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当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冼青竹
这样到也挺好,孙尚香自己管自己的,也不用在乎旁人说些什么,每日练练武,骑马上街逛一逛,带还挺悠闲的……
只是刘禅倒霉了,就是自从那天跟这位姨娘正式见面之后,他就成了孙尚香眼中颇为好奇的对象。
平日里有事没事就来找糜夫人说话,美曰其名是为了增进姐妹之间的感情,还经常去探望刘禅那还在养病阶段的娘亲甘夫人,两边关系都还算处的不错。
这也是甘糜两位夫人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野心,妾室身份低微是一方面,性格本身不争才是关键……
可你跟姐妹唠嗑什么的总来找我刘禅做什么呢
每次刘禅在孙尚香跑过来以后就找借口溜走,反正他现在正是需要多看书多学习的时候,哪怕是天纵之才,这根基也自然是越深越好,将来总会有用得着的时候……
可这样总躲下去也不是办法啊,马有失蹄万一哪天一个不留神,被孙尚香给逮住了,刘禅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应付这位姨娘呢。
难不成还要靠自己这小身板跟人家比划比划不成
刘禅自大那天晚上看过老爹英勇神资之后,就主动要求学习剑术。
不说像老爹刘备那样天下第一,能跟二叔三叔周旋的程度,那也得有模有样才行啊,不然岂不是坠了自己父亲的名声……
本来还兴致勃勃的刘禅,直接被老爹刘备一句年纪太小给拍在了地上……
刘备对于儿子想要习武自然是高兴地,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增添乱世生存的本钱。
可刘禅现在才三岁啊,虽然马上四岁,可身子骨仍然瘦小,还没有张开的情况下就想要习武打磨身体,那跟自杀有什么区别。
为了避免刘禅伤心,刘备还好一番安慰,表示等到儿子八岁身体发育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先一步打磨根基了,到那时老爹一身本事定然不会藏私。
刘备这不安慰还好,一安慰就给刘禅推到了五年以后,那还得了了
如果按照历史走向,五年以后孙尚香可能都不在荆州了,那刘禅学不学其实都无所谓的。
可问题是五年间呢,更不用说还有刘禅这个小蝴蝶的影响问题,历史还能否按照原来的走向都不好说的。
而且刘禅可是从母亲跟二姨娘糜夫人那里得知,他这位大姨娘对自己的兴趣是只增不减越发的严重。
别说五年三年的,就是三个月刘禅恐怕都要躲不过去了啊……
然而没办法就是没办法,刘禅也只能躲一时是一时,就只能看老天照顾不照顾自己了吧。
真要是万一被大姨娘孙尚香逮住了,刘禅已经准备好坦白从宽了,到时候就俩字,认命……
第二十九章 英杰公瑾
江东周公瑾,历仕孙家两代,殚精竭力忠心耿耿,是孙策能够打下江东最大的臂助,也是孙权坐稳江东之主最有力的支持者。
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已经站在了当世英雄豪杰的一等之列,留名于世传唱千古已是必然。
人都知江东美周郎懂音律有才情,长得帅不说,还风流倜傥心胸大度,更有江东二乔中小乔为妻,简直是羡煞旁人。
娇妻美眷,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周瑜是一样都不缺,可谓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更有赤壁一战大败曹军数十万人马,风头当世无两,为自己在后世的史书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天底下没有永远完美的事,自然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人。
周瑜这身子骨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从小到大一直都未曾彻底的解决掉。
多少大夫都找过了,可就是看不出真正的毛病来。
说是从母体出生时先天的病症吧,这好像也不对劲,因为周瑜家里可是世代官宦。
父亲周异做过洛阳令,掌都城地方政务;从祖父周景,从叔周忠皆官至大汉太尉,位列三公,妥妥的官宦子弟。
周瑜母亲怀他的时候,什么补物营养一概不缺,出生的时候白白胖胖,哪里会是有先天病根的意思……
也许这就是天命吧,注定了周瑜完美的人生当中会出现这困扰他一生的病痛。
早年的各种病症,就算是有治愈的恐怕也落下了不少的病根。
再加上其结义兄长,也就是孙权的老哥孙策被人刺杀身亡,独留下一份偌大的家业给其弟孙权掌管。
那时在孙策临终之际,就郑重的委托周瑜代为管教自己的弟弟孙权,也拜托周瑜务必要保住江东孙氏,保住他们兄弟俩联手打下来的基业……
兄弟临终所托,周瑜自是尽心竭力的去完成,哪怕有种种万千困难,却也无法阻挡周瑜的脚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瑜在孙权尚且稚嫩的时候,一个人挑起了江东的重担。
