负人吗以为老子是吃素的”。

    “闭上你的臭嘴,会玩刀吗”。

    罗英瞬间将那把短刀夺了过来,咬牙切齿道:“老子这店里还没遇到过你们这号人,换做别人不小心打翻了茶杯,老子分文不要,荤的吃多了,老子今天想换个口味”……

    片刻之后,诚信堂分店的大门再次打开,伙计们喜笑颜开,纷纷向路边的众人招呼着:“诸位,对不住了,方才一点小误会,现在处理好了,请大家继续”。

    末了,罗良站出来向众人解释道:“诚信堂出于诚信,方才之事对不住大家,我们特决定:今日凡在本店购物,可获得赠品,待会儿大家可以随便挑”。

    ‘好,好嘞’,众人齐欢呼,纷纷向门里挤




第725章 这话问的
    听说要升堂,知府衙门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少热心的路人一路从诚信堂分店跟到了这里,只为看个热闹。

    不过这个热闹很快就结束了,新上任的知府姜飞越还真不愧是昔日都察院的御史,审起案子来头头是道,那几个前来闹事男子乖乖的招供了。

    都是怕死的主儿,又那么的贪财,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对付的,几乎不用费吹灰之力。

    “将这些人全部带下去”。

    签字画押后,姜飞越吩咐衙役清退闲人,只留下诚信堂分店的罗英。

    出于避嫌,他又当着众人的面说了一句:“你们诚信堂此次虽被人挑衅,但店中日常经营也务必要符合朝廷律法,关于店里的一些规矩,本官还要详细了解……”。

    罗英自然领会,他立刻规规矩矩的回了一句:“是,知府大人”。

    围观的人很快离去,虽有些意犹未尽,但毕竟这是难得一见的场面。

    至此,这位新来的知府大人在众人间的名声也由此传来:知府大人不错,至少比之前的知府曹春强多了,那完全就是个吃软怕硬的墙头草。

    当然,也有人只是微微摇摇头: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更何况一方父母官知府大人呢

    看看再说,看看再说吧……

    来到后衙,姜飞越亲自招待的罗英,这个待遇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罗英是吗”。

    摈弃众人后,姜飞越和蔼的问了一句:“你们这个诚信堂的东家是谁”。

    罗英微微一怔,而后毕恭毕敬道:“回大人的话,我们诚信堂的东家名叫穆一虹,当时是在京城开的,如今除了京城的店铺外,扬州府、保定府,还有大理府也有几家店铺,都是正常买卖”。

    姜飞越点点头,没有继续再问关于穆一虹的事儿。

    关于这个穆一虹,他其实是知道的一些的:早在京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时,就曾听过这位女子的大名。

    这一点,想必其他衙门的人也是如此吧

    “你之前在蠡县县衙做过事儿”。

    看来姜飞越对罗英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尤其每次问道他时,分寸把握的极好。

    罗英急忙应道:“是的,那个时候小的是县衙的衙役,当时我们的知县大人,就是如今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樊文予大人”。

    说到樊文予是无心的,也是有意的:毕竟当时在蠡县时,整个县衙就是樊文予在转的。

    同时,姜飞越也是从都察院出来的。

    “哦,那仲大人呢他那个时候应该也在蠡县衙门,你们应该很熟吧”。

    姜飞越没有再说樊文予,而是提到了仲逸:“你可知道,仲大人,如今就是咱们这里盐课衙门的提举大人,你来这里开店,就没有去见过他吗”。

    如今的罗英,早已不是之前在蠡县衙门做衙役的冒失小伙,尤其面对的是堂堂四品知府。

    “嗨,知府大人你有所不知……”。

    罗英叹口气,不由的向门外望望,而后便有些无奈的说了一声:“知府大人,实不相瞒,在下与仲大人还真不熟,当时他在蠡县时,只是知县大人的一个幕友,我们只听樊大人的,也就冷落了些他。只是没想到后来人家竟然做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悔不该当初……”。

    姜飞越淡淡一笑,伸手端起桌上的茶杯,随意问了一句:“不是吧当初仲大人在入仕前,在京城不是还开了家若一当铺,那个



第726章 干嘛不早说?
    “发生什么事你怎么跑到诚信堂了”。

    来到一个包间,这是专门招待那些讲排场的主顾。

    这些人往往出手阔绰,买的都是玉器瓷器之类的贵重物品,能享受包房这样的待遇,而且还有一杯好茶喝。

    所谓的‘招待茶’绝不是次品,就像之前那几人打翻在地茶杯,还真是宋朝的玩意儿,只是没有那么想象中的那么值钱而已。

    “罗大哥,不得不说,仲大人是最英明的”。

    陶朔其实是不怎么会品茶的,在他看来,好茶与不好的茶,只有一个标准:银子贵的便是好茶,反之则是那种次货。

    罗英笑道:“这么大费周折的来店里,就为了说这么一句”。

    关于陶朔在陈府大院里的‘杰出表现’,罗英已早有耳闻,这没有任何悬念。

    陶朔起身,开始娓娓道来:“顺利进入陈府后,我如今已经做到了家丁们羡艳的差事,不仅活儿轻松,还赚的银子多……罗大哥,你可曾想到:那晚,他陈覃贼喊捉贼,但最后还是被我识破,不就五十两银子吗也太小看我了……”。

