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蜀黍

    对,就是那个提出二八定律的帕累托。

    有时候,大家也一起斗地主。别说,这个喻晨纶学得很快,不到两个星期,他的水平已经超过于远明了。

    而且最搞笑的是他学会了贵溪当地的一些方言,拿炸弹炸对方的时候也恶狠狠地把手抬高,一边用力扔牌到桌子上,一边嘴里叫着:炸死你龟婆儿!当地发音“婆”类似于“刨儿”所以每次就听见他用半通不通的方言在吼:炸死你龟刨儿!

    有时候也冒出一些他们习惯的台词:你什么态度当然是半开玩笑的那种笑骂!

    还学当地人骂人:你妈卖!你妈卖麻!




124(新生活)
    喻晨纶给于远明的印象不错。嘻嘻哈哈爱开玩笑,花钱很大方,性格开朗活泼。后来才知道人家原来除了每月2万的底薪还有4000元的运营资金,再加上基本法利益。所以,手头是很阔绰的。毕竟贵溪的物价比龙城还要低一些,三五千就可以过得很舒服了。

    当然也不是有钱人都大方,只不过喻晨纶第一是新来,肯定也了解到贵溪这个团队的历史。洞悉了王承宽,张昌兵的心结,加上自己性格也豪爽,所以就每天一起吃喝玩乐,迅速成为一种浓烈亲近的好朋友关系。为什么是好朋友呢

    每次都是他请客嘛!

    甚至有一次去吃饭,遇到团队有个小组搞活动坐隔壁桌,他也一并买单。

    用重庆话形容就是很耿直!

    但是于远明发现这家伙也不简单。第一次一起喝酒,大家嘻嘻哈哈的很热闹,为了表示敬意,喻晨纶说我向你磕头敬礼。话音未落,果然头向桌子磕去,而且不仅仅是挨一下还有“咚”的一声响。大家瞬间惊讶,继而不约而同地鼓掌。

    后来又搞了几次类似的动作,于远明才发现喻晨纶只是低一下头,“咚”的声音来自于手在桌子底下的敲击。

    这种老实人无伤大雅的小把戏也说明喻晨纶是故意讨好大家,有迅速融入团队的强烈意愿。

    那天喝酒到后半段,聊到过往,原来他也当过兵,台湾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而王承宽也当过兵,于是两人起来表演解放军与操练正步的不同。

    他来大陆有段时间了,深深地知道这里有欺负外地人的恶习。所以每次坐车,别人问他到哪里,他都尽量不讲国语,而是模仿贵溪话。

    台湾人来重庆,突然发现了很多的不一样。东西特别便宜,包括吃喝玩乐。大陆人多,嘈杂,穿着土,方言难懂。除了在岸口做生意的,大部分人并不因为你是台湾人而敲竹杠。岸口的则不同,只要你是外地的,管你台湾还是河南,都把对方当“外傻”。敲一个算一个,因为不图回头客。

    一批到江南来的还有一位汪晋贤,被分配到涪州。租房子的时候被敲得惨,租个两室一厅,租金一个月2700元。而当地真实的价格不过300元400元之间。后来传出来以后,成为笑谈。

    喻晨纶还好,当地的业务员找的房子,就在步行街附近。3800元一年。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家具家电齐全。签了约以后,老板发现是台湾人租的,有些后悔没有敲竹杠。于是单方面提出这个房子只能喻晨纶一个人住,其他人不允许住。这就奇怪了,我租了你的房子,安排谁住你有什么资格来管

    双方在电话里吵了几次,后来还是黄俊波一句话点醒了:给他说,再无理取闹就给统战部反映。让统战部的找他麻烦。

    果然,喻晨纶给对方一转述,从此不再有任何意见。

    喻晨纶租的房子很大,于是大家商量就在那里吃饭。请一个保姆做饭做清洁,大家aa制。

    于是,开完早会,辅导完组员。大家就一起说说笑笑地往回走,三荤两素一汤在桌上热气腾腾地等着大家。

    很多时候,王承宽那个时候才起来,和大家一起吃午饭。

    因为头一天晚上他都在喝酒。晚上必喝酒,喝酒必喝醉。一般情况是三部曲,晚饭的时候喝。喝得半醉,喝完以后不回家,继续到歌厅唱歌喝酒。一边喝一边唱一边跳舞。喝完第二台,基本已经麻了,这个时候并没完。接下来有两种选择,洗脚按摩或者找小姐。大部分时间是洗脚按摩,偶尔找小姐。



126--绯闻与丑闻
    于远明和余永春谈过心,余永春也是一番复杂的情愫纠结在心头。

    他的婚姻不幸福,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当初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分房是最重要的。结婚以后才觉得一个疯狂的女人可以毁掉一切,包括房子。

