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小小的县城迎来了如此的朝堂大员,知县大人和县丞等几个小官受宠若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迎接的隆重程度跟朝廷亲临也差不多,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比过节都热闹。
史可法的八抬大轿沾尘之后,江阴县的几个小吏,趴伏在地,跪倒磕头不止,生怕缺了礼数。为了这一顿礼节,知县带着几个幕僚周乐不停的练了三天三夜,只为见面这一顿磕头行礼。
但是他们磕头磕的再好,史可法也没心看,指名点姓让闫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来见。
知县大人等这几个县里的官一脸的惊惧,认为他们的耳朵听错了,史大人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见他们,是为了见这三个无名之辈这究竟是为什么呀,在确认没有搞错之后,可是他们三个在哪儿呢派人赶紧去找!
最后差役终于把这三个人找到了,阎应元和冯厚墩正在抓贼的途中,陈明遇正在教手下练武。
三个人一听,眼睛瞪得贼大,完全不能相信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能来亲自见他们。三个人受宠若惊,赶紧收拾收拾东西,换了一身新衣服,等他们赶到县衙的时候,史可法由知县在这里陪着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n
第388章 拔取海城
大明和大清第二次和谈双方约定第三日的中间那一天。
二更天刚过,明军炮营就出动了,400门红衣大炮人不知鬼不觉的便推到了护城河畔,离城墙不足二里地的距离,开始安装大炮,装填弹药,通过调整准星和法门,调整射角和距离。
炮营将士熟练的操作着,炮营指挥使王琦等亲临炮营一线指挥,由于白天他们已经看好了地势,提前一天什么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加上经常的练兵,这些炮兵都是老兵了,经验丰富,因此这些专业工作他们得心应手。
正在炮营进行紧张布置的时候,夜幕下,无数的明军将士和朝鲜军的暗流涌动,数万人马向海城压了过来。
此时的海城像一个小怪兽一样,静静地卧在黑色的雾中一动不动,像睡着了一样。
清军当然也有探子,,尤其是明军大兵压境,20多万明军的大营离他们只有十里地,城外的所有据点已经被明军拔除。
城中也算是高度戒备了。
但是现在城中的清军,包括他们的侦查系统都知道,范文程与林毅达成了口头协议,范文程代表大清同意了林毅列出了所有条款,一个字都不改动,三日之后范文程到大清的京师盛京换正式的条款给大明,双方休兵罢战,这也算是大清与大明第2次和谈了。
也就是说林毅给了大清三天的时间,这三天的时间,清军认为明军肯定不会攻城,因为协议已经达成,正在走手续,明军已经打到大清的京师,大清已经同意了和谈,接受大明的一切条款,就等于说大明已经把大清征服了,在这种情况下大明肯定不会再进军了,他们只想着如何弹冠相庆了。
他们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半夜下手,特别是清军的高层认为缓兵之计已经成功,可以高枕无忧了。
三更天的时候明军一切准备就绪。
“开炮!”
明军的炮营指挥使一声令下,负责点炮的兵将突然燃起了火把,往引上一戳,火药燃烧发出嗤嗤的轻响,火花四溅。
“咚,轰隆——”
第一炮打响了,一颗炮弹破空而出准确的飞上了城头,轰隆一声炸响,漆黑的夜空中像打了一道闪电一样,接着炸雷轰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第一炮同时也是信号不好,400门红衣大炮紧接着全部轰鸣起来,打得地动山摇,硝烟弥漫。
城上的清军突然遭到了炮火的袭击,夜巡的清兵被炸得四分五裂,有的抱着刀枪正在打瞌睡,当时被震得飞到了城下,有的正在睡觉被炸得血肉模糊。
城上顿时乱作一团,炮弹的轰鸣声,跺口被炸塌了的声音,惨叫声,奔跑声。
反应过来的清军,这才知道明军突然对他们发动了袭击,有的赶紧给他们的王爷送信,有的赶紧进入城上的炮台阵地向明军反击。
但是他们的大炮还没刚响几下,便被劫雷接连飞来的炮弹给炸毁,明军400门红衣大炮对准一个地方猛轰,这样没出半个时辰,城门左边的城墙被轰塌了一丈多长了一个豁口。
担任攻城任务的无敌英的明军和几万朝鲜军队,一看炮营为他们打开了一个缺口,该他们发动冲锋的时候到了。
无数的火把亮起来了,照得天空一片通红,数万人满了喊声震天动地,铺天盖地一般,他们冲过护城河,有倒塌的城墙处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往城中猛灌。
现在城中的清军已经知道上当了,明军发动了突然的夜袭,令他们措手不及,一顿红衣大炮也把他们轰得晕头转向,城中的炮火防御系统根本缓不过手来便被打瘫痪了。
大批的明军恭祝成功,城中的清军还想负隅顽抗,但一是他们成功的兵力太少,只有几千人马,而是突然的袭击,他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而且攻进城中的明军是明军的精锐。
