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改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武兴国

    对于刘仁玉将武器发卖给百姓的做派,马天君曾经深为忧虑。

    他曾经对刘仁玉说:“百姓们有了火铳,倘若官府意欲行事而触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岂不是要持火铳顽抗官府”

    刘仁玉笑而答曰:“我给百姓火铳的目的,外抗强敌,内御昏暴官府。官府行事如果有理,何惧百姓不服。如若官府无理,百姓手无寸铁,只能任由官府鱼肉,如果百姓有枪,有武装,就可以以暴制暴,伸张自己的权利。”

    马天君闻之,默然良久,乃曰:“将军,目下镇北堡,靖边堡,刘家堡的庶务都是学生管的,您说官府昏暴,不就是说学生管的不好,学生请辞。”

    “天君勿恼,不是说你管的不好,你的个人品行无可挑剔,古风君子也!但是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咱们目下这套体系之中未必没有恶人,若是他们作恶,百姓们便有了反抗的本钱,你说是也不是”刘仁玉笑道。

    “学生知道了。”马天君这才明白刘仁玉发卖火铳给百姓的目的,不过他好似想起什么一样,提醒刘仁玉道:“将军,依照大明律令,百姓不得拥有兵器,若是叫上面儿知道百姓们手里有火铳,又当如何是好”

    “陈军门和洪制帅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就算他们知道了,我也会以流寇作乱,特发火铳给百姓们防御的名义回复他们。”刘仁玉回道。

    “等到海内绥靖,再将火铳收回,对否”马天君问道。

    “哈哈,此事容后再说吧。”刘仁玉笑而不答。

    马天君便不再问了。

    百姓们手里有了火铳,刘仁玉便特令自己治下每一个甲组建一个民兵火铳队,队长由甲长担任,十甲为一个一百二十个火铳民兵,由里长任




第374章 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这两位日后名震一方的流贼首领现在远在山西,还在王自用手下听用,目下王自用将山西的流贼分作三十六营,拥兵二十万,统一指挥,统一作战,把山西闹得乌烟瘴气,曹文昭在山西四面救火,这伙子人暂时跟刘仁玉关系不大,倒是神一魁的余党,还有盘踞在陕西中部县城的两大股流贼是眼前的威胁。

    刘仁玉现在要想的就是如何对付神一魁余党和盘踞在陕西中部县城的流贼,他的主要精力最终还是落在整军备战这个方面。

    靖边堡这次到关外作战,阵亡一千二百人,伤残达到两百多员,兵力损失达到一千五百,折损了将近一半。

    所以对于刘仁玉来说,当务之急是快些把损失的兵力补充起来才是。

    好在刘仁玉出征前,便留有经过训练的一千正军防守,损失的兵力可以从这部分人里面儿抽调,但这些人还不能全部补充进野战军之中,因为防守城池还是需要一部分兵力的。

    刘仁玉在无奈之下,只好扩大征兵范围,以前曾经当过流贼,有杀人经历,年龄在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丁也可以入伍。

    这样刘仁杰便招收到了一千二百多新军,这些新军被分作两部分,每部分各六百人,其中六百新兵与四百老军混编,专司守卫靖边堡和刘家堡,另外六百新兵则马上编入刘仁玉的靖边堡军野战军中。

