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战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非烬
而《明史》最终成书于乾隆年间,这个时期到底统治如何,能不能通过文字表达真实的想法,看看高达一百三十多次的文字狱的数量就知道了。而且在此之前的康熙年间就因为民间编撰明史,而搞出了著名的“明史案”。
另外一个层面,史书毕竟是由士大夫、知识分子编写的,所以《明史》中对于阉党、厂卫大肆批判,而当年的明帝为什么要重用阉党,又为什么要依赖锦衣卫,那又干卿底事呢
所以我们从影视剧中得到的明朝的形象,除了风流才子唐伯虎之外,似乎只有明帝昏聩、宦官跋扈、厂卫嚣张了。
除了数量不多,质量大多也是粗制滥造。苏钺记得在另一个世界看过一部以沈万三为主题的电视剧,具体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因为看了不到十分钟就放弃掉了,只记得饰演沈万三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港区光头男演员。而让苏钺放弃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就是当时正在播的那个情节是沈万三在街头与朱元璋的一段对话。对话内容苏钺都不记得了,但记得朱元璋身着一看就十分廉价的龙袍,就带着两个侍卫,周围的百姓该干嘛干嘛,一点儿也没有见到皇帝的惶恐和恭敬。
明朝的电视剧就是如此良莠不齐的厉害。另一个世界还有诸如《大明王朝惊变录》、《万历首辅张居正》等不少还能看得过去的作品,但历史都已经相当久远了。同样的情况是,另一个世界关于晚晴题材的影视剧也有诸如《甲午风云》这样的优秀作品,但同样成了老古董,近几年倒是有了《走向共和》等优秀的影视剧,但都是属于国家立项的主旋律作品。当年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火爆大江南北,但这首歌最早是写给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的,但最终将“血淹没人间”改成“愿烟火人间”之后,给了《康熙王朝》。然而“血淹没人间”固然无法“安得太平美满”,难道在“清风不识字”[注]的皇帝“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统治下的“烟火人间”就行了么而最终,这部《大英雄郑成功》还是没能在央视播出,原因众说纷纭,最靠谱的猜测肯定是出于维稳和民族问题的考量。
实际上对于广电的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任何的优劣之分,毕竟一个大国没有任何事情是小事。作为普通人,不能因为个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去批判从另一层面考虑问题的政策制定者,但那种探讨“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言论以及言论的发起人肯定就是人品有问题了。
出于维稳的目的,广电局可能会将一部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下架,苏钺对此不想说什么,因为他本身就知道,不管是广电部门还是文化部门或者宣传部门,做的最多的其实就是“扬同抑异”的工作。但他不会对监管部门说什么,并不意味着对于另外一些专门创作“不靠谱影视剧”的主创们不会发表意见。所以他直接就在微博上面开怼了。
而苏钺在后面的那条长微博里面提到的关于改编穿越小说的问题,那种架空操作确确实实是一个思路。但出于同样的道理,秦汉隋唐都能改,但晚明和清不行,哪怕架空都不行。微博里面那句“根据唐朝塑造一个炎朝,也可以根据宋朝臆造一个盈朝,但不能根据明朝创造一个岸朝,也不能凭空创造一个珲朝”的说法虽然有些调皮,但事实就是事实,连试一试的余地都没有。
至于他所说的要根据民间故事“创作”一部清朝背景的电视剧的事情,自然不是无的放矢,实际上他早就已经有了想法和目标了。
苏钺的这条长微博发布之后,网上的讨论更加热烈了。有网友专门扒出了最近三年以来制作上映的清朝背景的影视剧,得出的结论让人并不意外:数量高达一百余部,全部集中在康雍乾三朝,内容除了“歌颂”“盛世明君”的通知,还要宣扬这期间“众正盈朝”,除此之外就是各式各样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而苏钺在微博里面的小调皮也被人破解了出来:唐(糖)朝和炎(盐)朝、宋(送)朝和盈(迎)朝、明朝和岸(暗)朝、清朝和珲(浑)朝。在苏钺的这条微博下面,大量的网友留言表示,他们并不想继续看清朝的故事,反而对于穿越类的炎朝、盈朝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也有人留言说,如果苏钺创作一部清朝背景的影视剧,肯定不会像如今的清剧这样让人反感,还是值得期待的。
苏钺又等了两天,大佬苏靖并没有表示什么,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打,苏钺就知道这事儿已经得到默许了。于是他直接打了电话给解培言,让他到渝市来一趟。
