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当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冼青竹

    到时候只需要静等刘备一方攻城便是,如此什么情报不都没用了,正面开大不就都一清二楚看的明白,哪还需要现在这般费力……

    然张卫不在意这些,魏延却是很看重手下哨骑带回来的情报,尤其是在他得知阳平关又重新加固乃至扩宽后,那张未老先衰的苦瓜脸又是紧巴了几分。

    本身这先锋大将之任按理说是三将军的囊中之物,可汉中对蜀中的重要性又不是一分二分那么简单,刘备思来想去之后,终是没把自己三弟放在先锋之位,而是命其紧随中军本部而动。

    那这份重担顺理成章的便落到了魏延头上,其中或多或少也有刘备故意培养魏延的意思。

    而相较于张飞的暴脾气略微莽撞的性子,魏延审时度势对战场局势变化的揣测却是很到位,因而刘备对其很是放心。

    但谁人不想立功,谁人不愿作为破城之将替主公踏出入侵汉中的第一步,魏延心里也少不了这样的想法。

    只不过按照他的本意,是打算初阵便于张卫交战,进而试探一番看看对面城防的。

    结果却是被阳平关的变化给破坏了原本的打算,加高加固又扩宽,很显然阳平关从难啃的硬骨头变成了铁骨头。

    魏延手头就只有三千荆州甲士,哪怕是在狂妄自大,他也没说敢用这些人就拿下阳平。

    至此试探一事还未展开便已告吹,魏延只能先到城下安营扎寨,静等主公后方大军至此再行商议攻城之事了…………

    (iishu)是,,,,!




第三十六章 阳平之战(中)
    【】(iishu),

    先锋无有作为,本身也不算什么过错,毕竟攻城之事不是光动嘴皮子就能够办成的,机会稍纵即逝,可若是一丁点机会都不复存在,那让魏延去强攻阳平,岂不是太过为难他了。

    到时候恐怕损兵折将后,其不仅无功反倒有过,故而冒失的进攻最是不可取,倒不如先安营扎寨以稳为主。

    打探情报给后方的主力大军提供最有效的支持,那魏延此番也就不算白做这一次先锋大将了……

    魏延大张旗鼓的在阳平关下安营扎寨,张卫如果再不知道那他可能就是瞎子了。

    只不过相较于魏延通过哨骑对阳平的了解,张卫却是对城下刘备大军一无所知,甚至他连魏延所部到底有多少人都不甚清楚,这种时候数灶怕也是没多大用处,除非能有人俯视观察整个魏延的大营,否则是根本无法探知其内部情况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其实可以实现,那便是张卫这边有胆大心细手脚麻利的人,能够顺利潜入魏延大营之中,还能够在大营重丝毫不被发现的转一圈获得情报,进而身而退才成。

    只是这等异想天开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就凭张卫手底下那些哨探,又哪里是有资格潜入荆州军大营的,跟遑论此营主将可是魏延魏文长本尊……

    到时候张卫若真的派人行潜入密探之事,怕不是得来多少人送多少人头,跟羊入虎口一样没什么区别。

    说到这,魏延倒还真摆好了阵势期望张卫能有点动静呢,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他失望而告终……

    张卫如果有那胆子和见识,别说什么白水关了,怕不是这蜀中之地得有一般都得归张鲁所有,哪还轮得到刘备半路截胡。

    所以魏延的期望终究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张卫自是知晓城外蜀中大军抵达正在扎营,但却是一丝一毫想要出城试探的念头都没有。

    在张卫的眼里,守住阳平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守’!

    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还不动,一切都要以阳平关为基准行事,只需要安安稳稳的守住阳平关,保证关城不是,那在张卫看来便是万事大吉……

    这种龟缩式的行为跟当初固守雒城的刘循有些相似,但就本质上而言,张卫与刘循之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刘循那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仅加强了雒城的防御,更是紧盯城外刘备大军的动静,以不变应万变。

    而张卫呢,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固守而已,简单的解释一下,便是顽固的困守,就是如此……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反正在张卫眼里,只要刘备越不过阳平关墙,那他就是完成了任务,乃至大大的功劳已经到手,只等回去接受兄长的封赏了。

    什么趁敌不备以偷袭之,什么入夜过半喧嚣破营之类,更是不在张卫的思考范围之内……

    所以说嘛,张卫的守城跟刘循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者之间唯一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都在各自坚守的城中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而两者却也一样有着巨大的区别差异,那便是刘循固守雒城还有等待支援的机会,虽然到他城破败亡之时援兵仍然未到,而且还出了不少的岔子,但最起码他们还是有不少后援的。

