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作者:山林季繁
谢松青:读好我的书,管好我园子里的菜,喂好我的狗,把村里的小娃子教好,再调戏调戏某八尺大汉,农村生活苦里甜!李耀宗:八尺大汉在此……刘宝林:想不到耀宗看着块头大,内里却是个软瓜瓤,家里竟当不了家,啧啧……还是我家缙缙好,会挣钱还听话……程缙:你说甚,我没听太清?刘宝林:我夸你长得好看……一句话总结:农村种田古耽文,无不良亲戚、极品父母,无宅斗村斗,一路甜甜甜!主cp:李耀宗vs谢松青副cp:刘宝林vs程缙清瘦白皙,内心强大攻vs清俊高大健壮受
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分卷阅读1
第1章劳作
四月中旬的早晨,头天晚上下了小雨,大大小小的山头此起彼伏的笼罩在一片片烟雾中,寻常的山头竟然有些仙气缭绕的感觉,在这些山头中间又能隐约看到一些农村院落,听到一些狗叫鸡鸣声。
天还蒙蒙亮,鸡刚刚打鸣,李家院子里东厢房就闪起了亮光,伴着亮光的还有一阵低沉急促的咳嗽声。
“老头子起这么早,去田里吗。”李杨氏向李家现任家主李富问到。
“嗯,昨天晚上下了阵雨,今天得去看看田里是不是要放水哩!”李富一边悉悉索索的穿衣裳一边回答。
“那你等会,我马上给你去做早饭。”李杨氏也麻利的穿好衣裳,匆匆的去了厨房。
到了厨房,李杨氏首先拿火折子点了油灯放在了灶台上,再麻利的卷了一捆稻草用火折子点上了塞到灶眼里头,等稻草燃的旺些又添了几根细柴进去。
看着火越来越大紧接着又往大铁锅里放了一瓢水,估摸着放了一大碗米和两大碗的饭豆在锅里搅和了几下就盖上了锅盖。
李家虽是富裕农家,可也不是顿顿吃纯米饭,早餐吃的急索性就煮的杂粮粥。饭豆是李家每年都种的,饭豆产量高又好活,口感软糯非常适合煮粥,李家的人也都爱吃。
想着今天家里的男丁可能都得做体力活,光喝粥不顶饱,李杨氏又拿出了放高粱面的布袋子用瓷碗舀了一大碗高粱面放了些水和成了稀泥状,放了一些盐巴进去搅拌均匀后。
李杨氏又扭头走到了门外的菜园子,用柴刀割了大把还滚着露珠的韭菜,李杨氏看着莴笋虽有些老了但也算翠绿可爱,又砍了两个莴笋打算中午炒着吃。
等回到厨房,李杨氏将韭菜清理干净后仔细洗了几回便用菜刀细细切了拌进高粱面糊里,等一切准备就绪便在大灶旁边的小灶上用小铁锅放了些菜籽油慢火煎熟了。
这刚煎好的韭菜高粱饼子香气扑鼻,配着粥喝最是好了,但高粱太粗,肠胃较弱的女人孩子要少吃。
这边饼子煎好,那边大锅里头的粥也噗噗翻滚了,李杨氏顺手拿起个大瓦罐装了起来。等将粥和饼子放到灶房的桌子上,李杨氏便招呼着要去干活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吃饭,在等他们来的当头,又从地上瓦罐子里夹了一大碗早就泡的酸溜溜的萝卜片儿和头,做配粥的佐菜。
李富早就坐在饭桌的主位上了,正等着李杨氏给他盛饭呢。大儿子李耀宗先进来,他人高马大的,又因为早年去当了几年兵,在部队里磨炼的越发强壮了,黝黑的皮肤,结实的手臂和大腿,处处彰显着年轻人的蓬勃朝气。
“娘,今天做了饼子啊,太香了。”李耀宗大腿一跨就坐在了饭桌前,高大的身材显的桌子都变小了不少,他手快的拿了一个饼子三两口就下了肚,吃完了还舔舔嘴巴很是享受。
