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让朱瞻基有些意外的是,来迎接他的竟然是个女人带队,竟然是如今的苏丹王妃黄元丽。

    当舰队浩浩荡荡地向着渤泥国航行的时候,朱瞻基叫来了张谦和周航,开始认真询问关于如今渤泥国的详细情况,这一问,才知道自己一开始想的岔了。

    如今的渤泥国与后世的文莱国并不是一回事,后世的文莱国只有一小块地方,但是现在还包括了文莱北部,属于大马的大片区域,包括后世东马的首府亚庇。

    而亚庇,就是渤泥国的华人王爷的据点,如今的渤泥国,跟苏禄国一样,都不止一个王爷,并且两个王爷不分大小。

    而这一切,还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在以前,虽然早就有了渤泥这个名字,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属于一个部落,或者说是一个地域名称。

    渤泥国的势力一直不大,所在的婆罗洲北部地区,在以前一直属于满者伯夷国控制。

    在抵抗元朝的过程中,满者伯夷实力受损,当时的渤泥王马合谟沙才又有心复国。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渤泥国的华人王爷黄森屏,也就是死在应天府的那位渤泥国麻那惹加那。

    黄森屏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祖籍福建泉州鲤城区熙春铺市曹巷竹西,父亲叫黄良辅。

    洪武八年时,黄森屏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因黄森屏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升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因为当初与监军太监的矛盾,黄森屏后来与朝廷有了隔阂,率领家族以及乡党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

    他们沿着婆罗洲的北岸想要寻找一处没有大型势力的无人区,最后在婆罗洲东北角的山打根地区上岸。

    当时在山打根西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满者伯夷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并不是一个安定的地区。

    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的称号,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一字并肩王”。

    为了笼络黄森屏,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公主的称号,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

    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此后的三十年间,两股力量亲密无间,发展迅速。华人由东部的山打根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后世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

    永乐元年,马合谟沙去世,儿子哈桑继位,由黄森屏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监国摄政,所以文莱史一般不把哈桑当成第二世苏丹。

    永乐五年,哈桑因病去世,有两年大空位期。在这两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永乐六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麻那惹加那的名义亲率150多名亲威、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

    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

    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也无法承受回到家乡之后的巨大喜悦,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应天府后,十二月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

    去世之前他向朱棣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山打根附近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

    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

    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

    永乐七年,渤泥新王遐旺,也就是黄元孙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

    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满者伯夷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

    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回到渤泥的遐旺黄克孙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

    张谦和周航他们曾经在渤泥国驻扎一年,对渤泥国的局势非常了解,在他们的解说下,朱瞻基对渤泥国的固有印象才得到了改变。

    因为受到后世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他心里的渤泥国一直是个弹丸小国,并且跟华人关系虽然密切,却不属于华人。

    但是这个时候的渤泥国是包括是后世东马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东马的的地域,一直是华人的地盘。

    而渤泥国的一个王爷是华人,另一个王爷的王妃是华人。

    黄元丽嫁给了艾哈迈德,她们只有一个女儿黄桂姑。

    黄桂姑性格豪爽,看中了一个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这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叫沙里夫阿里。

    而这个沙里夫阿里也的确是个能力出众之人,如今已经成为渤泥国的后起之秀,也是第三任苏丹的不二继承人。

    “这位遐旺,黄元孙的能力如何”朱瞻基对黄元孙并没有太深的印象,黄元孙到应天府的时候,他那个时候还不到十二岁,天天在深宫里,并没有见过此人。

    张谦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年来,内臣也常打听渤泥的消息,黄元孙虽然比不上其父,但也是守成之人,如今的渤泥国在他的带领下日趋兴旺。”

    “那他麾下如今有多少人口,多少将士”

    “两王麾下人口不足十万,将士不足五千,还都是民壮……脱产将士不足五百。”

    朱瞻基摇了摇头,这样的力量还是太小了,指望不上。

    不过渤泥国本来就是在夹缝中生存,东部,北部是苏禄国,西部,南部有满者伯夷,麻喇迦,还有大明如今的旧港宣慰司,他们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