无敌营这是孙传庭的秦良军改编过来的,本来战斗力就强,现在又装备了新式的火枪,战斗力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再加上还有几万朝鲜军队助战,因此这场战斗没有多大的悬念,成功的几千清军大部分被歼灭。
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便结束了战斗。
城中守将耿仲明,在炮火中被惊醒,知道明军发动了突然的夜袭之后,吓得他魂不附体,睡意全无。
然后甲衣都没有穿戴整齐,带着人便冲出去了,这是城中到处是火光,炮响连天,呐喊声如潮水一般。
这位大清的怀顺王还打算组织兵将抵抗,打算守住城池,但是很快明军和朝鲜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进了城中,耿仲明知道这座城池肯定守不住了,在卫队的保护下夺路而逃。
他们开了北门,逃之夭夭。
这支残兵败将一口气跑出40余里,看看后面没有追兵,跑的浑身是,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才敢停下来喘息。
这时天就亮了,耿仲明等人相互看了看,一个比一个狼狈,有的满脸的泥污,有的好像是刚从灶坑里钻出来一样,有的被火烧的战袍一条一条的。
有的战马尾巴被烧着了,变成了秃尾巴,有的战马身上被烧得一片一片的。这是因为城外的炮火引燃了城中的建筑物,他们从火里冲出来了的缘故。
查点人数,连汉人带满人成中一共有8000兵马,现在跟过来的这些残兵败将,有一个算一个,连受伤的也算上,只剩下1000来人。
回去如何向摄政王多尔衮交代不是说好了三天以后大清给他们正式的和谈条款吗林毅提的条件范文程代表大清全都答应了,一个字都没改动,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他们怎么能言而无信,第二天深夜就突然发动袭击难道他们识破了我们的缓兵之计
耿仲明哭丧着个脸,想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但是现在败仗已经吃了,海城也已经丢了,丑媳妇不能怕见公婆,回去向主子请罪吧,生死存亡杀刮存留,听天由命吧。
耿忠明打定了主意,休息了大约半个时辰,带着这1000多残兵败将继续赶路,当然是回大清的京师盛京去了……
天亮之后,明军彻底占领了海城。
这一场夜袭,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便闪电般的战斗便拿下了海城,这一战共歼灭清军5000余众,所得的刀枪马匹粮饷等战利品无算。
贺人龙指挥着手下兵马和朝鲜的军队,清扫战场,扑灭残火,抢救伤员,修复受损的城墙,盘点清理战利品,等等处理这些战后事宜。
有一支明军将士进入海城帅府,也就是清军的主将耿忠明在这里住的地方,打扫清理,收拾好之后,准备迎接他们的监国大人林毅入城。
&n
第389章 骆驼炮
在宋献策召集的军事会议上,手下众将又是战意满满,对来的这一万大清的援兵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虽然众将不敢不服从宋献策的命令,但是内心的不服还是很明显的,看不惯他这种书生文人的羸弱之气,表现在摇头晃脑七嘴八舌头,议论纷纷,吵吵嚷嚷,谁都没有把来的1万大清的勤王之师放在眼里。
尤其是郝摇旗、贺人龙,甘宝和姜兴元,还有朝鲜的大将里崔长皓,他们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不就是一些骆驼兵吗骆驼上加大炮,那能架得住吗岂不是开玩笑就算是架的住,还能有我们的红衣大炮加新式的火枪厉害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人骄狂,他们跟着他们的林监国这一路战绩太好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根本不知道败仗二字怎么写。
曾几何时满清八旗号称不可战胜,连蒙古和朝鲜都要顶礼膜拜,可是结果怎么样
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大清的那么多开国元勋,亲王贝勒还有赫赫有名的大汉奸,包括多尔衮在内十几万清军八旗以前是多么的天下无敌,结果还不是被打的没脾气连吃败仗,从山海关一败到他们的京师,现在才来了区区1万勤王之事何足挂齿
因此一个个竞相出战,争先恐后,哪个都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模样。
然而面对这样的高士气,宋献策并不高兴。因为他知道骄兵必败,不是因为他能掐会算,也不是因为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文人的沉稳,而是这样的事他经历的太多了。
想当年跟着李自成,从河南一路打到陕西,大明朝的第一个国中之国大顺王朝横空出世,这是将近300年来大明朝亘古未有之事,然后从陕西经山西一路又打到北京,逼得崇祯那个昏君活活上吊,天下群雄那个不唯我独尊大顺王李自成就是天之骄子,改朝换代是板上钉钉的事,各方诸侯、大明旧臣哪敢不来顶礼膜拜
然而唯有林毅这路兵马和山海关的吴三桂不识时务,岂不是螳臂当车
当时的宋献策跟现在贺人龙郝摇旗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还骄狂。
可结果呢大顺军硬生生的被赶出了北京,山海关一战败得那叫一个惨,皇上都阵亡了!
