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改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武兴国
再说那山西巡抚许鼎臣,手底下仅仅只有七千人,却要剿灭十万流贼,想想都是焦头烂额,如今听说陕西最强的强军靖边堡军前来援剿,自然是喜出望外,连番派人催促刘仁玉且快些进兵,快快到太原来。
刘仁玉手下全是骑兵和机动性极高的马车,行动起来自然是极快的,他们沿路快速行进,直奔太原而去。
靖边堡军的一众将领们从流贼之祸最为厉害的陕西延绥而来,对于目前被流贼祸害甚惨的山西景象早有预感,而现实却也跟他们想象的分毫无差。
山西官道左近,稍小一些的村镇堡寨早已全数崩坏,残垣断壁,白骨处处,土地抛荒,杂草丛生,一片破败迹象。
靖边堡军沿途路过的石楼,文水等县城时,那些守卫城池的文官无一不是紧闭城门,派人上城墙,把靖边堡军当做流贼来防备。
刘仁玉每每看到此等景象,便笑着环顾左右道:“许军门派人来知会我军,说是我军所需粮草自可以到沿途州县支取,你等如今且看看,他们像是会支应粮草给咱们的样子吗”
“大帅,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许军门说的话未必好使。再说了,咱们是客军,客军在本地人眼里就跟贼没什么两样,他们这样防备咱们也很正常。”李继业听了刘仁玉的话,浑然不在意地说道。
“嘿,大帅,瞧他们那个熊样儿,咱们靖边堡军自备粮草,哪儿需要他们提供粮食,大帅,咱们不理他们,直接就到太原去就行了。”张铁牛也是满不在乎地说道。
“大帅,放眼整个大明,打仗只带粮草,根部就不需要地方支应的恐怕救咱们靖边堡军这一家吧。”孙无病也插上一句道。
“大伙儿说的是,听说这几年山西大旱,且还有流贼闹腾,收成肯定不好,而朝廷的辽饷却是雷打不动地要收,这地方官要是把收上来的粮食给了咱们,只怕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咱们就不为难他们了,走罢。”刘仁玉对于这些地方官的苦衷完全能够理解,所以也就由得他们去了。
靖边堡军由此也在不在各处县城停留,都是直接无视这些地方的存在,飘然而去,浑然不去理会那些百思不得其解县令们的感受。
“陕西来的客军,居然不来勒索钱粮,他们还是官军吗”
这便是靖边堡军所经过的石楼,文水二县县令们的心声,但他们的心中的这个问题却没有人能够给予他们答案。
靖边堡军快如疾风闪电,渡过黄河以后直走了三里便抵达太原城下。
这时早已接到消息的山西巡抚许鼎臣,还有山西布政使,按察使,各兵备道,太原知府等一干文官,另外还有山西都指挥使司指挥使,延绥西路副总兵曹文诏,陕西副将张应昌,荀伏威等一干将领特来太原城外迎接。
其实说起来,若是什么寻常的大明总兵到了太原,许鼎臣才不会大费周章,特意带着手下这么多人出来迎接,这还不也是因为靖边堡军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在整个大明,尤其是兵灾频仍的九边重镇,靖边堡军一直都是一个传说一样的存在。
装备精良,粮食自给自足,从来不祸害地方,战斗力超强,打建奴和北虏动不动就大获全胜,就是皇上也也特别欣赏,干活儿卖力,不给饷银都加班加点的模仿军队。
这样的军队谁不爱,这样的军队许鼎臣不来亲自迎接,岂不是白当了巡抚这个官儿。虽说大明文贵武贱,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文官或许金贵,道德文章做的极好,然而这在动乱之世却并没有什么用处,平定流贼可不是靠道德文章就能搞定的。
现在大明正处于多事之秋,还需要多多依仗武人,是以许鼎臣不得不带着自家手下的文武官员出来迎接。
所有人都想亲眼看一看,这支多次击败建奴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入太原