    这些新兵被打散编入老军的队伍,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被老军同化。

    至于新兵训练的问题,出征之前,新军都在城里练,二十天以后出征的时候,守城的新军就在城里练,随同出征的新军在打仗的过程中练。

    如此,靖边堡军的野战军便暂时恢复到三千人的规模,其中王左挂的火铳兵人数仍为一千二百人,其余几位将主手下人马各为四百到五百不等。

    这样来安排以后,守城的兵力便还有一千人,其余三千则为野战军,刘仁玉特令所有将主,还有新兵训练营,抓紧时间练兵。

    以此同时,因为预想中大批流民会涌入刘家堡,所以刘仁玉特令马天君手底下的政府部门做好准备,一方面要在刘家堡中大量建设帐篷,以便流民来到刘家堡以后可以居住。

    除了为流民解决居住问题之外,刘仁玉还要求马天君准备好充足的粮食,水,换洗的衣服,还有准备好公共澡堂。

    同时医疗卫生团队也要做好准备,为新来的流民进行消毒,并且为他们治病,查看他们是否有疾病需要治疗。

    这些基本工作做完,接下来便是有司登记户口,制作身份铭牌,再然后是专人向流民宣讲刘家堡收留他们以后,他们的生计问题,出路问题,等等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毫无疑问的,这些新来的流民,当然目前主要是指男丁,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个是种地,这自是不需多言。镇北堡和靖边堡周边的土地被分完了,但这两个军堡之外还有很多土地没有被分出去,这部分土地可以分给新来的流民。

    那些新的土地周围将建立起钢筋水泥构造而成的村镇堡寨,每个村寨都里的每户人家都可以拥有火铳,弓箭之类的兵器,甚至火炮都可以有,每个村镇堡寨都挖地道,且互相连通,一旦遇到强敌,民兵可以防守,守不住就遁入地道躲藏。

    还一个职业是当兵,这算是刘仁玉治下百姓最有前途的职业。待遇丰厚,地位也高,死了当烈士,家人得到优惠政策,伤了可以转业当训导主任和新兵训练营教官;

    再一个是当产业工人,八小时工作制,有五险一金,还有双休日,但法定节假日只有春节放假,因为中国古代的节假日太多了,若是碰到节日就放假,工厂根本就开不下去。

    工人的福利较为丰厚,工钱同样也不低,一个人开工一个月,可以得到九两月钱。而且如果有哪个工人技



第375章 吾之福将至矣
    崇祯四年十一月十日,天色阴沉,鹅毛大雪自天空飘落而下,将苍茫大地笼罩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

    靖边堡校场,三千野战军整齐地站立着,不动如松,挺拔威武,军旗猎猎,迎风飘动。

    点将台上,刘仁玉居中正立,李继业,杨德胜,张铁牛,刘仁杰,王左挂分立两旁。

    “将士们,咱们陕西自打崇祯元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被流贼荼毒了长达三年时间,百姓流离失所,尸骨相望于野,当真是不忍猝睹。我辈执兵戈,所为何来,不外乎外御敌寇,内平叛乱。今日,你们随我一同出征,务必尽心竭力,奋勇作战,剿灭流贼,还陕西一个朗朗乾坤,还陕西百姓一方太平天地。”刘仁玉大声喊道。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万胜,万胜。”靖边堡军大声嘶吼着,声浪只透云霄。

    “杀羊祭旗,出发。”刘仁玉复又大喝一声。

    自有军士牵来羊羔一只,就地杀之,祭军旗。

    随后靖边堡军便依次开拔。

    大军出征,按照惯例,百姓们又自发出来欢送。

    今日送行的百姓们,脸上的表情轻松,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就连百姓都知道流贼的战斗力极度低下,绝对不是靖边堡军的对手。

    反观上次出征关外之时的那次送行,生离死别,好不凄楚。

    孙玉芸和杜若男早早地就来到大街上送行了,与他们二位同来的还有刘仁杰的夫人谭姬云,赵翠芝,此外还有李继业等人的妻子。

    这些靖边堡将主的夫人聚在一起,风景很是靓丽,普通百姓识得她们,知道她们身份尊贵,对她们又尊敬又害怕,是以百姓们都自动与她们保持距离,使得她们周围两米之内一个人也没有,这样自然是甚为清净。

    她们站在街头上很是等了一阵,便望见自家丈夫带着手下兵马缓缓走出军营,直奔西门而来,她们的眼眸立马就钉在自家夫君身上,再也无法挪动。

    而围观的人群也立马沸腾了。

    “预祝我军旗开得胜。”