解培言的《咱们结婚吧》刚刚拍摄完毕,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这部戏拍摄的时间并不长,从六月初开机到八月中旬杀青,拍摄的时间仅用了两个月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原因除了都市剧本身布景、道具等方面特殊要求很少之外,解培言这个导演对于都市剧这个题材的得心应手也是很大的原因。根据天极内部的工作安排,《咱们结婚吧》这部戏定档明年初的情人节期间,时间还多得很,所以解培言也并不太忙,苏钺一招呼,他就赶紧飞过来了。
对于苏钺在网上和别人挑起的一场并不激烈的“骂战”,解培言当然是清楚的。这两天苏钺倒是消停了,对方却有些蹬鼻子上脸,非要让苏钺“给个说法”。天极内部对此有些讳莫如深,毕竟大家对于远在渝市的苏钺会不会遭到来自高层的“警告”并不清楚,但他们知道,单凭苏钺在微博里面说的那些话,如果根底不够深厚的话,还真让人提心吊胆。苏钺的根底倒是深厚,但太深厚估计也是负担,出于种种原因的考
294 老古董以毒攻毒(下)
苏钺给解培言的故事梗概非常简单,除了两三百字的故事大纲,只有一些自己想到的心得体会。具体的剧本他还没写,一方面是来不及,另一方面是对于这部年代久远的“老古董”,具体的细节他也记不太清楚,毕竟这是一部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而不是一首四分钟的老歌。
解培言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故事的梗概,想了想还是不太明白,问道:“苏总,故事我大体是清楚了,但有些东西还是不太明白。比如说,您一直攻击的就是对方篡改历史,但您准备的这部戏明显也不是按照历史的走向来的啊!最起码我知道,刘墉和和珅本身没有那么长时间的交集,不可能成为一生之敌的。”
“这个……你可能是误解了我原本的意思。”苏钺摇了摇头,“我所攻击的不是篡改历史,而是洗白历史。只是有些话在微博里面不好言明,只能三言两语糊弄过去。对于影视剧戏说历史,我其实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
“那你要如何保证在这部戏里面围绕你的想法来搞呢”解培言又道,“我不知道你想要维护的历史观点到底是什么样的,但类似的忠奸斗的影视剧其实是很多的,这里面能让人眼前一亮并提取出更高层面思想和解读的几乎没有。况且这部戏就是一部清朝背景的戏,这里面的度不太好把握啊!”
苏钺点了点头,说了关于《宰相刘罗锅》这部戏中自己记忆中的一些小细节。
另一个世界涉嫌“洗白历史”的清朝背景的历史剧同样不少,但同样也有一些是很值得玩味的作品。
《宰相刘罗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
《宰相刘罗锅》这部戏主要是根据民间传说改变而成的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和真实的历史其实相去甚远。它的主要创作素材来自于民间故事和评书戏曲,而不是真正的史书,看起来似乎只是一部歌颂古代廉洁官吏形象、颂扬青天精神并且依靠指挥与贪官污吏作斗争的历史戏说剧,但实际上这部戏里面的很多桥段细细揣摩起来很有味道。
这部戏的梗概很简单,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在京城因缘际巧的碰上了当今皇上,并与皇上下了一盘棋,没想到从此与皇上的宠臣礼部侍郎和绅结下了不解怨恨。因为背负罗锅,刘墉又称“刘罗锅”。在比棋招亲中,战胜包括皇帝在内的各方棋手,被招为六王爷的女婿,相约中了状元就成婚。刘墉果然不负众望高中状元,并被派往江宁任知府,政绩卓著。自从京城结怨之后,和绅念念不忘要致刘墉于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刘墉百般刁难。自此,刘墉与和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但这部戏里面各个情节拿出来品评一番,除了让人忍俊不禁之外,总是还会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这里面对于官场的、清朝的君臣关系及上下关系、人情冷暖甚至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射和讽喻,都绝对称得上经典。
在这部剧中,主人公刘墉的对手似乎只有以和珅为首的一众贪官污吏,但实际上刘墉在整部戏里面一直在斗争的其实是坐在“正大光明”牌匾下的那一位。
这部戏在另一个世界的九十年代非常火,许多电视台放了一遍又一遍。故事里面有好多情节让人深思,苏钺看这部戏的时候年龄非常小,仅仅能看到里面刘墉的智慧和手段,以及各种阴差阳错带来的搞笑。不过看的次数多了,总有一些情节会让他铭记于心,等到长大了再去回想的时候,才能发现主创们在这些看似好笑的情节中的心思。
剧中中秋节百官进献,刘墉提了一桶生姜进宫,美名其曰“一统江山”,看似是“花小钱办大事儿”、“小智慧拍大马屁”,但若和那句“放久了不就烂了吗”的台词放到一起,里面的东西就太让人寻味了。
乾隆要修《四库全书》,结果文华未放反而兴起“文字狱”。君臣上街只能看到花花绿绿的招牌,和珅一句“明儿”就被拉走打了板子。刘墉在朝堂上装聋作哑,以示口不能言。乾隆抬头才发现所谓先帝所书的乾清宫的牌匾也是“反清复明”的“罪证”。
