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林毅的确没有看出来孙传庭的假摔,不过林毅的眼睛也不揉沙子,他看到孙传庭的战马前腿一卧,孙传庭摔下来之后,战马又起来了,哪有这样马失前蹄的再联系孙传庭这样的高手,打着打着自己摔下马来了,真是笑话,这里面可能会有猫腻,因此林毅扑过来的同时,已经加了几分小心。
林毅扑过来刚要制服孙传庭,冷不
第271章 屯兵荆州
林毅双拳对大枪,大战孙传庭,两次空手夺枪,最后把这位叱咤风云的秦军统帅给制住了。
这个时候孙传庭手下纵是有万马千军也不敢冲上来了,贺人龙这时也得救了,如果再打下去,这个贺疯子必然被乱刃分尸,因为他身上已经受了三处伤,血染征袍,最后刀都舞不动了。
他今天吃亏就吃亏到没有战马,没有大刀,否则伤亡在他手下的兵将还得翻倍。
正在这个时候,张华带着林毅的卫队杀到了。你看他们的林大人安然无恙,而且还挟持了孙传庭,心都放下来了。
张华带人冲到林毅身边,林毅带着卫队挟持着孙传庭,上了战马,把孙传庭横在马上,也给了贺人龙一匹马,往外撤退。
孙传庭的人马在后面紧紧的跟着。
出了城门之后,到了护城河外安全的地方,林毅对孙传庭道:“孙大人委屈你了,看在你是大明朝忠臣的份上,我林毅今天不要你的命,因为你非是杨嗣昌高启潜之流,那些祸国殃民之辈,死有余辜。”
林毅说完这几句话,把孙传庭从马上扔了下来,然后和这些人打马如飞而去。
孙传庭的人过来,把孙传庭扶起来,“大人你没事吧,大人你怎么样”
孙传庭摇了摇头,脸色铁青,从未遭遇过如此惨败,今天这事想想太窝囊了,折腾了半天两个钦犯跑了一对儿,还伤亡了这么多军将,回去后如何向朝廷交代
埋伏了这么多人马,自己还亲自动手了,竟然没有擒杀了这二贼,自己太不中用了。
没有想到自己叱咤风云一生,今天却栽在了一个毛头小子的手里,难怪他成名啊,20多岁就当了总兵官,还被皇上亲口加封为太子太师,几年前听说他还是一个边军的小卒,真是军中的战神崛起啊!
可惜这样一个后起之秀,怎么也不忠于朝廷我大明这是怎么啦想想林毅最后那几句话,再想想他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又觉得林毅并非那种奸邪之人。
孙传庭想着想着有几分感慨。
手下军将看着林毅的人马远去的身影道:“大人你下令吧,这两个贼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我等誓杀此贼!”
“别追了,回城。”孙传庭有气无力的说出了这样几个字,上马带着人回城了。
林他们跑出二十几里之后,看看后面没有追兵停下来临时休息。拼杀了这么半天都累坏了。贺人龙身上还带着几处伤,另外林毅的卫队还有几个受伤的。这一战他的卫队又伤亡了三十几人。
停下来,包扎伤口,林毅他们喘喘气儿,让战马也休息休息。
贺人龙对林毅的几次救命之恩,千恩万谢。
林毅他摆了摆手:“贺将军不必谢我,林某只是抱打不平而已。这里已经安全了,贺将军请回吧,我们也要回枝江啦。”
贺人龙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林大人侠肝义胆,在下已经无处可去,再回连营,必然遭奸人陷害,贺某不才,愿意誓死相随,以报今日搭救之恩。”
林毅摇了摇头道:“这……不好吧”
“怎么,难道林大人嫌弃在下不成”
“非也。贺将军武艺超群,战功赫赫,论官职也是朝廷的总兵官,林某也是朝廷的一个总兵,这样岂不是太委屈将军了”
“哎呀林大人,在下穷途末路之人,算什么总兵官,能够为大人牵马坠凳,报答大人救命之恩之万一,贺某死而无憾!”