不仅没有让失去孙策的江东陷入混乱,反而使得江东更加稳固,更加发展壮大起来,这才有了后面赤壁大败曹军的机会……
可也正是因此,周瑜终是身体疲弱积劳成疾,咳血都能算是日常现象了。
周瑜自己也很清楚,如果再这样下去,他恐怕要走上英年早逝的道路了。
但总归有些事情需要人拿性命去完成,比如説刘备刘玄德一直坚持的仁义之路,比如説曹操曹孟德所崇信的顺我昌逆我亡的唯我霸道,也比如説他周瑜所承兄弟之遗托……
赤壁之后,忙着攻占南郡。
曹仁誓死抵抗,拼尽全力阻挡周瑜的进攻。
周瑜其实大可不必要这般拼命的,孙权在合肥开辟第二战场,早就已经派人传书,打算征调周瑜过去帮忙,至于南郡这里对于江东而言,或者说对于孙权而言着实是有些鸡肋。
可自知身体每况愈下,恐怕时日无多的周瑜则更加看中南郡,或者说他更加看重南郡所连通的长江水路,开辟进入益州的战场路线。
一个小小的江东不足以作为平定天下的根基。
如果妄想靠着一州之地于占据半壁江山的曹操抗争,那恐怕只是在痴人说梦罢了。
人口,资源,经济粮食等等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江东的发展。
中原的和江东的对比大家一目了然,周瑜为了完成先兄的遗愿,为了江东孙氏的未来,他必须要有更大的野心,也必须要有更长远的目光……
益州,就成了周瑜眼中的一块肥肉,也是他计划当中坐拥南地于北方曹操抗衡的关键所在。
当初鲁子敬所言三分天下,不也正是想着攻伐
第三十章 孙权借人
从甘夫人染病四处寻医开始,整个荆南地区的医者就被刘备给整治了一遍,大改往日虚荣浮夸之风起,转而更加的务实起来。
再加上天下两大神医华佗和张机的坐镇,荆南对于医道的发展却是日益增进。
当然了,最先受益的自然是刘备手下这批医官,他们可都是每天都跟在华佗身边学习着,眼见耳听之下自然要进步快的许多……
并且刘备还准许华佗在城中开馆,时常免费为百姓诊治拿药。
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既能让华佗满足治病救人的想法,又能让刘备白白赚了无数的名声,简直是一举两得。
而在无形之中,神医华佗常住荆南的消息就随之散播开来,其中自然是有刘备的授意,不然这消息哪会传的这么快速。
刘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医者过来,不说个个都要求跟两位神医一样,只要能收获一些医术高明的医者就足够了,毕竟超凡脱俗入神之流岂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
一个华佗一个张机就已经是天下难得的人才了,虽然不能说是真正的包治百病,可就华佗那一手神乎其神的外科医术就足以让刘备惊呼连连。
更不用说还有一个在跟伤寒疫病死磕到底的张机了,这段时间有了华佗的加入协助,张机对于伤寒疫病的研究进度那叫一个飞快。
甚至按照现在的速度,张机预估用不了多少年,他就能跟华佗一起将天下伤寒疫病九成九之数尽皆整理完毕,其中包括医治预防等各种方面。
到时候集册成书定会是一本传世巨著千年医典啊……
刘备这边医疗研究搞得风生水起,华佗的名声又传扬在外,这就使得天下医者风云而动。
就连曹操都不得不下令让麾下各路关卡严加防范,阻止治下医者南下荆楚去求医道。
可像曹操这样有远见能看清刘备想法的人真就只有这么一个,其他诸侯好似完全不在意这件事似的。
扬州,益州,交州,乃至偏远的凉州等地都有医者源源不断的向着荆南小小公安县城汇聚而来。
就连刘禅这几日出府闲逛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这城内多出来不少的外来人口。
个个都背着药篓行囊,身上一股子浓重的药味,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召开了天下第一神医比赛大会了呢……
刘禅私底下也想过,如果等将来事情发展成熟一些,或者等华佗跟张机那两本传世医典编写完成了,到时候真正召开一场全天下医者都为之动容的盛会,那又会是何等景象啊……
眼下别看表面上人数不少,可若仔细观察,来此的医者大多数都是年轻的面孔,老者屈指可数,且大多数都是荆南本地人是。
实际上不远万里赶过来的医者也就只是天下众医者当中的十之二三罢了,毕竟有很多医术有成的大夫没法赶这么远的路过来,再加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潜心钻研医术,一心只为治病救人的……
然而就算是十之二三,其中也有小半是来自扬州的大夫,也就是孙权治下的医者。
所以啊,在周瑜昏厥病重的时候,他除了调遣自己的医官之外,竟然在民间找不到多少医者。
孙权仔细询问方才得知,这些大夫竟然一股脑的全都跑到了刘备那里去,说是什么瞻仰神医风采寻求自我医书上的突破去了。
孙权这叫一个气啊,可他又不能直接下命令让那些医者回来。
人家又不是他的属官,只是开馆坐堂问诊,跟官僚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加不用听从你孙权的命令。
再者说,就算这些医者都赶去江陵又如何。
孙权
第三十一章 一问一答两句话(求推荐!求收藏!)