乾隆留恋烟花,居然想到让人顶替他去上朝。不管大事小情一律“午时后到上书房听旨”。试想在一个偌大的国家中,最高统治者放下国事不理,还放了个木偶在朝堂上转移视线,这样的皇帝真的是“盛世明君”
而当这部戏在最后的几集放掉了所有来自于民间戏曲、故事、相声、评书中得来的段子和斗智斗勇的小搞笑之后,这部戏对于一般观众而言的吸引力逐渐褪去,变得有些晦涩难明,可恰恰是这种晦涩,让这部戏猛然之间上升了一个层次。
乾隆与刘墉沐浴,两个老头子在浴室中坦诚相见。乾隆自然还是叫刘墉为“刘墉”或者“刘爱卿”的,但是当刘墉叫了一声“弘历”的时候,乾隆居然没反应过来叫的是谁。“说你是天子,那不过是个奉承话。”刘墉这句足以杀头的话血淋淋揭示了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九五之尊真正的面目:你因为权利迷失、为了统治需要一帮贪官污吏,但你已经不是你了,甚
295 天极的声音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底。
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努力,《疯狂的石头》的拍摄工作已经进行过半。按照拍摄计划,再有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就将顺利结束。苏钺在这几天拍摄之余,也在不断回想着小时候看过的《宰相刘罗锅》的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一些情节。时间太过久远,许多东西都已经想不起来了,所以他还不断搜罗着一些传统相声戏曲以及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小段子。这样忠奸斗的小故事在任何时期都不罕见,实际上寄托的是平民百姓在那个时代对于青天无比的敬意和期盼。
在搜罗这些东西的时候苏钺就在想,从封建社会的人治到现代社会逐渐实行法治的过程,委实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历程。就像之前苏钺在回忆《宰相刘罗锅》这部戏时顺便想起来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看起来这其实也是一种所谓青天精神的崇拜,只不过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中的青天大老爷变成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本人,但实际上,这种看似结局大快人心的文化作品对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加快委实没有半点儿意义。究其原因,《康熙微服私访记》这部剧最终的跟脚还是在皇帝本人所拥有的巨大权力上面。当他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的时候,每一句话都会有人细细思索到极致,而等他脱下龙袍换上布衣,就会变的束手束脚,甚至还进过监狱,也下过黑窑。说到底这部剧还是一部“人治”的剧:缺乏有效的监管,所以皇帝不得不微服私访;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皇帝所做的惩奸除恶的决定、那些杀头抄家的命令,有多少符合当时的明文法律呢
因为时间终究是紧张,苏钺还需要在拍摄的过程中创作新的剧本,京城天极家里不得不把梁展博和一个文员派了过来——这还是苏钺第一次享受到助理的贴身服务,之前不管是刘田还是梁展博,名为助理,实际上并没有真的起到助理的作用。
梁展博负责将苏钺制定的计划提前安排到实处,不管是《疯狂的石头》的拍摄工作还是其他和人联系的工作,都是由他负责,而另一个文员的工作则是贴身跟着苏钺,唯一的要求就是当苏钺在任何时候想起关于《宰相刘罗锅》的某些细节的时候,都能帮他记下来,事后再行整理。这么一来,不仅《疯狂的石头》的拍摄没受任何的影响,就连《宰相刘罗锅》的剧本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搞定了大半。
在一个星期之前,刘炆发布的《丝瓷华夏》的中国风专辑真的称得上火遍大江南北。和苏钺之前的预想差不多,这张格调基本一致,内容又有些微差异的专辑发布之后就大受追捧,不仅仅是因为“新丝绸之路”文化作品展播活动所带来的红利,还有这张专辑的作品本身自带的吸引力光环。这部以“中国风”为概念和主打的专辑是真正唱到中国人的骨子里面去的东西,那些自古流传的、在国人的成长中不断被强化的东西在这张专辑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后续天极的官微或者天极艺人本人的微博也在话里话外透漏着这样的信息:中国风的音乐到此并非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刘炆的这张专辑整体以中国风为主,之后发布的专辑肯定不会再像这样一般疯狂,但中国风的音乐肯定还是有的。
这样一来,大家对于天极接下来要发布的专辑自然更是期待。八月的最后一天,宾果组合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恰少年》。
