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对方总兵力只有五千人左右,而火枪的数量最多五百支,大部分士兵依旧是依靠十字剑和长矛对敌。

    为了这场以大欺小的战事,舰队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并且将舰队重新编组,从运输船里取出了备用的两百重盾。

    这种重盾是用松木加铁皮包裹而成,高度达到了一米五,宽度一米二,重达八十斤,在战场上需要两个士兵才能轻松移动。

    重盾的后面上面是一个可以活动的方木,下面是方便士兵移动的把手。方木上面也有两个把手,打开卡扣,放下方木,就是一个天然的支撑架,能够让这个重盾形成七十度左右的倾斜面。

    当初制作这批重盾,许多人还觉得没有必要,因为除了大明,并没有其他国家有火枪。

    还是后来陈诚他们带来了中亚帖木儿国也装备了火枪的消息,工部才制作了一批重盾。

    不过这批重盾没有用在帖木儿国身上,而先在欧洲亮相。

    这种重盾虽然相比轻盾移动有些不便,但是面对火枪却能对士兵形成有效的防护。

    八十斤的重量也不算太重,根据幼军的编制,一面盾牌后面能容纳两伍十人。两人执盾,两人执刀,六人分成三段击的射击节奏,就能形成强大的持续火力。

    八月十九,舰队顺利葡萄牙的圣维森特角。当浩浩荡荡的大明舰队抵达维森特角的萨格里什的时候,整个小镇都被海面上一眼看不到边的舰队震惊了。

    被后世誉为航海者的亨利王子是一个醉心航海的工程师,身为葡萄牙的三王子,他讨厌政治,被封为阿加维省任总督后,他就一直在萨格里什进行航海准备。

    就在去年,他在萨格里什创办了一所航海学院,从意大利招聘水手,培养本国水手,提高他们的航海技艺。

    他还在圣维森特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学家、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家共同研究,制订计划、方案。

    除此之外,他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为己所用。并且根据已知的地图,重新绘制新的地图。

    他资助数学家和手工艺人改进、制作新的航海仪器。改进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象限仪(,横标仪。

    在航海中,船只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条件不同,在地中海中航行的船是不适合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因此,亨利的最大精力放在了造船上。

    为此他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鼓励造船:建造一百吨以上船只的人都可以从皇家森林免费得到木材,任何其他必要的材料都可以免税进口。

    但是到现在为止,葡萄牙依旧没有能够造出适合在大西洋航行的帆船,他们依旧只能在地中海这个洗澡盆里活动。

    这一日,他又研究着去年从休达获得的资料,想要找出如何从海上前往“绿色国家”的路径的可能性。

    去年,马林人的军队包围了休达,亨利率领援兵来到休达,并在那里度过了3个月。

    就是这段时间,亨利从战俘和商人口中了解到,有一条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二十天就可以到达树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绿色国家”。从那里可以获得非洲胡椒、黄金、象牙。

    葡萄牙人对陆路穿过沙漠是没有经验的,亨利王子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从海路到达“绿色国家”。

    而且这个计划得到了国王若奥一世的赞同,并且资助了他三千金币作为经费。

    因为睡的晚,日上三竿他都还没有起床,他的仆人们也都知道他的习惯,所以不到中午从来不敢打扰他。

    但是,当大明舰队浩浩荡荡来到了圣维森特的外海,惊慌失措的仆人们仓皇地跑进了亨利所住的石屋。

    “王子殿下,王子殿下,舰队,无边无际的舰队!”

    亨利是一个学者型的王子,性格温和,但是也有着文人的怪癖,非常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节奏被打乱。

    他被从床上吵醒,显得非常不快,低声斥道:“见鬼,我才睡了不到六个小时,因为被你吵醒,我今天的工作效率会慢一半以上。什么舰队从哪里过来的”

    “殿下,我不知道!”仆人快要哭起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船,我们整个葡萄牙恐怕都没有这么多的船。”

    亨利心里一惊,顾不上再询问,光着脚就跑了出来。

    圣维森特是葡萄牙西南方的海角,这里只有少数地方有平缓的海滩,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出海面二十米高的悬崖。

    因为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形,这里也成为了葡萄牙舰队的母港。

    他冲出了院子,就看到有些刺目的海面上,密密麻麻都是船。

    这种船他从来没有见过,它们有着巨大的身型,船上的帆并不是软帆,而是硬帆。

    精通船只设计的亨利非常奇怪,这样的硬帆,如何能让船跑起来

    但是这个时候考虑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不对!他更应该关注这些是什么人他可以肯定这不是他所知的任何一个国家的船,即使是那些异教徒,他们也没有这样的船。