“你慢点吃,没人和你抢。”李杨氏笑着对大儿子说手里也不得闲的用粗瓷碗给他们爷三儿装粥。
二儿子李耀祖迷迷瞪瞪的进来,一来就先奔茶壶去了,咕咚咕咚的灌了一大壶冷茶这才清醒了不少。
“娘,给我一碗,多盛点,我饿着呢。”李耀祖一脸讨好的望着李杨氏。
“就你成天吃的多,饿的快,可就是不长肉。看看你哥,多结实,你就像个瘦猴儿。”李杨氏口里念叨着二儿子,可还是依着他给他盛了满满一大碗。
李耀祖今年才15岁,在李家排名第三,他上头还有一个二姐李淑,李淑18岁,已经嫁人了。下面还有一个刚满9岁的幼弟李耀荣。
李耀荣可起不了这么早,此时正在房里呼呼大睡呢。
“这几天雨水本就偏多,昨儿偏偏又下了雨,刚点下的稻种怕是要淹到脖子处了。你们两个快点吃,吃完了把那几亩水田的水放放,别让小苗沤着了。”李富边吃饭边交代两个儿子。
“行,放心吧爹。”李耀宗说话间已经拌着酸萝卜把那一碗粥几口就呼噜下去了,让李杨氏给他盛再了一碗,又泡着两三个菜饼子吃了这才觉得肚里有了货,李耀宗抹了抹嘴唇,满足的放下了碗筷。
“爹,你昨晚上泡了锄头和铲吗?我吃完了,先拿着去田里看看。”李耀宗向李富问到。
“嗯,在我们家后头的那个水沟里,我泡了三把锄头三把铲子你都拿上先去田里看看吧。”李富说完也放下了碗筷,吃的差不多了,该干活了。
李耀祖吃的稍微慢一点,李富看看二儿子那斯文样子摇了摇头,嘱咐了一句小儿子早点去田里别偷懒后就换上草鞋背着手去田里了。
第2章村史
第二章
李家所在的地方叫做李家村,隶属于双旗镇,再往上就是东洲县了。
他们的国家叫大燕国,现在是大燕28年,在这个国家农事是很重要的,是普通人生存的根本,也是国家取税的主要保障。
李家人自祖上起就勤劳肯干,本只有村里分下的二亩水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涨到了三十亩。可别小看这三十亩水田,李家村地处南方丘陵,山多田少,李家有这些田可以称得上是富裕人家了。
根据以往的习惯,李家首先要去西山脚下的那十亩连着的上等水田检查一下,然后随着西来河一路往下劳作。李富家田多,为人也热情,平时也爱接济一些村里的穷户,因此李富颇受人尊敬。
去田里的路上碰到很多匆匆赶着去自己家田里干活的村民,他们看见李富无不大声和他打招呼,李富也笑嘻嘻的和他们打招呼顺便说几句家常话。
“李大叔,去做活啊,刚刚看见耀宗了,可真是个结实的小伙子,定亲没?”同族的李铁柱笑嘻嘻的说。
“哎~说起这事我就急。年纪也不小了,就是当兵去耽误了婚事,还没找着对象呢。”李富叹口气道。
大燕国虽建国已经数十年,国力还是非常强盛的,可南边有个小国家叫做南漠的,总是时不时的弄点小麻烦出来,东戳西打的,对大燕的边境地带的居民来说也是苦不堪言。
所以,大燕国实行征兵制,家里男丁多的,自愿参军,三年为期限。在此期间,国家会除参军者家中的赋税,还会给一些补贴。
虽说李家并不缺交税的钱,可李耀宗从小就爱舞枪弄棒的,内心有一颗火热的从军梦,再加上他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热心肠,看着国家被南漠那么个弹丸小地欺负李耀宗心里气的恨不得立马上阵,杀他个片甲不留才畅快!