这张专辑里面还是天极一贯的十首歌,其中的三首有苏钺包办,另外的七首中,宾果两人合作原创两首,还有五首则是曹秀红在公司外面搜刮得来的。这张新专辑的所有作品基本上就是围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来展开的。其中既有少年人青涩的爱情,也有朋友间交心的友情。既有少年侠气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有年少立志的意气风发。网络版的专辑只能看到专辑封面的正面,在发行的实体专辑的背面,实际上有半阙词:“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苏钺搬运了两首九十年代的校园民谣放进了专辑里面,一首是《同桌的你》,一首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两首歌也算是这专辑里面的主打歌,当时写出来之后就被一众歌手追捧,最终还是落到了宾果的手中。这两首歌曾经在《归园田居》的拍摄中,经方辰的口唱过,算是在天极以外的首次亮相。但当时只有这档综艺节目的嘉宾和工作人员在场,而且节目本身还没有制作完成,所以并未在这个世界真正露出过真面目。苏钺操刀的另一首歌则是一首近中国风的歌曲,同样搬运自另一个世界,是张杰的《天下》。之所以把这首歌称作“近中国风”,是因为这首歌和之前发布的中国风歌曲的曲风完全是不同的东西,但只要听过一边,就能从里面的“悲白发留不住芳华”中听出浓重的沧桑感。在另一个世界,如果把它归于中国风的歌曲,或许会有争议,但在这个世界,“中国风”的概念就是苏钺搞出来的,而且从一开始他就注意要尽量将“中国风”的概念往大里搞。所以他说是,那就是了。
不过这张专辑最火的不是这首《天下》,而是另外的两首校园民谣作品。这在这一段时间“中国风”大火的情况下让一众音乐人有些难以置信。自从“中国风”火了之后,不仅仅是刘炆的那张专辑,许多歌手也在不断去尝试创作类似的作品,一时之间似乎“中国风”之外的音乐再也没了生存的余地。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首《同桌的你》,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猛然之间就点燃了人的泪点。
专辑发布的时间正好是暑假的最后几天,也是新生入学的开学季,更是刚刚毕业的学子们经历了一两个月的试探,正式踏上社会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点上,这两首歌的发布直接引爆了年轻人汹涌的情感。
“高三紧张忙碌的复习让人崩溃,而当时坐在我邻座的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就是唯一能让我平静下来的人。早上五点起床,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疯狂的背诵记忆之后,大脑缺氧,让人昏昏欲睡。稍稍侧头,就能看见穿着校服的马尾姑娘歪着头趴在桌上休息,天气好的时候阳光能从窗外照进来,似乎能看见她匆匆忙忙梳起来的马尾辫上几缕不太服帖的头发折射的光。每天的这个时刻是我最盼望的时间,也是能让我坚持一整天的力量所在。感谢老天,我高考算是正常发挥,和她将在同一个大学度过大学的四年。其实我和她高中的三年说的话很少,但不知为何,总是觉得她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希望积攒一下力量,我可是听说大学的师兄们就盼着开学的日子了。不过想来你们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今天听了《同桌的你》之后,我给她打了电话,没说别的,就是约着开学的时候一起走。再过两天就要出发了,我是如此盼望这个日子。”
这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在音乐网站上面的留言,下面的评论五花八门,有撺掇着赶紧生米煮成熟饭的,也有让他留下姓名学校城市,就等着开学的时候去校门口堵他的。
而在《同桌的你》这首歌的评论区,顶到最高处的留言不是这样的撒狗粮的帖子,而是好几条近乎悲剧的留言。
“大学的课堂实际上很少有同桌这个东西存在的,但是从大一的第一节课的阴差阳错开始,每次上课我都和她坐在一起。大一下学期我们成了男女朋友,总是让人羡慕。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总以为就这样一辈子。可是毕业之后就分开了,没有抱怨,也没有怨恨,因为这样也是一辈子。她结婚的时候我去她娘家送了红包,然后忍不住要流泪的时候跑了出去,发信息告诉她有事先走了。但实际上我开着车跟了她结婚的车队一路,一直跟到她举办婚礼的酒店,收到她的信息说,别送了,我到了。”
“我曾经和她开玩笑,将来如果和她结婚的人不是我
296 噩耗
原本苏钺在渝市边拍戏边创作《宰相刘罗锅》的剧本,顺便还要关注一下家里面旗下歌手的专辑的发布情况,但他却在某个阴沉的早晨离开了渝市,沉着一张脸过了安检,登上了前往港区的飞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