    而且他们也没有这样的实力,如果他们有这么多的船,也不会被他们占据了休达了。

    这个时候,一艘巨大的战舰,离开了舰队的编制,向着岸边靠了过来。

    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战舰,这艘船几乎都要与站在二十米山崖上的他持平了。

    葡萄牙最大的船也不过只有四百吨,还只造出了两艘,当做货船在使用。但是这艘船绝对要比他们最大的船还要大十倍。

    他的心跳的厉害,口干舌燥,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这种来自灵魂的恐惧源于他的无知,在他的认知里面,根本想象不到能够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

    他的身子晃了一下,差点摔倒。但是这却让他清醒了过来。他沙哑着嗓子说道:“去将我的望远镜拿来。”

    十年前,尼德兰人汉斯利波尔将两块镜片叠加,造出了望远镜,许多国家就迅速前往威尼斯,在那里订购了大批的凸透镜,制作出来了属于自己的望远镜。

    但是因为镜片打磨非常艰难,望远镜的造价非常昂贵。

    亨利身为王子,才有一架望远镜,平日里都被在盒子里。

    侍从很快抱着一个盒子过来交给了他。他打开盒子,将两节木筒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长木筒,然后放在了自己的右眼前。

    利用两节木筒之间的距离调节,他很快就看清了镜头里出现的大船。

    他首先观察的是船上悬挂的五面旗帜,两面是黄色的绣着奇怪动物的旗帜,只是一面略大,一面略小。

    另外两面旗帜上面的图案看不懂,看起来似乎一样,但是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

    还有一面旗帜他能看懂,是一




第四十九章 风暴
    等金纯回到了旗舰,朱瞻基才知道,原来那个接待他的瘦削男子是大名鼎鼎的亨利王子。

    看他如同失魂落魄般地呆立在岸边,朱瞻基没有面对历史伟人的激动,更没有同情。

    而是在考虑着,葡萄牙人会如何应对呢

    且不管葡萄牙人日夜兼程地连忙向里斯本报信,大明舰队继续向东航行,招摇过市。让卡斯蒂利亚人,也是后世的西班牙人也知道,我大明来了!

    舰队首先抵达加的斯港,这里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海港,哥伦布两次出去探险,都是从这里出发。

    朱瞻基第一世在这里住过几个月,第二世更是在这里跟格拉西亚确定关系,对这里非常熟悉。

    不过,他绝对没有心思岸去逛逛,那里的居民看到大明的舰队,一个个早吓的胆战心惊了。

    即便如此,朱瞻基还是派了一艘船登陆,跟他们同样也递交了一份贸易清单,给自己的商品列了一个目录。

    通过在马林的交易,朱瞻基已经认识到了。这里不是南洋,南洋各国跟大明贸易久了,双方都很熟悉。

    遇到大明舰队抵达的时候,该交易的人全部自己都过来了。

    但是西方,大明是稀客。即使来到一个地方,大部分人也不知道他们来了,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商品,来跟他们交易。

    大部分时间,负责贸易的内侍都是在等待。

    所以,现在大明舰队也不贸然地去进行贸易,一个小城,没有准备,能有多大的贸易量

    还不如给一份清单,定下交易的时间,然后再进行贸易。这样当地人都有了准备,交易量也会大增。

    在攻打休达之后,大明舰队将散开,沿着格拉纳达,阿拉贡,然后到法国,意大利半岛,再到希腊,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拜占庭等国招摇过市。

    这是一趟贸易之旅,更是一趟示威之旅。

    朱瞻基也不怕因为大明的强大,欧洲各国联合起来跟大明对立,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点也不他们跟异教徒之间的仇恨小。

    朱瞻基记忆里一件很清晰的历史事件,能说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掩饰下去了。

    十五世纪期,也是原本历史的大约四十年以后,奥斯曼帝国已经攻破了君士坦丁堡,整个欧洲都陷入恐慌。

    但是五年间,不论教皇怎么呼吁,都没有国家愿意去跟奥斯曼打仗。在五年间,教皇死了三个,各国都不理不睬。

    一直到奥斯曼都进攻到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了,欧洲各国才慌着组建联军来抵挡奥斯曼的威胁。

