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这个时候巫术也应运而起,巫术表现为人与这种神秘的无限力量之间的沟通,在东方,原始社会在有重大事件时,会有利用占卜等方式向“天”请示,希望得到上天的启示,以在重大决策时能够顺天而行。

    我知道《圣经》中有很多先知的故事,他们就是接受上帝的启示,再向人们表达、传授,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能符合上帝的意志——即对上帝的绝对虔诚及“爱自己的邻人”等。

    各个民族在对这个终极无限的表达中,无不受本民族文化发展、地域环境、思维语言能力的影响,因此,各个民族的终极无限的呈现方式就不同。

    在古希腊是以宙斯为首的多神;在希伯莱文化中,在你们欧洲,必须绝对服从耶和华的指示;在东方上古时期,这个终极无限就是“天”。

    你们西方喜欢将神人格化,这是人类对于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的美好想象。所以神不是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

    而我们东方,天不是一个人格化的无限的力量,但是与你们西方的“上帝”一样,以其令人畏惧、敬畏的强大神秘的力量,激起人心灵上的感激、恐怖、膜拜等复杂的情感。”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就连通事们都忘记了翻译。而郑和这些大明官员却一个个听的心潮澎湃。

    金纯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朱瞻基,内心第一次被这个殿下折服。

    谁说这个殿下不学无术!

    连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明白过,原来宗教信仰是这样形成的。

    他们儒家树立一个亚圣,其实也不过是讲太多的美好想象赋予给了亚圣,而实际上呢明白的人都知道,在亚圣生活的年代,他也就是个不得重用的失意者。

    朱瞻基话虽然没有针对亚圣,却把这里面的本质分析的清清楚楚,就连金纯也挑不出半点不是。

    有此太孙,不一定是儒家之福,但是一定是大明之福啊!

    好半天,几个翻译才魂不守舍地将这段话翻译给了若昂一世听,若昂一世也跟他们一样魂不守舍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否定他们信仰的神,是大逆不道的。大食人虽然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他们却通过信仰的传播让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大。

    而在欧洲,如今还处于中世纪的末端,虽然东征已经几乎撕掉了罗马的最后一丝脸面,但是如今的欧洲,仍然被罗马影响着。

    若昂一世不敢想象,如果朱瞻基话在欧洲传播开,会引发多大的震荡!

    就连他自己,现在都恨不得拿起长剑来维护自己的信仰。

    朱瞻基看着他们失魂落魄的脸,又补了一句说道:“在我们东方,神不过是更优秀一些的人。上天最大,皇帝代表了上天,而神都是皇帝册封的。”

    这其实是朱瞻基故意模糊了东西方神的定义,不过他的这番话并没有引发开始的震动。

    因为不管是君权神授,还是天授军权,在很早的时代就已经流传开来。

    东方的天授神权,在西方也有古埃及通行。

    古埃及法老称自己是天神的儿子,被认为是天神的化身,故其并在死后住入金字塔以通天。

    但是在欧洲,因为他们的城邦制制度,没有集权,也就没有人敢自称天子,更没有人认可。

    古希腊和罗马因为有共和国,或者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某些地方仍然是部落社会,所以即使在君主制城邦,一直有人抗拒视领袖为神的化身。

    但在后来为了抗衡外敌而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和强大的君主,由亚历山大大帝起便以神的化身自居。

    更后




第五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
    朱瞻基与大明舰队是永乐十五年的正月出发,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了快两年的时间,不过也才永乐十六年的十月。

    永乐十六年,也就是西历的1418年。

    如今的欧洲还在中世纪的泥潭中拼命折腾,文艺复兴三杰都还没有出生,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还没有开启,他们不要说大航海了,连能在大西洋中自由畅行的船只都还没有造出来。

    英国对法国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刚刚开启,他们虽然凑了一千五百条船进攻法国的勒阿弗尔,但是这里面最大的船不过能装六十匹马,相比大明的舰船,他们的就是小舢板。

    奥斯曼被帖木儿国痛揍一番,连国王巴耶塞特一世都被抢走了。如今几个王子争权夺利,内斗不休。

    他们不敢面对东方的帖木儿国,就只能把目光放在了西方的欧洲人身上,欺负的欧洲叫苦不已。

    大明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来到了欧洲,在欧洲,根本没有任何能跟大明作对的对手。