更惨的是大顺军的老家陕西西安也被林毅的明军一锅端了,大顺国如昙花一现,彻底败亡。
那一次宋献策长了记性了,骄兵必败!
现在监国大人林毅又不在眼前,他不得不慎之又慎。因此,他看这几个愣头青飞扬跋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有些不痛快,心里话尔等是没吃过大亏呀,不吃一堑,不长一智!
因此宋献策的小黑脸阴沉着,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最后他不得不派出一支兵马御敌,虽然用兵需谨慎,不能骄傲轻敌,但仗还是必须得打的。
现在大营已经安下了,等于他们有了落脚之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他先得派出一支兵马,摸摸对方的实力究竟如何。
因此宋献策挑来选去,最后还是选中了贺人龙打头阵。
别看以前他们两个是天敌,因为宋献策曾是流贼头子李自成的护国大军师,而贺人龙曾是朝廷的剿贼总兵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带兵将领,而是朝廷剿灭流贼的中流砥柱之一,因为他作战勇猛,打起仗来不要命,被流贼称为贺疯子。
但是现在他们俩是一家人了,而且相对来说宋献策比较看重贺人龙,此人对林毅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他是根红苗正的武进士出身,领兵带队征战多年,经验丰富。非郝摇旗,甘宝和姜兴元等人可比,这些人至多是自学成才的土包子。
因此宋献策派贺人龙带五千兵马出战,并派出炮营配合他。
当然宋献策也没闲着,5000兵马对付人家的1万,这本身就是轻敌,他绝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因此贺人龙走了之后,宋献策又点了2万人马,带上郝摇旗,甘宝和姜兴元,为贺人龙压阵助威。
就在盛京城外的黑岗镇,离盛京城不到20里,离明军的大营也就是十几里地。
这时贺人龙率领的5000明军,外加500名炮兵携带着50门红衣大炮,与清军的这支勤王之师遭遇了。
宋献策带着郝摇旗、甘宝和姜兴元等一队人马在远处的高坡上观战。
5000明军列阵,50门红衣大炮摆在高地上,黑洞洞的炮口就对准了远处的清军阵营。
对面数百米开外,上万名清军也摆开了战场。
一万清军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一个就是普通的骑兵阵营大概有3000人,这些都是来自科尔沁的蒙古兵将,也就是蒙古铁骑。
不过这3000兵马所不同的是,全部是铁甲军,不但人是全副盔甲,而且战马也戴着铁盔铁甲。
阳光下这支队伍显得格外亮眼。
然而更亮眼的是另一阵营,这支阵营全部是骆驼,没有战马,这些蒙古鞑子全部骑在骆驼上,有五六千人的样子。
这次清军先下手为强,但是不是那种来去如风的冲锋陷阵,而是排着队往前走,就像阅兵一样,3000铁甲骑兵和和五六千名骆驼兵,排着整齐的战阵压了过来。
一万人马并不少,显得铺天盖地,无边无沿。
贺人龙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盯着这支徐徐而来的清军,他带着卫队,立马在高处指挥这场战斗。
明军的炮兵指挥官看到清军已经进入了大炮的射程,把手往下一挥,这就是开炮的命令。
50门红衣大炮对着清军的阵营就开火了,一时间地动山摇,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因为炮弹把草木都引着了。
明军的大炮一响,这一万清军好像得到了信号一般,不再慢慢的往前走了,而是加快了冲锋的速度,一发发炮弹在他们的阵营中落下炸开了花。
红衣大炮名不虚传,50门同时开火,威力也相当大。炸得对面的清军人仰马翻,铁甲战马或者骆驼兵被炸得东倒西歪,血肉模糊,有的飞上了天。
也引起局部的混乱一片,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整体冲锋的阵势,铺天盖地的清军依然快速向前推进。
在高处负责指挥这场战斗的贺人龙一看,哈哈,你们也就这点本事,先当炮灰,后当靶子,他把大刀往空中一举,高声断喝:“杀——”
五千蓄势待发的明军像决堤之水一般,向对面的清军阵营冲杀过去,两军对冲,呐喊声惊天动地。
双方冲到相距二百米左右的时候,明军这边的红衣大炮停止了射击,一是第1轮射击已经完成,二是因为双方距离太近,怕伤着自己的兵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对面冲杀过来的清军阵营突然变了,铁甲骑兵和骆驼兵往旁边闪躲,停止了冲锋。
正在往前冲锋的明军将士一看也有些发愣,按他们的思维,双方眨眼之间冲到一块就展开了近身白刃搏斗,但是相距还有二百米,对面的清军怎么突然停止冲锋了
这时另一支特殊的队伍出现了,也全都是骆驼队,能有好几百头骆驼,一排排一行行,排得整整齐齐,每一排骆驼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两头骆驼之间也有相对的间距,这样不至于混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