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那浩浩荡荡的仪仗,威武雄壮的士兵,还有那犹如一座宫殿一样的龙辇。让差旺终于见识到了,这就是天朝上国的气派。
他们的国主,在大明太孙的面前,就是一个乡下的小地主。
不,现在应该该叫苏丹了,从三年前,国主皈依绿教,国主改叫苏丹。
大部分百姓,包括他的继父和母亲也都开始信仰绿教。
可是差旺不信。
在他看来,那是愚昧的表现。大明都不信绿教,只信仰学识,所以发展成为了天朝上国。
师父也常教导他们,任何神都不会给他们带来好生活,只有自己奋斗,才能改变自身的处境。
他们应该相信祖先,因为是祖先的存在,才有他们的存在。
他们应该相信皇上,因为是皇上的存在,才给他们稳定的生活。
今天太孙殿下到来,不仅人人都有奖赏,还给每个人都放了三天假期,普天同庆。
当太孙进了那座新修的别院的时候,他也被师父放了假,带着今日发放的奖励,准备回家。
他们官厂干活的学徒,每个人都领了十尺布,一双鞋,一顶网帽,还有一斤糖。
鞋子他已经穿在了脚上,这种布鞋,穿起来真的好舒服。
还有许多学徒也都学着大明人一样,用网帽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要不是还穿着小厮的衣服,看起来真像一个大明人。
这十尺布足够给弟弟和妹妹做两身新衣裳了,弟弟从小到大,就只穿过大衣改的短裤,还从来没有穿过全套的衣裳。
其实他以前也是,十岁之前,他从来没有穿过衣裳。也就是从来到官厂当学徒,才每年会发四身衣裳。
一开始,他还不习惯穿衣裳,觉得难受。但是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在他看来,穿衣裳和不穿衣裳,就是文明与落后的差别。
麻喇迦是落后的,大明是文明的。
欢迎仪式结束了,差旺就快速地回到了自己住的小屋子。这里是曹随的小院,因为深得师父喜欢,他也在这个小院里住了下来,跟两个长随住在前院。
这两个长随都已经成家了,他们也成了师父的管家,他们的家人也在集市上做些小生意,日子都过的很不错。
曾经这种生活也是他渴望的,在主城内有一个家,给大明人当随从,从此也不会受到罗阇的剥削。
但是现在,他更想去大明,想去见识一下那个繁荣的天朝上国。
据说在那里,哪怕是穷人们,也都有衣裳穿。
他也想学着那些大明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发用网帽兜起来,可是弄了半天也弄不好,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将发的布跟糖用麻绳绑了起来,提在了手里。
刚走出门,他突然又想起来自己床底压的铜板,赶紧转回来,掀开了草席,下面有一串近百个铜板。
作为学徒是没有工钱的,但是曹随喜欢吃一些小吃,还有水果。有时候他的长随不在,就会让差旺去买。
而找零的铜板,师父一般都会让他留着,更主要是差旺每次送蛇过来,曹随都会多少不等打赏一些,也让他有了一系收入。
将铜板揣在怀里,他拍了拍。现在他该去找二哥了,喊上二哥一起回家。
沿着大明人住的小区又回到了官厂区,在入口处,是官厂的学徒们住的几座仓库。
这里的条件就要差的多了,一间屋子里面,只有上下两排床,每间屋子要住二十个人。
所有人都没有自己的空间,睡觉都是滚在一起睡。要是有人生病发烧,才会被隔离开,到单独的小院去住。
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人都已经戴上了网帽,有些后悔没有把网帽带上,可以让二哥帮自己梳头啊。
“差旺,你来找你二哥啊!”
“差旺,明日我们去抓蛇吧!”
曹随特别喜欢吃蛇肉,差旺经常会在每个月的休沐日,去野外抓蛇回来给师父煲汤。
差旺一边跟熟悉的学徒们打招呼,遇到关系好的,还会聊上几句。
学徒也分三六九等,学习好的,受师父喜欢的,在这里面的等级就会高一些,也没有敢欺负。
差旺以前的身体瘦弱,经常被欺负。但是有一次被曹随发觉,就带着他把那个其他他的学徒绑了起来,打了十鞭子。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了。
而且现在他已经认识了很多大明字,能看懂公文,能算账,受到了许多太监的重用。现在他也是老资格学徒了,就更没有人敢欺负他,只有他欺负人的份。
来到二哥住的仓房窗口,窗口太小,又被晒着的衣服挡住了,他喊了一声二哥,没有听到回应,他才进了臭烘烘的仓房里面。
一个皮肤黝黑的小学徒看到他,说道:“亚叻去港口看大马去了,太孙殿下有好多大马,现在被运下船。”他压低了声音,笑嘻嘻地说道:“还有太孙的妃子,好美……”
差旺笑着揉了一下他的头,说道:“小家伙,你知道什么是美啊!”