    可张卫这里呢,阳平关中一万军士已经是张鲁最后的家底了,汉中境内想要再掏出来一万大军,怕不是挖心掏肺的难度,想要在兵力上给予张卫支援,怕不是最快也得到明年去啊……

    一个有援兵都没守住,一个基本是得不到支援,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了,更何况这两次攻城的刘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次雒城只是携势而动,今次进攻阳平,却是早有准备乃至预谋之事,不论是兵卒数量还是将士士气方面,都跟前次雒城之战大相径庭……

    一面是做好了准备等待刘备大军发起进攻的张卫,另一面则是稳坐营中期待阳平那边有人上钩的魏延。

    双方就这样一点点的僵持住了,直到三日后,刘备率领的中军本部可算是通过了山路赶到阳平关下。

    而张卫也才清楚的知晓刘备本部大军方才抵达,之前城下营中怕不是只有少量敌军而已。

    若换了旁人,此时可能已经后悔不跌,恨自己之前为什么没有率兵出城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甚至还有可能初战告捷为己方赢来巨大的士气。

    可在张卫这里,刘备大军的出现,让他产生更多的却是一种侥幸心理,而非是什么后悔莫及……

    张卫自觉英明神武慧眼辨析,没有上了敌人的套没有冒然出关接战,殊不见之前城下营中那等戒备森严的样子,很明显就不是一伙好惹的。

    出城一战胜了到也罢,可若是败了那可怎么办,士气暴跌军卒再无战心,那等到眼下刘备真正的大军出现时,又拿什么来抵抗人家呢……

    不得不说,张卫的脑回路有的时候确实是离谱到不行,但有句话也说的好。

    错有错着,张卫没有冒失的行动,却也是让他逃过一劫……

    虽然不似他想象中的那样,但魏延早早补好的陷阱也足够让他喝上一壶了。

    而张卫选择了龟壳神功闭门不出,这直接让魏延的布置白费,硬生生让他躲过了这次危机。

    只是事情的真相注定是没有解答的机会了,刘备大军既至,哪还有什么好说的,阳平大战蓄势日久,就只等真正爆发的那一刻了……

    面对被武装成刺猬一般的阳平关,魏延下不去嘴,刘备其实也不太舒服。

    刺猬这二字可是地地道道的形容词,张卫确实是在阳平关城上布满了粗壮的尖刺标枪,其作用自是防备敌军登城作战了。

    而要向攻城,除城门一路外,登城可是仅剩的选择,其他什么水路山路的,眼下根本就行不通的。

    张卫虽然能力不咋地,本事也不大,但最基础的东西可还都没忘记。

    水路不同,山路更是没有,甚至他连城门也给堵死了,这一点倒是跟刘循有些相似,但毕竟是古往今来守城之将必行一事,张卫能够做到这种地步也是正常……

    只是眼看着面前毫无破绽的阳平关,刘备却是有些头疼,他可不想这对汉中的初战,便使己方蒙受巨大的损失。

    可阳平关不下又不行,那这攻城一事可就得好生琢磨琢磨了,最起码不能莽撞冒失的展开攻势。

    虽然张卫是个白痴,但城中一万汉中军也不是假的,要知道据高而守依险而立,城池攻防双方,最占便宜的永远是守军。

    而最吃亏的,则一直都是自下往上的攻击一侧…………

    。

    (iishu)是,,,,!



第三十七章 阳平之战(下)
    【】(iishu),

    强攻不智,可若不攻又不行,最起码初战试探是必要的,否则大军兵临城下却是什么事情都不做,那未免也太过虎头蛇尾了一些……

    心念至此,刘备便决定翌日展开对阳平关的攻势,不求初战告捷,只为试探虚实。

    若有成效自是好事,乃至能一举攻克阳平更是大喜,只不过攻不下也无伤大雅而已,毕竟阳平关好歹也是汉中门户,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山野村落,一碰就破的那种。

    心中早有准备的刘备,自然是不担心在阳平关失利一二,眼下唯一能够让他忧虑的,只有久攻不克这四个字……

    古往今来攻城之战,最忌讳的莫过于此,长久以往的攻城之战,不仅仅是对士气的考验,更是对后勤补给粮草运输的巨大压力。

    而眼下蜀中过金牛道往汉中而来,最麻烦的可不正是粮草方面的运送吗。

    大军过境不容易,运粮出蜀亦是不轻松,过白水到阳平,这一路上山道栈道不计其数,能够顺利的抵达前线大营便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如果万一再碰上个天灾险阻之类,哪怕只是天降大雨,恐怕也会对运粮一事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而攻打阳平,些许挫折根本不在话下,最麻烦的便是久攻不克粮草供应不上,导致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