李耀宗刚满16岁那年,大燕国新一轮征兵的黄榜贴到了镇上,李耀宗喜滋滋的揭了榜,此后三年就在军队里呆着了,前几个月才回。
在外三年,家里人只盼着他早日平安归来,什么说亲,定亲一
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分卷阅读2
概没想。再加上村里适龄的女孩儿家里也有思量呢,虽说南漠是个小国,可也不能就此轻视他们的军事实力,打仗都是说不准的,谁活谁不活那都看运气。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若是将自家女儿与李家定了亲事,这李耀宗在这三年间出了什么意外,那不是耽误了自家闺女一辈子嘛。
于是,李耀宗从军归来已经19奔着20去了,还没定着亲,李富两口子都有些着急了,可李耀宗却大大咧咧的不当回事,说着什么一切随缘。
其实从李耀宗回来到如今这小半年,有不少热心肠的婶子想给他说对象,可李耀宗或许是在军队里看多了生死离别,反倒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与一个陌生的女人捆绑在一起。
再加上在军队这三年性子养的越发野了,也就不愿意过束缚的生活,所以一直说不着急不着急、看缘分看缘分,把那些上门说亲的通通回绝了,没少伤一些热心大婶的心。
“你忙着去吧,我还得去田里呢。”李富叹了叹气,对李铁柱说了告辞后,脚下飞快的往自家田里走去了。
李富到了山脚的自家田后,看见李耀宗已经搬开了田梗边堵水的石头,正沿着早些时候给水田挖的小路子挑里面的泥巴。
李耀宗身高体壮的,做农活也在行,只见他手快的用锄头把沉积的淤泥挖松,在他手臂使劲时,手臂上的肌肉也一鼓一鼓的在彰显着男人的力量与强壮。松完土他再用铲子左一铲子右一铲子的很快就把淤泥清利索了。
“……”从山脚下村里唯一的一条泥巴路上传来了马蹄踏地的声响,李耀宗抬起头用围在腰间的白帕子擦了擦汗,瞧见路上有一匹棕色的马拉着一顶藏青色的轿厢,上面坐着一位车夫正挥着鞭子轻轻驱赶着马儿。
“爹,那是谁家亲戚,眼生的很呢。”李耀宗转过头问他爹。
“哦,村里私塾里的李夫子身体有顽疾,不能太过劳累,已经和族长商量好了这月底就告病归家去了,这应该是族长新请的夫子,好像是族长娘子的一个远房亲戚,姓谢。”李富答到。
李耀宗闻言点了点头,没多问什么了。不过,能来这种乡下地方教书,这位谢夫子可真是豁达呢。李耀宗轻声笑了笑,又挥起了手中的锄头投入了劳动中。
李家父子三手脚不停的终于在晌午时把自家三十亩水田都放好了水,把淤泥也清干净了,爷三带着满腿的泥巴到稻田旁边的小溪里面把手洗利索了就一起往家去了。
“娘,我们回来了,午饭吃啥呢?”李耀祖放下锄头就迫不及待的询问他娘中午的菜色。
“哦,回来了。快洗洗手准备吃饭吧,我再炒一个菜就得了。”李杨氏一边快速的翻炒着锅里的莴笋叶子一边回答小儿子。
李耀祖听闻菜已经做好便喜滋滋的洗手去了,洗完到在厨房一看,中午吃的是腊肉炒莴笋片、干笋鸡蛋汤、还有前几天李耀宗用篮子网住的几尾小鲫鱼,李杨氏将小鱼的内脏除了用油一煎做成了小稣鱼、还有一碗下饭的泡萝卜条、青翠欲滴的嫩莴笋叶子。四菜一汤、荤素搭配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李家今天中午吃的是纯米饭,李杨氏给父子三人都满满的盛了一瓷碗的大米饭,父子三辛勤劳动了一上午也着实饿了,都快速的吃起午饭来。
第3章初到
红山私塾内
“谢夫子,这就是我们村的私塾了,你平时在这外边教学生,这里边走进去有个院门,这门钥匙到时候再给你,这门里头有个小院儿,就是您住的地方了。”
族长李顺一边客客气气的给带着路一边介绍到。
“族长,我名叫谢松青,你唤我松青即可,论辈分我还应叫你一声表叔,你大可不必如此客气。”说话的是一个不足弱冠之龄的少年,身材纤瘦,皮肤白净。
倒不是说有多俊朗,但见他长眉入鬓,鼻梁挺直,一双水灵的眼睛给他加了不少分。整张脸看起来似孩童般纯净,让人不由得卸下心中的防备。
“好的,松青。大致情况就是这样了,李夫子搬走之后我已经叫人把院子里打扫一遍了,你直接住进去就行。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你再找我!”李顺笑着再嘱咐了几句就往家走了。
谢松青看了看院子的全景,院子不大,总共三间厢房,中间那间最大,估计是书房和见客的地方;左边房外还有一口露天的井,这个估计就是厨房;右边那没的说就是就寝的屋子。
在水井旁边,还有着农村必不可少的东西---菜地,可能这私塾夫子的活实在是清贫,李夫子不得不自己种菜在伙食上贴补贴补,那一块不大的地头里种了不少种类的菜,却因李夫子身体抱恙近日来无暇打理菜地使得菜病怏怏的。