    能够阻止大明的,就只有漫长的距离造成的补给困难与疾病。

    大明不是落后的欧洲,不是根本没有立国思想的游牧民族,不需要用屠杀来展示自己的伟大。

    大明最擅长的是以德服人。

    所以,朱瞻基让大明文臣们拿出一套能够有效制约欧洲各国发展,并且能展现大明文化,经济,政治优势的策略的时候。

    以金纯和解缙为代表的大明文臣们在综合了欧洲各国的文化,经济,军事实力之后,就有心帮奥斯曼帝国打开进攻欧洲的大门。

    这个大门就是君士坦丁堡。

    把奥斯曼帝国放进欧洲,就如同一头鲶鱼进了鱼塘,在奥斯曼帝国的压力之下,大明不需要费心,就会有国家自愿与大明结盟。

    那个时候,大明就占据了主动性。

    但是,大明又绝对不能主动参与进欧洲与奥斯曼帝国的斗争,这就等于大明选边了。

    所以,郑和的建议是从马穆鲁克王朝身上着手,通过与马穆鲁克王朝的合作,合法占据苏伊士,以苏伊士为据点,通过贸易增强马穆鲁克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实力。

    虽然这等于是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点,但是这是在大明已经了解了欧洲情况的基础上,总比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要强。

    朱瞻基很清楚,这是郑和的私心,他对大食人的好感总是多一点。

    不管是马林被葡萄牙人欺负,还是如今格拉纳达王国在卡斯蒂利亚的围剿下摇摇欲坠,在能够不损害大明的利益,又能帮他们一把的条件下,郑和还是很愿意做的。

    有了他们的启发,朱瞻基想到了后世的五大流氓国在世界各地挑起战争的案例。

    他们售卖军火,挑起战争,两边卖好,坐收渔利。

    如今的大明虽然不能说是一家独大,但是能跟大明作对的国家也就那几个。

    论军事实力,人口资源,大明都高高在上。

    但是影响战争的因素,并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和人口。

    如今的科技发展还非常滞后,大明连对西北的军事压制都做不到,漫长的距离让中央王权能够覆盖的区域非常少。

    从应天府到西北,绵延数千公里,一次行军都需要几个月,中间还需要大量的物资运输。所以哪怕大明的实力远远大于奕力把里,但是也很难剿灭对方。

    大明现在利用航海能够抵达欧洲,但是让大明收服西北,都很难做到。

    所以,大明是有实力的,但是缺少将实力转化为优势的手段。

    这种实力优势,也很难体现在战场上,更难以在战场上发挥出来。

    所以更需要策略和手段。

    朱瞻基一开始想要挑起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挑起欧洲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只是一种战略思想。

    想要丰富细节,把这种策略发挥出来,需要的是郑和,金纯他们这样的人,完善战术。

    在众人经过多番沟通之后,决定有条件地向马穆鲁克王朝与马林供应铁器。

    马林,马穆鲁克王朝等等,都是在北非,他们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自然资源匮乏。

    在他们的国家,许多士兵的手里都还是铜器武器,而不是铁器。收割大麦小麦的镰刀,有些都还是铜器。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他们又怎么会在奥斯曼的脚下瑟瑟发抖呢

    在如今的食物链上,大明与帖木儿国处于顶端。

    大明的势力在有了火枪和火炮以后,超过了帖木儿国。

    但是帖木儿国相比大明并没有弱到哪里去,他们继承了蒙元的大部分实力,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科技。相比之前的大明,除了海上实力略逊,陆地上的实力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

    而奥斯曼帝国相比帖木儿国,差的是人口和科技,但是他们位于百战之地,民风彪悍,个体实力高高在上。

    奥斯曼帝国位于食物链的中端,那么欧洲各国如今还位于低端。

    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是可怕的,但是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短期来看他们没有威胁,但是有历史经验的朱瞻基很清楚,他们的潜力是最大的。

    不管是帖木儿国也好,奥斯曼帝国也罢,他们的暴力和强大是建立在屠杀以及机动方面,科技方面的优势有,但是也并不是很大。

    他们有火炮,欧洲也有,他们有火枪,欧洲也有。

    因为崇尚武力,他们在文化,包括民族底蕴方面,比不上欧洲各国更有潜力。

    在朱瞻基的心里,帖木儿国和奥斯曼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欧洲。

    金纯和解缙也正是因为朱瞻基提到了欧洲的文化底蕴,才赞同了将欧洲各国作为主要抑制目标。

    在他们看来,帖木儿国和奥斯曼都是武夫,不值得忧虑。何况他们这两个国家距离大明更近,也容易打击。

    但是欧洲各国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对将儒家看的比王权更重要的儒者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每一个儒者的心里,都有将儒家发扬光大的的理想。