    其实他也是善良的人。那天说起原来的老丈人还很感慨的。夏天在家睡午觉,醒来发现身上盖了一件夏凉被。那是老丈人怕他受凉给他盖的。他也很感动,觉得老丈人对他真好。那一瞬间甚至心生一种决心:无论多难,看在老丈人这份感情上,也不抛弃老婆。

    可是老婆的一次发狂,就足以摧毁一切了。

    包括那个刚刚下的决心。

    遇到郑潇,完全是一种命中注定。

    说不清楚谁先动了心思,也说不明白谁先越过那条界限。就那么稀里糊涂地走到了一起。隐秘和忌讳反而刺激了更多的快感产生,压抑得快要爆炸的情感一旦找到一个出口,就像火山熔岩的岩浆一样喷射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感情是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且很容易上瘾。而情令智昏,很多自欺欺人的低智商行为就容易发生了。

    理智告诉他们,不能让别人知道。内心却又有一种想要告诉全世界的冲动!

    当别人有些异样的眼光射过来的时候,他们既忐忑又幸福,既心虚又有一种彼此拥抱对抗全世界的坚定。

    这种矛盾的,复杂的,多种情感交织的混沌状态,让两个人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中。这煎熬里有轻快,有凝重,有快感到痉挛,也有痛苦到绝望

    现在好了,两人终于分开了。隔了几十公里,的物理距离拉开了。内心好像却更炽热!

    于远明听罢也不好说什么,不幸福的婚姻与幸福的偷情之间谁更有理,谁更符合真正的道德,好像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判断的问题。

    于远明喜欢看报读书,有一个《羊城晚报》上连载的贪污案件,给了他很多的启发。那个贪污案件里给于远明最多启发的就是男女关系。原配妻子遇到第三者了骂:不要脸!没想到第三者坦然回应:他已经不爱你了,你们还睡在一起,你才是不要脸!他和我是真心相爱,只是没有结婚而已,有什么不要脸的!感到羞愧的应该是你!

    后来东窗事发,接受审讯的时候,这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也是坦然说:我就是爱他。和他一起睡觉并没有吃亏,我就觉得是一种享受,很舒服!

    于远明原来以为男女之间是男的占便宜,女的吃亏。没想到女的也有舒服的一面!

    所以,在婚姻与感情这个事情上,时代的错配折磨了很多人的一生。

    比如说吧,龙城这个地方,几家大的国有企业当初都是红得发紫,工人们都是香饽饽啊!在婚姻这个市场上自然就占尽优势可以选择那些经济条件不如自己,外表修养超过自己的配偶。没想到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看似坚不可摧的大企业说倒就倒,说破产就破产。那些趾高气扬的工人们说下岗就下岗,简直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这个时候,市场机制又在起作用了。

    勇于面对现实,走出来重头开始的,说不定就开启了新生活。比过往还更带劲,更有奔头!万家保险,神州人寿,大西洋的大部分业务员都是如此。

    很多年以后,于远明在蒲州遇到一个酒吧老板就很感慨:假如不是国企改革下岗,也许现在他还在老家县城的某个乡镇粮站看仓库呢!感谢朱总理,虽说当初还骂过他。

    而更多的人是迷茫,是恍惚,是不知所措,是无法改变自己又无法改变现实,在蹉跎中纠结徘徊!靠回忆往日辉煌来下劣质白酒,靠吹牛皮诅咒这个国家的改革来度日子。

    原来的稳定结构就发生了变



127--人言
    人对人的评价往往是社会里关系的一种核心要件。

    人常说: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不被说。

    黄俊波对于狄胜青的评价就在这种情形下出来了。

    大家对于狄胜青的评价都特别高,专业,精神,充满活力。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相比较而言,和雷文杰各有优势。而比其他几位都强。

    但是黄俊波却说:他小人得很。把公司桑塔纳的轮胎都偷去卖了。

    听到黄俊波这样爆料,大家惊讶不已,当面不好反驳,但是心里也不相信。

    于远明就觉得是无稽之谈:不说人品如何,就是收入上衡量也可以说不符合。一个轮胎值几个钱

    人走就走了,口出恶言也没什么用。

    黄俊波走了,公司安排余永春临时代管贵溪。

    王承宽还是那样蔫儿不拉几的,喝酒睡觉打牌。

    直辖组就由于远明带着,他也不管。

    于远明来到贵溪还是感觉诸事不顺。拜访了不少的客户,也没签一个单。几个月下来,签的保单都是原来在贵溪的客户加保的。包括一个老客户,别的业务员给她讲了好多次夫妻保险。她将信将疑来问于远明,最后还在于远明这里投保了。