在水井挨着厨房的那头还有一副石头打的桌凳,桌凳旁种了一棵桂树,想必有些年头了,绿怏怏一大棚的样子,给桌椅刚好挡了太阳光。
谢松青尤其爱那副石头物件。“夏季暑热之时,乘着凉风,吃着晚饭,喝着井里湃好的水果想来应是很惬意”谢松青心想。
看完了院子外面的景色,谢松青赶紧把自己本就不多的行李搬进东厢房归置了起来。
他的东西本不多,书倒是占了一多半,衣服寥寥几件用个包袱皮拢着,他平时爱穿素的,故衣服也是灰白为多。
谢松青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拾整齐后又到水井旁打水把屋里屋外的桌椅都好好擦洗了一番,这才惬意的在书房拿着一本《大燕志》看了起来。
“这里叫东洲县,距离我老家西阳县只有一县之隔,不过这里的山可比我们那儿多多了,我们那儿湖多……”谢松青一边感慨着一边翻看着东州县的县府简章。
谢松青是西阳县清水村人氏,自幼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了不让他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一直没有改嫁,靠着极好的针线活辛苦的将他养大,每逢青黄不接时,她还要独自去湖里打些鱼和虾来卖,为此还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谢松青很感激母亲的辛劳付出,他在学习方面也算有些造诣,在没有很好进学条件的农村,他17岁就通过童试成了秀才,且以第二名获得禀生的资格。这可乐坏了谢松青的娘,儿子终于成了材,她心里也舒坦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谢松青考上不过半年,谢母或许因为早年的劳累积劳成疾,患了一场小风寒却一下子就卧床不起,谢松青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给母亲治病,买最好的药材却也没能留住她的性命,不足半年谢母就撒手人寰了。
谢松青虽伤心不已,可也知不能沉溺其中。于是在缅怀母亲之余在本地的私塾中任职,可每每经过熟悉的地方看着熟悉的景色总是会回想起与母亲一起的时光,回家看见
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分卷阅读3
空荡荡的房间总会有些伤感,过年过节时思亲意味更是浓烈。
于是在三年孝期满了以后,他还是一边托清水村刘族长帮忙看临近的县有没有私塾夫子的空缺,一边慢慢的把家里的田产和房屋转卖出去。
族长妹妹的女儿正好嫁到双旗镇李家村,恰好回娘家与族长话家常时说起自家村里教书夫子身体眼看着不行了,村里少了夫子娃娃上学成了问题云云。
刘族长这一看正好吗不是,便把谢松青给介绍过去了。或许是不想再留在这伤心地方睹物伤怀,谢松青便立马答应了下来,随即便快速变卖了家里余下的田产,去李家村任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历史方面的内容,请不要做过多考据,就图个乐看看吧。我也知道我不是专业的,让专业的小可爱们看笑话啦。悄悄溜走~
第4章初见
李家村属于较小的村落,但其地理位置极好,处于双吴村,张家村,王家村三村交界之处。
再加上李家村的村民大都热情好客,也爱做些小买卖,所以李家村的主街上有四个村共有的大集市。
此集市有个约定,那便是逢每月的初一、初三、初五、初七为大集,到了大集那天四个村落的商贩便会齐聚李家村贩卖商品,住在李家村街道上或者有在街道上赁了铺面的人也会趁此机会好好赚一把钱。
这集市虽比不上大地方的,但只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在集市上都不难买到。
街上的铺子品类繁多,有布庄,有米铺,还有饭馆。摆摊卖货的那就更丰富了,有卖菜的、卖肉的、卖甜汤的……让人应接不暇。
这日,李耀宗前几日在自家后山上设的陷阱有了回报,足足捕到了四只又大又肥的山鸡,李耀宗留了一只给家里人尝鲜,剩下三只一溜儿用麻绳捆了送到集市上的小饭馆里卖掉了。
饭馆的老板和李富是老熟人,这次捕到的山鸡又很是肥嫩,所以换得了不少铜钱。
李耀宗把钱装进钱袋开心的走出饭馆,准备去割一刀新鲜的猪肉带回去给家里添个菜。却看见饭馆门口支了个卖甜汤的摊儿,一时口馋,这脚又迂回来了坐到了卖甜汤的桌子上叫了一碗醪糟汤圆吃。
这个卖甜汤的摊子摆了挺久了,他家的料给的足,味道也好,生意很是不错。
李耀宗的汤圆不一会儿就上来了,但见梨花白的瓷碗里盛的满满的,一颗一颗的米粒状的是摊主自家做的糯米醪糟,上面还点缀了一些碎碎的花生和红豆,小小的圆圆的汤圆躺在醪糟汤里很是诱人。李耀宗废话不多说,拿起调羹呼哧的吃了起来。