    “荡平流贼,廓清寰宇。”

    种种口号,此起彼伏。

    刘仁玉等一干将主见惯这等场面,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

    只是在经过自家女眷所在的地方时,这些个将主才别过脸去,行上一个注目礼,随后便收回目光,再也不看了。

    孙玉芸等一干妇人却还是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丈夫的背影,直到这些背影消失不见,她们才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各自回返自家府邸而去。

    三千人的队伍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半个小时也就走完了。

    大军行至城外,刘仁玉便对着手下将士们喊道:“洪制帅正在中部县城剿贼,他老人家特令我等快快前去支援,中部县城距离咱们靖边堡城有六百里,我等还需全力行军,日行百里,六天内赶到中部县城。”

    “是,将军。”一众兵将们齐声应道。

    “仁杰,令你速派侦骑四面哨探,探十里,一旦有警,随时报之于我。”刘仁玉对着刘仁杰下令道。

    “是,将军。”刘仁杰得令,便径自去部署侦察任务去也。

    “无病,着令你速速带上几员得力干将,到中部县城洪制帅那里,去向洪制帅禀报,就说我军六日之内可到中部县城来。”刘仁玉下令道。

    “是,将军。”孙无病得令,便带上几个得力的手下,快马加鞭,直扑中部县城而去。

    刘仁玉做完这些布置,便带着手下人马继续行军。

    靖边堡军行军的时候,还是按照老阵型,辎重马车居中,战车环伺在大军两侧,将所有骑马的官兵夹在中间。

    刘仁玉手底下的人马全部都是机动性的,要么骑马,要么就是坐在马车上,一个步军都没有,所以行军速度相当之快,中部县城距离靖边堡有六百里,日行一百里,可以节约马力,不会对马匹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速度虽然算不上快,但也不算很慢。

    左右现在是洪承畴带兵把流贼包围在中部县城,又不是流贼把洪承畴围在中部县城里,刘仁玉一点儿也不着急。

    陕西中部县城之外,洪承畴策马立在雪地中,静静地凝望着远处的中部县城,眉头紧皱,一言不发,看起来心情很是沉重。

    按道理讲,三边总督在大明的官员序列中,已经算是比较靠前的大官儿了,是封疆大吏中重要性仅次于蓟辽总督的存在,洪承畴本该高兴才是,但是他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前番杨鹤宅心仁厚,对流贼一意招抚,致使流贼气焰高涨,势穷则投降,形势一好又反叛,形势不好又投降,有点儿好机会就又反叛,如此反复,搞得官军很



第376章 正式升官
    洪承畴盼星星,盼月亮,日思夜想,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心腹爱将,延绥西路副总兵刘仁玉。

    刘仁玉来到中部县城的那一日,洪承畴带着榆林军镇刘武国参将,杨锦荣等四位游击,另外还有榆林守备贺人龙,固原军镇参将张明哲等人一起出迎。

    “无敌,多时不见,前番你还是游击将军,现在我却要叫你一声刘总镇了。”洪承畴远远地望见刘仁玉,便呵呵一笑,朗声道。

    刘仁玉远远地望见洪承畴,赶紧滚鞍下马,拜伏于地,口中迭声道:“标下怎敢劳动制帅亲自出迎!”

    “无妨,无妨,你我在延绥就是旧识,如今承蒙朝廷抬爱,本官出任三边总督,你也是延绥西路副总兵了,你我自当通力合作,诛灭流贼,还陕西一个朗朗乾坤才是。”洪承畴微笑着双手将刘仁玉扶起来。

    “你们也都起来说话。”

