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的田园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微雨心事
马车上,荣亲王把这一层关系告知安然,让她不必有所顾虑,若是有人胆敢对她不敬或是敢欺负她
第五十九章:先国后家
老太太虽已白发苍苍,胆面色红润眸光犀利,加上刻意修饰出来的几分威严,倒也有十分老女强人的味道,可惜只是日薄西山的状态了。
“香杏,你去看看香桃怎么还没出来,传个话儿都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见人来迎接啊,莫不是看我老了就不把我放在眼里了”老太太眼望着府门前的高老太爷意有所指的说着,却不料高老太爷见她没有下车的意思,转身径自回府了。
高老太爷对自己这个丈母娘极是憎恨,妻子亡故后以为她是好意为他的儿女打算,哪知道她是想把自己阖府掌握在她的手里,把她的侄女嫁进来只是为了磋磨他的儿女,让他的儿女听从她的摆布,所幸被他识破了,也因此跟她断了姻亲关系。
高老太爷边走边叹,若是早早休了这个继室王梅,自己的女儿又如何会过早的香消玉殒,怪只怪自己当年一时心软,看在王梅为他生儿育女的份上饶过了她,想到今日王梅的所作所为,高老太爷冷笑一声,是该到了决断的时候了。
老太太的脸一下子阴云密布,想要发作,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隐忍下来。
府内的寿堂外,前来传话的那个神情倨傲的丫鬟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求饶,“王妃,请您饶了奴婢吧,奴婢再也不敢了”,香桃悔的肠子都要断了,她本是奉老主子的命令前来给荣亲王一家下马威的,以为自己老主子是荣亲王母妃的外祖母,所以就小小猖獗了一下,可是她却忘记了,荣亲王一家三口脑袋上都是顶着一品头衔的,就是那个四岁多的小丫头都与皇后所出的四公主平起平坐,而她家老主子连个诰封都没有,还想以长辈的身份去拿捏掌控人家,何况她这个长辈还是个外的,根本就算不上人家荣亲王府的长辈,无比后悔自己抢了原本是香杏的差事,没办法,要保命就接着磕吧。
宁静除了刚才说了一句‘把这个胆大包天的奴才拉下去杖毙’的话外,一直浅笑不语,看似柔弱的她有种不怒而威的气质,让人心生惧意。
人群中不乏有同情心泛滥的,但是没有人敢去求情,就凭这丫鬟逾越的举动,就是杀头都不为过,谁要是求情就等于认可了丫鬟的行为,到时荣亲王跟皇上一提,罢官免职是小,弄不好就会一家子贬为奴籍,所以即使是看到那个丫鬟磕的头破血流了,也都选择闭口不言,自作孽不可活呀。
高老太爷从外面一进来,就给荣亲王一家来了个大礼参拜,明言:礼数不可乱,让安然特无语;这个时代,不论你的辈分有多高、年纪有多大,只要见了君就得行大礼,就是一家子亲戚也得先国礼后家礼,这也算是君权社会的一大特色了。
行完了国礼,荣亲王一家就要给荣老太爷请安,安老太爷和安诚、安信侧身受了半礼,又把荣亲王和宁静让到了主座上。
“外公,这是孙媳给您和两位舅舅备下的一点薄礼,还望您老和两位舅舅不要嫌弃”,宁静从徐嬷嬷手中接过锦盒,送到安老太爷和安诚、安信跟前,里面是安然扔在库房里的千年野山参,最适合补养身子。
“多谢王妃”,三人赶紧起身道谢,恭谨的接过锦盒递给身后的长随。
安然一见也卸下背包,从里面拿出三个冰花玻璃瓶,青碧如玉的泉水透出一抹鲜亮的绿色,美得令人炫目,“曾外公,舅爷爷,这是然儿送给您们的礼物”,安然有些吃力的抱着三个瓶子,这瓶子比现代的啤酒瓶大上一倍,装满了水比六瓶啤酒的分量还要重,安然小小的怨念着舅舅,没事干嘛把瓶子造得这么大,好沉的。
看着安然摇摇晃晃的走过来,安信一把就连瓶带人给抱到了怀里,父子三人看着笑容甜甜的小人儿,依稀看到了那个早逝的女儿/妹妹在对着他们笑,眼睛蓦地被泪水打湿了。
“曾外公、舅爷爷,这可是玉泉水哦”,安然小声的说着,她感觉到三人仿佛透过她在看另一个人的影子,她快就猜出那个人就是她红颜薄命的祖母大人。
“然儿留着自己喝就好”,安老太爷想到自己这个曾外孙女身中剧毒,心里一阵揪痛,心里对王家的恨有深了几分,自己的女儿就是间接死在了王家人的手中的。