林毅看贺人龙说的非常致诚,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能收贺人龙这样的大将,无异于自己多了条膀臂,如果驾驭的好,此人能顶千军万马,在这乱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的人被孙传庭砍了脑袋,岂不是暴殄天物现在好了,总算没有白救他一场。
想到这里,林毅点头道:“既然如此,将军就请跟林某回营吧。”
从此以后,贺人龙成了林毅手下的一员大将。
林毅收了贺人龙之后,带着这一行百余人,飞马回了枝江。
此时枝江城的军将全都接出来了,祖克勇,小颖,哲哲,甘宝,姜兴元,等等。
林毅向他们介绍了贺人龙,贺人给这些人纷纷施礼,众将还礼。
宜昌之变的消息,很快枝江城的军将也知道了,他们既吃惊又愤怒,谁也没料到会有如此之变,要知道这样让大人多带些人马去,好险好险。多亏林大人神功盖世,否则你成了肉包子打狗了。
而小颖和哲哲他们心中直念阿弥陀佛,林大哥又躲过了一劫,真是吉人天相,上苍保佑,谢天谢地……
回到城中之后,林毅聚集众将商议对策。
林毅手下的军将大骂孙传庭,竟敢对他们大人玩阴招,非要林毅下令,起兵攻打宜昌,抓住孙传庭,处以极刑,报今日之仇。
有的军将士骂昏君,林大人带着我们出生入死,如此给朝廷卖命,平贼灭寇,驱逐达掳,立下汗马功劳,如此勋臣,这昏君竟然要下毒手,翻脸不认人,这样的昏君保他干什么,干脆反了吧!
第272章 扶不起的阿斗
林毅想训练兵马,改进武器,大规模提高战力。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数日之后也就是在他与孙传庭闹翻之后的两个月之后,朝廷突然来了一道旨意。
传旨官不是别人,仍然是兵部主事李文海,跟林毅也算是老熟人了。林毅一看崇祯和孙传庭没有发来大兵围剿,林毅也没有大动干戈,开城把走兵部主事接进城中。
李文海非常客气,跟林毅和众将嘘寒问暖,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
对于这种官场善变的嘴脸,林毅当然知道,仍然保持着警惕,他现在就想知道李文海干什么来了。
排摆香案,跪倒接旨,李文海宣读圣旨……
现在大明的形势又有了新变化,形势更加严峻了。关外的辽东战场进一步恶化,明军十几名总兵,十几万人马,顶不住鞑子的进攻。
祖大寿的锦州城被困多日,洪承畴的人马则被困在宁远。双方互不能够,等于被鞑子的人马分割了。
祖大寿在锦州坚守了多日,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最后城中出现了“食人”现象,祖大寿率众投降了。
与一年多前的情况不同,这一次他可是真心实意的投降了鞑子,而且他还写信给自己的外甥吴三桂,劝他也投降,山海关的吴三桂接到这封信之后不置可否。
清军占领了锦州之后,十几万大军围住了宁远城。洪承畴和高起潜被困,江郎才尽。
崇祯皇上焦头烂额,正在调兵遣将,以解宁远之围。永平总兵刘肇基,陕西总兵李国奇,包括山东总兵刘泽清,临淮总兵刘良佐,等等数万人马,全都接到了崇祯皇上的旨意,让他们率所部人马立即开赴关外,配合吴三桂作战,解救宁远,解救大臣洪承畴和太监高起潜。
但是关内的形势更不容乐观,首先是李自成,自从他南阳兵败,躲进了山中复出之后,首先是老回回的革左五营加入了他们,其实只剩下了三营,别看就这三个营的农民军,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之后,等于给李自成人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下子令他拥有了1万多人马。
李自成从山林中杀出来,所向披靡,迅速占领了南阳各地,紧接着又拿下了洛阳,把老福王朱常洵给抓住了。李自成看中了他这身肥肉,弄来几头鹿,与将士们大白福禄宴。