    就算刘备在汉中早有准备,孙乾前次进入汉中到褒中与马超会面,为的就是在谋取汉中时能够有臂助提供支援。

    可若是支援没到,他们便因为粮草供应不及时而导致军心涣散兵丁浮躁,哪还谈什么进攻汉中了。

    到时候兵无战心,将无战意,纵使张卫再怎么废柴,那阳平关恐怕也会如高山耸立令人望而却步啊……

    刘备的担心不是无的放矢,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哪怕是对面城中的张卫,恐怕都很清楚,毕竟他们可是旧在蜀中作战,粮草方面的问题比之刘备更加看得真切些。

    只不过战前思虑是其一,未等真正开战过后,定论尚且不能确定,所以有隐忧没问题,但却也不能时时刻刻挂在心头,否则以刘备军主帅的身份,整日里愁字挂眉头,那或多或少也不利于攻城之势的……

    刘禅很清楚此时老爹心里头那份焦急和迫切,他也明白汉中对整个益州而言的重要性。

    否则老爹也不会在南中未定之前,便开始着手攻略汉中之地了……

    要知道有了汉中才可以连通凉州,才能让益州跟荆州之间多出第二条通路来。

    南郑往东,过西城到上庸,紧接着便是襄阳。

    而往北走褒斜道,子午道,故道,乃至下辨等地,都是通往凉州司隶的关键!

    只此可见,汉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对刘备来说可是要比南中更加有用的……

    蛮夷之所向来是行羁縻之法,刘备也没打算短时间内就能够让南中蛮夷彻底归心。

    之前有一个五溪蛮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要知道天底下可找不出第二个五溪老蛮王那种开明的人出来,更不可能有第二个沙摩柯。

    所有天上掉馅饼的美梦还是不要胡乱做的好,专心致志的将目光发在更加实际的地方,比方说汉中,才是最妥当的……

    打仗要趁早,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刘备便已经下令埋锅造饭整军待命,只等将士们吃饱喝足积攒力气后,便正式展开对阳平关的初次碰撞。

    而此时,作为阳平关镇守大将的张卫,还搂着自己的小妾在床上呼呼大睡,丝毫不知晓关城外的刘备大军,早已是结阵蓄势,马上展开攻击的姿态了……

    “咚!咚!咚!咚!……”

    一声声沉闷的战鼓在阳平关下响起,作为初战的荆州军甲士面色冷酷脚步稳重,一点一点的向着阳平关方向推进。

    而此时阳平关上的守军却早已被这进攻的擂鼓声而吓得惊慌失措,作为值夜负责城防的大将杨昂此时根本不在城上,一时间阳平关墙上竟然没有一个统筹局的指挥,这事说出去怕不是得被人笑掉大牙。

    可事实还真就是如此,张卫把守夜的苦差事交给了杨昂,而杨昂虽然此番是戴罪立功,可他也不愿意吹着凉风熬夜。

    有那功夫都不如美滋滋的在被窝里好生睡一大觉,杨昂也羡慕张卫有美姬相伴,但人家是主公亲弟,又是守城主将,这点特权谁也说不了什么,毕竟身份地位在那摆着。

    在加上杨昂本身也只是靠关系上位,张卫有命他也不得不从,但这家伙只是挺了小半夜之后,终是耐不住困意,早早翘班扔下自己的职责回去呼呼大睡了,根本没有记得自己身上还肩负守城的重任……

    而刘备选择的进攻时机却是恰到好处,正值阳平关日夜换防时间未至,张卫跟杨昂主副二将都不在的时候,他便发起了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虽说是试探,但总归也要打出己方的士气,派出荆州军为战,一来是可以止损,而来真万一有什么奇迹出现呢,做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否则不就是一条咸鱼了……

    当然,刘备肯定不是咸鱼,刘禅虽然立志做一条可以自己翻面的咸鱼,却也不会在汉中这档子事上乱来。

    故而在所有人都没有预料的情况下,荆州军的登城之战竟然是出奇的顺利。

    阳平关上没有统一指挥的主将,其余各级将官基本上是以自我为战,大家都是平级谁也调动不了谁。

    反应快的人知道大事不好,敢忙去找他们的主将张卫和杨昂,剩下的自是奋力抵挡荆州军的进攻……

    可荆州军都能把益州兵按在地上摩擦,汉中张鲁所部又怎么是他们的对手,这还更别说此番负责攻城的先登勇将正是刘备的三弟,万人敌张飞张三爷了。

    本身三将军心里就憋着气,一来是没有在大哥那讨到酒水,而来是先锋之职被魏延那小子夺了去。

    张飞虽然不会因此迁怒于魏延,可心里头怨气难平却也是真的……

    这回好说歹说从大哥刘备那里争取来了率部先登的任务,刘备也觉得派三弟去说不定能有奇效,便应允了他的请求。

    结果好了,人家兄弟两人达成共识,反倒是苦了阳平关上的守军,他们要面临的却是荆州百战甲士,跟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陷阵悍将张翼德…………

    。

    (iishu)是,,,,!
1...107108109110111...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