“诶,这位小哥,你行个方便,我这钱袋子恐是掉了,能不能给我把这甜汤钱付了,我下次一定还给你。”李耀宗吃的正舒坦的时候听见隔壁桌子上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他不由的转过头去看。
只见是李家村的刘赖子,面前摞了能有五六个空碗,他正满脸堆笑的向旁边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借钱付账”,李耀宗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扭头继续吃他的汤圆,他早就看惯了这种技俩。
这刘赖子是李家村出了名的游手好闲的懒汉,四肢健全但从不爱干活,每天就是西家吃一顿东家吃一顿,还爱做点偷鸡摸狗的勾当,全村上下没有不厌弃他的。
久而久之村里的人都不搭理他了,偏偏他还不自知,乐的逍遥自在,转而在集市上到处赊账、骗路人钱占人便宜。
久而久之,这集市里的人大都知晓有这么号人物,都不听他瞎忽悠也不让他赊账了。
可他还不罢休,缠着这卖甜汤的摊主硬是给他上了几碗甜羹,吃完嘴一抹又想故技重施悄悄溜走时,发现那摊主的老爹手拿烧火棍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刘赖子讨好的朝他笑了笑,心知今天若不把这账结了他必是走不了了,这才有了李耀宗看到的那一出。
“你一共吃了多少钱的?”一道清澈的嗓音轻柔的响起。
刘赖子心中一喜,有戏。“不多不多,50文。”
“糟了,这个傻小子八成要上当了。”李耀宗有些无奈的转过头去,却看见那刘赖子对面坐着个穿灰色衣衫白白净净书生样的的男子,头上乌黑的长发用一块白色的布巾子全部束起,看着利落而清爽。
李耀宗看着刘赖子那讨好的脸,正想出手教训他一番让他不敢在此骗人。不料还没动手,那道声音又响起来。
“看你穿的衣裳不是什么好料子,身上也并无值钱的物件,可知你家境一般,可看你面前的甜汤碗堆这么老高,这甜汤并不是什么容易饱肚的吃食,一般人也就吃一碗两碗的尝鲜,你却毫不迟疑的吃了这么多,可见你不是忘带荷包,你是故意来吃霸王餐的吧。”谢松青虽是一个读书人,可他不是傻子,一眼识破对方的小把戏。
“且你我非亲非故,你今日找我借钱也并未将你的详细信息告知与我,我若借将与你,他日我将如何要回呢?”谢松青温和的大眼睛定定的看着刘赖子,仿佛在等着他说什么似的。
“这……我能不还吗?我刘风在这一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要不,咱交个朋友?”刘赖子看事情不成,想强辩一番。
“罢了,你这钱我是不会帮你付的,你这朋友我也不想交,你找其他人去吧。”谢松青说完不再理刘赖子,继续慢慢的吃他的八宝粥。
“你……”刘赖子愤愤的看着面前的“小白脸”满脸臊的通红,他本以为自己是挑到了软柿子,不想确是踢到了一块硬石头。
刘赖子的眼睛快速的左右逡着,看着那老汉手上又粗又硬的烧火棍,头上都开始冒汗了。他心一横打算掀桌子趁乱走,但李耀宗早就看穿了他的意图。
李耀宗站起来对那桌说:“刘赖子,好久不见啊,你都多久不归家了。”
刘赖子转头一看,是李家村李家大郎李耀宗。刘赖子在李家村早已经声名狼藉,脸皮也早就练得比城墙还厚,可他还是有些畏惧这位牛高马大的李大郎,以前他在李家村招摇撞骗的时候,没少被李耀宗逮着教训。
特别是有一次他偷了村长家的几只鸡,被他给瞧见了受了好一顿打,从此刘赖子再也不敢在李家村骗人了。
“李大公子……你也在这呢?那什么,我没干啥,等几天也就归家了,劳你心了。”刘赖子说的磕磕绊绊的也不敢使小动作了。
“嗯,知道回家就好,就怕你不认亲疏了。你的账我先给你付了。你下次回去还给我,下次就别让我看见你没钱还要装大爷了。”
李耀宗不想在这人来人往的街道上看着刘赖子撒泼耍赖索性就帮他付了帐。
当他拿起钱袋的时候眼睛不经意的往那白衫男子身上一瞟,发现那男子也在看着他。两个人
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分卷阅读4
视线相会,李耀宗率先向白衫男子笑了笑,露出了满口大白牙。白衫男子略微愣了一下神,向李耀宗点了点头当作回礼。
刘赖子看有人帮他付了账,他不必再受那烧火棍的苦,又对这李耀宗心生畏惧,忙不迭的连声说着多谢便匆匆的跑了。
这个小插曲像是一阵微风刮过,很快集市就恢复了往昔的吵闹。李耀宗颠了颠手中的钱袋子,记起了自己原本打算去割肉的,便匆匆走到摊头那儿把自己和刘赖子吃东西的钱给那老板娘。
那老板娘一边给李耀宗找铜板一边朝白衫男子那边努了努嘴说道“大郎,那可是你们村新来的教书夫子?长的好生俊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