刘仁玉手底下的特工早就已经把许鼎臣和曹文诏这两个重点人物的画像送到了刘仁玉的手上,所以刘仁玉一招就认识了许鼎臣和曹文诏。
或者就算刘仁玉手底下的特工没有将许鼎臣的画像送到刘仁玉手中,刘仁玉也知道穿着绯红色官袍,走在迎接队伍最前面儿的肯定是山西巡抚许鼎臣。
想明白这一点儿,打起招呼来也就不麻烦,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当然是刘仁玉要先打招呼,作为武将,无论如何也要给足文官面子才成。
“许军门,末将惶恐,怎敢劳动您和诸位上官,同僚出城来迎。”刘仁玉双手抱于胸前,笑的犹如春天怒放的花朵一般,口中跌声道。
“哈哈哈哈,本院早就听说刘大帅麾下的靖边堡军乃是百战雄师,今日观之果然名不虚传啊!”许鼎臣只是微微一拱手,然后便放下双手,微笑着说道。
“军门过奖了,末将手底下的兵也不算什么百战雄狮,就是听皇上和朝廷的话,叫咱们杀谁,咱们就杀谁,拿命来拼杀罢了。”刘仁玉复又客气道。
“哪里,哪里,刘大帅不必过谦,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儿,你们靖边堡军算是我大明数得着的强军了,你们在大凌河,一战打出我大明的国威军威,前几个月又挫败察哈尔部大军,这百战雄师几个字如何当不得。”许鼎臣复又笑道。
这话听得实在是舒坦,靖边堡军一众军将们都认为许鼎臣这个巡抚当的很是不错,至少说话非常中听,不由地对这个巡抚很有些好感。
“大凌河之战,都是因为邱军门指挥有方,张兵备不畏建奴兵威,奋勇争先,祖大帅,宋大帅,吴大帅在旁协助,方能击退建奴,至于前番击退北虏察哈尔部之事,也是因为洪制帅军前调度,李将军全力协助,方能有此战果,绝非末将一人一军之功也!”刘仁玉实在是不敢将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便赶紧结束一通道。
“好,刘大帅如此年轻却不骄不躁,不贪功,不慕虚名,有你坐拥此等强军,实乃我大明之福,社稷之福也。”许鼎臣听了刘仁玉几句话,觉得这个年轻的总兵知进退,很谦虚,并非祖大寿那等桀骜不驯,难以驾驭的人,是以高兴之下,便说出了这番话来。
刘仁玉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已然距离许鼎臣很近,他并没有急于答话,只是带领手下人等纷纷单膝跪地,对着许鼎臣和一众文官们道:“末将延绥总兵刘仁玉,”
“末将延绥西路副总兵李继业,”
“末将延安副将杨德胜,”
“末将绥德副将张铁牛,”
........
“见过许军门和诸位上官,末将等有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万请许军门和诸位上官恕罪则个!”
大庭广众之下,刘仁玉无论如何也要把礼数做足,免得许鼎臣和其他文官记恨,给自己找小鞋子穿,让他们靖边堡军行军打仗都打不利索。
那许鼎臣见刘仁玉如此晓事,心中愈发高兴,他马上就踏前一步,双手虚扶一下,将刘仁玉扶起来道:“刘大帅刚刚在陕西诛灭流贼,抵御完北虏,现在就又不辞辛苦,远来我山西助剿,说起来,该当是本院代山西父老谢过刘大帅才对,来,刘大帅,诸位将军,请受在下一拜。”
刘仁玉将许鼎臣作势欲拜,当然不会让对方得逞,这都是花架子而已可不能当真的,若是他刘仁玉果真让许鼎臣拜下去,那可就不美了。
于是他赶紧双手扶住许鼎臣,口中跌声道:“军门,这如何使得,您为了山西这一方水土的安宁,百姓的康居多有操劳,有您这样的封疆在,实在是山西百姓之福也,末将实在是感佩万分,就为您为了一腔热血都为百姓而流的做派,末将也应该拜您才是。”
刘仁玉说到这里,便后退几步,作势又要再拜,这下许鼎臣就不干了,拜来拜去有完没完,不如各退一步。
“呵呵,罢了,刘大帅,军情十万火急,我等还是要快快解民倒悬,吊民伐罪才好,在这里为了些许虚礼而空耗时间多有不美,来就让本院来为你引荐.....”