    罗英听了半天,不由的笑出声来:“你这小子,那里是说仲大人英明,分明就是在拐弯抹角的在说:你自己才是最英明的吗”。

    对陶朔,罗英一直是很照顾的,从年纪而言,陶朔就是小兄弟的角色,理应照顾,而能被仲逸从东南福建带到京城,自然也非‘等闲之辈’。

    “罗大哥,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我们现在开始说正事吧”。

    闲话玩笑几句后,陶朔压低声音道:“今日上午,听我们那里的陶管家说,明日有重要任务,让我今晚早点休息,并给了一两银子,说是上街改善伙食,买些酒肉什么的”。

    说着,陶朔将那块银子放到了桌上:“一顿吃一两银子,我如今也是豪主儿了”。

    罗英问道:“有什么正事他们没有说吗”。

    陶朔微微摇摇头:“这个倒是没说,但又是让我早点休息,又是让我改善伙食,应该是要我出趟院门,而且事情很紧,需要养好体力”。

    出远门罗英有些意外:虽说陶朔如今也还算机灵,但毕竟年纪还小,若在城里还有他照顾着,退一步讲,仲大人即便不方便出面,也可以派其他人去。

    可一旦出了城,距离太远,就凭陶朔的本事,还是令人有些不放心的。

    “那这样吧,我明日从店里派两个可靠的兄弟到陈府大门外,见你们出来后,这便跟在你们身后,一旦有突然意外,兄弟们也好有个照应才是”。

    表面上,罗英是这里的‘大掌柜’,就连真正的分店掌柜罗良都要听他的,众人都能看的出来,毕竟他是直接受穆一虹差遣。

    做买卖不假,但在京城时罗英就有明确的‘任务’,但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这里,自然也不仅仅是为开个分店。

    说到要派人跟着陶朔,一来是为他的安危着想,二来也是方便:一旦陶朔得到什么消息,便可将这个消息传出来,而不至于再来诚信堂或盐课衙门。

    “盐课衙门那里你千万不能去,除非有重大变故”。

    罗英想起方才在知府衙门与姜飞越的对话,不由的又向陶朔叮嘱了这么一句。

    初来这里时,他们曾以仲夫人的娘家人自居,好在后来再也没有去,而平日里盐课衙门与知府衙门也没有什么来往。

    更何况以姜飞越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人能与他说上话的。也正是因为此,这位知府大人也就无法听到一些连普通人都听到的消息



第727章 黄雀在后?
    “真倒霉,还以为是个好差事呢,原来是到这偏远的山道去传个话”。

    次日一大早,陶朔就被管家叫了起来,还未来的及洗漱一番,这便要带着去见陈覃。

    还真别说,他的讲究还不少,这都是在京城时学的,虽说如今只是个小小的家丁,但每日早上洗个手、搓把脸的习惯还是有的。

    ‘这银子还真不是人挣得,连水都没喝一口,就要叫我上路’,跟在管家身后,陶朔心里十分的不快。

    客堂中,陈覃起的更早,不过人家早已被小妾的收拾干干净净,连头发都是重新梳了一遍。

    再看看桌上,还有点心、开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陶朔啊,昨晚休息的如何听说你在城中那家酒楼点了不少菜,一个人花了一两银子的酒钱,你真舍得啊”。

    经过重重‘考验’,陈覃现如今对陶朔还是信任的,只是今日这次‘差事’到底是不是考验,恐怕只有鬼知道。

    “托老爷的福,承蒙老爷厚爱,小的好久……没有吃过那么可口的饭菜了,所以……昨晚就吃多了些……”。

    陶朔微微上前道:“我爹常说,光吃不干不算好汉,小的是个有恩报恩的人,不知老爷有什么差遣,小的立刻就去做……”。

    陈覃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他笑着对管家说道:“看看,要不说我看这小子顺眼呢,人家是一个多么懂得回报的人,再看看你们、府里其他的人,一整天就知道吃,吃完就忘了自个儿是干什么的了”。

    管家连连笑意,有些尴尬的说了一句:“那些人……我回头好好管束管束,至于陶朔嘛……都是老爷调教的好……”。

    本是一桌不错的点心还有茶水,一大早的,怎么飘来一股马屁味儿

    陈覃这话自然是说给陶朔听的,怎么说陶管家也是与他沾亲带故的,平日即便有些不是,但也没有到不可用的地步。

    这位昔日的户部侍郎很会笼络人心,但主要无外乎两点:给些小恩小惠的,而后便是大大用赞美之词,把人能往死了夸。

    反正,说句话又不要银子。

    陶朔笑而不语,他不想背个‘油腔滑调’的名声,反正这种场面客套话无非也就是那么几句,说来说去都是一个味儿,懒得重复。

    “今天要让你去一个地方传句话,赶天黑之前回来”。

    说了一通后,陈覃终于说到了正题:“路上不要太着急,但话一定要带到,稍后管家会详细告诉你”。

    说完这句陈覃便向一侧走去,就在他掀开门帘那一刻,陶朔看到了一个女人正在画着嘴脸,妖艳十足。

    想必陈覃这个小妾,就是陶管家的那位亲戚吧

    “陶朔啊,你可千万记住了,传完这句话就回来,多余的不要说,也不要问。当然,若是饿了渴了的,自会有人给你干粮和水的”。

    来到管家的房里,陶朔又有听管家一通唠叨。

    陶朔瞪大了眼,不由的后退两步:‘就……这一句话’。

    管家点点头:“对啊,就这一句话,方才老爷不是说了吗话传到后,赶天黑之前回来就行,到时还有赏钱哦”。

    陶朔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管家,按照方才说的路线,这么远的路,走这么长时间,就为了传一句话’。

    在这样问下去,就要把戏演砸了。

    “好好好,这下小的我就放心了,这么好的差事,真是惊喜了”。

    陶朔笑了笑,就要走了出去,他有突然转身说了一句:‘若是今晚得了赏钱,定少不了要感谢一下管家的。此事……还是要小的单独向管家说……’。

    陶朔就这样出了屋门,管家笑眯眯的点点头,他对这个新来的家丁还是很满意的。

    莫说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话,这小子懂点规矩,而且还不漏声色,做的滴水不漏。
1...258259260261262...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