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这些牛逼的人物纷至沓来。这都是李自成集团的智囊级人物,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老百姓活一辈子,就为粮食和田地。
现在李自成突然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这一政策深得人心。大批的饥民荷锄而来,短短的数月之间,李自成的人马就发展到了十几万。
李自成喜出望外,得下南阳和洛阳之后,兵锋直指开封,大明的官军不堪一击,李自成兵锋所指官军可用四个字来形容,死走逃亡,有不少官员甚至不战而降,把城池双手奉送。
因此李自成的人马势如破竹,很快就到达了开封附近,开封的守官一方面坚守城池,一方面向朝廷告急。
开封是省城。南阳洛阳都丢了,福王朱常洵被诛,朝野震动,如果开封再出了事,那等于整个河南就完了。
因此崇祯皇帝立即将孙传庭调了回来,让他挂兵部尚书衔,又给了一把尚方宝剑,让他赶紧援救开封。
孙传庭急匆匆从宜昌回到京师,认为这皇上会治他的罪,因为林毅和贺人龙全都跑了,这等于没有完成皇上交给他的秘密任务,办事不力,还损失了那么多兵将,但是崇祯皇上丝毫没有提这事,反而把它升成了兵部尚书,让他带兵立即去河南剿贼,不再提林毅与贺人龙之事,孙传庭有心把这件事好好奏一本,又没敢。只好赶紧带兵援助开封……
崇祯皇帝还没松一口气,四川的张献忠又闹将起来了,四川就是他的发祥地。一到那里就是如鱼得水,忠贞侯秦良玉是厉害,但是他已经老了,成了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儿子马祥林战死,四川总兵孔四贞打了败仗。连总督师那个太监卢九德也打了败仗,黄德功被李定国打得重伤在身,官军打败。
张献忠的人马在四川站住脚之后,迅速攻占了达州和南充等广大地区。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崇祯皇帝的龙船上,崇祯皇上无兵可派,焦头烂额。
 
第273章 江南之行
这些火铳太烂了,拿到后世当垃圾,当废铁估计都没人要,更何况作为一名特种兵出身,后世的各种先进武器,他都玩腻了,如今看着这些破烂玩意儿,真的得调整心态,林毅眉头紧锁,怎么改进他们呢
要把它们改成后世的手枪,或者是ak47肯定不成,把它们改成冲锋枪或机关枪,更是没门儿。
那就不是大动手术了,那就得回炉另造。现在不是社会化大生产,根本造不出这样精密的部件,即便是能改装成一只两只,也没有配套的子弹。
看来老马说的太高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穿越前他曾经看过不少穿越小说,没想到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了。那种穿越小说身上的主角随便顿悟一下,便能够无所不能,飞机大炮满天飞,看来完全是扯淡。
林毅掰扯了几把,恨不得把它们都砸了。妈的这玩意儿太原始了,除了火铳,就是鸟铳,还有什么三眼铳,大都是火绳枪,缺点太多,看到了目标,赶紧点火,然后瞄准,好半天这枪才能响,谁还能站那不动等你瞄啊
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不说,遇到天阴下雨刮风根本打不响。就算是能打响,如果打了好几枪,还容易炸膛,这玩意儿还真不如弓箭来的利索。
难怪有武力者根本不屑用这种玩意儿,火种从元代都有了,如果再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了明清,近千年了,一直到民国时期,热火器才有了大规模市场,其余的都是一些攻坚用的火药跟大炮,这近千年当中,人们打打杀杀的,主要还只是靠弓箭刀矛,排兵布阵,这些冒烟的家伙出世以后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突然林毅起想起件事儿来,火铳的弊端并不是他穿越过来才发现的,大明朝有的是能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已经进行了改进。这就是明朝著名的火器专家,姓毕,对叫毕懋康,他提出了改良的主张,并且发明了更先进的自生燧发枪,取代火绳枪。