许鼎臣话音一落,便将自己身后的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兵备道,知府,知县,还有各个总兵,副将,参将,介绍给刘仁玉认识。
刘仁玉在许鼎臣的引荐下,自然是一口一个久仰大名,相见恨晚之类的话。
除了许鼎臣之外,刘仁玉跟其他人一般也只是点点头,应付一下而已,唯有在见到曹文诏的时候,刘仁玉才很是认真地打量了一下对方。
这曹文昭目下正当盛年,很是年轻,他国字脸,剑眉,一双狼目中闪烁着狠厉之色,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杀气,一看就是个狠角色。
“不愧是威震明末的猛将,今日观之,确然有些气势。”刘仁玉在心中点评曹文诏,时间上就不免多看了一下,这让急性子曹文诏略略有些疑惑。
“刘大帅,您这是有话要给曹某说吗”曹文诏语气冷冽,浑然也没有把自己眼前这个名震陕西的名将看在眼里。
靖边堡军诸将见曹文诏说话极不客气,都是齐齐一愣,脸上颇有怒色,便是许鼎臣听了曹文诏的话,也是微微皱眉,但他却什么也没说。
刘仁玉见曹文诏对自己很不友好,却也不动怒,只是微微一笑道:“没什么,刘某在陕西久闻曹总镇大名,曹总镇用兵如神,初入山西就带着三千战兵击灭巨寇王嘉胤,随后剿除流贼的时候,作战勇敢,连战连捷,流贼听闻曹总镇之名,无一不是心胆俱裂,
百姓感佩曹总镇之武功,便编出一首歌谣,说是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刘某听到曹总镇的威名,就想着似曹总兵这等英雄人物定然是英武不凡,如今见到曹总镇,才发现曹总镇果然是英武不凡,这才多看了几眼,如有得罪之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两位公公难缠
刘仁玉自打听说陈大金和阎思印两位大太监在太原城里监军开始,就知道这两位爷肯定屁事儿没有,身体绝对安康,只是不愿自降身份,跟着许鼎臣一起出来迎接自己等人而已。
许鼎臣和山西一众官员们的乌纱帽都跟流贼的剿杀事宜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都要出来迎接刘仁玉,至少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
陈大金和阎思印两位公公却是皇上派来的监军,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不会因为山西的战事受到半点儿责罚,他们自然就没有必要来迎接刘仁玉。
刘仁玉根据以前的经验,认定出了极少数极品太监之外,一般的太监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而且基本上现在的太监在糖衣炮弹面前都是纸老虎,他不想让这些死太监掣肘自己,于是就让刘仁杰去准备礼物,一共六份儿,两份重礼,四份薄礼,两份儿重礼给陈大金和阎思印,四份儿薄礼给这两位公公带来的侍从。
刘仁玉早就料想到他的敌人不仅仅是流贼,还有官场上的各种奇葩,所以必须带着糖衣炮弹,以便随时打垮各种官场上猪队友,让他们如果不能帮忙,至少不要添乱。
刘仁杰得到刘仁玉的命令,马上就去安排这些事情去也。
刘仁玉考虑到刘仁杰不知道山西巡抚衙门所在地,便特意将脚步放慢了些,他为了让自己放慢脚步的行为变得更加自然,便微笑着对着许鼎臣道:“许军门,敢问您将宴席安在何处”
“巡抚衙门日见厅。”许鼎臣回道。
“敢问许军门,陈公公和阎公公两位公公在何处安歇”刘仁玉又问道。
“两位公公目下就在巡抚衙门后院儿中暂住着,待会儿刘大帅可以自去拜见二位公公。”许鼎臣说到这里,却是没有说要跟刘仁玉一起去见二位公公的话,这却是让刘仁玉有些奇怪。
“军门,您不和末将一同去见二位公公吗”刘仁玉好奇道。
“本院与二位公公朝夕相处,早就见够了,刘大帅还是自去见他们吧,本院在日见厅备好酒饭,等刘大帅见完两位公公,便请二位公公一起来吃吧。”许鼎臣说到这里,似乎已然在极力掩藏心中的不虞之色。