“曾外公,您和舅爷爷不用担心,这破水然儿有的是”,空间里玉泉河已经跟茫茫大海差不多了,偶尔还会耍个小脾气,来个狂浪滔天什么的,让她有种特不好的预感,好像是水底下藏着什么巨大的东西,比如哥斯拉之类的那种大型猛兽,她好担心万一她被猛兽吃了,玉泉空间不定要便宜谁了。
父子三人被安然的夸口逗笑了,人们也见识到了明珠公主的大方,先不说那碧色如极品美玉的水,单就是那个无色的、瓶身上雕琢着的好似漫天飞雪的瓶子就已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了,真是太美了。
“敢问明珠公主,这可是传说中的琉璃瓶”一个中年大叔急切的问道,他家世代是烧制瓷器的,也曾烧制过琉璃,只是从来没有烧制出这样的精品,若是能够得到烧制出这个琉璃瓶的人的指点,钱财自是不在话下,他们家也可流芳百世了。
神马传说中的安然疑惑的看向娘亲宁静,传说中的含义是确实曾经有其物呢还是人们信口胡编乱造的呢
“不错,正是我鬼道师兄从海外为小女淘来的琉璃瓶”,宁静一不留神,现代淘语也出来了。
中年人还想继续问什么,被匆匆进来禀报的小厮打断了,“禀老太爷,两位老爷,门外的老太太摔下马车了”,看他憋笑憋的厉害,想必是那个奴婢口中的老祖宗一定是出洋相了。
 
第六十章:真相
被自己娘家人出卖了的高老太君祈求的看向高老太爷,希望他能为自己求求情,孰料高老太爷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只顾听怀里的安然给他讲农夫与蛇的故事,祖孙两个笑的眉眼弯弯的,有种幸福的味道在寿堂里弥漫。
祖孙和乐的画面重重刺痛了高老太君的眼睛和心灵,她从没见过高老太爷对自己的孙儿们有过这样的笑容,突然间她很后悔,若是当时没有被荣华富贵迷了眼,若是当时她坚决的反对姑母将自己嫁进来,现在的她也应该和心上人含饴弄孙了吧。
当年,她听信了姑母的话,嫁进府来当了继室,替他照看三个年幼的孩子,那时也算是一家和睦,可是从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呢对了,就是在她怀了身孕以后,当时姑母告诫她说要把府内的中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孩子谋得更好的将来,还说那三个孩子是不会跟自己一条心的,所以她才会暗中虐待他们,仅一次就被府内的人揭发了。
于是,自己就被贬到了偏院,眼看就要到手的中馈也没了音信,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他竟然当众宣布她不配为三个孩子的继母,生生把她贬为了贵妾,若是不接受就只有休书一封。
几十年来她表面上是高府的夫人,实际上只是贵妾,连带着她的儿女们都被冠以庶出的头衔。
她想反抗,可是却根本反抗不了,在她最为苦闷之际,当时的皇后找上了她,说是要将她的侄女王雨赐给荣亲王为侧妃,希望她们表姐妹共同服侍好荣亲王,她懂了太后的意思,把侄女王雨送进了荣亲王府,成功的给那个孽女添了堵,让她早早一命归了西。
还记得那时他将她暴打一顿,姑母前来制止,反倒是被他赶出了府去,还写下了断绝姻亲的文书,她和她的孩子们的日子也越发清苦起来。
姑母派人来给她送信说,只要王雨坐上了荣亲王妃的宝座,她和她的孩子们的苦日子就到了头了,可是谁能预料得到,王雨不但没有得到妃位,还一路被贬到了奴籍。
家中唯一的亲兄嫂为此跟她断了亲,现在王家又抛弃了她,不过这些她都在乎,若是能为儿孙们从荣亲王府手中拿到财神鬼道商铺的股份,她就是死都值了,高老太君把心一横,她要赌一次,就赌高老太爷的仁心。
“高诚、高信,怎么说我也是你们的继母,难道你们就眼睁睁的看着继母被打,你们就不怕被御史参奏不孝吗”不舍得自己的亲儿替她挨板子,就把目光瞄向了两个继子,他们在朝廷官居一品,要是把这不孝的罪名传扬出去,看他们如何为官其实她这是向高老太爷表达另一种含义,若是不想让你的儿子被人戳脊梁骨,就张嘴求情。
“继母你一个贵妾何时成为我儿的继母了,我怎么不知道谁给你提的位呀”高老太爷满脸的惊诧,那神情中还带着不可遏制的愤怒,像是受了多大的屈辱。