来到了港口这边,许多学徒都待在大路边的树荫下看热闹。川流不息的内侍们,从船上运下来了许多马,还有各种各样的器具用品。
许多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那里七嘴八舌地猜测着。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二哥,喊道:“亚叻,都晌午了,妈妈知道我们晌午回去,还等我们回去吃饭呢!”
亚叻脑子笨,学习不如他快,也不得师父欢心,到现在都还没有被重用。
他笑嘻嘻地说道:“一顿饭不吃死不了,可是太孙驾到这样的盛事可是百年难遇。你来晚了,刚才有伺候殿下的宫女们经过,让人看的都流口水了。”
差旺笑道:“妈妈上次不是还说给你娶虾蒂为妻嘛,以后你有的看。”
亚叻撇了撇嘴道:“虾蒂那么黑,怎么比得上大明来的女人。伺候殿下的侍女都这么美,那些妃子岂不是都像女神一样美!”
旁边一个跟亚叻关系比较好的叫糜粥的学徒遗憾地叹道:“可惜隔着马车布幔,看不到啊!”
又在这里看了一会儿,差旺才终于说服了亚叻,两个人告别了其他学徒,一起走出了港口区,出了内城,中城,向东南方走去。
他们的家距离麻喇迦城也就只有五里地,是一个靠近海边的村子。
七年前,村子搜光家底,一起买了一艘四百石大船,想要去远洋打渔。但是船资还没有赚回来,就在北海那里遭遇了暴风雨,船沉了,还死了几十个人。
男人死了一半,这以后,村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后来村子被邻村兼并,但是人们再也不敢去远洋,只敢在家门口海峡这里打渔。
差旺的家原本是比较苦的,但是两兄弟在大明官厂干活,隔三差五能补贴一下家里,如今的日子还过的下去。
回到了家里,这是两处窝棚,大的是人住的,小的是厨房。
整个村子只有不到十口铁锅,差旺家就有一口。所以许多村民经常会到差旺家来借用铁锅做饭。
他们道家的时候,厨房那边依旧还排着队。
弟弟迎就出来。有些埋怨地叫道:“二哥,三哥,你们太慢了,我都要饿死了。”
 
第十八章 暗地联络
曹随笑了起来说道:“文明和愚昧并不能简单用识字与否来区分。有大字不识的人忠肝义胆,更有熟读诗书之人狼心狗肺。”
差旺认真说道:“但是只有识字才能有评价的资格,才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着差旺的表情,曹随脸上的笑淡了下去。他突然发觉,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发觉,这个小学徒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了。
想着今天金太监跟他们开的会,他有心问道:“差旺,我记得你把我书房的书都看完了是吗”
差旺点了点头说道:“但是还有许多书我看不懂,许多字我认识,但是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哪些字连在一起你不知道意思”
差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很多……。程门立雪,完璧归赵,这些字很简单,但是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有那些四书五经,我都看不懂。”
一个不了解华夏文化渊源的麻喇迦小孩子,能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学会说大明官话,写大明字,还学会算账,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华夏文明不了解,哪怕是最简单的成语,他也不会了解其中的意思。
曹随笑着说道:“以后有那些字词不了解意思,你就记下来,我会慢慢跟你讲解。至于四书五经,那是微言大义,指明做人的方向,连我都不懂。太孙殿下说过,那些书普通人,不是专门做学问的根本不需要学,因为大多数人,学一辈子还是一个糊涂蛋。与其学那些,不如多学一点实学,这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有用。”
“什么是实学”
“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上的。比如你学的算账,还有格物,几何等等。”
差旺又问:“这不是手艺吗”
曹随本身也只是一个半瓶水,他也不了解这里面的差别,只能按照以前学习的时候听过的话说道:“殿下八岁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任何手艺,将其归纳成理论,就是学问。学会了格物,几何,我们就能建造各种房子,港口,还能把船建的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这些都是实学,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更大。”
“那我也想学这些……”
曹随笑了起来说:“这些我不会教你。想学这些,只能到大明应天府,殿下办的羽林卫学里面才能学的到,我也只是学了万分之一不到。你要是想学更深奥的算学,只要能在学徒期满,通过考核,就能学到。不过,你要是去当官,就不能再学了。”
差旺想不通这其中的环节,却也知道自己面临着人生的选择。他问道:“师父,我要是回村子当官了,还能跟你学吗”
“不会,会有其他人教你,他们比我的学问更好。在你的眼里我学富五车,但是我也不过是一个只是经过初级培训的小太监,跟那些人相比,我还差的远呢!”