刘仁玉见到许鼎臣这般容色,自然知道两位公公肯定跟许鼎臣闹了很多不愉快,所以也就不再多问,他不再与许鼎臣多话,径直跟着对方直奔巡抚衙门而去。
他二人齐头并进之时,刘仁杰策马奔至,对着自己马鞍上的几个大布袋子点一点头,刘仁玉看见了,心领神会地点一点头。
如此,靖边堡军一众将领们在太原百姓的夹道欢迎之下,便走到了巡抚衙门大门口,到了这里,所有人都各自翻身下马,将马匹交予门口的下人拴住,然后他们便顺着甬道,一路往里走。
众人行至日见厅,许鼎臣还有一众山西的文武官员们便都止住步伐不再往里走,只是支使一个下人给刘仁玉等人带路,带他们到后院儿厢房去跟两位公公相见。
刘仁玉见一众山西官员们似乎都畏惧两位公公如虎,心中不免愈发觉得奇怪,也不知道这两位公公究竟是何等成色,居然能让这么多官员不愿与他们相见。
心中怀着这样的想法,刘仁玉便抽空询问刘仁杰道:“仁杰,你准备的礼物可还到位否”
“回大帅的话,几位公公都是京师来的大人物,现在又在太原,不方便送出咱们的马车这些大物件儿,所以末将给两位管事的公公准备了八千两银子的银票,还有一些珍宝器玩,另外几位公公那里,末将准备了五千两银子的银票,还有些许珍宝器玩。”刘仁杰回复道。
“嗯,这份礼不轻也不重,两位公公应当还是会喜欢的。”刘仁玉听了刘仁杰的答案,先是微微一笑,随后便对着自家几个手下严肃叮嘱道:“看起来,这两位公公似乎很是不好应付,尔等待会儿见到两位公公以后,都给我小心些,仔细些,礼数周到些,免得他们给咱们小鞋子穿,尔等可听分明了”
“是,大帅,我等都记下了。”李继业等一干将主跌声回复道。
“刘大帅,几位公公就在左边儿那个院子里,小的还要事情要忙,这就去了。”那引路之人走到几位公公居住的院子以后,说什么也不肯再挪动脚步,抬脚就要往回走。
“你且等会儿,这一路辛苦你了,来,小小意思,收下吧!”刘仁玉话一说完,便拿出一锭银子塞到那下人手中。
那下人拿在手里只觉得一沉,便定睛细看,他赫然发现自己手中居然有一锭十两重的银子,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就带个路吗至于吗
“哟,小的谢过军爷厚赏。”那下人得了此等厚赏,自然是跪伏于地,连声称谢。
“你不必谢我,我且问你,这几位公公是不是很难伺候”刘仁玉出言问道。
“哟,谁说不是呢。”那下人听了这个问题,先是径直站了起来,随后便一脸苦涩地继续道:“都怪咱们山西剿贼不力,流贼寇犯京畿重地,惊了圣驾,皇上龙颜大怒,这才派这几位公公到咱们这里督战。
这京里的公公们到了,咱们自然是小心伺候着,谁知这几位公公却跟吃了枪药一样,横看咱们,竖看咱们,怎么看怎么
第四百七十五章 熟人好办事
花钱请人办事,效果只是大大不同,那尖脸儿宦官进去没多久,便笑呵呵地自屋子里出来了,望着刘仁玉笑道:“刘总镇,咱家已经跟陈公公和阎公公说了,说您啊,是咱们老祖宗的熟人儿,两位公公听说是故人来了,就叫咱们赶紧叫您几位进去。您几位,请。”
尖脸儿宦官说着话的功夫,便弯腰躬身,右手的手臂伸直,做一个请的姿势,刘仁玉望见了,先是客客气气地回上一句道:“有劳公公了,”然后他又回过头来对着几个手下们道:“走罢,跟咱本镇去拜见两位公公。”
“是,大帅。”一众靖边堡军将领们得令,便跟在刘仁玉的身后,鱼贯而入。
众人进得厢房之中,未见到人,却是先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儿,然后刘仁玉定睛一看,赫然发现土坑上一左一右端坐着两个面白无须的年轻男子。
此二人都是精瘦的样子,目光锐利,面色阴沉,长长的脸,一看就不像是什么好人。而他们身上,好家伙,穿的是明黄色五爪蠎服,脚上乃是黑顶红底的皂靴,头上乃是一顶翼善冠,此冠顶上镶嵌着一颗巨大的夜明珠,在这光线略有黑暗的厢房内熠熠生辉,绽放出万千光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