堂前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今天这料爆的可真是太猛烈了,高老太君自称继室几十年了,今天却被爆料是贵妾,而且是高老太爷亲自爆的料,人们看向高老太君的目光不由带了些不屑,看向王家人的目光也异常的轻蔑,这王家的书香门第之名还真是跟荣亲王妃说的一样:浪得虚名,一个荣亲王府的王姨娘,一个高府的高老太君,一个王家的老祖宗,三代人皆是一个品性,看来以后给儿女说亲一定要远离王家。
高老太君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就是她身后的儿女和孙辈的人都傻了,他们总以为自己是高府真正的主人,却从没想过原来自己是低贱的庶出,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还有,我高府与王家早在小女故去后就断绝了姻亲的关系,有文书为证,以后高家若是有人与王家往来,一律逐出家门”,高老太爷决绝的说,若是早些年听到农夫与蛇的故事,也许他就不会痛失爱女了。“早些年早些年本公主还不知道在哪旮旯里潜伏呢”,安然要是知道高老太爷此刻的想法,一定会这样告诉他。
哗变,这是本年度又一大新闻,人们几乎都把王家人鄙视到尘埃里去了,几十年前就已经断了姻亲,可是王家人这几十年还始终以高家亲戚自居,这脸皮得厚道了什么程度啊。
原本还想再闹腾的王老太太没有想到高老太爷竟然真的戳破了这层窗纸,又急又气又悔又恨,原是打算靠着这层关系,压迫荣亲王府答应让王家参股财神鬼道的商铺,然后在慢慢吞食那些个铺子,就算惹怒了财神鬼道,还有荣亲王府在前面顶着,她王家只管敛财;可是,现在作为依托的关系不存在了,她眼睁睁的看着财富从自己眼前流失,这让她如何甘心结果,老太太激动之下中了风,嘴歪眼斜哈喇子流淌,强势了一辈子最后只落个这样痛苦的结局,让人无不怀着落井下石的感受慨叹:天意啊!
王家人脸色灰败的抬着人走了,高老太君也在被打了二十板子后,被自己的儿女们抬回了偏院,这是他(她)们才明白,为什么他(她)们一直都无法入住高府的主院之中。
“娘,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啊我们可是跟贵妃娘娘夸下了海口的,现在我们以什么借口让那个小贱人答应我们参股鬼道商铺呢”安娅兰急的在
第六十一章:安然得海
高府的偏院里,高老太君从昏迷中悠悠醒来,发现儿孙们都已经走了,唯一留下来的女儿见她醒来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该怎么办她还以为自己疼宠护了多年的儿女孙辈们会对她嘘寒问暖,根本就没想到一睁开眼竟是人影不见,这就是她亲手拉扯大的孩子们
或许是被这一通嘴巴和一顿板子打醒了,她忽然间发现自己几十年的人生就是一场笑话,一场为别人做嫁衣的闹剧;要是当年她没有被姑母的话所蛊惑,一如既往的真心对待三个没娘的孩子,是不是现在就不是这样一个结局了呢肯定是的,她的心里有着坚决地肯定。
看着兀自转圈的女儿,高老太君真的倦了,她不是一个好母亲,没有教导好自己的儿女,却把他们引入了歧途,怪谁呢她没有任何资格去怨怪别人,这一切都是因她的贪心造成的,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不是么
“兰儿,回家去吧,那些旁的心思就不要去想了”,她还想再说什么,只是脸颊疼得要命,就闭上了眼休息。
“娘,那怎么行,那可是人人垂涎的财富啊,您还是想想办法吧,只要能够参股财神鬼道的商铺,您女婿就会升迁,女儿我也会得到诰封,您的小外孙女也会找到一门好亲事,您可一定要帮女儿想想办法呀,娘”,高娅兰半是撒娇半是认真的说着,丝毫没有考虑到她娘是个受了伤的老人。
求了半响,她娘对她的哀告不闻不问不理不睬,高娅兰有些恼了,甩着手离去,房间里只剩下床榻上侧卧的高老太君,两行浊泪从她紧闭的双眼中流了下来。
出了高府,高娅兰左思右想,决定主动出击,到贵妃娘娘跟前去请罪,把责任往王家那个老不死的老太太身上一推,这样她就能全身而退了,可是,要到哪里去找贵妃娘娘呢
远离闹市区的一处僻静二进院子里,贵妃娘娘和明王妃正坐在屋内喝茶,这是明王妃陪嫁的一个小院,两人一个被赶一个被休就来到这里,本以为明王怒过之后就会派人来接她们两人回府,可是从离开王府至今动静全无,派去王府打探消息的人回报说:王爷盛怒,不仅打了前去求情的二公子和大郡主的板子,还禁了两人的足,扬言:若是再闹就逐出王府。