要不是今日的会议,曹随会对差旺三心二意大怒,因为自己教了他几年,他却没有一点回报之心。
但是今日金太监在会议上说了,要安排本地懂大明话的人去当官,把他们当做种子,撒向麻喇迦的各个角落。
麻喇迦除了王宫有一二十个懂大明字的通事,也就只有官厂这里的学徒们懂得大明话,会写大明字了。
他们这些学徒从小就跟着他们这些太监学东西,哪怕在文采上略逊,但是进行翻译,看懂公文,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被大明养大,心更忠诚。
他们要是得到朝廷的重用,会比多个忠心的小学徒更有用。而且,一个能在当地发挥更大作用的学徒,对曹随本人来说,带来的好处也更大。
差旺有些犹豫了,有些想哭地问道:“那你还是我师父吗”
曹随的心里熨帖了不少,揉着他的头笑道:“傻小子,只要你不变,我给你当一辈子师父。”
麻喇迦王府里面的气氛却不像曹随他们这里和谐,在王府里面干活的那些侍女,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所谓的王府,是就是一座稍大的院子,相比麻喇迦外城那座奢华的清真寺,这个王府一点也不起眼。
拜里米苏拉并不愚蠢,如果愚蠢,他也不会从一个家破人亡的王子,变成一个开国之君。
虽然这个国家小了一点,但是拜里米苏拉既没有人,也没有钱,能让麻喇迦生存下来,已经很不易了。
这些年他在南洋各国之间纵横联合,让这个小国艰难地生存下来,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清真寺建的漂亮,奢华,讨好了周边各国。就连信奉佛教的暹罗打过来,他们也不敢拆了这个清真寺。
暹罗虽然势力不小,但是跟满者伯夷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可是要是他把王府建的奢华了,暹罗人来了,肯定是首先抢了他的王府,再一把火烧了。
但是把钱投在清真寺上,不仅满者伯夷,亚齐,新三佛齐国都会亲近他们,暹罗人也不敢动清真寺。
这个清真寺已经成为了麻喇迦国,在南洋立足的一个鲜明标志。相比之下,王府建的再好看,也没有一点意义。
拜里米苏拉窝在宽大的竹椅里面,让他的身躯显得越发瘦小。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他,相反对他充满了敬意。
“郑总兵还在殿下那里”
他的大儿子,梅加特依斯干达沙轻声回道:“总兵大人凌晨抵达麻喇迦,就到了太孙那里,至今还未出来。二弟如今守在府外,会第一时间请总兵大人过府叙话的。”
拜里米苏拉嗯了一声,又闭上了眼睛。如今他已经感到自己的精力越来越不济,终究是老了啊!
依斯干达沙看了看他问道:“总兵大人的权力再大,也大不过太孙殿下,他能让太孙殿下改变主意吗”
拜里米苏拉好一会儿才睁开了眼睛,叹道:“不管怎么样,都要试一试。当初我们麻喇迦以绿教为本,也是受了他的影响,他总不能置身事外啊!”
昨日太孙初到,他还在猜测太孙就是偶然起兴还是有备而来。但是到了晚间,他就已经明白了过来,太孙这次是有备而来。
当王景弘拿出了那份详细的改革方案的时候,拜里米苏拉连一声不都不敢说。
详细的改革方案都拿出来了,显然大明是有备而来。一份计划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显然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利益团体。
麻喇迦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拜里米苏拉他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见风使舵。
他根本没有资格在大明的太孙面前说不,而在这种大势面前,他更不敢说不。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第二天一早,大明的使节就喧宾夺主,开始在麻喇迦警备大肆宣传起来。
这是根本不给麻喇迦拖延的机会,直接要挖断麻喇迦的生存之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