就在昨日,江东使者急匆匆的过江来到公安拜见刘备,请求让两位神医一同前往江陵城为生命垂危的江东大都督周瑜周公谨看病,且诊金绝对丰厚,定然不会让刘备失望。
显然孙权也很清楚,想要让神医过江来看病,不付出点什么代价是不可能的。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没有白捡的神医。
孙刘两家虽然还是在联盟的状态,可这种毫无计较的无偿帮助依然不现实。
更何况双方心底里都明白对方并非是一世之盟友,且都在互相算计着对方呢。
哪怕两家刚刚联姻,刘备按照辈分还是孙权的妹夫,也一样无法改变双方真正的立场,毕竟在诸侯之间,所谓信用条约基本跟一张废纸没什么区别……
所以这就要考虑到底借不借人的问题,看刘备诸葛亮等人是想让周瑜活着,还是想让这位大都督直接尘归尘土归土的比较好。
今日看似是个议事场面,可实际上就只有刘备跟诸葛亮,旁边他们俩的秘书马良马谡兄弟只带了耳朵过来,绝对不会开口说一句。
在场唯一多余的可能就是刘禅了,他这次可没想要在表现什么,安安心心的做一个乖宝宝就好,不说多看多听,坚决向马氏两兄弟学习……
这可是讨论给不给孙权借人的问题,而且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决定了周公瑾命运的一场讨论,刘禅觉得自己还是不要随便掺和的比较好。
他连周瑜的面都没见过,两家现在虽然是联盟,可刘禅深知江东孙权老阴哔绝对是见利起早的人,不然也不会在自己二叔北攻曹操的时候在背后插上一刀了。
也正是因为历史上孙权先一步背弃两家联盟,这才使得蜀汉一步一步走向了不可挽救的深渊末路,就说刘禅现在的身份,他真的很难对孙权有什么好感,周瑜就是纯属连带的……
“昨日江东使者步席匆匆来访,带来孙权之意为周瑜请两位神医过江,备思来想去仍是不决,军师可有何想法以对”
刘备昨天想了一晚上也没想出个所以人来,内心实在是有些矛盾。
要说借吧,刘备还真的坚定不下心来借出去。
先不说借出去以后孙权那货会不会趁机把人给扣下不换了,但是对挽救周瑜性命这件事,刘备就十分的不情愿……
孙权是和自己并立的诸侯,不是刘备自吹,而是现在两家实力虽然仍有些差距,但已经在肉眼可见的速度日益减少着。
赤壁之战以后多少荆州旧部投靠刘备,让他凭添了数万军马,甚至连水军都有了小部分,论真实战斗力绝对是赤壁之战前的数倍之上。
而周瑜是孙权手下的第一统帅,是赤壁之战的直接指挥官,带领着孙刘两家打下赤壁大胜逼得曹操不得不北返放弃南下。
如果按照这样说,周瑜岂是还算是刘备的半个恩人……
因为如果没有周瑜带领拿下的大胜,刘备现在哪还有机会拿下荆南四郡扩大势力,甚至达到了能与孙权平起平坐的地位。
可不管怎么算,周瑜是外臣,甚至在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敌臣,这就不得不防了啊,刘备自然打心底里不想借人……
然而刘备犹豫不是没有来由的,他毕竟刚刚跟江东孙权结亲,两家关系其实应该是更上一步才对,不管是人情面子还是常理问题,在这个时候直接拒绝江东孙权的请求恐怕都会给两家联盟造成无可愈合的裂隙,这是刘备所不想看到的……
而且按照之前定下的方略,刘备可还有事情要求孙权帮忙的,如果这一次他拒绝了孙权,那还怎么可能指望人
第三十二章 有借无医(求推荐!求收藏!)
君臣二人到底在打什么密语,刘禅他们也不知道啊,反正就好像两句话便把这件事给定下来的似的……
总共就是一问一答,这算哪门子议事啊
刘禅一脸的闷闷不乐,说好的带他来多听一听大佬的见解,多听听牛人的分析呢,怎么什么都没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