    这一点被朱瞻基利用起来,所以他们对如何征服欧洲,才更有激情。

    “殿下,今日英王,热那亚王,西西里王的使者都已经抵达,并且带来了大量的金银。但是根据他们带回来的消息,那个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依旧没有接见我们派去的使者。”

    “消息如何传回”

    “前往威尼斯的使团受到了对方热情的欢迎,可是他们的议会并没有决定好与我大明的贸易。一开始他们甚至想要垄断我大明的货物,但是在看到货物的数量之后,才打消了这个主意。余宽怕殿下久等,所以派了一艘船传递信息给了西西里的使团。”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个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说是如今欧洲最大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只是个松散的联盟,但是正因为松散,所以想要做出决策更难。何况,他们国内现在还在打仗。暂时不用管他们,传信过去,让解祯期耐心等候。前往东方的使团有新的消息回来吗”

    “马穆鲁克王与贵族们已经在筹集金银,耶路撒冷那里的乱民也愿意跟我大明贸易。但是前往奥斯曼的使团,还有前往拜占庭的使团



第五十五章 区别对待
    拜占庭帝国只是朱瞻基凭借历史记忆为他们起的名字,但是事实上,从公元四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十五世纪,这一千一百年来,从来没有拜占庭这个名字出现在罗马帝国的记载中。

    朱瞻基不记得拜占庭这个名字的由来,之所以按照历史记忆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实在太多了。

    从古罗马帝国,到东西罗马帝国,包括现在势力最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罗马教廷国,罗马这个名字在欧洲的传承不仅从来没有断绝过,并且各国都以罗马这个名字来标榜自己的正宗传承。

    拜占庭帝国作为从古罗马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悠久帝国,但是因为位于东西方交战的前线,远离欧洲的中心,所以虽然血脉正统,却逐渐被边缘化。

    对于这样一个因为大战而衰落的帝国,按说大明应该扶持,让他们继续成为东西方的绞肉机。

    但是这个时候,朱瞻基的个人情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对这个帝国没有一丝好感。

    因为这个帝国的衰落,却滋养了另一个帝国的崛起。而这个帝国给华夏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后世的东瀛给华夏造成的伤害,那就是俄罗斯帝国。

    他们虽然被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首都,赶到了寒冷的北方,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打通向东的通道。

    他们的衰落让俄罗斯这个位于极寒地带的小公国,成为了豪强,并且在今后的几百年里,开始一路向东发展,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

    他们杀害了无数的华人,夺取华人的土地,并且夺取了世界第二大黄种人国家萨哈共和国,将亚洲的北部变成了他们的国土。

    这一世,朱瞻基当然不会让这件事重来,他从一开始就考虑,直接斩断他们伸向东方的手。

    所以他选择了先牺牲拜占庭帝国,而不是扶持他们与大食人斗争。

    大食人的宗教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他们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多人种的民族。闪族人,大食人,突厥人,蒙元人,形成的势力虽然庞大,但是内斗也很多。

    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东方有印度人,大明,西方有欧洲白人,留给他们发展的余地并不大。

    欧洲人的发展,大明因为距离太远很难控制,但是相对来说,大食人就要好对付的多。

    特别是大明已经决定对付帖木儿国,朱棣过两年要御驾亲征,所以朱瞻基将视线主要放在了欧洲人身上。

    在给钱壮的信里,朱瞻基虽然没有详细阐述针对各国的不同策略的目的所在,但是明确给出了指令,要求钱壮在针对两支舰队的时候,主要目标放在势力更弱一点的拜占庭帝国身上。

    钱壮只是大明的一个中级将领,他不明白大明远征,贸易的意义。但是他身为直属朱瞻基的第一舰队的将领,在执行朱瞻基的命令的时候,却不会打一点折扣。

    将麾下的四十艘船分成两拨攻击阵型,每个攻击阵型十五艘船,另外留了十艘船作为后备军队。

    大明的舰队虽然经历了三次大型海战,但是前两次在东瀛都属于是围剿,只有第三次在忽鲁谟斯,才是真正的海战。

    大明舰队的战术,也逐渐从一开始的混乱,到了忽鲁谟斯一战,才形成了真正的适应现代海战的战术。

    那就是利用风帆的惯性力量,利用绕前战术,让舰队如同沸腾的水花一样,以旗舰为中心点,舰队向前以开花的阵型,在舰队侧舷面对敌军的时候,进行开炮。
1...143144145146147...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