明王妃听说自己的儿女被打了板子,心疼的差点晕了过去,“王爷,你好狠的心啊”,她没有想到明王会因此事迁怒到她的孩子的身上,暗暗把这笔账记到了冷哲修的头上,如不是他,她的儿女怎会被打,她却忘了:这一切都是因她贪心想要抢夺人家的东西的结果。
“真是笨,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反正打得不是自己的儿女,贵妃才不会心疼的,反倒是责怪侄儿和侄女坏了她的事。
明王妃气结,又不得不咽下这口气,一来是因为她还要借助贵妃之力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王位,二来是她真的惹不起,无论是家世还是权势她都居于人后,所以只能忍气吞声。
贵妃瞥了眼眸中带恨的明王妃,心里暗自后悔,当年怎么就找了这么一个废物的棋子,关键时刻半点忙也帮不上,还拖累了自己,如果当时在王兄跟前她一个人把罪责担了下来,她也不会被赶出明王府,活该她再一次被王兄休了。
“唉,你们听说了吗,高府,就是老荣亲王妃的娘家的那个高府,那个老太君原来是个贵妾;还有那个总是以书香门第清贵之家自命的王家,就是老荣亲王妃的外祖家,原来早在老荣亲王妃过世时,高府就与王府断了姻亲,这些年王家还处处以高府亲戚自居,真是不要脸到家了”,奴仆们干完了活聚在一起听着外出的人回来说外面的八卦。
“真的!还有这事快给我们大家说说”,这样的八卦可是千金难求的。
“今天是高府老太君的寿诞……”,外面的传言经过再一次被细加工,一个王家自恃身份上门欺人的故事就形成了,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高家的荣亲王一家和乐美满的共叙天伦。
出来散心的贵妃娘娘恰好听到这个故事,听完后登时大怒,立即吩咐人去传高娅兰来见。
等到看到贵妃娘娘消失了,那个讲故事的人才又讲起一个关于贵妃姑姑和王妃继母联合抢夺世子财富,被王爷赶出家门和被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暂居于此的贵妃娘娘和明王妃。
“哎呦,这贵妃娘娘也忒狠毒了吧,怎么说这世子也是她嫡亲的侄儿呀”。
“听说咱们家小姐早就看上了人家世子的‘依水居’,暗着抢了好多回呢”。
“可怜的世子,我娘家对门的一个邻居曾经在王府里做过短工,给那位郡主王妃修整院子时被蛇咬了,郡主王妃亲自命人给他治伤,还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医药费用,听说那位郡主王妃不仅美若天仙,而且心地最是善良,可惜去的太早了”。
“是啊是啊,听说‘依水居’里的人就是到了年限都不愿意离开,如果那个郡主王妃是个坏人,还会有人愿意留在那里吗”
“就是因为郡主王妃太善良了,所以才会早早去了,不然哪会轮到咱们家小姐升位呀”。
“咱家这位小姐可是个心狠手辣的主,说不定郡主王妃的死和她脱离不了关系,还有贵妃娘娘,听说她还欺负过郡主王妃呢”。
“就是,听府里的人讲,她折磨人的手段可是不一般,府里的丫鬟婆子都恨死她了,活该她被明王爷休掉,这么狠毒的人还妄想入住‘依水居’……”
“嘘,有人来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记得管住自己的嘴巴,这可是灭族的大事”,讲故事的人出言恐吓,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报复的快感。
“管家,这院子已经按您的吩咐修整完了,您看看还满意吗”来人是小院的管家,他在外面听到关于自家小姐的风言风语,赶紧回来去给小姐报信了,不想被骂了一顿。
&
第六十二章:暗藏杀机
空间里出现了海,安然乐了,却把小人鱼气走了,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小狮虎不肯告诉这个小丫头空间里的秘密了,原来她就是个吃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