    洪承畴瞥见靖边堡军的其余武官都还跪着,便微笑着示意所有人都起来说话。

    “谢制帅。”靖边堡众武官齐声谢道。

    “来,都是你的老相识了,你们且先说说话。”洪承畴闪开身来,让刘仁玉与自己身边的一众武将们见礼。

    刘武国,杨锦荣,张明哲等军将自与刘仁玉寒暄一阵,话题却都是围绕着刘仁玉高升而展开。

    刘仁玉还这般年轻,却已经升任副总兵,让他们这些年近半百,却仍然只是游击和参将的老武将感到有些丢脸,顺带的,似杨锦荣这等跟刘仁玉不是特别熟悉的武将,对刘仁玉甚至还有些许的嫉妒。

    然而这种嫉妒心理只在深心中生根发芽,却不曾在这些个将主的脸上显露出半分,这些个将主无一不是脸含灿烂微笑,对刘仁玉,恭喜恭喜再恭喜,气氛非常融洽,看似没有任何芥蒂。

    还有些将主,比如榆林协守守备贺人龙这等初出茅庐的小武官,对刘仁玉则是万分的敬仰。

    在这些个将主中,唯有刘武国对刘仁玉不曾有半分妒忌之情,因为刘仁玉是他的义弟,是一家人,义弟出息了,当义兄的自然脸上有光。

    待刘仁玉与心思各异的将主与刘仁玉见完礼,洪承畴便大手一挥,指着自家营帐道:“仁玉,安顿好你的手下,然后将你部原来千总以上的武官都叫过来,朝廷的升赏文书,官府,官印,腰牌,告身都来了,本官现在就给你。”

    “是,制帅。”刘仁玉闻听此言,顿时精神一振,而其余几个将主也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睛里写满了惊喜之情。

    虽然升官儿事情是早就定好了的,大伙儿都知情,但是如今等来正式的官服,大印,腰牌和告身,大伙儿还是甚为激动。

    安营扎寨的事情,用不了多少时间,过不多时,刘仁玉便带着李继业,杨德胜,张铁牛,刘仁杰,等一干将主出现在了洪承畴的中军大帐之中。

    洪承畴见靖边堡军的军将都到齐了,便拿出一封文书,展开来,缓缓念道:“大凌河大捷有功将士,升赏如下,擢升靖边堡游击将军刘仁玉为延绥西路副总兵,仍驻防靖边堡,李继业,张铁牛,马文山,刘仁杰,何二狗,陈丹青,王左挂俱擢升参将,孙无病,柯志宏,等擢升游击将军,其余有功将士俱升千总,把总,百总,旗总不等。”

    有功将士的名单太长了,洪承畴没有必要全部念出来,他只挑了几个重要的官职念了一下。

    这份名单念完,洪承畴便对着左右道:“来啊,将刘总镇等几位将主的官服,大印,腰牌,高升拿来。”

    “是,制帅。”从人应声以后,便径自带着人去取那些个物件儿去了。

    过不多时,便有好几十个人端着盛放着官服,大印,腰牌和告身的



第377章 弃车保帅
    洪承畴最欣赏刘仁玉的地方就是遇事不畏难,不推诿,不讲条件,不趁机要挟,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良好品行。

    他对于刘仁玉二话不说就要立即带兵上战场的行为虽则表示赞赏,但是就此答应也不太好,于是他便微微一笑,温言道:“仁玉何必操之过急,想来你部人马远来此处,定然车马劳顿,就先歇息一阵,养精蓄锐,明日再战也不迟。”

    洪承畴其实巴不得刘仁玉所部人马立即出战,可作为领导,场面上的话不说是不成的,上位者对待下属,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是必须的,而必要的关怀更是必须的,因为这样可以让下属感动,把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刘仁玉在官场也混了几年了,洪承畴的意思他多少也能猜到几分,是以他就装作甚为感动的样子,迭声回复道:“标下代手下将士谢过制帅抬爱,但我军并不十分劳累,因为我军要么全部骑马,要么全部坐在马车上,轻装简从,实在谈不上车马劳顿,所以我军完全可以立即投入战斗,万请制帅俯允。”
1...111112113114115...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