可惜崇祯皇上不识货,根本没有批量生产,而且把毕懋康打回安徽老家去了,顺治在中原做皇帝之后,开启了大清朝统一天下的局面,但是这种枪支仍然没有推广,一直到清末,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林毅立即找了两个人来求证,这便是贺人龙和祖克勇。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朝廷的大员,虽然是边关武将,但是对这件事应该比别人更知内幕。
林毅这么一说,贺人龙首先想起来了:“大人真乃见多识广的人,的确有这么回事。属下还有幸与毕大人见过一面,那是万历44年,属下考中了武进士,后来在陕西延绥当了一名守备官,当时的毕大人是陕西巡按。毕大人好人哪,赈济灾民,是有名的清官,但是由于他得罪了魏忠贤受到了排挤和打压,新皇帝(指崇祯)继位之后,毕大人又得到了重用,的确发明了一种火器,听说还编制了一本书,可惜皇上没有推广,反而把毕大人赶到安徽老家去了。”
林毅点了点头,看来历史没有记错,赶紧得去安徽走一趟,专程拜访此人。
毕懋康,安徽歙县上路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陕西旱灾,广设粥厂,大放仓廪,流民渐复其业,全活约1.5万人,著有《军器图说》等。
作为一名特种兵中的精英,林毅穿越之前就酷爱兵器,因此在看书翻书之余,脑子里有这么一段模糊的记忆。
湖北荆州离安徽歙县一两千里,当时称为南直隶,林毅打算亲自走一趟,权当游山玩水了。当年请诸葛亮,刘备还三顾茅庐了。自己为了请这名军械专家跑一趟值过。另外穿越过来,这几年竟打仗了,这一次借这个时机,到江南游玩一番,放松放松。
行程定下来了,把荆州的防守和练兵事宜交给了副将祖克勇和郝摇旗等人,林毅带着贺人龙,小颖也要跟着,两个贴身的丫鬟蒙古姑娘哈斯和塔娜当然也得跟着,留下哲哲打理女营,卫队长张华也不能少,从卫队中又挑了二十五个好手。
就这样男男女女一共30人,兵荒马乱的,为了行动方便,他们化妆的行商,甲衣也没有穿,林毅是一身富贵公子哥的打扮,而小颖成了豪门千金,两个丫鬟相随,其余的也都没穿军装,拌成了下人。
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应手的家伙都藏在了车上,身上只是带着防身的刀剑。
除了骑马之外,还弄了几辆车子,小颖带着两个丫鬟坐车子,剩下的几辆车子装上他们沿途的应用之物。
另外,这么大老远去请人,素不相识,空着手去肯定不合适,怎么着也得备一份厚礼。
临行时林毅把祖克勇,郝摇旗,王建,东胜,王琦,甘宝,姜兴元,等几员将官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自己这一趟的行程大概是一个月,要他们守好荆州城,各自带好各营的人马,哪个营出了乱子回来为他们是问,这期间让他们加紧时间练兵,切不可懈怠。如果有朝廷的官员来催战,搪塞他们就是,不可暴露自己的行踪。
众将点头记下,哲哲带着女营的几个将士,一直送出了荆州城门之外,才与林毅洒泪而别。
林毅轻拍其肩安慰几句,让她带好女营,一个多月左右再相见,然后飞身上马,一行人等到了江边,他们坐船沿江而下。
船行江上,两岸青山,江水滔滔,风景如画。林毅还是第一次在长江上坐船,就是穿越之前也没有过,那感觉真有些诗情画意。
难怪历朝的那些文人骚客们,能写出那么好的诗文了,这景色的确是太好了,如果让老子写,估计也写出来也不差。不过现在老子没心情舞文弄墨,要以天下苍生为
第274章 毕老赠书
一个仆人领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林毅等人的视线中,后面还跟着几位。
猜你喜欢