    后来还是奥斯曼自己国内有变,主动退军,才让欧洲逃过一劫。

    从这件事能看出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有多大,朱瞻基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联合起来。

    即便是天主教国家能联合,新教国家也会不理不睬,至于东正教,更是因为几十年后拜占庭的灭亡与天主教彻底对立。

    如今的欧洲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在大明面前,他们是一盘香甜可口的甜点。

    但是,这趟招摇之旅还没有开始,首先遭遇了打击。

    整个直布罗陀海峡,午习惯刮东风,下午习惯刮西风。

    但是当大明舰队刚进入直布罗陀海峡,风向开始乱刮,西南方的天空也变的阴沉了起来。

    还没有等朱瞻基与钦天监的天象师确定这是不是台风,充当向导的大食人惊恐地叫了起来。“暴风雨……暴风雨要来了。”

    朱瞻基的心里也有点慌,他不怕跟任何人打仗,怕这难以抵抗的大风浪啊!

    幸亏主力舰队距离东南方的丹吉尔并不远,也二三十公里。前军恐怕现在已经抵达那里了,主要是后军,距离还稍微有点远。

    朱瞻基一声令下,舰队立刻满帆借着风势向东南方向行进。

    早已经抵达丹吉尔的郑和很好地担任了调拨责任,整个丹吉尔两侧都是石灰岩海岸,唯独在丹吉尔城市的东部,被冲刷出了大约五六里长的一片沙滩。

    所有的平底船都被安排到了沙滩搁浅,然后所有人一起动手,开始紧固船只。

    福船和广船,则被安排进入了丹吉尔河道,并且安排了数千人充当纤夫,将船只拉进这条河道。

    这条河道虽然水深只有三米左右,非常小,但是下面都是淤泥,不仅不会伤害船体,还有稳定作用。

    至于宝船和朱瞻基的旗舰这样的大船,则只能停靠在港口听天由命了。

    不过停不进去的大型宝船本身的自重非常大,抵御风浪的能力也更强,现在不是在大海间,倒也不怕会出大问题。

    等舰队安顿好,朱瞻基的心定了下来,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大惊小怪了。

    因为地海这一带,根本不是飓风活动区啊!

    太平洋的台风,在印度洋被称作旋风,在大西洋称作飓风。

    受热带气压的影响,赤道以北的台风,往往是呈逆时针旋转,赤道以南,则是顺时针旋转。

    这不仅仅是指台风的旋转风向,也是指整个区域的气流和洋流方向。

    地海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是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欧洲,特别是西欧之所以被誉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主要是大西洋暖流让这片土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即使是在最冷的季节,也很少会低于零度。

    而跟西欧同纬度的东北,能零下三十度。

    大西洋暖流造福了欧洲,却让美洲成为了受害者。大西洋的飓风,百分之九十五以都是刮到美洲去了,在那里形成飓风,龙卷风,大雪,寒流。

    朱瞻基认真想了想后世学过的世界各地气候特征,确认了直布罗陀海峡这里,很少会出现大型风暴。

    当地人如此恐慌,主要也是跟这里的船只无法抵御稍微大一点的风的原因吧!

    但是他不放在心,一帮属臣却不敢有半点马虎。

    朱瞻基一靠岸,被郑和迎到了城最坚固的一座石屋,这里原本是十一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在这里修建的防御阵地,四百年来,一直没有被损坏过。

    朱瞻基虽然不想大惊小怪,但是却不愿因为自己的行为,给下属们的工作增加麻烦,所以顺着他们的意思来到了这里。

    除了他之外,他的妃子和一帮宗室也被安排了进来。然后没过多久,暴风雨来了。

    一直到了晚间,郑和浑身被淋的湿透,精神疲惫地回来。

    他还想跟朱瞻基汇报情况,却被朱瞻基打发了先去换身衣裳。

    暴风雨虽然来了,但是跟他们在南非经历的那次相,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众人的心情也轻松了下来。

    下船匆忙,地方也有限,御厨们在院子里的石屋里,宰了两只羊,给他们烤了吃。

    等他们吃完,众将士才来跟朱瞻基汇报情况。

    这次属于虚惊一场,舰队没有太大损失,是搁浅的少数船只,需要修补一下船底。

    但是汇报完了工作,也没有人离去,众人都在等着郑和的出现。

    他已经来此地近半个月了,摸清楚了休达的情况,要攻打休达,离不开他的情报支持。
1...140141142143144...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