    你说是销售技术不行了吗于远明曾经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话术不行了,销售技能退化了

    可是陪同贵溪业务员展业,却屡屡成功。

    这就说明技术没问题。

    那只能说说一千道一万,市场还是信任熟人。陌生人,没有关系的人,任你说破嘴皮也不会信任。就算你说得头头是道,转过身他还是选择当地的业务员买。

    反过来看,龙城的老客户不是也这样么他们对于远明的信任反面不也是对其他业务员的残忍吗

    于远明心里想:这个现实问题看来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了。

    怎么办

    回龙城也不可能。

    这么待下去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就在于远明困惑之际,狄胜青也走到了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

    前段时间,有个不认识的人给他打了一个神秘的电话。于是他就与对方见了面,彼此聊了很多。

    没过多久,分公司传出更多的消息。

    分公司营销部经理突然被解职,被调去一个机构当督导调研。

    这就是明显的闲置了。

    营销部经理当然不是凡人,曾经是大学教师,能言善辩,是学校辩论队成员。

    他就是曾在前任老总离开时嚎啕大哭,老杨离开又到韩峰办公室肉麻表白的那位,名叫曾海涛。中等个子,肥头大耳,满脸的笑容真假难辨,眼镜背后的眼神不停地在转。

    这位曾海涛很有表达,也很有表达能力。属于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主儿。

    他在营销部当经理,还私下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名曰秋昆社。也就是几个彼此玩得好的一起吃喝玩乐。日常玩得开心,工作上当然就彼此照应。当然也被不喜欢他的人诟病,说这个秋昆社就是一个淫窝组织,经常出去搞小姐。你看他们的名字拆开就是合伙(禾火日比),完全是一群流氓。

    但是他被拿下却不是因为这个。

    他也是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但是当对方约见面的时候。他选择了部门一个手下去应对。对方提出给曾海涛分公司副总的职务,曾海涛很不屑:老子要当就当一把手,当什么副总!

    和当年的柯总何其相似乃尔!

    没想到,手下回来后,他们和对方接触的消息已经秘密传开。手下得知后左思右想,惶恐不安。干脆自己主动去找新来的老总一股脑儿吐了个干净!

    于是,在一次大会上,一把手就当众宣布曾海涛不再担任营销部经理一职。改为去一个边远机构调研,督导。同时也在大会上严肃地提出:在万家保险,除了党委工会,星空俱乐部;其他任何组织都是非法组织,必须予以取缔!

    等他走了以后,在一次分公司小范围会议上,一把手评价:我们看一个人,就是看他的眼睛。正常



128--变革
    ..,

    2003年的万家保险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把很多后援的干部调动到前线。

    这次调到龙城来的这位就是原来分公司电脑部的经理,大名魏明星。

    他当然不懂营销,和其他做理赔的,做行政的,做财务的,做保全的一样,他们都有各自的专业才干。说起来都是万家的干部,但是各管一摊,也是隔行如隔山。

    但为什么万家的上层领导会这么安排呢

    2002年开始,中国的保险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得从1996年开始说起,那个时候于远明还没有进入保险行业。那个时候,中国保监会还没有成立。保险行业是属于人民银行保险司监管。

    那一年,在北京成立了两家人寿保险公司,一家叫四海人寿,一家叫乾坤人寿。

    这两家公司的背景容后再说,包括筹建人员,前后的因果都很有故事性。

    今天只说这两家公司在一个月内前后成立了,但是当时只能在北京总部开展业务。

    源于两方面,一是需要建设总部,还不具备全国作业的能力。这里面包含组织架构的建设,人才储备,资金储备等一系列的难关要过。二是当年的监管体系没有搭建成功,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把控发展的总体节奏。宁愿慢一点,千万不能出乱子。

    九十年代,万家保险中原某分公司就是因为发展太快出现了很多问题,最后只能停业整顿。一时之间,客户上门闹事,员工解散回家,公司只留守了一些续收服务人员。给公司品牌和行业口碑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是一个草莽时代,万家全国有三十几种基本法,很多分公司都有小金库。甚至辖下的分支机构截留费用,多报多支。

    多种乱象之下,万家才引进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进行诊断与调整。

    收支两条线,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制度性安排。

    费用预算制,遭遇了各级极大的反弹。最终以牺牲刚刚引进的首席财务官而坚决执行!

    层层稽核,离任稽核,半年稽核,年终稽核,常态化的稽核让很多浪费,大吃大喝,费用套取,巧立名目,没有了立身之所。

    所以,从1996年开业,到2002年,四海人寿与乾坤人寿才开始布局全国,狂飙突进。
1...373839404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