    旁人不知道,朱瞻基可是很清楚,在黄元丽的地盘上,有一处世界级的大油田。这里出产的轻质油,甚至可以直接加到油箱里面。

    虽然现在距离内燃机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既然要制定长远的计划,这些必须要考虑进去。

    婆罗洲这个地方的土地比较贫瘠,一年有半年都有暴雨,土地里面的有机物都被冲刷走了。

    而且岛上的环境恶劣,不是高山密林就是沼泽地,人们只能在岛的四周生存。岛中央有无数的毒虫,毒蛇,还有十米长的大蟒蛇。

    但是这里又是一处宝地,北部有石油,南部有煤矿,西部又有无数的金矿,岛上的森林里面有无数贵重木材。

    虽然现在开发比较困难,但是在未来,这里还是值得期待的。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跟张谦说道:“渤泥国小势微,四周强国环绕。这里孤暂时不做安排,不过,此行到了渤泥,你们二人帮孤看看,这个这个沙里夫




第十四章 改变的策略
    从正月十六离开京城,二月初抵达吕宋,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如今才抵达渤泥国。

    虽然这中间耽搁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这仍然让朱瞻基深刻体会到了如今这个时代落后的科技,拉长了世界的距离和空间。

    这个时候,他多么怀念坐着空客380,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超过十六个小时的快速交通。

    如果说这些还能忍受,最让他憋屈的是,原本他还想趁机在南洋立威。但是看到南洋这些小国,狗腿子一样巴结上来的时候,他哪里有立威的机会啊。

    就是有一些心底里不服气大明的小部落,只需要看到大明那漫无边际的舰队,也早已吓的拔腿就跑了。

    不要说十万人的舰队,哪怕就是一万人,也几乎能扫平南洋任何一个国家。

    幸亏朱瞻基并没有想用舰队来对付这些人,要不然,早就憋屈死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美国,用一百万一枚的导弹,来打阿富汗那一百美元一顶的帐篷。

    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南洋各国是知道大明的厉害的,郑和四次下西洋,已经在东亚和南亚各国,建立起了无敌的形象。

    哪怕是原本的世界里,朱瞻基放弃了交趾,让这些国家看到了大明的虚弱。他们也是过了几十年,一百多年,才逐渐疏远了大明。

    而在如今,大明还没有放弃交趾,哪怕这次朱瞻基没有过来,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跟大明掰手腕。

    像渤泥国,是因为有大明的支持,才又成为了一个国家。而麻喇迦这样的小国,更是因为大明的支持,才独立出来,要不然,每年还要给暹罗上缴四十两黄金,才不会挨打。

    没有发挥的地方,让朱瞻基憋屈不已。

    到了渤泥国,连沙里夫阿里给他安排了一个貌美如花的阿拉伯少女,他都没有雅兴开发。

    要不是怕对方以为他不满意,他甚至都不想收下。

    不过按照这样的节奏,他怀疑等回来的时候,会拉半船各国美女回来。

    来到渤泥的日子,依旧是每日应酬。但凡朱瞻基想要外出,身后总是跟了一大批的年轻男女。

    这让朱瞻基格外烦躁,只是到中国城那边,也就是基那巴卢山下黄森屏的妻子李慧娘的墓前祭奠了一番,就不再外出。

    这个时代的渤泥国跟后世那个富的流油的文莱不能比,石油现在都还没有开发出来呢!何况,就是有了石油,也没有多大用途。

    因为没有太大的兴致,朱瞻基在此地逗留了几日后,应酬了一番。该交易的货物都交易了,舰队就立即出发,前往麻喇迦水寨。

    渤泥国处于南洋的中心,国土狭小,实力微弱。加上他们的国主是两个,并且是亲戚,相互之间关系又好,所以他并没有想在这里搅动风雨。

    这里就是碗里的菜,想什么时候吃下都可以。

    朱瞻基懒散地躺在布伞荫凉下面的躺椅中,手里拿着麻喇迦的资料,却也无心翻看。

    几位嫔妃都好奇地围在萨拉的身边,对她高耸的鼻梁,褐色的眼珠,还有丰满的胸膛都好奇无比。

    萨拉就是沙里夫阿里送他的阿拉伯少女,她虽然会说大明官话,但是被几个女人围在中间,根本不敢反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瞻基不会插手她们之间的事,能不能习惯他的后宫生活,关键还是看她们自己。

    沈黛儿长舒了一口气,前些时日她也常被几女“欺负”,现在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她扭头看了看朱瞻基光着的胸膛,却恰逢朱瞻基望了过来,羞的她连忙低下了头。

    刘承徽用一把银刀认真地剥好的芒果切成了小方块,一块块地塞进了朱瞻基的口中。“殿下,为何心情不好,说出来妾身也能替你周详一番。”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你是帮不上什么忙的……”他知道刘承徽是个聪明的女人,但是这种小聪明用在后宫还好,在国家大事上,她并没有这种见识和经验。

    朱瞻基现在觉得下西洋无聊,是因为在南洋地区没有对手,没有挑战。哪怕他就是要发泄一番,也不能随便找个借口,对不顺眼的国家教训一番。

    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态度,都是一种连锁反应,会影响到整个南洋的局势平衡,所以朱瞻基只能忍着。

    无敌是一种寂寞啊!

    “不吃了。”他推开了刘承徽的手,坐起身来。“你们在这里乘凉,我去找张谦他们说说话。到了麻喇迦,想必会热闹一些。”

    见朱瞻基站起身来,旁边伺候的宫女连忙拿来了一件轻柔的丝绸长袍,来给朱瞻基穿上。

    朱瞻基套上了长袍,自己随便一系,壮实的胸膛还有小半露在外面。他连鞋子也不穿,就这样光着脚,从船尾的小天地,来到了四层的甲板。

    “把王景弘,张谦和周航召来。”

    “是!”李亮打发了三个小太监去叫人,凑上来笑道:“殿下,要不奴婢再给你泡一遍功夫茶”

    朱瞻基挥了挥手,嗤笑道:“你那手艺……还不如我自己来呢!”

    李亮讪笑着又退到了一边。“奴婢会尽快学会的。”

    功夫茶虽然起源于宋元,但是一直都是在福建,潮州一带小范围流行。

    朱瞻基参与贸易之后,开始大力推广铁观音,后来又推广福建西北地区的大红袍等岩茶,就把功夫茶这一套装比的程序开始大力推广。

    如今应天府的百官相聚,除了喝酒,喝功夫茶这套仪式也逐渐流行开来。

    不过,李亮这个家伙不学无术,这套高雅的享受,他做起来还不如乡下老农。

    来到三层甲板处,朱瞻基感受了一下吹来的微风,让李亮安排人在甲板上支起了大伞,摆上了桌椅,然后在几米外支起了一套铁灶,开始烧水泡茶。

    这种铁灶像一个有底的锅炉,下层有四只脚,中间烧柴点火,上面吊着一个紫砂壶,不怕火窜到外面来引起火灾。

    王景弘和张谦他们都是太监,与朱瞻基同在一条船,水还没有烧开,三个人就纷纷来到。

    泡功夫茶这方面王景弘是高手,他就坐在了茶台的前面,开始了洗杯,冲泡这一套程序。

    当第一杯茶递到了朱瞻基的手中,他才开口说道:“久闻麻喇迦是我大明如今的中继地,但是书上知来总是隔了一层。你们三人都多次来到麻喇迦,故此想要听你们三人详细介绍一番。还有,这个拜里米苏拉,为人处世,究竟是何等评价。”

    麻喇迦其实就是后世的马六甲,这个国家建立还不到二十年,可以说,没有大明的扶持,就没有这个国家的存在。

    这位拜里米苏拉原本是三佛齐国的一个王子,出生在巨港。洪武末年的时候,满者伯夷灭了三佛齐王国,占据了巨港,这位拜里米苏拉逃到了麻喇迦。

    当时的满者伯夷在灭三佛齐的时候,淡马锡(新加坡)的土王是伊士广达沙,首相是兰山兰朱那多波。

    当时的土王因为杀了首相的女儿,首相怀恨在心,就与满者伯夷勾结,引兵灭了淡马锡。

    满者伯夷派了几百只大船和小船,载了二十万军队来进攻淡马锡。

1...114115116117118...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